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人文关怀的缺乏与精神文明的滑坡,应当引起我们对教育的反思。笔者认为,对学生的“双基”教育固然是重中之重,但是教育者也不能忽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应在日常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内容。结合笔者实践经验,本文就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的原则和策略进行如下探讨。
关键词:高中教育;生物教学;人文精神教育;研究思考
人文精神主要表现为人们对尊严、价值、命运的积极维护、追求和关切,这是一种人类的自我关怀,这种关怀普遍存在于人类的社会中。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关怀的意义在于,促進学生珍视人类留下的各种精神文明,塑造学生的理性人格,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材是高中知识的重要载体,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本身所含有的丰富人文要素,为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一、结合具体生物知识,丰富学生情感
(一)渗透审美情趣
审美情趣的培养,是学生感受生命和生活美好的必要条件。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历来就有“自然”这种审美概念,自然美是我国特有审美意识,也是我们的最高审美追求。生物这门学科,本身就属于自然学科的范畴,其中充斥着对自然万物的研究,教师应引导学生从自然万物的美态中找到审美灵感,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例如:高中生物教师在讲解生物的光合作用这一概念时和原理时,可以运用诗歌进行课堂导入,引发学生对生命现象的思考。笔者是这样提问学生的:“同学们能告诉老师‘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这句诗是描写哪种生物吗?”这个问题,显然没有学生会抢着回答,因为这对于高中学生来讲实在简单。但是他们的脑海里是会反映出草这种生物的,想象力丰富的学生甚至会在笔者念完这两句诗,就想到一幅草原送别图,这正是笔者的目的所在。接着,笔者在学生略带鄙视和疑惑的眼神中,将一幅草原送别图呈现到大屏幕上,抛出第二个问题:“刚才的问题对你们来说,是有点简单了,那么,有没有同学能够运用生物知识对‘远芳’的颜色现象进行解释呢?”转折之间,就将学生的思维带入到对于植物生命活动的思考之中。如此光合作用不再仅仅是客观的生物学知识,它与植物的生命活动息息相关,是植物与外界环境的交流。这种交流带给人们美好的视觉审美感受,在特定的时刻能与人们的感情相通,丰富了人们的文学宝库。
(二)激发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感是人类内在精神和外部行为的有机结合,拥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人,会自觉承担起对国家、集体、他人的道德责任和义务。生物学研究的最终目的就是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保障。在生物学发展道路上,涌现出很多为人类生存发展作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科研成果与科学家服务于人民的内在精神相融合,从而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丰富学生感情世界。
比如,高中生物教师在讲解杂交生物技术在农业育种方面的应用知识时,可以渗透人文精神教育,培养学生关爱农业发展、关心我国粮食安全的社会责任感。提到农业,提到粮食,就不能不提到这一位我国的袁隆平院士,这位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老人,带领团队所研究出的杂交水稻,平均每年都能够多解决高达6000万人的吃饭问题。这对于我们这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来讲,甚至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在讲解这一部分内容时,找到网友用袁隆平院士形象制作的表情包(院士头像,配图还是吃太饱了),学生看到时哄堂大笑,可见学生对于袁隆平与杂交水稻的故事是熟悉的。于是笔者提问道:“同学们知道袁隆平院士发明杂交水稻所用到的生物学原理吗?”从而导入对育种相关知识的讲解,带着疑问,学生听得十分认真。在课堂的最后,笔者对袁隆平与杂交水稻的故事进行了补充:有人曾经对袁隆平说,只要他愿意带上几粒原种到美国去,那么,他立刻就可以成为一个亿万大富翁。面对如此诱人的条件,袁隆平院士并没有丝毫的犹豫,他首先想到的就是自己的中国人,他这样回答的:“中国有十几亿人口,粮食问题显得更为重要。再说我是中国人,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价值在中国才能真正得到体现。”
新时代的发展与种种成就,离不开这些在科研领域默默奉献的生物科学家,他们的研究成果是我们宝贵的物质财富,同时他们的专研精神和高度社会责任感也是我们的精神财富,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榜样的力量,来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进而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二、结合具体生物知识,培养务实求真的科学态度
