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鱼灯

来源 :少男少女·小作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upser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故乡在雷州半岛的遂溪北坡,濒临北部湾。小时候,爷爷织箩筐、簸箕时,我总爱蹲在旁边看。箩筐、簸箕是用藤条、竹篾等制作,不是巧手很难织成。我爷爷是一个编织高手,一个小时就能织好几个簸箕。他织好簸箕,往往顺手织一个鱼形的玩具给我,说放上蜡烛,糊上纸就是一盏鱼灯。
  鱼灯是干什么的?和照明的灯笼一样吗?面对我的问题,爷爷笑而不语。妈妈则说,北坡圩姑婆家,每年初三一定织鱼灯。我便央求她带我去看看。
  年初三,妈妈把准备好的猪肉、大饼、木叶搭等东西放在一个大箩筐里,把大阉鸡放进一个小竹篮里,还有大蒜、米。那时家穷,没有自行车之类的代步工具,妈妈就用扁担挑着大箩筐、小竹篮和我走路去北坡圩姑婆家。
  我村距离北坡圩有几公里,妈妈挑的担子一边重一边轻,很辛苦,有时我帮她挑。姑婆家住在狭窄的圩尾。一路上,我看见圩里家家户户都在织鱼灯,很是热闹。
  到了姑婆家,见到姑婆和丈公正在织鱼灯,我便叫道:“姑婆好!丈公好!”问好完毕,我马上跑到姑婆和丈公织鱼灯的地方,兴致勃勃地拿起一个模型观看。
  丈公的手跟我爷爷一样巧,那些长长的竹篾在他的手里舞动,像女人织草席般顺溜。我好奇地问这问那。丈公很慈祥,一边编织一边笑呵呵地回答我的问题。他还给我讲解织鱼灯的步骤。在织鱼灯之前,先浸泡好竹篾,备好浆糊、铁夹、纱布、纸、颜料等,然后按鱼身大小比例扎鱼形骨架,缠上纱布,用浆糊粘贴纸张,再用颜料在纱布、纸上画上鱼鳞、鱼鳃,点眼睛和装饰的画,最后把一小节蜡烛固定在里面,封上口,一盏鱼灯就完成了。
  没想到,一盏小小的鱼灯,编织起来那么复杂!我十分感兴趣。
  “丈公,我也要织鱼灯,您教我吧!”
  “阿明真是一个好学的孩子!”丈公笑道。他脸上的皱纹像鱼灯的竹篾,纵横交错。
  丈公先示范给我看,再手把手教我,一再提醒我小心竹篾。
  我的手被薄薄的竹片割流血了,姑婆给我包扎好后,叫我跟她的孙子去圩里面玩,别织鱼灯了。我不肯,一定要学着织。
  那天,妈妈在姑婆家吃完午饭就要回家,我不肯跟她回去,赌气说要织好一盏鱼灯再回去。姑婆就叫我留下来。
  我好不容易织好一盏鱼灯,但怎么看都像挂在墙上的干鱼,毫无生气。我不气馁,继续学织。终于,我织的鱼灯像一条活鱼了。
  正月十五元宵节,我又去北圩姑婆家。因为,游鱼灯活动在这天举行。
  早上,圩里的人按习俗先到华光庙、白马庙、土地庙拜神。到了晚上,随着“咚咚咚”的锣鼓声和“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人们穿着好看的衣服,举着鱼灯前往圩广场集中。
  我也举着自己做的鲤鱼灯,跟着姑婆、丈公和他们的孙子孙女来到广场,模仿大人舞动鱼灯,耍“鱼灯舞”。圩里挤满十里八村的村民和外地游客,带有鱼灯的人排成队等候。等到从广场出来的队伍游过来,人们便自动加进去。队伍越来越壮大。鱼灯队高举的鱼灯,烛光闪闪,远远望去就像天上的星星在闪烁。什么鲤鱼跳龙门、金鲤吐水、龙鱼出海、锦鲤摆尾等,多姿多彩,令人眼花缭乱。在煤油灯时代的夜晚,在缺少文化生活的静谧乡村,这游鱼灯,显得格外璀璨夺目。
  姑婆告诉我,北坡游鱼这古老的习俗有好几百年了,代代传下来。传說鱼会化龙,而龙是管雨的。以前北坡十年九旱,老百姓为了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希望游鱼灯时通过龙王引来充足的雨水,获得好收成。这个传统是在清朝康熙皇帝时形成的。
  上个世纪,在批判封资修、破四旧的威压下,北坡游鱼这一传统节目渐渐式微。那些年,每到正月十五,我都会去北坡圩走亲戚,探望姑婆一家,但再也没有游鱼灯了。我很失落。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得神州大地生机勃勃,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枯木逢春。沉寂多年的北坡圩游鱼活动也在春风中焕发生机。由于政府搭台、推动、扶持、保护,老艺人吴健明、杨松等人重操旧业,把游鱼灯活动发扬光大。北坡游鱼现在已有第六、七代传承人了。
  现在的北坡鱼灯,在原有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对鱼灯做了改动。比如,以前在鱼灯里放蜡烛,容易发生火灾,现在改为电池灯光;以前只是编织游鱼,现在增加了虾、龙、青蛙、生肖等,有100多种。
  以前的游鱼,鱼灯舞,又叫做鱼龙舞。在政府、群众合力推动下,北坡圩的鱼龙舞从村道小巷“舞”出湛江,“舞”向全国,成绩显著:2013年参加第十一届山花奖民间灯彩大赛获得银奖;2016年参加第六届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2017年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等等。
