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春来临之际我国爆发了新冠病毒肺炎,病毒传播途径除“经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这两种主要的传播途径外,新补充了"气溶胶传播"。人们全民皆兵,自我隔离,积极参与到防疫之中,居家防疫意味着人们在室内时间明显延长。对于应对此次疫情中的冠状病毒室内传播及通风控制我们进行研讨。
关键词:室内传播 通风控制 防护措施
新型冠状病毒发生的时间在冬季,天气会比较寒冷,人们居家防疫,门窗长时间关闭,并且人员活动、烹饪方式等行为的进行,都会导致室内环境污染浓度渐渐增高,因此应当适度开窗通风换气。目前,我国对于通风换气没有明文规定,建议通风换气应根据实际室内、外环境情况具体而定。若室外空气质量比较优良时,早中晚均可通风,每次时间在15至30分钟之间;但如果室外空气质量较差时,通风换气的频次以及时间均应适当减少。而且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开窗通风须确保在周围环境无冠状病毒感染事例的条件下进行。新冠病毒可以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但飞沫传播距离很短,一般在1-2米内,并且不会在空气中长期漂浮[1]。因此我们可以理解为:在日常通风环境下,空气中一般不会含有新冠病毒。所以每天两次的开窗通风换气是可以降低感染风险的有效措施,但在冬春转换季节需要注意保暖。至于防护措施,一般的工作生活条件下,采取正确佩戴口罩这种飞沫传播防护措施,是能够保护普通公众不被感染的。
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方式主要有三种:直接传播、气溶胶传播和接触传播。直接传播是指患者咳嗽、打喷嚏以及说话的飞沫,呼出的气体近距离直接吸入可导致的感染;气溶胶传播是指飞沫混合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吸入后导致的感染;接触传播是指飞沫沉积在物品表面,接触污染手后,再接觸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从而导致的感染。病毒传播途径主要有两条: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所以外出进入公共场所时,佩戴口罩可以很好地隔绝飞沫传播。新冠病毒的寄主是人,而非直接存在于空气之中,离开了人这个宿主,它在空气中独自基本不能存活,而开窗通风是保持室内空气清新,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病毒的存在,减少了呼吸道系统疾病产生的概率。
对于普通居民来说减少外出、注意室内卫生、勤洗手、均衡饮食等都是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有效的措施,此外保持室内通风换气也是很重要的。此前网上有消息称,新冠病毒能够通过气溶胶传播,这条消息导致了不少人的恐慌,以为“空气中到处飘着病毒”,这样认为是不严谨、不正确的!根据国家卫健委新公布的《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修正版)》新冠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经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飞沫传播距离很短,一般1至2米,且不会在空气中长期漂浮,气溶胶传播途径还尚未明确,有待研究。所谓气溶胶传播,是指人们日常说话、大笑、唱歌等过程中都会排出的液滴,呼出人体后在1秒甚至几十毫秒内快速蒸发,形成的粒径几微米的飞沫核,且飞沫核长期悬浮在空气中并随空气迁移,其传播距离可达数百米甚至更远,但随着扩散距离的慢慢增加,飞沫核密度逐渐被稀释,人体感染风险就会降低。所以,除非正好居住在一个重要的污染源附近,否则气溶胶传播也并没有那么可怕。而不管是飞沫传播、气溶胶传播,保持室内通风换气都是关键的。室内环境密闭,空气浑浊,容易造成病菌大量集聚、滋生、繁殖,增加人体感染疾病的风险。勤通风则可以及时有效地排出被污染的空气,减少室内空气中的致病微生物和其他污染物质的含量,保障我们呼吸环境的健康[2]。如若环境允许的情况下,比如外面空气质量佳、天气好,而且户型通透的话,每天应多开窗通风,需要引起注意的是,此时天气还是比较寒冷的,要注意保暖避免着凉感冒。如果有条件的话,建议使用专门的新风机设备,它通风不受天气、户型还有外界环境的限制,在保持室内通风顺畅的同时,可以过滤外界空气中的各种污染物,还能够自行设置新风温度,享受舒适的、温暖的新鲜空气,保障家人的呼吸健康。
