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开甲:隐姓埋名“核司令”

来源 :东西南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f7400470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这辈子最大的幸福,就是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和祖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他说,“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
  2018年11月17日上午,在解放军301医院,我国“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程开甲院士辞世,享年101岁。

“在国外你再大也是外国人”


  程开甲是个“学霸”。
  1918年8月3日,他出生在江苏吴江盛泽镇一个经营纸张生意的“徽商”家庭。祖父程敬斋为他取名“开甲”,意即“登科及第”。
  没有辜负祖父期望,1937年,程开甲考取了浙江大学物理系的“公费生”。当时与他同系的,有中国雷达之父束星北先生,核武器研制奠基人王淦昌先生,数学家苏步青先生、陈建功先生。
  然而,日本侵略者的炮火下,彼时的浙大师生只能在硝烟弥漫中颠沛流离。“中国落后挨打的原因:科技落后。拯救中国的方法:科学救国。”程开甲在笔记本上写下了这样两行字。
  1946年8月,抱着“科学救国”的思想,程开甲赴英国爱丁堡大学留学,师从“物理学家中的物理学家”玻恩教授——值得一提的是,玻恩教授共帶过彭桓武、杨立铭、程开甲和黄昆4位中国学生,他们日后都成为了中国科学院院士。
  在爱丁堡的4年里,程开甲疯狂汲取先进知识,每天除去吃饭、睡觉之外的时间,都埋头在课堂、实验室和图书馆里,以致同学们叫他波克(Book)。但书本上的知识,无法抵消现实中的苦闷。1948年,程开甲获得博士学位后,在老师的推荐下,入职英国皇家化学工业研究所担任研究员,月薪750英镑。
  当第一次领到薪水时,程开甲想到的,就是给坚定支持他出国留学、独自在国内抚养两个孩子的夫人高耀珊送件礼物。他来到商店,挑选了一件皮大衣。但把支票递过去结账时,老板蔑视地打量他,根本不相信黄皮肤的中国人能买得起他店里的商品,还专门打电话向银行查询。
  这件事刺痛了程开甲的自尊心。
  “中国人在国外没有地位,人家根本瞧不起你。我再努力,最多也只能是一个二等公民的科学家。”多年以后,程开甲回忆说,“国外你再大也是外国人。”
  1949年发生的一件事,让程开甲看到了民族的希望。“那是4月的一天晚上,我正在苏格兰出差,看电影新闻片时,看到关于‘紫石英号事件’的报道。看到中国人毅然向入侵的英国军舰开炮,并将其击伤,我第一次有出了口气的感觉。看完电影走在大街上,腰杆也挺得直直的。中国过去是一个没有希望的国家,但现在开始变了。”
  1950年,程开甲婉拒导师玻恩的挽留,放弃英国皇家化工研究所研究员的优厚待遇和研究条件,回到了一穷二白的中国,开启了报效祖国的人生之旅。
  回国前的一天晚上,玻恩教授和程开甲长谈了一次,知道他决心已定,便叮嘱他:“中国现在很苦,多带些吃的吧。”程开甲感激导师的关心,但他的行李里,除了给夫人买的那件皮大衣外,全是固体物理、金属物理方面的书籍和资料。
  回国后,程开甲被安排在南京大学工作。当时,南京大学的教授很少,学校把他当作归国高级知识分子,给他定为二级教授。但他在填表时,执意不要二级,只肯领三级的薪金,他说:“国家还在进行抗美援朝战争,我这份薪金够用了。”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南京大学物理系决定开展金属物理研究,学校把初创任务交给程开甲。为了国家建设的需要,程开甲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研究方向由理论研究转入应用研究,率先在国内开展了系统的热力学内耗理论研究。1958年,根据国家发展原子能事业的需要,南京大学物理系决定成立核物理教研室,再次接到创建任务的程开甲再次服从组织安排,开始探索新的领域。

“现在是扫除一切自卑感的时候了”