  这一年的元宵节,我又去北坡圩探望老姑婆,晚上自带鱼灯参加圩里的鱼龙舞。中国人最大、最热闹的节日是春节,而北坡圩最隆重的是元宵节的鱼龙舞。无需通知,圩里外出工作、打工的人这一天都会回来,亲戚朋友也来参加。大家带上自己制作或是购买的“鱼龙”,在元宵之夜与众人舞起来。这情形跟我小时候看到的差不多。现在,人更多了,灯更加好看了,更热闹了。
  鱼灯舞这般繁华热闹,可惜丈公看不到了。老姑婆也走不动了,只是听我们讲如何的热闹,好看。
  人到中年的我,依然像小时候耍鱼灯一样兴奋。看着夜色中的鱼龙舞,我想起南宋词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没有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就没有今天的“一夜鱼龙舞”的美妙。
  作者简介
  韩夏明,先后毕业于广东教育学院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西南大学研究生课题班。中学语文高级教师、遂溪中学语文学会副会长。大学开始文学创作,作品散见于《青年文学家》《湛江日报》等报刊,在全国性的文学大赛获过奖。参与广东考试院《这样的作文才合“心”》等专著的编写工作。
其他文献
根据国家建构关系理论的观点,能够提供公共物品的国家,国家建构就较为容易.索马里当代国家建构过程中的部落问题,使得部落与国家竞逐社会权力,造成“强社会”博弈“弱国家”
万历年间的富庶  大明帝国长达四十八年的万历年间,可谓有明一代最为繁荣富强的时光,也是中国融入世界的年代。中国与世界经济发生密切关系,伴随西学东渐,古老的东方大国发生着五百年未有之巨变。  这段长达半个世纪的繁荣昌盛期,缔造者并非万历皇帝本人,而是首辅张居正。  作为一代“救时宰相”,张居正的身后却颇为凄凉,虽然有万历皇帝的反攻倒算和排山倒海般的唾骂与指责,但也不乏有人怀念他和他开创的中兴时代。尤
期刊
我读过《荷塘月色》的静谧,也曾感受到《小橘灯》的温暖;我阅览过《鸟的天堂》,感受到大自然的丰富多彩,也曾在《骆驼祥子》里,同情过那些生活在底层的人。但,最令我热泪盈眶的,是《背影》里的父爱。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描述了一个父亲深沉的、慈爱的背影。“我”要坐火车到北京去读书。父亲因为事忙,便吩咐一个茶房送“我”去。但他最终不放心,还是亲自随着已经20岁的“我”一起去了月台。上了车,他提醒“我”夜
期刊
全球化时代,越来越多的国家因侨民的跨国活动而受益.历史原因形塑了爱尔兰海外数量庞大的侨民社群资源,也对爱尔兰历史上的贫困造成了一定影响.爱尔兰政府通过制定侨民战略,
1  和所有衣锦还乡的人不一样的是,爸爸回到造头村,是因为他生病了。  翻过两座山,我跟妈妈才到看到一户人家。脚还未沾地,一个女人就上前拉住了我的手:“这是大星吧!都长这么大了!坐车晕不晕?”  爸爸苍白的脸上稍微有了些血色,他对我说:“快叫姑妈好。”  我木然地看着眼前这个女人,她沟壑纵横的脸上挂满了心疼的微笑。脆生生地喊了一句“姑妈”后,她把我和妈妈迎进了屋里。  农村的庭院很大,深秋时节,铜
期刊
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南方广东、福建等地民众离开故土,跨越海洋或国界,迁移东南亚等地谋生发展,在此过程中产生大量侨批.本文从清代光绪、宣统年间(1881-1910年)在东南亚谋生
“欢迎大家来到茵曼云上春季发布会的现场!”镜头上这位声音甜美的新主播,便是来自广州市纺织服装职业学校18级电商2班的学生——方乐婷.rn青春新篇章rn2018年夏天,乐婷坐在
期刊
1rn这是一本看了让人温暖又美好的书,它关于教育.rn这本被誉为压倒《圣经》、“最具启示意义”的青少年成长小说,就是畅销全球、销量超过4000万册的美国文学经典—《杀死一只
期刊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短暂的初中生活宛若彗星一般一晃而去,但仍给我留下了许多难忘的回忆。随着初中生活的一去不复返,我期盼已久的高中生活也悄然而至。  一天的晚上,我望着天上一闪一闪的星星,听着外面滴答滴答的细雨声,窗外不时刮进一阵冷风,吹得墙上的风铃叮叮当当地响,一幅“袅袅秋风动,凄凄烟雨繁”映入眼帘。这时,我不禁开始回忆我最近的高中生活。  众所周知,一中是个高手如云的地方。繁重的学习任务压得我喘
期刊
1  “叮铃铃——”,上课的铃声骤然响起时,丁彩云急匆匆向教室方向跑去。  由于昨晚睡得较晚,丁彩云早晨一睁眼就抓起书包上学了,所以第二节刚过,肚子就咕咕地提出抗议。趁着下课间隙,丁彩云到学校小卖部囫囵吃了点东西,不过她可不想被下一堂课的语文老师作为迟到生抓个典型,否则就得罚写无休无止的长篇检讨大作文了。  丁彩云满头大汗刚跑进教室,还好,语文老师才尾随在后跟进来。不过丁彩云喘着粗气坐下时,却觉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