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之下,今年央企该如何“乘胜追击”?
国务院国资委最新报告显示,央企一季度宏观经济运行良好,央企第二批混改也将批复,同时继续推进“债转股”降杠杆。
4月13日,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务院国资委发布中央企业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主要经济指标稳中向好,实现了良好开局。国资委总会计师沈莹表示,下一步要狠抓目标责任落实,持续开展降本挖潜,加大处置“僵尸企业”工作力度,做好化解过剩产能工作,做好压缩管理层级、减少法人单位工作,推动企业加快科技创新,继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通过这一系列措施努力保持好稳中向好态势。
经济指标双提升
中央企业一季度实现了良好开局,主要经济指标都实现了历史同期较好水平。一季度央企累计实现营业收入6万亿元,同比增长19.2%,累计实现利润3120亿元,同比增长23.2%。
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钢铁、煤炭、石油石化等传统行业,去年同期呈现的是下滑状态,而今年一季度“扳回一城”,对中央企业的效益趋稳向好做出很大贡献。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工业生产者主要行业出厂价格同比涨幅中,上述行业位于前列,前三名分别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同比上涨70.1%;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同比上涨39.2%;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同比上涨38.2%。
大宗商品价格上升是这次央企业绩提升的外部因素,国资委总会计师沈莹认为,除了中央企业抓住了大宗商品市场回调的有利机遇,加大生产组织力度以外,也得益于央企重组和供给侧改革,比如2016年宝钢和武钢重组成立宝武集团。而在钢铁、煤炭行业的去产能工作中,化解钢铁过剩产能1019万吨,化解煤炭过剩产能3497万吨,均超额完成年度任务。
二批混改将批复
混合所有制改革从内部提升了央企活力。 2016年以来,已开展两批国企混改试点。目前,第一批9家试点方案已基本批复,正在有序实施,有望年内取得实质性进展和突破。
第二批10家试点企业名单已经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审议确定,其中9家企业已正式上报试点方案,近期将批复实施,预计年内将取得阶段性进展;第三批试点的遴选工作已经着手启动,石油、天然气领域混改试点,拟待油气行业改革方案正式实施后,在第三批试点中统筹推进。
从行业领域看,第一批和第二批共19家企业涉及配售电、电力装备、高速铁路、铁路装备、航空物流、民航信息服务、基础电信、国防军工、重要商品、金融等重点领域,特别是军工领域较多,有7家企业。在混合模式方面,包括民企入股国企、国企入股民企、中央企业与地方国企混合、国企与外资混合、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等,各有特色。
处置“僵尸”引增长
当前我国产能严重过剩、库存严重积压的八大行业,除了部分是民营企业,大部分集中在国有企业,其中包括大量的所谓“僵尸企业”。
沈莹表示,“僵尸企业”的处置是供给侧改革的重点内容。“僵尸企业”占用大量资源,不产生经济回报,对企业来讲是一种资源消耗,对整体效益的提升是一个极大的制约。今年的300户企业中,中央企业是主体。从现在的进展情况来看,有一些企业已经取得了成效,也有一批“僵尸企业”平稳退出。
处置“僵尸企业”,中央采取了多方面举措。钢铁、煤炭、有色金属、电力等企业稳步推进化解过剩产能工作,加大瘦身健体力度,剥离非主业、非优势业务,整合资源进行专业化运营。同时加大低效无效资产市场化处置力度,今年一季度中央企业通过产权市场转让非主业、低效无效资产66.7亿元,转让亏损股权49项。
在接下来的央企混改中,与处置“僵尸企业”同时推进,将秉着“突出主业”的原则,提高产品和服务供给质量,推进产业链、价值链关键业务重组整合,下决心出让、处理不必要的副业,加快从非主业领域、缺乏竞争优势的领域及一般产业的低端环节退出。
“国资委今年要采取‘三个一批’的方式完成300户‘僵尸企业’的处置任务,即兼并重组改造一批、通过加强管理提升一批、通过清理淘汰退出一批。从去年年初开始,已经对央企的‘僵尸企业’、困难企业的情况做了摸底并制定了工作方案,经国务院同意已经印发。”沈莹透露。
继续推动债转股
2016年底,中央企业的资产负债率66.6%,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到今年3月末,中央企业负债率66.5%,继续下降0.1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一季度中央企业利用资本、债券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积极开展市场化债转股工作。中国电子、中国建材、中国化工、鞍钢等企业已经和银行、实施机构签订债转股框架协议。