  1960年3月的一天,正在实验室的程开甲,被请到了校长办公室。校长开门见山地说:“北京有一项重要的任务借调你,明天就得报到。”
  程开甲的新单位,是草创阶段的中国核武器研究所(后称21所),他和朱光亚、郭永怀两人一起任技术副所长。从此,科学界少了一位物理大家,而国家绝密档案中多了一个名字。
  彼时,苏联专家的突然撤走,令中国的核武器研究全面陷入巨大困难中。而最初的时候,中国对核试验无论从理论还是技术上,所知几乎是空白。且中国研制原子弹的条件艰苦到计算核试验所需的大量数据,除了算盘、计算尺和仅有的手摇计算器,能依靠的,只有人脑。
  那段时间,为了能尽快取得原子能技术的突破,程开甲脑袋里想的全是数据。
  一次排队买饭,他把饭票递给食堂师傅,说:“我给你这个数据,你验算一下。”排在他后面的邓稼先笑着说:“老程,这儿是食堂!”
  经过无数次的研究、推算、验证,程开甲在国内首次估算出原子弹爆炸时弹心的压力和温度,为原子弹的总体力学计算提供了依据。
  仅用一年多,程开甲就带领团队完成了第一次原子弹试验的各项技术准备工作。
  1962年,中央部署在两年内实施第一次原子弹爆炸试验,钱三强等领导决定,兵分两路:原班人马继续原子弹研制,另外组织队伍,进行核试验准备。程开甲听从国家安排,放弃自己最熟悉的理论研究,毫不犹豫转入全新的领域:核试验!“我一次又一次地改变我的工作,一再从零开始创业,”程开甲曾回忆说,“但我一直很愉快,因为这是祖国的需要。”
  试验方案由程开甲等4人牵头起草,“当时我们的技术和试验条件几乎都是空白,主要靠程开甲牵头,其他人都不太懂,是在他的领导下工作。”成员之一,西北核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原副所长、中科院院士吕敏说。
  中国的第一次核试验,原定是进行空投试验,但是容易带来测量和瞄准上的困难。
  在一次讨论核爆炸方式时,周恩来问如果直接空爆,数据能否取得下来?程开甲提出,应该以百米高塔上爆炸的地爆方案,代替原本的空投方案。爆炸方式由此确认。
  吕敏回忆,当时程开甲牵头制定计划、研究试验有什么要求、需要测量什么、找什么单位、找什么仪器。他们在全国找到100多家单位提供支持,“我们到哪里都是要人给人、要东西给东西,都不要代价的,全国都支持。”   在一个地图上找不到的地方,新疆罗布泊马兰红山核试验基地,短短兩年时间,程开甲召开了近两百次任务会,制定了原子弹爆炸试验的总体方案,研制了原子弹爆炸测试所需的1700多台仪器和设备。
  美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的铁塔只有30多米高,而罗布泊的这座铁塔设计为102米高,但当时中国还没有一座百米以上的铁塔,最高的铁塔是广州90米高的对外广播发射塔。
  没有任何资料,工程技术人员只有从西方公开发表的文章和照片中寻找一些启发。“铁塔的设计是参考了法国杂志上的一张照片后,做出了自立式塔架方案。”中国核试验基地第一任司令彭继超说。
  1964年10月16日15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5分钟后,核弹爆炸成功的消息通过电话线传到了北京,当总指挥张爱萍向周恩来总理报告“原子弹已按时爆炸,试验成功”时,毛泽东却异常冷静地指示:是不是真的核爆炸,要查清楚。
  法国第一次核试验没拿到任何数据,美国、英国、苏联第一次核试验,只拿到很少的数据,而程开甲带队研制出的1700多台仪器设备,全部拿到了测试数据,其中97%的测试仪器,所记录的数据完整、准确。根据这些数据,程开甲给了张爱萍一个肯定的回答:“这次爆炸是核爆炸,爆炸当量为2万吨。”
  很快,一份证明确实是原子弹爆炸的详细文字报告,经过多方专家之手送到基地指挥部,又报到了北京。
  毛泽东终于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让周恩来当晚在接见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演职人员时,提前宣布了这一喜讯。消息一出,举国欢庆。
  正如核爆成功第二天,周恩来在向二届人大常委会做报告时所说的:“随着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现在是应该扫除一切自卑感的时候了。”

