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真亦幻 如诉如怨

来源 :祖国·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ch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戴望舒的《雨巷》完全超越了文本本身的话语含义,而是像音乐,像画作一样展示出一种哀怨凄婉之美,其中的情感也早已超越了政治本身的意义,更多的给予读者审美上的感受。
  【关键词】梦幻美;情感美;《雨巷》赏析
  1927年,在举国一片白色恐怖的情形之下,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内心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这一切幻化为一首朦胧而雾霭迷离的《雨巷》,戴望舒因此而成为了著名的“雨巷诗人”,可见这首诗在当时有一定的影响。虽然时过境迁,这首诗亦和当时的政治情形不无关系,但今天读来,依然令人如痴如醉。细阅此诗,在感受到艺术美感的同时,超越时间和空间的永恒情愫仍摄人心魂。
  《雨巷》具有音乐的旋律和节奏,极富有音乐的美感。该诗运用了复沓、叠句、重唱等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和宛转悦耳的乐感。全诗几乎都在这样的基调里展开。读第一小段,能够直接地读出节奏的紧张与松弛,仿佛音乐推进又低回,又似浪花击打沙滩后又回落,带给人听觉和触觉上的错落有致的感受。因此叶圣陶称赞这首诗为中国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如“悠长”的叠用,给人一种绵延不尽的感觉,但又用一个“寂寥”收回,使诗歌在节奏上戛然而止的同时,又拥有了无尽可能的延展性。如“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仇怨的姑娘”,她身上的丁香一样的气味和芬芳吸引着“我”,尽可能的展示出对美好事物的期盼之情,从节奏上将人的想像和欲望推向了顶点,但在将抒情形象即将推至幕前的时候又让其飘忽不定,以造成心理落差来强调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紧接着,全诗的格调低沉,直到姑娘重新走进,情绪再度高涨,可是当她走近又飘远,在用文字和节奏构成的无形画面中,“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主要形象飘然而逝,一切都已不在,但记忆还在,感觉生成,余韵无穷。
  如果比成一幅画作,那么《雨巷》就是一幅泛着冷光的油画,她的画面唯美而含蓄。她是带着东方韵味的西方女神神秘的微笑。说她带着东方韵味,是因为她是那么的半遮半掩,含蓄蕴藉;说她是西方女神,是因为她是那么的浪漫写意,令人神迷。朦胧诗的特点之一意象在这里运用的颇为传神,可以说是中西合璧。首先是诗歌形象的选取以及意象特点的描述。冷冷的雨巷,潮湿、狭窄、寂静、孤独、泥泞、浪漫、诗意尽显;具有东方神韵的油纸伞,彷佛又是迷离梦幻的水墨画里的元素,是诗歌朦胧的主要道具;盛满了缠绵情思的雨中小路,曲径通幽处,情思何渺茫。其次是诗歌女主人公形象的半隐半现。这里以意象比意象,用中国古典意象里的丁香来比画出的姑娘形象耐人寻味。如“丁香空结雨中愁。”(《浣溪沙》李璟)将雨和愁联系在一起“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代赠》唐代李商隐)喻人春恨绵绵,愁心不解。而丁香又多为白色或紫色,在诗人心中是美丽高洁的象征。所以和丁香里联系起来的姑娘形象幽怨多愁,纯洁芬芳,但这只是一个模糊的影像,她的真容怎样却无从得知。和传统不同的是,在这里对美的向往被彰显出来,有了一个大胆的表露,这是这首诗歌中形象出新的所在。而当我们期待更进一步的了解时,展现我们对美的渴望时,油纸伞,雨巷,朦胧的背影留在了画面上,主要的形象却逐渐消解。最终画面上只留下朦胧柔和的色彩,但背后的那一抹明艳,依然魅力不减,这样的画面主次分明,层叠有致,具有了立体的美感。