据不完全统计,继去年10月国务院发布“54号文”之后,已有约34家上市公司披露“债转股”方案,其中超过20家为国企。具体到个案,武汉钢铁(集团)公司与建设银行共同设立的武汉武钢转型发展基金出资到位,基金规模120亿元,成为首个央企市场化债转股案例。
国资委今年会继续加大力度,特别是在债转股方面,按照市场化、法治化的原则,推动符合条件的中央企业实施债转股,积极稳妥地降杠杆。
虽然中央企业的整体债务风险处于可控范围内。但在中国经济下行的压力下,央企的“开门红”趋势是否可持续,今年效益如何值得期待。
“从有利的因素来看,一是大宗商品价格企稳向好,工业品出厂价格连续7个月稳步上涨。二是需求增长乏力状况有所改观,全社会用电量增速持续加快,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加快实施,外贸进出口双雙由负转正。三是企业预期明显改善,3月份PMI为51.8%,连续8个月位于荣枯线以上,大多数中央企业经营信心显著增强。”沈莹对央企经济稳中向好充满信心。
国资委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102家中央企业中,有91家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增收企业比上月多7家,有54家企业收入增幅超过10%。其中:石油石化、钢铁、煤炭等行业收入增长超过40%,军工、建材、医药、现代服务等行业收入增幅超过10%。
一季度通信企业数据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5.6%,电力企业水电、风电、核电等清洁能源发电量同比增长6.7%。在石油石化、钢铁、有色、煤炭等传统产业效益逐步回升的同时,先进制造业、医药、现代服务业等行业效益贡献稳步提升,开启了经济效益增长的“双引擎”。
沈莹同时指出,央企也面临着很多不确定因素。一是国际市场不确定性较大,国际政治动荡加剧、贸易摩擦增多。二是中央企业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化解过剩产能、处置“僵尸企业”等方面改革成本支出压力增大。三是受电煤价格上涨、火电上网价格下调以及市场化直供电增加等因素影响,煤电企业效益大幅下滑、亏损加剧。今年年初,国资委制定了《2017年度“瘦身健体”提质增效工作方案》,从八个方面提出58条措施,目前来看各项措施在按计划推进。
国务院国资委最新报告显示,央企一季度宏观经济运行良好,央企第二批混改也将批复,同时继续推进“债转股”降杠杆。
4月13日,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务院国资委发布中央企业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主要经济指标稳中向好,实现了良好开局。国资委总会计师沈莹表示,下一步要狠抓目标责任落实,持续开展降本挖潜,加大处置“僵尸企业”工作力度,做好化解过剩产能工作,做好压缩管理层级、减少法人单位工作,推动企业加快科技创新,继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通过这一系列措施努力保持好稳中向好态势。
经济指标双提升
中央企业一季度实现了良好开局,主要经济指标都实现了历史同期较好水平。一季度央企累计实现营业收入6万亿元,同比增长19.2%,累计实现利润3120亿元,同比增长23.2%。
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钢铁、煤炭、石油石化等传统行业,去年同期呈现的是下滑状态,而今年一季度“扳回一城”,对中央企业的效益趋稳向好做出很大贡献。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工业生产者主要行业出厂价格同比涨幅中,上述行业位于前列,前三名分别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同比上涨70.1%;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同比上涨39.2%;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同比上涨38.2%。
大宗商品价格上升是这次央企业绩提升的外部因素,国资委总会计师沈莹认为,除了中央企业抓住了大宗商品市场回调的有利机遇,加大生产组织力度以外,也得益于央企重组和供给侧改革,比如2016年宝钢和武钢重组成立宝武集团。而在钢铁、煤炭行业的去产能工作中,化解钢铁过剩产能1019万吨,化解煤炭过剩产能3497万吨,均超额完成年度任务。
二批混改将批复
混合所有制改革从内部提升了央企活力。 2016年以来,已开展两批国企混改试点。目前,第一批9家试点方案已基本批复,正在有序实施,有望年内取得实质性进展和突破。
