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供电可靠性指标体现了电网总体管理水平,是供电企业生产能力对社会服务水平的综合表征。开展用户供电可靠性的内部审计,对企业的主营业务的经营管理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对促进企业发展增值和管理水平的提高至关重要。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电力企业用户供电可靠性审计的现状,根据用户供电可靠性关键指标的计算方法,从用户供电可靠性的基础数据和运行数据两个环节,就如何开展用户供电可靠性内部审计进行了详细阐述,指出了用户供电可靠性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列举了审计过程中运用的审计方法,为电力企业开展用户供电可靠性审计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用户 供电 可靠性 审计
1 概述
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计算机等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内部审计的职能早已不仅是传统意义上单纯对财务相关数据进行审核,而且还要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进行审查和评价,并更多地倾向于作为顾问或参谋的角色而存在,具体表现为运用审计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视角,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各方面进行审查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可行的经营改善之道和管理提升对策。电力企业的内部审计,也逐渐转向企业主营业务各个领域。
用户供电可靠性指标体现了电网总体管理水平,是供电企业生产能力对社会服务水平的综合表征,贯穿在规划、建设、运行、营销和综合管理各方面工作中,也反映了城市总体经济的发展状况。因此,电力企业开展用户供电可靠性的内部审计,对企业的主营业务的经营管理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对促进企业发展增值和管理水平的提高至关重要。
2 用户供电可靠性审计现状
近年来,电力企业对审计工作越来越重视,逐渐注重引入熟悉企业生产运行的人员,但由于多年来的惯性和存量影响,目前大部分审计人员还是财务、经济专业的人员,具备生产运行管理经验的审计人员比例较小,而其中既有丰富生产运行管理经验又熟悉审计知识的复合型审计专业人才更加缺乏,造成了懂生产的不懂审计,懂审计的不懂生产。而目前电力企业用户供电可靠性审计刚刚起步,暂时还未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审计规范,审计内容不够完善,不够具体,不够全面,对审计对象的审计和评价大多停留在一般控制审计的层面,未能全面开展一般控制与应用控制的全方位审计,与国际和国内先进审计经验尚存在很大的差距。
3 用户供电可靠性的主要评价指标
用户供电可靠性评价涉及到企业网架结构、设备选择、生产管控、应急保障、优质服务、员工素质和队伍建设的各个方面,覆盖面较为广泛。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采用每户年平均停电次数和每户年平均停电时间来评价供电的可靠程度。在我国,供电可靠性统计主要是以用户为基础,以可量化的停电次数、停电时间和停电范围等作为统计因素,根据供电服务质量的需求、设备特性及停电的原因和性质进行指标分类,同时以平均值统计管理。可靠性的主要指标有用户年平均停电时间、用户年平均停电次数、城市用户年平均停电时间、城市用户年平均停电次数、供电可靠率等五个,其中供电可靠率和用户年平均停电时间可通过数学公式互相转化。下面以其中的最关键指标——全口径用户年平均停电时间作为审计对象来对用户供电可靠性审计的环节及主要方法进行阐述。
用户平均停电时间AIHC-1,通过换算可得出概率类指标RS-1,也就是供电可靠率指标。中压用户供电可靠性中AIHC-1与RS-1的计算公式分别为:
AIHC-1=
=
RS-1=(1- ) 100%
上述用户评价停电时间指标的计算公式中,作为分子的“每次停电持续时间”与“每次停电用户数”,属于配网停电事件中的运行数据,而作为分母的“总用户数”则属于配网基础数据,因此,该指标的审计关键在于构成用户平均停电时间的源头,也就是配网基础数据及运行数据。因此在审计中关注的重点是供电可靠性系统基础数据及运行数据的完整性与准确性。
4 供电可靠性审计的关键环节分析
