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时期的数学教学要求教师具有更为平衡的能力水平,既需要数学教师能传授学生必要的数学技能,也要求全面锻造他们的核心素养和思维能力。为此,教师唯有深刻把握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全面理解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并能结合学生具体情况开展教学,才能帮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进步和发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核心素养
在2018年9月11日闭幕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总书记提出:“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养综合能力,培养创新思维。”这不但对学生的培养目标进行了更明确的定位,也对教师能力素质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数学教师不但担负着衔接小学与中学数学教育的重要任务,还需要将数学附带的理学思想传播到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举止中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使学生受益终生。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该把培养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的首要目的。
为了培养数学的核心素养,教师必须时不时升级自身的“软件”,不可以仅仅抄袭、照搬,还必须吸收、改进,并进一步将别人的东西化为己用,在课堂中处处为学生着想,循序渐进、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为此,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营造良好的数学环境
这里所指的良好的数学环境,是通过营造诸如科学氛围、现实氛围、联想氛围以及数理氛围。初中数学课堂中适当营造环境能加深学生学习印象,加速知识的消化理解,直接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归纳总结以及运用的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学生在面对多样环境时会有更强的创新思维和深层分析能力,能结合特定环境化解特定题型,达到能力的更高层次培养。比如,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课程的学习中,可以通过投影向学生演示大海上太阳升起的过程,将演示中海平面跟太阳的相对变化对应到直线跟圆的相对变化,使学生能体会和联想到日常无处不在的直线跟圆的不同位置关系。从而让他们能用运动思维去理解直线跟圆的方位联系,能更好地将现实问题概括为数学问题,也可以注意到直线跟圆随着相对位置改变而导致公共点个数的改变。
(二)运用问题导向牵引学生思路
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过程里,可按照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程度,灵活牵引学生思路,适当带领他们沟通讨论,激发对课堂的兴趣和热情,达到发散思维的目的。因此,教师需要针对教学不同阶段提前准备不同问题,并根据课堂进度适时抛出问题,给学生留出个别思考或分组研讨的时间,让他们给出问题的看法和解答,养成他们探索和深入知识点的能力。比如,当进行《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的讲解时,可让学生采取描点法将,,在单个直角坐标系里进行作图,在比较的同时对如下题目进行思索:(1)请概述图中不同方程的式样?(2)该图呈轴对称分布吗?是的话,其对称轴为何?你最多能发现多少对称点呢?(3)该图是否有最低点?有的话,其坐标为何?(4)在不同象限里,y的值是如何伴随x值的变化而变化的?(5)x要如何取值,才能使y值最小,你能求出这个值吗?通过层层紧扣的5个小问题,能将学生的思维逐步带入,并引导他们进行思考、对比和总结归纳,并最终了解 (a>0)的特点。可以说,问题导向的手段能够点燃课堂激情,使学生更有代入感和参与感,在陪同老师进行问题探索的过程中,思维变得更为活跃,自然而然地实现对知识点的理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使学生变成“小老师”
以往的初中数学课堂里,教师占据主体地位,由他们按照教学任务和教学实际,对知识点依序教授和答疑,较少同学生开展交流和沟通,学生以类似灌输的形式获取老师给出的学习内容,也使得他们对知识的获取更为消极被动,更别提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了。为此,初中数学教师应当合理进行身份转换,从主导者默默成为教学的促进者和引路人,让学生变为“小老师”,使其能更为积极主动去吸收知识,不知不觉地培养核心素养。比如,在对《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进行教授过程中,不妨采取独立自学与团队探讨相结合的手段开展学习。让学生运用描点法自行对函数进行绘图,由老师对绘图过程进行把控和纠错。学生在二次函数绘图中,会自然地发现其图像为抛物线,并归纳得出二次函数在坐标系中的属性特点,通过口语表达的方式阐述出来,能加深学习印象,并体验到学习过程中的喜悦和快感,其对数学知识的归纳表达以及概括理解能力也登上新的台阶。类似这种独立自学与团队探讨结合的手段,既使得教师从传统枯燥的“讲解员”身份中解放出来,使学生俨然成为“小老师”,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大为提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全局把控教學节奏
初中数学具有较强的全局性和节奏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前必须对课程设置有全局的了解和安排,掌握不同学年课程的衔接和导入,了解不同知识结构存在的紧密性和相干性。理解初中数学的全局目标和内涵,培养全局意识,引导学生真正掌握数学技巧,深入理解数学内涵。以华师版九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为例,教师必须先抓住各个篇章内容的重点:第一章掌握二次根式的化简及运算;第二章多种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会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的问题;第三章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性质以及应用;第四章解直角三角形,学会把与直角三角形有关问题数学模型化;第五章随机事件的概率,学习概率的定义,应用和计算。更进一步,还需要参透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二次根式蕴含的分类讨论和转化思想;二元一次方程解法即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化归思想;相似三角形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方法;某些实际问题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进行求解;概率章节主要培养学生分类讨论和转化等数学思想。教师首先要通览全局,熟悉任一章节的关键知识点,才能把控教学节奏,做到收放自如,针对教学薄弱环节实施针对性授课,才可以有效地点燃课堂氛围、激起学生热情,从而让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数学核心素养。
