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小学语文;细节;教材;教法;学生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3—0085—01
小学语文课程教学需要教师对课程文本、教学方法和学生学法等内容进行深度探析,从细微之处挖掘教学元素,厘定语文课程教学的宗旨和引导方向,对学生展开多维度的教学渗透,促使学生的语文感知觉醒,并在具体实践中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全面提升语文素质奠定坚实基础。从细微处透视语文教学的特征,要求教师对教材细节、教学细节和学生的学习细节进行适度把握,利用语文教学的特别感染力,给学生带来积极影响。
一、教材细节挖掘语文美质要素
小学语文教材为学生开启认知外部世界的大门,其内容非常丰富,还有很强的美学价值,能够促使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升,为塑造学生完美人格和道德情操奠基。教师在解读教材时,要注意抓住教材中的细微特质,对教材进行深度剖析,挖掘教材中的美质因子,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教材创造有利条件。新版小学语文教材,编者注重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所选文本体现丰富的自然美和社会美,从不同维度对学生展开美学渗透,促使学生审美观、价值观的生成。
如,在学习《草船借箭》一课时,教师让学生说说周瑜是什么样的人,大多数学生说周瑜是一个阴险、狡诈、公报私仇的小人,有学生却不赞同:“当时周瑜和诸葛亮是联合抗曹,周瑜为什么一定要置诸葛亮于死地呢?这对东吴也没有什么好处。我认为周瑜没有这样坏,顶多就是小肚鸡肠,嫉妒诸葛亮的智谋而已。”这是学生通过教材细节得出的结论,教师应该对其观点给予肯定。
二、教学细节开启学生多维想象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教学环节的全面落实,对教学细节要有足够的敏感性。教师施教不仅仅是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还是对学生进行智力的培养和精神的塑造。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教学过程中细微因素可能带来的细微变化,要关注学生表情、态度、行为的反应程度,这就要求教师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用细节展开教学。
《将相和》的故事家喻户晓,教师在教学起初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对蔺相如和廉颇这两个人物有了深刻的认知,然后通过设计思考问题让学生小组讨论,使学生很快对提出的问题获得满意答案。这时,有一个学生在下边小声议论:蔺相如和廉颇这样厉害,为什么赵国最后还是被秦国给灭了呢?教师立刻抓住这个话题,要求学生对此展开深入探讨。
从问题本身来看,这个问题与“将相和”没有多少直接关系,但通过这个问题的谈论,学生对历史和人物的理解会更深刻、更到位。这个学生的质疑纯属教学细节,教师敏锐地抓住这个细节展开探讨,形成难得的教学契机,体现的是教师教学的洞察力,教学效果也恰恰证明了抓细节的必要性。
三、学习细节激励学生个性成长
小学语文教学要体现教与学“二元性”的和谐发展,教师需要对两个维度因素进行全面探析。每一个学生都有自身特质,教师在面对不同学生个体时,需要针对其内质特征展开施教,这也是因材施教的具体体现。同样的教学环境,学生会呈现不同的表现,教师需要对学生的不同表现进行分类研究,找到共性问题,也要找到个性问题。
如,在探讨《刷子李》中刷子李的技艺高超时,教师要求学生从动作奇、声音奇、颜色奇等方面进行感知,学生很快找到答案,大多数学生都表示喜欢这个人,唯独一名学生表示,他的理想是做建筑设计师,刷墙再好也是农民工。笔者对这种太“个性”的学生没有指责,而是加以引导,这对培养学生的个性思维和个性品质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追求高效,教师需要关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要抓住学生认知的关键因素,对课堂教学细节进行分析解读,这样才能适时把握课堂教学契机,深度挖掘教材内涵,整合教学自由,启迪学生思维。“细节决定成败。”正如哲学家说的那样:细节差之毫厘,结果谬以千里,真理和谬论往往只有一步之遥。
编辑:马德佳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3—0085—01
小学语文课程教学需要教师对课程文本、教学方法和学生学法等内容进行深度探析,从细微之处挖掘教学元素,厘定语文课程教学的宗旨和引导方向,对学生展开多维度的教学渗透,促使学生的语文感知觉醒,并在具体实践中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全面提升语文素质奠定坚实基础。从细微处透视语文教学的特征,要求教师对教材细节、教学细节和学生的学习细节进行适度把握,利用语文教学的特别感染力,给学生带来积极影响。
一、教材细节挖掘语文美质要素
小学语文教材为学生开启认知外部世界的大门,其内容非常丰富,还有很强的美学价值,能够促使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升,为塑造学生完美人格和道德情操奠基。教师在解读教材时,要注意抓住教材中的细微特质,对教材进行深度剖析,挖掘教材中的美质因子,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教材创造有利条件。新版小学语文教材,编者注重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所选文本体现丰富的自然美和社会美,从不同维度对学生展开美学渗透,促使学生审美观、价值观的生成。
如,在学习《草船借箭》一课时,教师让学生说说周瑜是什么样的人,大多数学生说周瑜是一个阴险、狡诈、公报私仇的小人,有学生却不赞同:“当时周瑜和诸葛亮是联合抗曹,周瑜为什么一定要置诸葛亮于死地呢?这对东吴也没有什么好处。我认为周瑜没有这样坏,顶多就是小肚鸡肠,嫉妒诸葛亮的智谋而已。”这是学生通过教材细节得出的结论,教师应该对其观点给予肯定。
二、教学细节开启学生多维想象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教学环节的全面落实,对教学细节要有足够的敏感性。教师施教不仅仅是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还是对学生进行智力的培养和精神的塑造。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教学过程中细微因素可能带来的细微变化,要关注学生表情、态度、行为的反应程度,这就要求教师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用细节展开教学。
《将相和》的故事家喻户晓,教师在教学起初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对蔺相如和廉颇这两个人物有了深刻的认知,然后通过设计思考问题让学生小组讨论,使学生很快对提出的问题获得满意答案。这时,有一个学生在下边小声议论:蔺相如和廉颇这样厉害,为什么赵国最后还是被秦国给灭了呢?教师立刻抓住这个话题,要求学生对此展开深入探讨。
从问题本身来看,这个问题与“将相和”没有多少直接关系,但通过这个问题的谈论,学生对历史和人物的理解会更深刻、更到位。这个学生的质疑纯属教学细节,教师敏锐地抓住这个细节展开探讨,形成难得的教学契机,体现的是教师教学的洞察力,教学效果也恰恰证明了抓细节的必要性。
三、学习细节激励学生个性成长
小学语文教学要体现教与学“二元性”的和谐发展,教师需要对两个维度因素进行全面探析。每一个学生都有自身特质,教师在面对不同学生个体时,需要针对其内质特征展开施教,这也是因材施教的具体体现。同样的教学环境,学生会呈现不同的表现,教师需要对学生的不同表现进行分类研究,找到共性问题,也要找到个性问题。
如,在探讨《刷子李》中刷子李的技艺高超时,教师要求学生从动作奇、声音奇、颜色奇等方面进行感知,学生很快找到答案,大多数学生都表示喜欢这个人,唯独一名学生表示,他的理想是做建筑设计师,刷墙再好也是农民工。笔者对这种太“个性”的学生没有指责,而是加以引导,这对培养学生的个性思维和个性品质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追求高效,教师需要关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要抓住学生认知的关键因素,对课堂教学细节进行分析解读,这样才能适时把握课堂教学契机,深度挖掘教材内涵,整合教学自由,启迪学生思维。“细节决定成败。”正如哲学家说的那样:细节差之毫厘,结果谬以千里,真理和谬论往往只有一步之遥。
编辑: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