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件产品的最终形态并不重要,关键是它的设计过程;一个孩子的未来无法预期,但是,给予他什么样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什么样的素质培养,却是由父母把握和思考的。
草草一看,分享、潜能、开放、责任感,似乎都是太陈旧的话题,但是王坚博士却对它们进行了新的诠释。每一个诠释,都为我们的养育打开了一个新的视角,开启了一种新的思路。
分享
分享其实是种自信
“阿里云”的80 后员工很多,在和他们的接触中,我有一个比较深的感触,就是关于分享。现在的年轻人都很优秀,很多孩子20 多岁就硕士毕业了,但是不知道是不是跟大多数年轻人都是独生子女有关,关于分享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了。当然我说的分享,不是指物质上或者金钱上的,而更多指的是他们不愿意分享自己的好想法、好创意,喜欢憋在那儿自己干,很多业内的管理者可能都有类似的感触。
一个年轻人,如果思想根子里没有“分享”,其实对他的个人成长是不利的。和团队分享自己的创意或想法,在启发别人的同时,也会收获团队里更多人的帮助。但是想要分享,就要有分享的自信和习惯。
教给孩子分享,并不是单纯地让孩子把自己的物品分给别人,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一个培养孩子自信心的过程。如果孩子能理解和体会到,分享后自己并没有失去什么,反而是得到了很多,那么他自然就会喜欢并习惯分享。如果孩子没有这样的自信,就会觉得分享一个就丢掉了一个。
潜能
孩子的潜能你永远不知道边界
一个孩子的潜能边界在哪里?父母怎样才算是了解了自己的孩子?这可以从我自己的女儿谈起。
女儿在北京上高中的时候,一直感觉自己的数学很差,对学数学也没有什么兴趣。可是到了加拿大后,最近她告诉我,她要代表学校去参加数学竞赛。当然,很多人都知道老外的数学很差,中国孩子到了那边很容易能考到高分。但女儿这样的表现,能考到多少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真的对数学有了兴趣,而且觉得自己在这方面有所成长。
她还选修了3门我完全没想到的课,第一门是声乐。我们的音乐课大多是让孩子学会唱某首歌,就算完成任务了。然而女儿在加拿大选修了这门课后不久,就自己去跟老师讲,她觉得自己更适合某一个声部,她从自己身上发现了一种我们都不了解到能力。第二门是历史课,这种课对于她来讲,其实就是语言课,需要看一些资料和书。但是,更大的挑战是她要用自己的话去复述某段历史,并不是了解就完了,要自己写成一篇文章,不能去抄袭别人或网络的,但是可以用自己的任何理解去讲。当我有一次看到她的作业,看到她用自己的角度去理解历史,真的很震惊。最后一门课是绘画,她把作品给我看过一次,画的是一个骷髅,实际上那是一张很吓人的画,但非常特别、精致,如果不是她告诉我那时她画的,我永远也不会相信她有这样的天赋。
所有这些事让我思考良久,我觉得自己和女儿生活了那么久,但其实对她也没了解多少。我想我可能永远也不知道她的边界在哪儿,也不知道再换了某种环境,她还能突然冒出多少潜能来。一个孩子的潜能边界到底在哪里,我们做父母的并不知道,所以我们就不能太早地限定孩子、圈住孩子。
开放
宽松的环境造就开放的心态
在很宽松的条件下做某件事情,和在很紧张、有很大压力的情况下做,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可以想想我们自己的工作状态,就知道我们该给孩子什么样的学习、生活环境了。我们的工作团队也一样,如果一个年轻人永远是在一种很紧张的情况下工作,总有一天他要被“烧”坏。那么,给孩子宽松的环境,就更是非常重要了。
而且,一个孩子成长的环境宽松与否,和他将来能不能成长为一个具有“o p e n”素质的人有很大的关系。如今,我们都看重具有开放性思维与心态的人,但是我们的孩子怎样才能成这样?这就要看我们什么时候给他“关上门”了。今天的教育,太容易过早地就把孩子的一些可能性给“关”掉,比如文理科的选择,很早就要给孩子定性他将来要从事什么,再超前一点就是很多家长会过早地认为,只有现在进这个学校(幼儿园),才能进下一个学校,才能进某一个大学。实际上,正是这些过早的决断把孩子的路都堵死了,把各种可能的“门”都关闭了。所以我觉得从这个角度上讲,也许一些教育体制的弊病我们无法干涉,但是父母首先要自己用非常开放的心态来看待教育、看待孩子。
机会永远不必过早安排,它也不会任由你过早安排。也许,你看起来跑得快,好像早了一点知道小孩子能上哪个大学,但或许孩子还应该有的很多可能性就没有了!读什么小学,读什么大学,读什么专业,其实都跟一个人的“以后”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也没有特别重要的影响。如果一定觉得有必然联系的话,实际上,就是将很多机会之门给关闭了。
