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言1992年4月3日,全国人大七届五次会议通过了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三峡工程将于2009年完成,使得自上世纪50年代修建三峡水库的动议,经过长时间的酝酿、准备和争议,终于落实。经过筹备于1994年12月4日正式动工兴建。水库建设将分期蓄水,1997年11月7日实现大江截流即第一期蓄水,坝前水位升至82.28米(海拔,下同);2003年6月1日第二次蓄水,坝前水位升至135米;2006年汛期之后,将实现第三期蓄水,坝前水位将升至156米;2009年第四期蓄水,坝前水位将升至175米,至此工程全部建成。水库总面积为1084平方公里,受淹面积632平方公里,涉及湖北4县,重庆市(1997年6月前属四川省)18县、区,共计22个县区,施工过程中分期移民将逾百万,是我国最大的跨世纪水利工程。2003年6月1日二期蓄水后,“防洪、发电、通航”三大目标已得到阶段性的实现,大型发电机组并网发电总装机容量已达800万千瓦,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电量将日益增加。双线五级船闸经试航,己于2004年7月正式通航,促进了川江航运的发展。经过这两年长江汛期,其防洪作用也日益显著。随着今年实现三期蓄水,在防洪、发电、通航方面会更加提高。三峡工程取得的重大阶段性成就,为世人瞩目。同样作为三峡工程重要组成部分的文物保护工程,也为世人瞩目。如果说在三峡文物保护工作的起始阶段,曾引起海内外一些人士的议论和怀疑,经过10多年文物保护工作的实践取得的重大成果,也就无可怀疑了。三峡文物保护工作已经取得了哪些成果,这些成果是如何取得的,在工作过程中有哪些基本经验,这是人们所关心的。现仅就个人所知所识,谈些意见,不妥之处,请予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