每一项生物成果的诞生,都离不开生物学家对大量生物样本的研究,更离不开大量的实验研究。在进行科研的过程中,需要生物学家对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特性进行大量的观察和研究,并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项实验。这种研究的过程对于生物学科研工作者来说必不可少,这种务实求真的科学态度对于生物学科研工作者来说更是十分必要。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这种务实求真的科学态度,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例如:孟德尔的豌豆实验是遗传学知识的重要的内容,要求学生通过对本实验的学习掌握生物性状的分离杂交定律并掌握这种实验方法,进而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对生活中的遗传现象进行解释。在进行本实验教学时,笔者特意找到几朵真实的盛开豌豆花和花骨朵,将其用镊子进行简单处理,然后将这整个的处理过程拍成微课视频,播放给学生观看。在课堂上,笔者通过真实豌豆花让学生了解到这个实验之所以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其原因之一就是这种花是自花授粉,并且在花苞还未开放时就已经完成授粉过程,从而排除了来自其他花粉对实验结果的干扰,进而引导学生推导出保证遗传实验结果准确性的条件之一:排除其他遗传因子干扰的可能。接下来,笔者将豌豆花分发给学生,让他们亲自动手验证刚才笔者所列举的豌豆花的特点,以此来促使学生树立务实求真的科学态度。在课堂结束的时候,笔者为学生讲了孟德尔以神父的身份、历时八年完成豌豆实验的故事,为学生树立务实求真的榜样,从而再一次激励学生以务实求真的科学态度对待生物知识和实验。 三、结合具体生物知识,培养学生正向价值观
(一)渗透正确健康观
生物学以生物的生命活动为教研对象,高中生物教师可以关于人类健康发展与生命诞生的相关知识教学中渗透健康观念,引导学生维护自身健康,尊重他人健康权与生命权。
比如,在讲解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人体的泪液、唾液、胃液等分泌物是人体健康的重要防线,从而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与饮食习惯。高中生学习任务重,容易眼睛疲劳,笔者在进行这一部分内容的讲解时,会特别强调泪液对于微生物的屏蔽作用,以及对眼睛的润滑作用,引导学生保护眼睛,在眼睛感到疲劳或者干涉的时候要及时停下学习,给眼睛休息的时间,如果眼睛干涉比较严重,需要适当使用滴眼液,从而促使学生树立科学保护眼睛的意识。同时,饮食也是高中学生极易忽略的问题,尤其是早餐极难得到保障,笔者在讲解关于胃液的相关知识时,会结合学生的饿肚子的感受,对胃液的作用进行讲解,从而促使学生意识到早餐对于人体健康十分重要。
在讲解“受精作用”相关内容时,笔者会渗透生命权教育,通过引导学生理解生命产生的不易,引导学生感受生命的奇妙,从而帮助学生树立珍惜自己的生命、尊重他人生命的意识。笔者采用了多媒体教学的形式,对生命的诞生过程进行演示,并结合遗传学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感受一个健康的生命诞生以及成长是多件多么奇妙的事情,每一个人都是父母生命的延续,进而促使学生珍爱生命、敬畏生命。
(二)渗透正确生态观
新时代,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顶层设计,高度肯定了生态环境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作为一名高中生物教师,应在适当的生物学内容中渗透生态观教育。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生物课程知识,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生态环境现状,使学生深刻明白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树立保护生态平衡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生存环境的意识。
比如,筆者在讲授生物性污染及其预防知识时,以水葫芦为例对生物入侵的危害进行讲解。首先,笔者为学生呈现了水葫芦作为花卉养在玻璃缸中的形态,他们都觉得这种小巧翠绿的植物十分喜人。接着,大屏幕的画面切换到一片水域长满水葫芦的景象,为了有说服力,笔者此处仍然采用了真实的照片,并配有当地政府每年花在清除水葫芦方面的资金。学生对此感到十分震撼,如果不是真实的案例摆在面前,他们实在难以想象,一株小巧翠绿的水葫芦竟然也有如此凶悍的一面-它们野蛮生长,铺满水面,首先导致水下的其他植物无法生存,动物也因为食物链的被切断而死亡;其次导致人类的大小船只也无法自由航行;最后水葫芦具有强大的重金属富集能力,它们死亡腐烂之后沉入水底,直接造成水底栖息生物的死亡。通过这个案例,使学生意识到,生态是一个整体的系统,存于其中,没有任何一个物种、或者一个人能够独善其身,保护生态平衡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生存环境,也警示学生严肃对待外来物种,不能因为它看上去没有任何危害就随意放生,以防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
结束语
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历来就有自然的概念,这是我们民族的最高审美情趣,也是我们对于道的理解,这其中既包括了自然之道,也包括社会发展之道,还包括为人处世之道。高中生物教师,应秉承传统文化观念,对高中教材中的人文底蕴内容进行深入挖掘,在实际的教学中丰富学生的感情,帮助其培养务实求真的科学态度,促使其形成正向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谈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策略[J].毛玉.课程教育研究.2019(41)
[2]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研究[J].范莹.内蒙古教育.2019(23)
[3]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有效渗透人文教育[J].刘秋如.课程教育研究.2017(31)
[4]谈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人文教育[J].夏敏.才智.2017(34)