  作为朦胧诗的代表,《雨巷》具有朦胧诗的多义性和不透明性,梦幻美所产生的艺术影响力使这一首诗卓尔不群。《雨巷》里的姑娘是一个朦胧的像雾一样捉摸不定的形象,但是却对读者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换句话说,是引起了读者强烈的好奇心。这和诗歌塑造的主要形象本身的特点不无关联。一是这个形象是一个矛盾体;二是这个形象与读者之间的距离感。这两点都有它的心理基础。人类自古以来就对矛盾体充满着浓厚的兴趣并期待从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或是愉悦,或是失望,或是怜悯。达到一种清晰的情感体验才是审美的结束。所以文学艺术中总是用矛盾的个体来引起人们探究个中奥秘的兴趣,如悬而未决的疑念,如重重铺垫背后要揭晓的谜底,如在期待一个故事完美结局的心理历程,越是矛盾的事物越是对人有一种吸引,这个形象传导给我们的印象无疑是美的,但是她又是哀怨的、彷徨的,这一点给“她”罩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她若即若离,若隐若现,既勾起人的无限遐想和愿望,又让人难以碰触。这首诗的特异之处就是让审美永不终结,无限延续。这就是诗一样的感觉,含蓄内敛,朦胧唯美。所以《雨巷》是一首真正的诗。同样的,诗歌中给这个形象设定的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变幻莫测,让读者无限接近又失之交臂,好比在生活中想吃吃不住,想看看不到,想玩玩不成,想够够不着,从而造成了无穷的兴味。文学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也由此而生,不但含蓄而且带有了含混的多义性。
  如一首缠绵悱恻的曲子一样,这首诗之所以有恒久的艺术魅力,还在于她的哀婉缠绵的基调以及全诗散发出的幽怨之美,这个特点加深了读者的审美感受。在一支曲子于高高低低中徘徊而进时,哀怨凄婉的情绪循环跌宕,撼动内心而生成的精神震撼使读者的精神为之沉淀,从而赋予了这首诗作以熔铸了生命情感的文化力量。这使得诗歌既缠绵悱恻又不失深沉,既轻渺空灵又韵味悠远。整个文学接受过程是在叮叮咚咚的富有音乐美的背景中进行,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在一场听觉与视觉通感的审美之旅中展开。
  《雨巷》之所以具备流传到今日能引起读者共鸣的情感号召力的。是与《雨巷》的节奏相对照的情感。诗与情做到了统一,声情并茂。只从字面上读这首诗,除了感觉到朦胧的美的一面之外,还有一种“令人气闷的朦胧”。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在中国的传统意象里,雨是很能寄托沉闷的哀思的,“留得残荷听雨声”即是一种无法消解,搅扰肚肠的哀思的无处寄托之举。诗歌的形式是西化的,但依然无法摆脱中国传统诗学的影响和本土情感的灌注。在渐进的节奏里,在高亢起来又被突然收回的情绪里,我们读到的是一种压抑,政治欲望的无处宣泄也好,人的生命本然力量的被压制也罢,当希望与失望交织,困惑和期待轮番登场时,一种前方无路的忧郁情节带来的升华使诗歌成了时代的化石,具有了更加久远的生命力。
  再读此诗,只感觉到它如诗如画如音乐,已经完全超越了语言的表意效果。在色彩与节奏中,它以朦胧魅惑,亦真亦幻的艺术特点如诉如怨的抒写着个中情感,演绎着文学的含蓄与多重意义。
  参考文献:
  [1] 1980年《诗刊》第8期发表的署名章明的《令人气闷的朦胧》
  [2] 《文学理论教程》第四版 童庆炳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3] 《实用语文》机械工业出版社
其他文献
【摘 要】新课标之数学教学有新的课程观;新课标之数学教学重过程,重创新,重个性,重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重合作与交流,重思想教育;新课标之数学教学中的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  【关键词】新理念;重过程;重创新;重个性  一、新课标之数学教学的课程观:  传统的课程只有教师与教材。新课标的数学课程是教师,学生,教学材料,教学情境与教学环境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就是说,课程是变化的,是教师和学生一起探
期刊
投掷属于田径运动项目,它是在快速的运动中把器械投掷到最远。是教练员经过对运动员的力量、速度和专项技术进行科学、系统、可行的训练,才能达到的最高水平。投掷比赛项目主要包括铅球、铁饼和标枪。各项目的技术和训练手段之间既有相似点又有很大的差别,且同一项目男女队员的训练手段和训练方法也迥然不同,加上不同队员之间又存在着个体差异。作为县级业余体校的教练员肩负着培养和输送体育人才的重任。而且训练又不同于专业性
期刊
【摘 要】布置学生作业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检测学生的一种重要手段,是梳理、巩固知识的重要环节。但随着应试教育在中国的肆意狂行,布置作业、检查作业、评价作业已经是很多教师教学的唯一手段,甚至很多教师,为了发泄私愤让学生抄写试卷十遍。因此,在某种程度上,作业已经变为教师惩罚学生给你的工具,因此学生对作业已经很反感,或许很多时候处于教师的权威,学生只是敢怒不敢言。因此,提高作业的综合效益,是我们当前教学改
期刊