4.1可靠性基础数据审计环节
用户供电可靠性基础数据是指电力企业电力线路、设备、用户目前状态的一种统计,包括了注册线段基础信息、资产信息以及用户注册信息。基础数据维护的工作主要有线路新增、线路变更和修改、线路退运、单位资产管理范围变动、用户新增、用户变更和修改、用户退出(销户)。可靠性系统中针对基础数据维护的工作采用的方法又包括了线段增加、线段修改、线段删除、线段变更、线段合并、线段退出、更换单位、用户增加、用户修改、用户删除、用户变更、用户退出。在审计的时候,应从基础数据一致性、完整性、准确性和维护的逻辑性着手,查找其管理漏洞。
4.1.1检查各系统基础数据的一致性
核实可靠性系统基础数据与配网生产系统中的设备运行数据、营销系统中用户基础数据应是否匹配。可充分利用营配一体化信息平台进行可靠性基础数据的核查,通过电子化移交来实现营销及配网系统数据的动态交互,以约束双方系统数据更新的及时性,能大幅提高审计的效率。
4.1.2检查可靠性系统基础数据的完整性
审核统计范围是否覆盖所有供电区域,是否遗漏,单位资产变动是否及时,对照配网单线图、设备台帐、GIS系统、MIS配网生产系统、营销管理信息系统与现场实际情况是否相符,是否存在用户数据未及时录入的情况。
4.1.3检查可靠性系统基础数据的准确性
首先要检查电子化移交的及时准确性,特别要关注线路新增、线路变更、线路退运、单位资产管理范围变动情况下基础数据有无及时更新维护,用户新增、用户变更、用户增容、用户销户等基础信息是否及时更新维护。核查供电可靠性信息管理系统中基础数据编码的是否准确。
4.1.4检查可靠性系统基础数据维护的逻辑性
核对数据维护工作的逻辑关系是否严谨,如:“线路变更”在前,“用户变更”在后;“线路拆分”在前,“用户信息修改”在后;“线段合并”应先后由“线路变更”、“用户变更”、“线段退运”三步组成。 在用户供电可靠性基础数据审计这一环节,关注的重点是可靠性系统中用户基础数据是否齐全,录入是否滞后,当基础数据发生变动时,是否按规定及时进行更新。
4.2可靠性运行数据审计环节
运行数据是指对设备停电状态所涉及的各种参数,包括了责任部门、停电起始时间、停电终止时间、停电状态、停电设备、停电技术原因、停电责任原因、特殊分析和停电范围等。供电可靠性统计的目标,以是否对用户停电为标准,因此更关注供电用户的停电状态可以更准确地核查指标统计的准确性。
根据停电性质,停电事件可分为预安排停电和故障停电两大类,其中预安排停电包括了计划停电、临时停电和限电,而故障停电则包括内部故障停电和外部故障停电,再细分则计划停电包括了检修、施工、用户申请三种,临时停电包括了临时检修、临时施工和用户临时申请三种,限电包括了系统电源不足限电和供电网限电两种。此时我们要对各类型停电数据传递的流程进行分析,找出数据传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停电性质分类见图1。
图1
4.2.1检查停电事件信息的完整性
查看各类停电事件的信息是否完整录入配网生产管理系统和供电可靠性系统。同时,调取调度日志、运行部门工作票操作票进行核对,检查停电事件是否都录入了配网生产系统及可靠性系统。检查系统中停电事件电压分级是否错误,特殊情况下是否进行了特殊处理。核查包括自然灾害等气候因素的确定、外力因素的定性、查无原因事件的定性等内容。关注由于用户设备影响的故障停电事件能否提供相关证明,是否存在调度部门未记录的停电事件,例如未经调度许可操作变电站外开关进行计划施工、处理故障等。重点关注电网改造、市政建设和外力破坏、自然灾害造成的停电事件是否纳入了统计。
4.2.2检查停电事件信息的准确性
核查运行事件的时间和停电范围,录入系统的数据是否发生人为错误,停电时间是否前后矛盾,停电事件电压等级划分、类型划分是否准确。可通过检查调度日志、停电计划、停电公告、操作票、工作票、停送电记录、变电运行记录、运行检修记录、客户服务中心报修记录等资料,确定停电的范围和停电时间,并核对可靠性系统信息录入是否准确。核查检修停电工作的月度计划的执行情况与系统记录是否一致;临时检修停电时间是否符合要求,停电户数计算是否准确;限电拉闸事件是否在限电拉闸过程中进行了预安排检修或施工,是否进行了重复统计;工程停电事件相应项目是否按计划停电,是否存在延时送电、转供电和带电作业的情况;调电事件各种倒闸操作是否造成停电;核查配网生产系统中运行方式变更范围、变更类型是否准确;供电可靠性信息管理系统中运行数据编码是否正确。
由于计划停电、临时停电和限电都是电力企业主动实施的停电,故对于这类型的停电范围及原因,可通过综合停电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数据采集,其实际的停送电时间也可采用工作票、操作票所记录的停送电时间。而对于故障停电,由于是被动实施的停电,如果采用人工记录的方式难免会与实际的停电时间有所差异,可通过参考客户负控系统记录、95598的客户报障系统记录、抢修工单记录等原始资料,检查其录入故障停电时间的完整性与准确性。