“罗布泊时间”


  1967年6月,中国首颗空投氢弹试验成功,程开甲提出改变投弹飞机的飞行方向,保证了飞机安全;1969年9月,首次平洞地下核试验成功,程开甲设计的回填堵塞方案,确保了工程安全;1978年10月,首次竖井地下核试验,程开甲研究设计的试验方案获得成功……
  至1996年7月30日暂停核试验,中国总共进行了40多次核试验,而其中,程开甲主持决策了30余次——每次核试验任务,程开甲都会到最艰苦的一线去检查指导技术工作,甚至要到最危险且放射性最高的“爆心”,“看看爆炸后爆心是什么样子的”。他说这叫“深入虎穴”。
  与之对应的,是他为专心于核试验任务,曾把一家人从江南水乡迁到戈壁深处,隐姓埋名度过了20多年的“罗布泊时间”。
  在近乎隐身的“罗布泊时间”中,寂寞时便望一望住地附近的苍茫景色成了程开甲鲜有的消遣,“我住的地方有一棵很高的树,抬起头来看看树,帽子都会掉下来。”
  而基地后勤部部长任万德忆及程开甲的工作之勤勉,也曾说起一个小故事:一次,他将一碗面条热了又热反复上桌,而“他(程开甲)就在那里计算”;第二天,任万德睡醒后见程开甲睡在被黄沙覆了一层的军用被子下,而面条却还在桌上放着,丝毫未动,上面也有了一层沙土。
  郝明礼大学毕业就进了基地,他印象中的程开甲对年轻人总是耐心指导,“他说起东西不慌不忙,你问一些问题,他都带着吴江口音耐心跟你说。”
  在钱绍钧记忆中,程开甲“直性子、好相处”,对下属和年轻的科研人员都很和善,但是遇到科学问题时,则非常坚持原则。“你提的想法是对的,他接受;如果他认为你不对,就很坚持。技术上非常民主,我们下级都很拥护他。”
  没有带过兵的程开甲,在罗布泊,带出一支高水平人才队伍,累计培养出10位院士,以及40多位将军。
  1999年9月18日,国家授予23位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直到这一刻,隐姓埋名40年的程开甲,才第一次走进了公众视野,而他的名字也才终于不再是秘密。
  14年后,程开甲接过了2013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荣誉证书。
  2017年,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之际,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亲手将“八一勋章”颁授给了轮椅上的程开甲。
  “我只是代表,功劳是大家的。”对那些崇高的荣誉,程开甲诠释称:“功勋奖章是对两弹一星精神的肯定,我们的成就是所有参加者,有名的、无名的英雄们,在弯弯曲曲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去完成的。”
  “我从事核武器(研究)到今天的体会是,人生的价值在于贡献,为人民贡献,为国家贡献。”
  (许强荐自《看天下》)
其他文献
爱莎·阿根托:“打脸”  2017年,意大利女星爱莎·阿根托因指控好莱坞制片哈维·温斯坦性侵,成为反性骚运动的领军人物。而如今,阿根托却处于反性骚运动的另一方。  当时爱莎·阿根托与其他40多位女性一道站出来指控哈维·温斯坦的性侵,成为Me Too运动的先锋人物之一。但未曾想,一位不知名的小演员吉米·班奈特在不久之后也站出来了,称2013年阿根托在美国加州一家旅馆房间对其进行性侵,事发时班奈特年仅
期刊
长春长生被强制退市  7月15日,国家药监局通告称,长春长生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下简称“长春长生”)生产的狂犬病疫苗被发现存在生产记录造假等问题,已被责令停产,并收回GMP证书(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证书)。10月,吉林省食药监局吊销其《药品生产许可证》,共开出91亿元天价罚单。11月11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在官网公布《疫苗管理法》(征求意见稿),这是中国的第一部疫苗法。11月16日,沪深两大证券
期刊