[5]谈人文素养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J].马艳霞.西部素质教育.2016(21)
[6]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研究[J].杨小慧.中华少年.2016(12)
关键词:高中教育;生物教学;人文精神教育;研究思考
人文精神主要表现为人们对尊严、价值、命运的积极维护、追求和关切,这是一种人类的自我关怀,这种关怀普遍存在于人类的社会中。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关怀的意义在于,促進学生珍视人类留下的各种精神文明,塑造学生的理性人格,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材是高中知识的重要载体,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本身所含有的丰富人文要素,为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一、结合具体生物知识,丰富学生情感
(一)渗透审美情趣
审美情趣的培养,是学生感受生命和生活美好的必要条件。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历来就有“自然”这种审美概念,自然美是我国特有审美意识,也是我们的最高审美追求。生物这门学科,本身就属于自然学科的范畴,其中充斥着对自然万物的研究,教师应引导学生从自然万物的美态中找到审美灵感,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例如:高中生物教师在讲解生物的光合作用这一概念时和原理时,可以运用诗歌进行课堂导入,引发学生对生命现象的思考。笔者是这样提问学生的:“同学们能告诉老师‘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这句诗是描写哪种生物吗?”这个问题,显然没有学生会抢着回答,因为这对于高中学生来讲实在简单。但是他们的脑海里是会反映出草这种生物的,想象力丰富的学生甚至会在笔者念完这两句诗,就想到一幅草原送别图,这正是笔者的目的所在。接着,笔者在学生略带鄙视和疑惑的眼神中,将一幅草原送别图呈现到大屏幕上,抛出第二个问题:“刚才的问题对你们来说,是有点简单了,那么,有没有同学能够运用生物知识对‘远芳’的颜色现象进行解释呢?”转折之间,就将学生的思维带入到对于植物生命活动的思考之中。如此光合作用不再仅仅是客观的生物学知识,它与植物的生命活动息息相关,是植物与外界环境的交流。这种交流带给人们美好的视觉审美感受,在特定的时刻能与人们的感情相通,丰富了人们的文学宝库。
(二)激发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感是人类内在精神和外部行为的有机结合,拥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人,会自觉承担起对国家、集体、他人的道德责任和义务。生物学研究的最终目的就是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保障。在生物学发展道路上,涌现出很多为人类生存发展作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科研成果与科学家服务于人民的内在精神相融合,从而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丰富学生感情世界。
比如,高中生物教师在讲解杂交生物技术在农业育种方面的应用知识时,可以渗透人文精神教育,培养学生关爱农业发展、关心我国粮食安全的社会责任感。提到农业,提到粮食,就不能不提到这一位我国的袁隆平院士,这位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老人,带领团队所研究出的杂交水稻,平均每年都能够多解决高达6000万人的吃饭问题。这对于我们这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来讲,甚至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在讲解这一部分内容时,找到网友用袁隆平院士形象制作的表情包(院士头像,配图还是吃太饱了),学生看到时哄堂大笑,可见学生对于袁隆平与杂交水稻的故事是熟悉的。于是笔者提问道:“同学们知道袁隆平院士发明杂交水稻所用到的生物学原理吗?”从而导入对育种相关知识的讲解,带着疑问,学生听得十分认真。在课堂的最后,笔者对袁隆平与杂交水稻的故事进行了补充:有人曾经对袁隆平说,只要他愿意带上几粒原种到美国去,那么,他立刻就可以成为一个亿万大富翁。面对如此诱人的条件,袁隆平院士并没有丝毫的犹豫,他首先想到的就是自己的中国人,他这样回答的:“中国有十几亿人口,粮食问题显得更为重要。再说我是中国人,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价值在中国才能真正得到体现。”
新时代的发展与种种成就,离不开这些在科研领域默默奉献的生物科学家,他们的研究成果是我们宝贵的物质财富,同时他们的专研精神和高度社会责任感也是我们的精神财富,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榜样的力量,来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进而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二、结合具体生物知识,培养务实求真的科学态度