【摘 要】本文从职业中学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的历史及现状入手,根据计算机专业的特点,提出了课程设置的三大原则,即实用性、先进性、基础性原则,同时针对这三大原则将课程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兴趣课三大类,并进行逐一阐述。  【关键词】课程改革;课程设置;职中专业设置  职业中学人才培养应以就业为主要目标,以从事某一职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内容,专业设置应更注重“职业”与“技术”的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
期刊
【摘 要】如何提升学生对历史现象的认知水平?笔者的做法是在初中历史教育中渗透哲学常识,这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当前新课改的形势,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良好的思维品质,准确把握历史发展演变的内在规律,让学生真正从历史中获得智慧的启迪。  【关键词】历史;哲学常识;渗透  新课程改革使传统的历史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变化,使历史教学更趋于社会化、生活化。以往过分强调知识的全面性、系统性和基础性的局面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现代社会由于生活的多样化、知识信息的广泛化,审美活动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美育也成为时代的客观要求。何谓美育,它是通过现实美和艺术美打动学生感情,使学生在心灵深处受到感染和感化,从而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既是科学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提高人的科学文化素
期刊
【摘 要】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是初中英语教学的目标之一。学生要做到运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运用英语进行交际,就必须练就一口流利的口语。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再加上从小学到高中缺乏良好的英语语言环境,很多学生虽然学了好几年的英语,会做各种类型的试题,但仍然是耳不能听、口不能说的“聋子”和“哑巴”。  【关键词】英语;教学;口语;能力  经调查及分析,许多学生认为口语在英语学习中不是
期刊
在我将近二十年的教学生涯中,经历了三所农村初中的数学教学,其中最令我自豪的是在这三所学校我教的学生在期末考试当中都有获得满分的现象,如大板的黄广荣、作登初中的黄桂梅、坡塘初中的凌正检等学生都曾经在期末考试中获得了满分。这在农村初中的老师同行中是很少见的,这是我教学的最大骄傲,也是最大的亮点。我相信这些成果的取得源自本人深厚的理论基础(2004-2007到广西大学数信学院深造高等数学)和丰富而独特的
期刊
【摘 要】德育教育与英语教学紧密而有机地结合起来,能使语言教学达到培养学生思想健康、道德高尚、爱国为民和适应社会的目的,要融德育教育于英语教学之中,应该充分挖掘教材,利用教材,逐步渗透,融会贯通,灵活使用。英语教材的内容积极健康,反映时代气息,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处处渗透着与人的道理,教师应该挖掘教材内在的教育因素,注重培养学生良好品德。  【关键词】英语课堂;德育;渗透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曾说
期刊
【摘 要】欲使学生的学习更加具有主动性,教师不能一手包办探究过程;如何使学生更有信心突破知识的误区,教师不应一味灌输,在适当时机应有所保留,恰当运用“糊涂”艺术。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糊涂”艺术;学生主体作用  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并解决疑问是数学教师重要的教学理念之一,在学习高中数学的过程中,学生在许多知识上会处于瓶颈状态,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或理解新定义、定理、公式过程中会产生一些误解,教师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