5 供电可靠性审计应采用的方法
5.1检查
即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或外部生成的,以纸质、电子或其他介质形式存在的记录或文件进行审阅与复核。审阅是为了发现有无不正常现象而批判性地阅读书面资料的审计技术,其目的在于确认书面文件是否真实、合法。复核是确认各种书面文件之间钩稽关系的审计技术,通过书面文件之间的对照检查,确认双方对事项的记录是否一致、计算是否正确。如通过检查现场操作票、调度日志、配网生产系统停电申请单、配网生产系统操作票,比对多方记录,确定应录入可靠性系统的停电时间。
5.2观察
即前往工作现场,察看业务活动的方法、程序及实施情况,以掌握整个业务活动或执行程序的实际情况,获取审计证据。主要是核对生产现场的情况与系统记录的工作内容是否一致。如工程停电施工的内容是否与配网生产系统工作票的内容一致,现场生产设备现状与配网生产系统、可靠性系统的记录是否相同。
5.3询问
以书面或口头方式,向被审计单位内部或外部的知情人员获取审计信息。主要针对一些有可能被审计单位隐瞒的事件和信息,采取不同人员分布询问,外部人员询问核对的方式确定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如对故障停电事件的完整性核查、客户申请停电事件的核实等都可以通过询问确定事件的真实性。
5.4计算
对记录或文件中的数据计算准确性进行核对,或对文件或记录中的数字大量地实施重新计算,验证其是否正确,获取必要的审计证据。如抽取某停电事件一条注册线段,通过计算单线图用户数量,核对营销系统中注册线段所对应用户数量和录入供电可靠性系统用户的数量。
5.5分析
通过研究不同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并做出评价,调查识别出与其他相关信息不一致或与预期数据严重偏离的波动和关系。通过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的研究,发现影响事项、获取审计证据,对鉴证对象信息作出评价。如抽取配网生产系统与可靠性系统停电事件记录的信息,并利用EXEL中SUMIF函数进行统计,找出异常的停电事件,并有针对性地对这些停电进行检查。
6 结束语
当前电网企业用户供电可靠性审计正处于起步阶段,与传统的审计项目相比,用户供电可靠性审计的显著特点决定了其新的审计方法。但是新方法的引入与实施势必会给企业与审计人员带来巨大的挑战。面对这种种挑战我们应采取更积极的措施来应对,并促使用户供电可靠性审计工作不断发展与完善。在审计时,我们应建立数据共享平台,组建好审计团队,完善用户供电可靠性审计体系,采取多种方法、多途径进行实时审计,不断优化审计流程,建立一套高效完善的用户供电可靠性审计规范。
参考文献
[1]广东电网公司供电可靠性管理工作手册
[2]广东电网公司内部审计规范化管理手册
[3]佛山供电局供电可靠性关键指标专项审计工作方案
关键词:用户 供电 可靠性 审计
1 概述
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计算机等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内部审计的职能早已不仅是传统意义上单纯对财务相关数据进行审核,而且还要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进行审查和评价,并更多地倾向于作为顾问或参谋的角色而存在,具体表现为运用审计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视角,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各方面进行审查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可行的经营改善之道和管理提升对策。电力企业的内部审计,也逐渐转向企业主营业务各个领域。
用户供电可靠性指标体现了电网总体管理水平,是供电企业生产能力对社会服务水平的综合表征,贯穿在规划、建设、运行、营销和综合管理各方面工作中,也反映了城市总体经济的发展状况。因此,电力企业开展用户供电可靠性的内部审计,对企业的主营业务的经营管理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对促进企业发展增值和管理水平的提高至关重要。
2 用户供电可靠性审计现状
近年来,电力企业对审计工作越来越重视,逐渐注重引入熟悉企业生产运行的人员,但由于多年来的惯性和存量影响,目前大部分审计人员还是财务、经济专业的人员,具备生产运行管理经验的审计人员比例较小,而其中既有丰富生产运行管理经验又熟悉审计知识的复合型审计专业人才更加缺乏,造成了懂生产的不懂审计,懂审计的不懂生产。而目前电力企业用户供电可靠性审计刚刚起步,暂时还未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审计规范,审计内容不够完善,不够具体,不够全面,对审计对象的审计和评价大多停留在一般控制审计的层面,未能全面开展一般控制与应用控制的全方位审计,与国际和国内先进审计经验尚存在很大的差距。
