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曲折进程——从毛泽东到邓小平的农村发展设想

来源 :探索与争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bc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毛泽东一生对农村问题非常重视.民主革命时期.他深入细致地考察农民问题,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辟通向胜利的道路,但是,正如毛泽东自己所说,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好比文章的上下篇关系。毛泽东在上篇即有关农民问题写得非常成功;而在下篇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方面。既有成绩,也有失误。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遵循了毛泽东在“上篇”中的求实精神,纠正了“下篇”中的失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代社会的实际相结合,成功地指导了农业经济体制的改革。
其他文献
民粹主义还是精英主义 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对待群众运动的态度,也往往带有两种不同观点的烙印。一种是民粹主义,另一种是精英主义.
毛泽东没有给我们留下比较中西文化的理论著作.但是,如果我们将他置于中国近代中西文化比较的历史进程里,则可以看到他关于建设中华民族新文化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在一定意义上对近代中西文化比较所提出的问题和所蕴含的矛盾作出了回答.这其中既有贡献,也有教训。
毛泽东指出:“既要革命,就要有一个革命党。没有一个革命的党,没有一个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和革命风格建立起来的革命党,就不可能领导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战胜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毛泽东十分重视建设一个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党。建党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都分。毛泽东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长期斗争中,提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两个基本出发点。这两个基本出发点就成为毛泽东建党思想的重要内容。从哲学角度研究这两个基本出发点,从而使我们能自觉地把这两个基本出发点结合好,具有重要的理论
毛泽东思想,是20世纪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最伟大的科学成就。马克思曾经说过。“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同样,作为毛泽东思想组成部分的毛泽东哲学思想,是中国本世纪时代精神的精华。在毛泽东之后。邓小平同志集中概括了党和人民的集体创造与智慧,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1992年1月小平同志的南巡淡话,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添加了新鲜内容,也是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当前国内外流行着这么一种观点。毛泽东是一位杰出的革命者,但是,却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改革者。此论有失偏颇。毛泽东的经济改革观,是我们需要认真研究的毛泽东的思想重要构成之一。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对商品经济问题曾进行过长期的理论息考。在50年代末期,毛泽东关于商品经济理论有许多正确的论述和独到的见解;60年代,毛泽东关于商品经济的思想逐渐淡化;到70年代,他把按劳分配、货币交换等看成跟旧社会“没有多少差别”。研究毛泽东对商品经济的理论思考,一方面可使我们认识到,承认和发展商品经济是一个多么艰难的认识过程.同时也可使我们认识到,毛泽东关于商品经济的许多正确的论述。在我国目前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中仍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走的是—条前人未曾走过的路。自有其复杂和特殊的困难.新中国建立初,毛泽东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遭路,进行了一系列富有独创性的探索,并为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留下了宝贵的财富.本文拟从以下五个方面作一概要的论述。
1966年3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于杭州举行扩大会议,毛泽东说了一段耐人寻味的话:中央还是虚君共和好。中央只管虚,只管政策方针,不管实,或少管点实。中央部门收上来的厂收多了。凡是收的都叫他们出中央,到地方上去,连人带马都出去。
在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发展史上,列宁第一个提出了从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历史时期必须保留商品货币关系。但是,在过渡时期完成之后是否仍要保留和发展商品经济的问题,却曾经长时期地困扰着人们。直至十月革命胜利35年后的1952年.这个问题才由斯大林作出了肯定性的回答。1956年,随着生产资料所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那么.商品经济的命运到底如何?实践的发展把过一重大、严肃的历史课题再次提到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面前。
毛泽东对中国式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经历了半生坎坷,走过的是一条交织着正确与失误,现实与空想的艰辛曲折的历程,他在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方面提出的见解,为当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了历史的经验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