每一项生物成果的诞生,都离不开生物学家对大量生物样本的研究,更离不开大量的实验研究。在进行科研的过程中,需要生物学家对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特性进行大量的观察和研究,并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项实验。这种研究的过程对于生物学科研工作者来说必不可少,这种务实求真的科学态度对于生物学科研工作者来说更是十分必要。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这种务实求真的科学态度,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例如:孟德尔的豌豆实验是遗传学知识的重要的内容,要求学生通过对本实验的学习掌握生物性状的分离杂交定律并掌握这种实验方法,进而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对生活中的遗传现象进行解释。在进行本实验教学时,笔者特意找到几朵真实的盛开豌豆花和花骨朵,将其用镊子进行简单处理,然后将这整个的处理过程拍成微课视频,播放给学生观看。在课堂上,笔者通过真实豌豆花让学生了解到这个实验之所以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其原因之一就是这种花是自花授粉,并且在花苞还未开放时就已经完成授粉过程,从而排除了来自其他花粉对实验结果的干扰,进而引导学生推导出保证遗传实验结果准确性的条件之一:排除其他遗传因子干扰的可能。接下来,笔者将豌豆花分发给学生,让他们亲自动手验证刚才笔者所列举的豌豆花的特点,以此来促使学生树立务实求真的科学态度。在课堂结束的时候,笔者为学生讲了孟德尔以神父的身份、历时八年完成豌豆实验的故事,为学生树立务实求真的榜样,从而再一次激励学生以务实求真的科学态度对待生物知识和实验。 三、结合具体生物知识,培养学生正向价值观
(一)渗透正确健康观
生物学以生物的生命活动为教研对象,高中生物教师可以关于人类健康发展与生命诞生的相关知识教学中渗透健康观念,引导学生维护自身健康,尊重他人健康权与生命权。
比如,在讲解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人体的泪液、唾液、胃液等分泌物是人体健康的重要防线,从而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与饮食习惯。高中生学习任务重,容易眼睛疲劳,笔者在进行这一部分内容的讲解时,会特别强调泪液对于微生物的屏蔽作用,以及对眼睛的润滑作用,引导学生保护眼睛,在眼睛感到疲劳或者干涉的时候要及时停下学习,给眼睛休息的时间,如果眼睛干涉比较严重,需要适当使用滴眼液,从而促使学生树立科学保护眼睛的意识。同时,饮食也是高中学生极易忽略的问题,尤其是早餐极难得到保障,笔者在讲解关于胃液的相关知识时,会结合学生的饿肚子的感受,对胃液的作用进行讲解,从而促使学生意识到早餐对于人体健康十分重要。
在讲解“受精作用”相关内容时,笔者会渗透生命权教育,通过引导学生理解生命产生的不易,引导学生感受生命的奇妙,从而帮助学生树立珍惜自己的生命、尊重他人生命的意识。笔者采用了多媒体教学的形式,对生命的诞生过程进行演示,并结合遗传学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感受一个健康的生命诞生以及成长是多件多么奇妙的事情,每一个人都是父母生命的延续,进而促使学生珍爱生命、敬畏生命。
(二)渗透正确生态观
新时代,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顶层设计,高度肯定了生态环境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作为一名高中生物教师,应在适当的生物学内容中渗透生态观教育。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生物课程知识,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生态环境现状,使学生深刻明白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树立保护生态平衡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生存环境的意识。
比如,筆者在讲授生物性污染及其预防知识时,以水葫芦为例对生物入侵的危害进行讲解。首先,笔者为学生呈现了水葫芦作为花卉养在玻璃缸中的形态,他们都觉得这种小巧翠绿的植物十分喜人。接着,大屏幕的画面切换到一片水域长满水葫芦的景象,为了有说服力,笔者此处仍然采用了真实的照片,并配有当地政府每年花在清除水葫芦方面的资金。学生对此感到十分震撼,如果不是真实的案例摆在面前,他们实在难以想象,一株小巧翠绿的水葫芦竟然也有如此凶悍的一面-它们野蛮生长,铺满水面,首先导致水下的其他植物无法生存,动物也因为食物链的被切断而死亡;其次导致人类的大小船只也无法自由航行;最后水葫芦具有强大的重金属富集能力,它们死亡腐烂之后沉入水底,直接造成水底栖息生物的死亡。通过这个案例,使学生意识到,生态是一个整体的系统,存于其中,没有任何一个物种、或者一个人能够独善其身,保护生态平衡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生存环境,也警示学生严肃对待外来物种,不能因为它看上去没有任何危害就随意放生,以防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
结束语
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历来就有自然的概念,这是我们民族的最高审美情趣,也是我们对于道的理解,这其中既包括了自然之道,也包括社会发展之道,还包括为人处世之道。高中生物教师,应秉承传统文化观念,对高中教材中的人文底蕴内容进行深入挖掘,在实际的教学中丰富学生的感情,帮助其培养务实求真的科学态度,促使其形成正向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谈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策略[J].毛玉.课程教育研究.2019(41)
[2]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研究[J].范莹.内蒙古教育.2019(23)
[3]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有效渗透人文教育[J].刘秋如.课程教育研究.2017(31)
[4]谈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人文教育[J].夏敏.才智.2017(34)
[5]谈人文素养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J].马艳霞.西部素质教育.2016(21)
[6]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研究[J].杨小慧.中华少年.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