3 用户供电可靠性的主要评价指标
用户供电可靠性评价涉及到企业网架结构、设备选择、生产管控、应急保障、优质服务、员工素质和队伍建设的各个方面,覆盖面较为广泛。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采用每户年平均停电次数和每户年平均停电时间来评价供电的可靠程度。在我国,供电可靠性统计主要是以用户为基础,以可量化的停电次数、停电时间和停电范围等作为统计因素,根据供电服务质量的需求、设备特性及停电的原因和性质进行指标分类,同时以平均值统计管理。可靠性的主要指标有用户年平均停电时间、用户年平均停电次数、城市用户年平均停电时间、城市用户年平均停电次数、供电可靠率等五个,其中供电可靠率和用户年平均停电时间可通过数学公式互相转化。下面以其中的最关键指标——全口径用户年平均停电时间作为审计对象来对用户供电可靠性审计的环节及主要方法进行阐述。
用户平均停电时间AIHC-1,通过换算可得出概率类指标RS-1,也就是供电可靠率指标。中压用户供电可靠性中AIHC-1与RS-1的计算公式分别为:
AIHC-1=
=
RS-1=(1- ) 100%
上述用户评价停电时间指标的计算公式中,作为分子的“每次停电持续时间”与“每次停电用户数”,属于配网停电事件中的运行数据,而作为分母的“总用户数”则属于配网基础数据,因此,该指标的审计关键在于构成用户平均停电时间的源头,也就是配网基础数据及运行数据。因此在审计中关注的重点是供电可靠性系统基础数据及运行数据的完整性与准确性。
4 供电可靠性审计的关键环节分析
4.1可靠性基础数据审计环节
用户供电可靠性基础数据是指电力企业电力线路、设备、用户目前状态的一种统计,包括了注册线段基础信息、资产信息以及用户注册信息。基础数据维护的工作主要有线路新增、线路变更和修改、线路退运、单位资产管理范围变动、用户新增、用户变更和修改、用户退出(销户)。可靠性系统中针对基础数据维护的工作采用的方法又包括了线段增加、线段修改、线段删除、线段变更、线段合并、线段退出、更换单位、用户增加、用户修改、用户删除、用户变更、用户退出。在审计的时候,应从基础数据一致性、完整性、准确性和维护的逻辑性着手,查找其管理漏洞。
4.1.1检查各系统基础数据的一致性
核实可靠性系统基础数据与配网生产系统中的设备运行数据、营销系统中用户基础数据应是否匹配。可充分利用营配一体化信息平台进行可靠性基础数据的核查,通过电子化移交来实现营销及配网系统数据的动态交互,以约束双方系统数据更新的及时性,能大幅提高审计的效率。
4.1.2检查可靠性系统基础数据的完整性
审核统计范围是否覆盖所有供电区域,是否遗漏,单位资产变动是否及时,对照配网单线图、设备台帐、GIS系统、MIS配网生产系统、营销管理信息系统与现场实际情况是否相符,是否存在用户数据未及时录入的情况。
4.1.3检查可靠性系统基础数据的准确性
首先要检查电子化移交的及时准确性,特别要关注线路新增、线路变更、线路退运、单位资产管理范围变动情况下基础数据有无及时更新维护,用户新增、用户变更、用户增容、用户销户等基础信息是否及时更新维护。核查供电可靠性信息管理系统中基础数据编码的是否准确。
4.1.4检查可靠性系统基础数据维护的逻辑性
核对数据维护工作的逻辑关系是否严谨,如:“线路变更”在前,“用户变更”在后;“线路拆分”在前,“用户信息修改”在后;“线段合并”应先后由“线路变更”、“用户变更”、“线段退运”三步组成。 在用户供电可靠性基础数据审计这一环节,关注的重点是可靠性系统中用户基础数据是否齐全,录入是否滞后,当基础数据发生变动时,是否按规定及时进行更新。
4.2可靠性运行数据审计环节
运行数据是指对设备停电状态所涉及的各种参数,包括了责任部门、停电起始时间、停电终止时间、停电状态、停电设备、停电技术原因、停电责任原因、特殊分析和停电范围等。供电可靠性统计的目标,以是否对用户停电为标准,因此更关注供电用户的停电状态可以更准确地核查指标统计的准确性。
根据停电性质,停电事件可分为预安排停电和故障停电两大类,其中预安排停电包括了计划停电、临时停电和限电,而故障停电则包括内部故障停电和外部故障停电,再细分则计划停电包括了检修、施工、用户申请三种,临时停电包括了临时检修、临时施工和用户临时申请三种,限电包括了系统电源不足限电和供电网限电两种。此时我们要对各类型停电数据传递的流程进行分析,找出数据传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停电性质分类见图1。
图1
4.2.1检查停电事件信息的完整性
