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本文介绍了经济危机研究史,比较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资本主义经济学在经济危机的成因和解决方法两方面观点的不同之处,以期在经济危机理论方面为初学者展现较为清晰的脉络。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资本主义经济学 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指的是一个或多个国民经济或整个世界经济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内不断收缩,社会生产发生倒退的现象。自1825年英国第一次爆发普遍的经济危机以来,具有周期性的经济危机长期困扰着资本主义制度的运行,它造成生产力的极大破坏,加剧社会矛盾,两次世界大战的发生都与经济危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经济危机是经济学家研究的重点问题,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和资本主义经济学家分别站在自己的阶级立场上提出了相关的理论和解决方案。
总的来说,资本主义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危机与资本主义制度没有必然关系,而各次经济危机之间也没有必然的联系。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不进行孤立分析,而是从历史的角度揭示其必然性,认为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制度下经济危机不可避免。
经济危机研究史
14、15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处于萌芽阶段,真正意义上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尚未表现,但是荷兰郁金香危机、南海泡沫等现象也引起了经济学家的注意。但此时大部分经济学家都认为经济危机只是偶然现象。
19世纪资本主义快速发展,资本积聚与集中的加剧与工人阶级的贫困化更趋普遍,危机不断扩大。西斯蒙第第一个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发生经济危机,认为资本主义制度破坏了生产和消费的平衡,这是经济危机的根源。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西斯蒙第的理论并将之推进到一个新高度。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经济危机更为频繁,规模更大。1857年,第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1929—1933年大危机产生了巨大的历史影响。这一时期以凯恩斯为代表的经济学家立足有效需求不足理论,从心理角度分析经济危机。
二战后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变得更频繁,周期缩短,出现了“滞胀”的新特点。此时出现了经济周期理论。学者对经济危机的研究重点转移到货币领域,例如米塞斯、哈耶克等人的货币投资过度理论,卢卡斯的货币经济周期理论等。
经济危机的成因
资本主义经济学家对经济危机成因最为流行的解释之一就是有效需求理论,这一理论认为有效需求不足造成经济危机。马尔萨斯最早在《政治经济原理》里提出相关论述。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出“一切生产的目的都在满足消费者”,社会总收入决定于有效需求,而有效需求决定于“消费倾向”、“对资本未来收益的预期”以及货币的“流动性偏好”这三个因素的综合作用,这种作用造成有效需求不足从而引发危机。新自由主义者认为危机源于政府的过分管制,他们坚持萨伊定律,认为长期市场可以自我修复。
马克思的研究立足于劳动价值论,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即生产的社会性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具有绝对促进生产的趋势,而生产发展的结果又会成为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利润率在呈现下降的规律,而这个规律和劳动生产力本身的发展产生强烈的对抗,只能不断地通过危机来克服。在资本家不断地压榨工人使他们生活贫困消费不足,不断扩大生产加剧生产和消费的矛盾,危机由此产生。“一切现实的危机的最后原因总是群众的贫穷和他们的消费受到限制,而与此相对比的是资本主义生产竭力发展生产力,好像只有社会的绝对的消费能力才是生产发展的界限”。
马克思把生产和流通领域统一起来,从社会制度角度研究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经济学家则将分析重点放在了流通领域,从心理规律来分析,或者将危机归因于利率、投资等经济制度外部因素,把资本主义看作一种永恒的制度,认为市场缺陷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可以解决。
总的来说,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制度持有否定的态度,西方主流经济学是基于“理性人”的假设,认为通过政府的干预和市场的自发调节,资本主义制度可以不断地自身完善。二者在分析危机中采取方法的最本质的不同在于,马克思是通过历史的、唯物的方法进行描述、演绎和推算,而资本主义经济学家是对一般表象作了归纳总结,这种方法论上的差异,本质上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差异。
经济危机的解决方法
在凯恩斯看來,摆脱经济危机,只能“凭着集体动作的力量,对现代资本主义在技术上有所改进。”他承认经济无法通过自身的调节来让供需达到均衡,原因便是有效需求不足,解决的方法只有扩大需求,进行宏观调控。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认为让市场自由分配资源才是最完善的机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认为 ,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及特点使危机不能避免地爆发,经济危机不断爆发的最终结果是资本主义末日的来临,所以解决危机唯一的方法就是放弃资本主义制度。
总之,每当西方社会发生经济危机,他们的主流思想所采取的政策建议和措施可以说都是治标不治本的,虽然有的短期内颇有成效,但都是立足于单次危机,解决方案总是具有的历史性和短期性,不能避免下一次危机的必然爆发。可以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已经把经济危机的本质根源解释得相当清楚了,研究如何解决经济危机引发的社会问题并把影响降到最低才是经济学家们的当务之急。
[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六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杨志,资本论选读(第二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3]谭顺,栾会清. 马克思与凯恩斯经济危机理论比较研究[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4):5-9.