第二批10家试点企业名单已经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审议确定,其中9家企业已正式上报试点方案,近期将批复实施,预计年内将取得阶段性进展;第三批试点的遴选工作已经着手启动,石油、天然气领域混改试点,拟待油气行业改革方案正式实施后,在第三批试点中统筹推进。
从行业领域看,第一批和第二批共19家企业涉及配售电、电力装备、高速铁路、铁路装备、航空物流、民航信息服务、基础电信、国防军工、重要商品、金融等重点领域,特别是军工领域较多,有7家企业。在混合模式方面,包括民企入股国企、国企入股民企、中央企业与地方国企混合、国企与外资混合、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等,各有特色。
处置“僵尸”引增长
当前我国产能严重过剩、库存严重积压的八大行业,除了部分是民营企业,大部分集中在国有企业,其中包括大量的所谓“僵尸企业”。
沈莹表示,“僵尸企业”的处置是供给侧改革的重点内容。“僵尸企业”占用大量资源,不产生经济回报,对企业来讲是一种资源消耗,对整体效益的提升是一个极大的制约。今年的300户企业中,中央企业是主体。从现在的进展情况来看,有一些企业已经取得了成效,也有一批“僵尸企业”平稳退出。
处置“僵尸企业”,中央采取了多方面举措。钢铁、煤炭、有色金属、电力等企业稳步推进化解过剩产能工作,加大瘦身健体力度,剥离非主业、非优势业务,整合资源进行专业化运营。同时加大低效无效资产市场化处置力度,今年一季度中央企业通过产权市场转让非主业、低效无效资产66.7亿元,转让亏损股权49项。
在接下来的央企混改中,与处置“僵尸企业”同时推进,将秉着“突出主业”的原则,提高产品和服务供给质量,推进产业链、价值链关键业务重组整合,下决心出让、处理不必要的副业,加快从非主业领域、缺乏竞争优势的领域及一般产业的低端环节退出。
“国资委今年要采取‘三个一批’的方式完成300户‘僵尸企业’的处置任务,即兼并重组改造一批、通过加强管理提升一批、通过清理淘汰退出一批。从去年年初开始,已经对央企的‘僵尸企业’、困难企业的情况做了摸底并制定了工作方案,经国务院同意已经印发。”沈莹透露。
继续推动债转股
2016年底,中央企业的资产负债率66.6%,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到今年3月末,中央企业负债率66.5%,继续下降0.1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一季度中央企业利用资本、债券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积极开展市场化债转股工作。中国电子、中国建材、中国化工、鞍钢等企业已经和银行、实施机构签订债转股框架协议。
据不完全统计,继去年10月国务院发布“54号文”之后,已有约34家上市公司披露“债转股”方案,其中超过20家为国企。具体到个案,武汉钢铁(集团)公司与建设银行共同设立的武汉武钢转型发展基金出资到位,基金规模120亿元,成为首个央企市场化债转股案例。
国资委今年会继续加大力度,特别是在债转股方面,按照市场化、法治化的原则,推动符合条件的中央企业实施债转股,积极稳妥地降杠杆。
虽然中央企业的整体债务风险处于可控范围内。但在中国经济下行的压力下,央企的“开门红”趋势是否可持续,今年效益如何值得期待。
“从有利的因素来看,一是大宗商品价格企稳向好,工业品出厂价格连续7个月稳步上涨。二是需求增长乏力状况有所改观,全社会用电量增速持续加快,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加快实施,外贸进出口双雙由负转正。三是企业预期明显改善,3月份PMI为51.8%,连续8个月位于荣枯线以上,大多数中央企业经营信心显著增强。”沈莹对央企经济稳中向好充满信心。
国资委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102家中央企业中,有91家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增收企业比上月多7家,有54家企业收入增幅超过10%。其中:石油石化、钢铁、煤炭等行业收入增长超过40%,军工、建材、医药、现代服务等行业收入增幅超过10%。
一季度通信企业数据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5.6%,电力企业水电、风电、核电等清洁能源发电量同比增长6.7%。在石油石化、钢铁、有色、煤炭等传统产业效益逐步回升的同时,先进制造业、医药、现代服务业等行业效益贡献稳步提升,开启了经济效益增长的“双引擎”。
沈莹同时指出,央企也面临着很多不确定因素。一是国际市场不确定性较大,国际政治动荡加剧、贸易摩擦增多。二是中央企业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化解过剩产能、处置“僵尸企业”等方面改革成本支出压力增大。三是受电煤价格上涨、火电上网价格下调以及市场化直供电增加等因素影响,煤电企业效益大幅下滑、亏损加剧。今年年初,国资委制定了《2017年度“瘦身健体”提质增效工作方案》,从八个方面提出58条措施,目前来看各项措施在按计划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