身材管理,如今已经成为都市中产人群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健身、减脂、塑形、增肌、普拉提、马拉松、瑜伽、夜跑……这一切伴随着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的变化而被催生出来,继而被社交媒介的交互性放大。人们对于健康和美丽的真实需求和焦虑感互相扭结,一同生长。健与美  健身文化在上世纪30年代率先兴于上海,因为那里是当时中西文明碰撞又交汇的前沿地。《健与美》现总编刘舜说,很多西方现代体育项目最早是从天津港传入中国。在
期刊
前两天从网上看到项立刚先生发表的《当今世界谁的5G实力最强》的长文,我饶有兴味一口气读完,感到不像那些“厉害了”文体,这是一篇实事求是、令人信服的好文章,全面、详尽、客观、中肯分析了下列七个方面:  一、谁在主导全世界的5G标准?5G标准立项,中国有21项,美国9项,欧洲14项,日本4项,韩国2项,5G标准的重要主导者是中国。在中国是中国移动10项,华为8项,中兴2项,联通1项。  二、5G芯片的
期刊
从前看武侠小说,最喜欢看两大侠客因为性情相投而结为莫逆之交的江湖轶事。譬如李寻欢和阿飞,曲洋和刘正风,令狐冲与风清扬……  在香港娱乐圈,也有这样两位高手,他们相识于微时,一起携手走过懵懂的青葱岁月,在各自的事业版图里笑傲江湖。一个是有着“怪才”之名的喜剧之王周星驰,另一个是具有“电眼”之称的男神影帝梁朝伟。  一晃三十几年过去,昔日的英俊少年今已鬓发皆白,然而沉淀了几十年的友情,却如久存在橡木桶
期刊
为什么杜嘉班纳事件引发了如此巨大的回应?这一事件是在时尚领域,“东方”对“西方”说NO的一次标志性和分水岭意义的事件。在那之前,“东方”是被动的接受者、被驯化者、“求认同”者;在这之后,“东方”不再被动接受、不再满足于被“西方”认可和驯化。  意大利奢侈品牌杜嘉班纳(Dolce&Gabbana)创始人Stefano Gabbana涉嫌歧视事件已经发酵成了一个全球性的事件,因此次辱华事件,反对D&G
期刊
张首晟倒在了斯坦福。  北京时间2018年12月6日,丹华资本发出内部公开信称,12月1日,美国华裔物理学家、美国斯坦福大学终身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外籍院士、2017年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获得者张首晟教授去世,终年55岁。1  在2017年10月的《我是未来》节目里,杨振宁被问到张首晟会不会得诺贝尔奖,他当即回答“我觉得他迟早会得的,因为他这个工作非常重要,而且非常妙”。随后
期刊
北京时间2018年10月26日,意甲国际米兰俱乐部官方宣布:“经过董事会选举,中国人张康阳出任国际米兰足球俱乐部第21任主席。”  对就是那个历史上共获18次顶级联赛冠军、7次意大利杯冠军、5次意大利超级杯冠军和3次欧洲冠军联赛冠军,享誉世界国际足坛被誉为顶级豪门的“国际米兰”。  而这一次这个拥有百年历史的俱乐部迎来了球队史上最年轻的主席——年仅26岁的苏宁“少东家”,被誉为史上最帅的富二代的“
期刊
抗癌药入医保  让患者从“吃得到”变成“吃得起”  2018年10月10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印发了《关于将17种药品纳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乙类范围的通知》。  经过3个多月的谈判,17种抗癌药纳入医保报销目录,大部分进口药品谈判后的支付标准低于周边国家或地区的市场价格,将极大减轻肿瘤患者的用药负担。  看过电影《我不是药神》,你肯定对那些急需进口药、特效药的肿瘤患者家庭的处
期刊
陈一舟  人人网的最终命运是由实际持有人陈一舟在自己的人人日志里公布的。2018年11月14日早晨8点,他更新了5月份在人人网上发表的一篇日志《人人网的明天,由你定!》,在这篇日志里,他宣布人人网未来将由北京多牛传媒接手。PC时代最先进的产品  陈一舟上一次公开谈论人人网,是在2018年5月。他更新了他的人人网日志,提前预热这次卖身。他表示“我已经不再适合做年轻人的社交产品了”,彼时他就向关心人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