查看各类停电事件的信息是否完整录入配网生产管理系统和供电可靠性系统。同时,调取调度日志、运行部门工作票操作票进行核对,检查停电事件是否都录入了配网生产系统及可靠性系统。检查系统中停电事件电压分级是否错误,特殊情况下是否进行了特殊处理。核查包括自然灾害等气候因素的确定、外力因素的定性、查无原因事件的定性等内容。关注由于用户设备影响的故障停电事件能否提供相关证明,是否存在调度部门未记录的停电事件,例如未经调度许可操作变电站外开关进行计划施工、处理故障等。重点关注电网改造、市政建设和外力破坏、自然灾害造成的停电事件是否纳入了统计。
4.2.2检查停电事件信息的准确性
核查运行事件的时间和停电范围,录入系统的数据是否发生人为错误,停电时间是否前后矛盾,停电事件电压等级划分、类型划分是否准确。可通过检查调度日志、停电计划、停电公告、操作票、工作票、停送电记录、变电运行记录、运行检修记录、客户服务中心报修记录等资料,确定停电的范围和停电时间,并核对可靠性系统信息录入是否准确。核查检修停电工作的月度计划的执行情况与系统记录是否一致;临时检修停电时间是否符合要求,停电户数计算是否准确;限电拉闸事件是否在限电拉闸过程中进行了预安排检修或施工,是否进行了重复统计;工程停电事件相应项目是否按计划停电,是否存在延时送电、转供电和带电作业的情况;调电事件各种倒闸操作是否造成停电;核查配网生产系统中运行方式变更范围、变更类型是否准确;供电可靠性信息管理系统中运行数据编码是否正确。
由于计划停电、临时停电和限电都是电力企业主动实施的停电,故对于这类型的停电范围及原因,可通过综合停电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数据采集,其实际的停送电时间也可采用工作票、操作票所记录的停送电时间。而对于故障停电,由于是被动实施的停电,如果采用人工记录的方式难免会与实际的停电时间有所差异,可通过参考客户负控系统记录、95598的客户报障系统记录、抢修工单记录等原始资料,检查其录入故障停电时间的完整性与准确性。
5 供电可靠性审计应采用的方法
5.1检查
即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或外部生成的,以纸质、电子或其他介质形式存在的记录或文件进行审阅与复核。审阅是为了发现有无不正常现象而批判性地阅读书面资料的审计技术,其目的在于确认书面文件是否真实、合法。复核是确认各种书面文件之间钩稽关系的审计技术,通过书面文件之间的对照检查,确认双方对事项的记录是否一致、计算是否正确。如通过检查现场操作票、调度日志、配网生产系统停电申请单、配网生产系统操作票,比对多方记录,确定应录入可靠性系统的停电时间。
5.2观察
即前往工作现场,察看业务活动的方法、程序及实施情况,以掌握整个业务活动或执行程序的实际情况,获取审计证据。主要是核对生产现场的情况与系统记录的工作内容是否一致。如工程停电施工的内容是否与配网生产系统工作票的内容一致,现场生产设备现状与配网生产系统、可靠性系统的记录是否相同。
5.3询问
以书面或口头方式,向被审计单位内部或外部的知情人员获取审计信息。主要针对一些有可能被审计单位隐瞒的事件和信息,采取不同人员分布询问,外部人员询问核对的方式确定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如对故障停电事件的完整性核查、客户申请停电事件的核实等都可以通过询问确定事件的真实性。
5.4计算
对记录或文件中的数据计算准确性进行核对,或对文件或记录中的数字大量地实施重新计算,验证其是否正确,获取必要的审计证据。如抽取某停电事件一条注册线段,通过计算单线图用户数量,核对营销系统中注册线段所对应用户数量和录入供电可靠性系统用户的数量。
5.5分析
通过研究不同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并做出评价,调查识别出与其他相关信息不一致或与预期数据严重偏离的波动和关系。通过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的研究,发现影响事项、获取审计证据,对鉴证对象信息作出评价。如抽取配网生产系统与可靠性系统停电事件记录的信息,并利用EXEL中SUMIF函数进行统计,找出异常的停电事件,并有针对性地对这些停电进行检查。
6 结束语
当前电网企业用户供电可靠性审计正处于起步阶段,与传统的审计项目相比,用户供电可靠性审计的显著特点决定了其新的审计方法。但是新方法的引入与实施势必会给企业与审计人员带来巨大的挑战。面对这种种挑战我们应采取更积极的措施来应对,并促使用户供电可靠性审计工作不断发展与完善。在审计时,我们应建立数据共享平台,组建好审计团队,完善用户供电可靠性审计体系,采取多种方法、多途径进行实时审计,不断优化审计流程,建立一套高效完善的用户供电可靠性审计规范。
参考文献
[1]广东电网公司供电可靠性管理工作手册
[2]广东电网公司内部审计规范化管理手册
[3]佛山供电局供电可靠性关键指标专项审计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