医院也要做好通风工作,为了防止传染病区内不同病房间的病人交叉感染,医院推荐采用全新风系统。为了保证病区的压力梯度,可以采用定风量空调系统。它的排风系统上设置了高效过滤装置,以保护周围的环境不受到污染。病房气流组织应尽量排除死区、停滞区以及避免送、排风短路。送、排风口的布置应使清洁空气首先流过病房内医护人员可能停留的区域,然后流过传染源进入排风口,这样的话,医护人员就不会处于传染源和排风口之间。送风口布置在房间的一侧,与病人相对,排风从病人一侧排出。气流组织通常受到空气送风温差、送排风口准确位置、医疗器具、家具摆放位置以及卫生保健人员和病人活动情况的影响。排风口的底部应在房间地板上方不低于100mm高的位置。病区的气流流向致病因子可能传播到隔离病区其它部分,因此,隔离区域应该设计成定向气流。气流应从清洁区域流向非清洁区域;空气流向应从走廊流入隔离病房,以防止污染物传播到其它区域;空气流向通过压力梯度即负压的控制来实现,空气从较高压力区域流向较低压力区域[3]。排风处理为了防止对环境的污染,排风必须进行处理,处理的方法有多种,如过滤、紫外线消毒、高温消毒等。对于采用何种方式,国内外存在很大分歧,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空气过滤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排风采用何种级别的过滤器,应根据致病因子的危害程度来确定。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冠状病毒虽然可以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但飞沫传播距离很短,因此不会在空气中长期漂浮。无论居家或在公众场所我们都要注意呼吸道礼仪:打喷嚏、咳嗽要转身、扭脸躲开别人,要用纸巾或肘部掩住口鼻,强调与他人保持至少一米的安全线距离。从这个角度讲,日常通风环境下的空气中一般不会含有冠状病毒,所以人们也不需要恐慌,在注意保暖的基础上每天两次的开窗通风可降低感染风险,并且采取正确佩戴口罩的防护措施可保护普通公众不被感染。
参考文献:
[1] 李玉国.室内传染病传播的工程控制——飞沫扩散与建筑通风[C]//制冷空调新技术进展——第三届制冷空调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2005.
[2]李艳菊,祁建城,张宗兴,etal.室内空气微生物污染来源、传播和去除方法研究进展[J].环境与健康杂志(1):90-92.
[3]赵志钢.传染性隔离病房的通风空调系统[J].林业科技情报,2007(03):77-78.
关键词:室内传播 通风控制 防护措施
新型冠状病毒发生的时间在冬季,天气会比较寒冷,人们居家防疫,门窗长时间关闭,并且人员活动、烹饪方式等行为的进行,都会导致室内环境污染浓度渐渐增高,因此应当适度开窗通风换气。目前,我国对于通风换气没有明文规定,建议通风换气应根据实际室内、外环境情况具体而定。若室外空气质量比较优良时,早中晚均可通风,每次时间在15至30分钟之间;但如果室外空气质量较差时,通风换气的频次以及时间均应适当减少。而且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开窗通风须确保在周围环境无冠状病毒感染事例的条件下进行。新冠病毒可以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但飞沫传播距离很短,一般在1-2米内,并且不会在空气中长期漂浮[1]。因此我们可以理解为:在日常通风环境下,空气中一般不会含有新冠病毒。所以每天两次的开窗通风换气是可以降低感染风险的有效措施,但在冬春转换季节需要注意保暖。至于防护措施,一般的工作生活条件下,采取正确佩戴口罩这种飞沫传播防护措施,是能够保护普通公众不被感染的。
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方式主要有三种:直接传播、气溶胶传播和接触传播。直接传播是指患者咳嗽、打喷嚏以及说话的飞沫,呼出的气体近距离直接吸入可导致的感染;气溶胶传播是指飞沫混合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吸入后导致的感染;接触传播是指飞沫沉积在物品表面,接触污染手后,再接觸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从而导致的感染。病毒传播途径主要有两条: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所以外出进入公共场所时,佩戴口罩可以很好地隔绝飞沫传播。新冠病毒的寄主是人,而非直接存在于空气之中,离开了人这个宿主,它在空气中独自基本不能存活,而开窗通风是保持室内空气清新,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病毒的存在,减少了呼吸道系统疾病产生的概率。