[4]乔磊,白少君,安立仁. 马克思经济学与资本主义经济学经济危机理论的比较研究[J].经济纵横,2010,(07):27-30+106.
[5]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548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资本主义经济学 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指的是一个或多个国民经济或整个世界经济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内不断收缩,社会生产发生倒退的现象。自1825年英国第一次爆发普遍的经济危机以来,具有周期性的经济危机长期困扰着资本主义制度的运行,它造成生产力的极大破坏,加剧社会矛盾,两次世界大战的发生都与经济危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经济危机是经济学家研究的重点问题,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和资本主义经济学家分别站在自己的阶级立场上提出了相关的理论和解决方案。
总的来说,资本主义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危机与资本主义制度没有必然关系,而各次经济危机之间也没有必然的联系。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不进行孤立分析,而是从历史的角度揭示其必然性,认为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制度下经济危机不可避免。
经济危机研究史
14、15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处于萌芽阶段,真正意义上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尚未表现,但是荷兰郁金香危机、南海泡沫等现象也引起了经济学家的注意。但此时大部分经济学家都认为经济危机只是偶然现象。
19世纪资本主义快速发展,资本积聚与集中的加剧与工人阶级的贫困化更趋普遍,危机不断扩大。西斯蒙第第一个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发生经济危机,认为资本主义制度破坏了生产和消费的平衡,这是经济危机的根源。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西斯蒙第的理论并将之推进到一个新高度。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经济危机更为频繁,规模更大。1857年,第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1929—1933年大危机产生了巨大的历史影响。这一时期以凯恩斯为代表的经济学家立足有效需求不足理论,从心理角度分析经济危机。
二战后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变得更频繁,周期缩短,出现了“滞胀”的新特点。此时出现了经济周期理论。学者对经济危机的研究重点转移到货币领域,例如米塞斯、哈耶克等人的货币投资过度理论,卢卡斯的货币经济周期理论等。
经济危机的成因
资本主义经济学家对经济危机成因最为流行的解释之一就是有效需求理论,这一理论认为有效需求不足造成经济危机。马尔萨斯最早在《政治经济原理》里提出相关论述。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出“一切生产的目的都在满足消费者”,社会总收入决定于有效需求,而有效需求决定于“消费倾向”、“对资本未来收益的预期”以及货币的“流动性偏好”这三个因素的综合作用,这种作用造成有效需求不足从而引发危机。新自由主义者认为危机源于政府的过分管制,他们坚持萨伊定律,认为长期市场可以自我修复。
马克思的研究立足于劳动价值论,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即生产的社会性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具有绝对促进生产的趋势,而生产发展的结果又会成为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利润率在呈现下降的规律,而这个规律和劳动生产力本身的发展产生强烈的对抗,只能不断地通过危机来克服。在资本家不断地压榨工人使他们生活贫困消费不足,不断扩大生产加剧生产和消费的矛盾,危机由此产生。“一切现实的危机的最后原因总是群众的贫穷和他们的消费受到限制,而与此相对比的是资本主义生产竭力发展生产力,好像只有社会的绝对的消费能力才是生产发展的界限”。
马克思把生产和流通领域统一起来,从社会制度角度研究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经济学家则将分析重点放在了流通领域,从心理规律来分析,或者将危机归因于利率、投资等经济制度外部因素,把资本主义看作一种永恒的制度,认为市场缺陷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可以解决。
总的来说,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制度持有否定的态度,西方主流经济学是基于“理性人”的假设,认为通过政府的干预和市场的自发调节,资本主义制度可以不断地自身完善。二者在分析危机中采取方法的最本质的不同在于,马克思是通过历史的、唯物的方法进行描述、演绎和推算,而资本主义经济学家是对一般表象作了归纳总结,这种方法论上的差异,本质上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差异。
经济危机的解决方法
在凯恩斯看來,摆脱经济危机,只能“凭着集体动作的力量,对现代资本主义在技术上有所改进。”他承认经济无法通过自身的调节来让供需达到均衡,原因便是有效需求不足,解决的方法只有扩大需求,进行宏观调控。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认为让市场自由分配资源才是最完善的机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认为 ,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及特点使危机不能避免地爆发,经济危机不断爆发的最终结果是资本主义末日的来临,所以解决危机唯一的方法就是放弃资本主义制度。
总之,每当西方社会发生经济危机,他们的主流思想所采取的政策建议和措施可以说都是治标不治本的,虽然有的短期内颇有成效,但都是立足于单次危机,解决方案总是具有的历史性和短期性,不能避免下一次危机的必然爆发。可以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已经把经济危机的本质根源解释得相当清楚了,研究如何解决经济危机引发的社会问题并把影响降到最低才是经济学家们的当务之急。
[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六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杨志,资本论选读(第二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3]谭顺,栾会清. 马克思与凯恩斯经济危机理论比较研究[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4):5-9.
[4]乔磊,白少君,安立仁. 马克思经济学与资本主义经济学经济危机理论的比较研究[J].经济纵横,2010,(07):27-30+106.
[5]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