简而言之,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既需要教师按照具体的初中数学知识结构和学生的学习程度合理安排教学,使学生掌握数学技巧,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还需要营造良好的数学环境,使学生真正做到“学用一体”。
基金项目:
此文章为编号:FJJKXB18-551福建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初中数学;核心素养
在2018年9月11日闭幕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总书记提出:“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养综合能力,培养创新思维。”这不但对学生的培养目标进行了更明确的定位,也对教师能力素质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数学教师不但担负着衔接小学与中学数学教育的重要任务,还需要将数学附带的理学思想传播到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举止中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使学生受益终生。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该把培养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的首要目的。
为了培养数学的核心素养,教师必须时不时升级自身的“软件”,不可以仅仅抄袭、照搬,还必须吸收、改进,并进一步将别人的东西化为己用,在课堂中处处为学生着想,循序渐进、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为此,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营造良好的数学环境
这里所指的良好的数学环境,是通过营造诸如科学氛围、现实氛围、联想氛围以及数理氛围。初中数学课堂中适当营造环境能加深学生学习印象,加速知识的消化理解,直接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归纳总结以及运用的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学生在面对多样环境时会有更强的创新思维和深层分析能力,能结合特定环境化解特定题型,达到能力的更高层次培养。比如,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课程的学习中,可以通过投影向学生演示大海上太阳升起的过程,将演示中海平面跟太阳的相对变化对应到直线跟圆的相对变化,使学生能体会和联想到日常无处不在的直线跟圆的不同位置关系。从而让他们能用运动思维去理解直线跟圆的方位联系,能更好地将现实问题概括为数学问题,也可以注意到直线跟圆随着相对位置改变而导致公共点个数的改变。
(二)运用问题导向牵引学生思路
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过程里,可按照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程度,灵活牵引学生思路,适当带领他们沟通讨论,激发对课堂的兴趣和热情,达到发散思维的目的。因此,教师需要针对教学不同阶段提前准备不同问题,并根据课堂进度适时抛出问题,给学生留出个别思考或分组研讨的时间,让他们给出问题的看法和解答,养成他们探索和深入知识点的能力。比如,当进行《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的讲解时,可让学生采取描点法将,,在单个直角坐标系里进行作图,在比较的同时对如下题目进行思索:(1)请概述图中不同方程的式样?(2)该图呈轴对称分布吗?是的话,其对称轴为何?你最多能发现多少对称点呢?(3)该图是否有最低点?有的话,其坐标为何?(4)在不同象限里,y的值是如何伴随x值的变化而变化的?(5)x要如何取值,才能使y值最小,你能求出这个值吗?通过层层紧扣的5个小问题,能将学生的思维逐步带入,并引导他们进行思考、对比和总结归纳,并最终了解 (a>0)的特点。可以说,问题导向的手段能够点燃课堂激情,使学生更有代入感和参与感,在陪同老师进行问题探索的过程中,思维变得更为活跃,自然而然地实现对知识点的理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使学生变成“小老师”
以往的初中数学课堂里,教师占据主体地位,由他们按照教学任务和教学实际,对知识点依序教授和答疑,较少同学生开展交流和沟通,学生以类似灌输的形式获取老师给出的学习内容,也使得他们对知识的获取更为消极被动,更别提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了。为此,初中数学教师应当合理进行身份转换,从主导者默默成为教学的促进者和引路人,让学生变为“小老师”,使其能更为积极主动去吸收知识,不知不觉地培养核心素养。比如,在对《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进行教授过程中,不妨采取独立自学与团队探讨相结合的手段开展学习。让学生运用描点法自行对函数进行绘图,由老师对绘图过程进行把控和纠错。学生在二次函数绘图中,会自然地发现其图像为抛物线,并归纳得出二次函数在坐标系中的属性特点,通过口语表达的方式阐述出来,能加深学习印象,并体验到学习过程中的喜悦和快感,其对数学知识的归纳表达以及概括理解能力也登上新的台阶。类似这种独立自学与团队探讨结合的手段,既使得教师从传统枯燥的“讲解员”身份中解放出来,使学生俨然成为“小老师”,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大为提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全局把控教學节奏
初中数学具有较强的全局性和节奏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前必须对课程设置有全局的了解和安排,掌握不同学年课程的衔接和导入,了解不同知识结构存在的紧密性和相干性。理解初中数学的全局目标和内涵,培养全局意识,引导学生真正掌握数学技巧,深入理解数学内涵。以华师版九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为例,教师必须先抓住各个篇章内容的重点:第一章掌握二次根式的化简及运算;第二章多种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会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的问题;第三章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性质以及应用;第四章解直角三角形,学会把与直角三角形有关问题数学模型化;第五章随机事件的概率,学习概率的定义,应用和计算。更进一步,还需要参透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二次根式蕴含的分类讨论和转化思想;二元一次方程解法即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化归思想;相似三角形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方法;某些实际问题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进行求解;概率章节主要培养学生分类讨论和转化等数学思想。教师首先要通览全局,熟悉任一章节的关键知识点,才能把控教学节奏,做到收放自如,针对教学薄弱环节实施针对性授课,才可以有效地点燃课堂氛围、激起学生热情,从而让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数学核心素养。
简而言之,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既需要教师按照具体的初中数学知识结构和学生的学习程度合理安排教学,使学生掌握数学技巧,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还需要营造良好的数学环境,使学生真正做到“学用一体”。
基金项目:
此文章为编号:FJJKXB18-551福建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