对于普通居民来说减少外出、注意室内卫生、勤洗手、均衡饮食等都是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有效的措施,此外保持室内通风换气也是很重要的。此前网上有消息称,新冠病毒能够通过气溶胶传播,这条消息导致了不少人的恐慌,以为“空气中到处飘着病毒”,这样认为是不严谨、不正确的!根据国家卫健委新公布的《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修正版)》新冠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经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飞沫传播距离很短,一般1至2米,且不会在空气中长期漂浮,气溶胶传播途径还尚未明确,有待研究。所谓气溶胶传播,是指人们日常说话、大笑、唱歌等过程中都会排出的液滴,呼出人体后在1秒甚至几十毫秒内快速蒸发,形成的粒径几微米的飞沫核,且飞沫核长期悬浮在空气中并随空气迁移,其传播距离可达数百米甚至更远,但随着扩散距离的慢慢增加,飞沫核密度逐渐被稀释,人体感染风险就会降低。所以,除非正好居住在一个重要的污染源附近,否则气溶胶传播也并没有那么可怕。而不管是飞沫传播、气溶胶传播,保持室内通风换气都是关键的。室内环境密闭,空气浑浊,容易造成病菌大量集聚、滋生、繁殖,增加人体感染疾病的风险。勤通风则可以及时有效地排出被污染的空气,减少室内空气中的致病微生物和其他污染物质的含量,保障我们呼吸环境的健康[2]。如若环境允许的情况下,比如外面空气质量佳、天气好,而且户型通透的话,每天应多开窗通风,需要引起注意的是,此时天气还是比较寒冷的,要注意保暖避免着凉感冒。如果有条件的话,建议使用专门的新风机设备,它通风不受天气、户型还有外界环境的限制,在保持室内通风顺畅的同时,可以过滤外界空气中的各种污染物,还能够自行设置新风温度,享受舒适的、温暖的新鲜空气,保障家人的呼吸健康。
医院也要做好通风工作,为了防止传染病区内不同病房间的病人交叉感染,医院推荐采用全新风系统。为了保证病区的压力梯度,可以采用定风量空调系统。它的排风系统上设置了高效过滤装置,以保护周围的环境不受到污染。病房气流组织应尽量排除死区、停滞区以及避免送、排风短路。送、排风口的布置应使清洁空气首先流过病房内医护人员可能停留的区域,然后流过传染源进入排风口,这样的话,医护人员就不会处于传染源和排风口之间。送风口布置在房间的一侧,与病人相对,排风从病人一侧排出。气流组织通常受到空气送风温差、送排风口准确位置、医疗器具、家具摆放位置以及卫生保健人员和病人活动情况的影响。排风口的底部应在房间地板上方不低于100mm高的位置。病区的气流流向致病因子可能传播到隔离病区其它部分,因此,隔离区域应该设计成定向气流。气流应从清洁区域流向非清洁区域;空气流向应从走廊流入隔离病房,以防止污染物传播到其它区域;空气流向通过压力梯度即负压的控制来实现,空气从较高压力区域流向较低压力区域[3]。排风处理为了防止对环境的污染,排风必须进行处理,处理的方法有多种,如过滤、紫外线消毒、高温消毒等。对于采用何种方式,国内外存在很大分歧,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空气过滤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排风采用何种级别的过滤器,应根据致病因子的危害程度来确定。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冠状病毒虽然可以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但飞沫传播距离很短,因此不会在空气中长期漂浮。无论居家或在公众场所我们都要注意呼吸道礼仪:打喷嚏、咳嗽要转身、扭脸躲开别人,要用纸巾或肘部掩住口鼻,强调与他人保持至少一米的安全线距离。从这个角度讲,日常通风环境下的空气中一般不会含有冠状病毒,所以人们也不需要恐慌,在注意保暖的基础上每天两次的开窗通风可降低感染风险,并且采取正确佩戴口罩的防护措施可保护普通公众不被感染。
参考文献:
[1] 李玉国.室内传染病传播的工程控制——飞沫扩散与建筑通风[C]//制冷空调新技术进展——第三届制冷空调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2005.
[2]李艳菊,祁建城,张宗兴,etal.室内空气微生物污染来源、传播和去除方法研究进展[J].环境与健康杂志(1):90-92.
[3]赵志钢.传染性隔离病房的通风空调系统[J].林业科技情报,2007(03):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