人的变化是贯穿了一生的,只要认真想想,就知道让孩子知道如何选择要比给他定好某条路重要得多。几十年前,整个社会的状态是我们自己无法选择,工作、住房都是国家、单位给安排的,但是今天形势不一样了,每一个年轻人都有很多选择的机会,但是很多人会觉得没有,这是为什么?就是因为他太早就把自己的“门”都关上了,太早就把自己圈定在一个很狭小的范围之内了。
责任感
责任感包含为理想有所放弃
现在的很多年轻人包括孩子都是具备最基本的责任感的,比如你交代给他一些事情,他会去做,而且能做得很好。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讲,现在的年轻人似乎也越来越缺乏责任感了。因为有时候一些高于普通理解中的责任感是意味着要付出些什么,甚至是牺牲些什么的。也就是说一个人可能要为了自己的某种理想而放弃一些东西。但是在这种状态下,很多年轻人就会选择放弃理想。在他认可愿意付出的范围之内,他愿意去做,而让他多放弃一些、多付出一些,他就不愿意了。只有意识到责任感也是一种理想时,大家才可以心照不宣地去付出、去牺牲自己的一些利益,去做更大的事,去帮助更多的人。
所以我觉得从教育的角度讲,还是应该鼓励孩子有理想、有追求、有梦想,并且需要告诉他为了某种理想他需要有所放弃。这是对一个人的发展至关重要的事。如果一个年轻人觉得自己的某个起点对他要做的事情很重要,即使需要他付出更多、牺牲更多,他也会去做。他能想清楚,今天他要做什么,将来他才能做得到什么。追求理想,真的要学会放弃,其实很多年轻人就业及职业发展中的各种苦闷都是因为这个原因。
人物介绍
王坚
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架构师,阿里巴巴云计算公司总裁。王坚博士于2008 年9 月加盟阿里巴巴集团,帮助阿里巴巴集团建立世界级的技术团队。在加入微软亚洲研究院、担任副院长之前,王坚博士曾为浙江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浙江大学工业心理学国家专业实验室主任。所以,时任计算机研究高端领域领袖位置的他,也一直十分关注儿童心理和儿童教育话题,并总能从对女儿的养育中、对年轻的I T 团队的管理中,以及自己的深度思考中提炼出高瞻远瞩并且十分中肯的教育观点和主张。
草草一看,分享、潜能、开放、责任感,似乎都是太陈旧的话题,但是王坚博士却对它们进行了新的诠释。每一个诠释,都为我们的养育打开了一个新的视角,开启了一种新的思路。
分享
分享其实是种自信
“阿里云”的80 后员工很多,在和他们的接触中,我有一个比较深的感触,就是关于分享。现在的年轻人都很优秀,很多孩子20 多岁就硕士毕业了,但是不知道是不是跟大多数年轻人都是独生子女有关,关于分享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了。当然我说的分享,不是指物质上或者金钱上的,而更多指的是他们不愿意分享自己的好想法、好创意,喜欢憋在那儿自己干,很多业内的管理者可能都有类似的感触。
一个年轻人,如果思想根子里没有“分享”,其实对他的个人成长是不利的。和团队分享自己的创意或想法,在启发别人的同时,也会收获团队里更多人的帮助。但是想要分享,就要有分享的自信和习惯。
教给孩子分享,并不是单纯地让孩子把自己的物品分给别人,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一个培养孩子自信心的过程。如果孩子能理解和体会到,分享后自己并没有失去什么,反而是得到了很多,那么他自然就会喜欢并习惯分享。如果孩子没有这样的自信,就会觉得分享一个就丢掉了一个。
潜能
孩子的潜能你永远不知道边界
一个孩子的潜能边界在哪里?父母怎样才算是了解了自己的孩子?这可以从我自己的女儿谈起。
女儿在北京上高中的时候,一直感觉自己的数学很差,对学数学也没有什么兴趣。可是到了加拿大后,最近她告诉我,她要代表学校去参加数学竞赛。当然,很多人都知道老外的数学很差,中国孩子到了那边很容易能考到高分。但女儿这样的表现,能考到多少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真的对数学有了兴趣,而且觉得自己在这方面有所成长。
她还选修了3门我完全没想到的课,第一门是声乐。我们的音乐课大多是让孩子学会唱某首歌,就算完成任务了。然而女儿在加拿大选修了这门课后不久,就自己去跟老师讲,她觉得自己更适合某一个声部,她从自己身上发现了一种我们都不了解到能力。第二门是历史课,这种课对于她来讲,其实就是语言课,需要看一些资料和书。但是,更大的挑战是她要用自己的话去复述某段历史,并不是了解就完了,要自己写成一篇文章,不能去抄袭别人或网络的,但是可以用自己的任何理解去讲。当我有一次看到她的作业,看到她用自己的角度去理解历史,真的很震惊。最后一门课是绘画,她把作品给我看过一次,画的是一个骷髅,实际上那是一张很吓人的画,但非常特别、精致,如果不是她告诉我那时她画的,我永远也不会相信她有这样的天赋。
所有这些事让我思考良久,我觉得自己和女儿生活了那么久,但其实对她也没了解多少。我想我可能永远也不知道她的边界在哪儿,也不知道再换了某种环境,她还能突然冒出多少潜能来。一个孩子的潜能边界到底在哪里,我们做父母的并不知道,所以我们就不能太早地限定孩子、圈住孩子。
开放
宽松的环境造就开放的心态
在很宽松的条件下做某件事情,和在很紧张、有很大压力的情况下做,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可以想想我们自己的工作状态,就知道我们该给孩子什么样的学习、生活环境了。我们的工作团队也一样,如果一个年轻人永远是在一种很紧张的情况下工作,总有一天他要被“烧”坏。那么,给孩子宽松的环境,就更是非常重要了。
而且,一个孩子成长的环境宽松与否,和他将来能不能成长为一个具有“o p e n”素质的人有很大的关系。如今,我们都看重具有开放性思维与心态的人,但是我们的孩子怎样才能成这样?这就要看我们什么时候给他“关上门”了。今天的教育,太容易过早地就把孩子的一些可能性给“关”掉,比如文理科的选择,很早就要给孩子定性他将来要从事什么,再超前一点就是很多家长会过早地认为,只有现在进这个学校(幼儿园),才能进下一个学校,才能进某一个大学。实际上,正是这些过早的决断把孩子的路都堵死了,把各种可能的“门”都关闭了。所以我觉得从这个角度上讲,也许一些教育体制的弊病我们无法干涉,但是父母首先要自己用非常开放的心态来看待教育、看待孩子。
机会永远不必过早安排,它也不会任由你过早安排。也许,你看起来跑得快,好像早了一点知道小孩子能上哪个大学,但或许孩子还应该有的很多可能性就没有了!读什么小学,读什么大学,读什么专业,其实都跟一个人的“以后”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也没有特别重要的影响。如果一定觉得有必然联系的话,实际上,就是将很多机会之门给关闭了。
人的变化是贯穿了一生的,只要认真想想,就知道让孩子知道如何选择要比给他定好某条路重要得多。几十年前,整个社会的状态是我们自己无法选择,工作、住房都是国家、单位给安排的,但是今天形势不一样了,每一个年轻人都有很多选择的机会,但是很多人会觉得没有,这是为什么?就是因为他太早就把自己的“门”都关上了,太早就把自己圈定在一个很狭小的范围之内了。
责任感
责任感包含为理想有所放弃
现在的很多年轻人包括孩子都是具备最基本的责任感的,比如你交代给他一些事情,他会去做,而且能做得很好。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讲,现在的年轻人似乎也越来越缺乏责任感了。因为有时候一些高于普通理解中的责任感是意味着要付出些什么,甚至是牺牲些什么的。也就是说一个人可能要为了自己的某种理想而放弃一些东西。但是在这种状态下,很多年轻人就会选择放弃理想。在他认可愿意付出的范围之内,他愿意去做,而让他多放弃一些、多付出一些,他就不愿意了。只有意识到责任感也是一种理想时,大家才可以心照不宣地去付出、去牺牲自己的一些利益,去做更大的事,去帮助更多的人。
所以我觉得从教育的角度讲,还是应该鼓励孩子有理想、有追求、有梦想,并且需要告诉他为了某种理想他需要有所放弃。这是对一个人的发展至关重要的事。如果一个年轻人觉得自己的某个起点对他要做的事情很重要,即使需要他付出更多、牺牲更多,他也会去做。他能想清楚,今天他要做什么,将来他才能做得到什么。追求理想,真的要学会放弃,其实很多年轻人就业及职业发展中的各种苦闷都是因为这个原因。
人物介绍
王坚
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架构师,阿里巴巴云计算公司总裁。王坚博士于2008 年9 月加盟阿里巴巴集团,帮助阿里巴巴集团建立世界级的技术团队。在加入微软亚洲研究院、担任副院长之前,王坚博士曾为浙江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浙江大学工业心理学国家专业实验室主任。所以,时任计算机研究高端领域领袖位置的他,也一直十分关注儿童心理和儿童教育话题,并总能从对女儿的养育中、对年轻的I T 团队的管理中,以及自己的深度思考中提炼出高瞻远瞩并且十分中肯的教育观点和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