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中国经济还处在中高速发展的轨道上,而经济的发展需要依靠各行各业如火如荼的兴起。银行业号称百业之母,即它的兴起与发展必将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又因其占中国股票市场的份额巨大,加之投资银行股相当于分享我国经济发展红利等原因,如何投资银行股就成了一个不可避免的话题。
价值投资代表巴菲特在其1990年致股东的信中提出了他买富国银行的一些原则和理由,我们不妨将其原理应用于当下的中国银行股,看能否从中选出优质且有价值潜力的银行股,并一路伴随它们的成长。
当前中国银行股所处的境遇,其实有点像1990年美国银行股的处境。当时美国市场主要考虑的是美国西岸的房地产因为供给过多而崩盘的风险,这连带使得融资给这些房地产扩张的银行承担巨额的损失,而富国银行是市场上最大的不动产借款银行,一般投资者都采取线性思考,认为它是最容易受到伤害的,所以不断抛出富国银行的股票,导致其股价在几个月的时间内跌幅高达50%,而巴菲特正是在股价不断下跌的时候买入的。现在,很多外国的投资银行也认为中国银行的贷款大多流向房地产,而房地产泡沫最终会拖垮银行业。但其实中国银行业的问题并没有它们说的那么严重,即便可能会有一定的风险,也是可以很快解决的。
巴菲特在买富国银行的时候假若富国银行所有的480亿借款中有10%在1991年发生问题,且估计其中有30%的本金将收不回来,必须全部转为损失(其中包含收不回来的利息),则在这种情况下,这家银行还是可以损益两平。简单来说,就是所有贷款中有3%的不良贷款率,而富国银行只用一年时间赚的钱,就可以弥补风险带来的损失。根据巴菲特提出假设的标准,笔者选择了主要的股份制银行,国有银行和城商行,根据2017年各个银行年报的贷款数据和不良率,做出对比图。
可以从表格中清晰地看出,按照巴菲特严格的标准(假设3%的贷款全部损失),用当年的利润抵消,除了北京银行有小幅度的亏损以外,大都可以用一年的利润来弥补风险带来的损失,也就是说,中国银行业的情况并没有看上去那么糟糕。
此外,从投资机会的角度去思考,中国银行业也有很高的配置价值。可以看到,中证银行指数的股息率近乎4%,已经超过了余额宝,如果加上更理性更低估值的香港市场的内银股,相信中国银行业整体的股息率会更高。根据百年来的数据,银行业整体发展速度大约就是其所属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并且只有少数优秀银行增长速度可以超过GDP增速+通货膨胀率,要知道,相比于欧美发达国家(2%左右的经济增速),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和行业规模扩张远远比它们快,所以银行业增长的确定性是毋庸置疑的。
其实,当前市场上有很多的投资者已经嗅到了银行业整体低估的气味,但又困惑于两种不同投资方式,是以一个低估便宜的价格买入一个平庸银行,还是以合理的价格买入优秀的银行?而这也可以再从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中找答案。
巴菲特曾言:银行业并不是我们的最爱,因为这个行业的特性是资产约为股权的20倍,使得所有的优势与缺点所造成的影响对会被放大,我们对于用便宜的价格买下经营不善的银行一点兴趣都没有,相反地我们希望能够以合理的价格买进一些经营良好的银行。根据巴菲特的表述,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看到他老人家更倾向以合理价格买入优质银行而不是以便宜价格买入平庸的银行。而A股市场上到底哪家银行最优秀呢?最优秀的银行一定是盈利能力最强的,而银行业的盈利能力则可以参考行业专用指标净息差。
通过过往几年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2017年招商银行的净息差无疑是最高的,也就是说,它的盈利能力在A股市场银行业中是最强的。2018年招商银行的业绩快报显示,公司营业收入2486.56亿,同比增长12.57%,净利润806亿,净利润增速14.84%,不良贷款率1.36%相比去年1.61%下降了25个基点。但投资是投未来,也就是巴菲特经常挂在嘴边的“你不想持有公司10年,就不要持有10分钟”,意思是我们要更加长远地思考行业,公司未来的发展。换句话说,未来金融科技对整个银行业的冲击会越来越大,招商银行是否能继续优秀下去就值得认真思考了。
金融科技就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等),更高效地利用评级系统,用以帮助以前可能要很高成本才能运营的业务大幅缩减成本,实现规模经济。比如阿里巴巴的蚂蚁金服、腾讯的理财通、京东金融、苏宁金融等互联网企业基本上都是靠用户消费数据来发放小额贷款(花呗、借呗等),审批放贷的流程特别简单。而想要发展这种业务的银行,笔者以为有两点要求是不可或缺的:1.有足够多的零售用户群体2.管理层高度重视金融科技。首先,因为当前金融科技要想做好,投入是特别大的,而零售用户越多,分担到单个客户的成本就越低。同时,零售用户越多,对其的需求越大,越有可能实现规模经济化。招商银行从十多年前就开始深耕打造中国最佳零售银行,其零售用户的规模已经很大了。其次,招商银行管理层在中报以及公开场合,不断地提出要推进“轻型银行”“一体两翼”战略转型,以金融科技为转型下半场提供“核动力”,持续打造最佳客户体验银行的目标,而且卓有成效(中报招商银行App 累计用户数6528.00万户),都不断给投资者表现出看他们对公司良好长期发展前景的信心。不仅如此,像蚂蚁金服等互联网金融企业只是进行少量小额贷款而已(花呗、借呗用于短期消费),而招商银行的零售贷款可以提供更多的场景(消费贷、助学贷、汽车贷、住房按揭贷款等等),提供更加多样性的服务,所以招商银行的护城河(零售贷款)也依旧特别坚固。
展望未來,相信随着招商银行在金融科技上的不断发力,不断地加深其护城河,并以更开放的心态、更长远的眼光,构建商业银行业务的生态体系,都将会不断促进招商银行的发展,从而使其市值实现进一步飞跃。
价值投资代表巴菲特在其1990年致股东的信中提出了他买富国银行的一些原则和理由,我们不妨将其原理应用于当下的中国银行股,看能否从中选出优质且有价值潜力的银行股,并一路伴随它们的成长。
理性看待银行业的风险与机会
当前中国银行股所处的境遇,其实有点像1990年美国银行股的处境。当时美国市场主要考虑的是美国西岸的房地产因为供给过多而崩盘的风险,这连带使得融资给这些房地产扩张的银行承担巨额的损失,而富国银行是市场上最大的不动产借款银行,一般投资者都采取线性思考,认为它是最容易受到伤害的,所以不断抛出富国银行的股票,导致其股价在几个月的时间内跌幅高达50%,而巴菲特正是在股价不断下跌的时候买入的。现在,很多外国的投资银行也认为中国银行的贷款大多流向房地产,而房地产泡沫最终会拖垮银行业。但其实中国银行业的问题并没有它们说的那么严重,即便可能会有一定的风险,也是可以很快解决的。
巴菲特在买富国银行的时候假若富国银行所有的480亿借款中有10%在1991年发生问题,且估计其中有30%的本金将收不回来,必须全部转为损失(其中包含收不回来的利息),则在这种情况下,这家银行还是可以损益两平。简单来说,就是所有贷款中有3%的不良贷款率,而富国银行只用一年时间赚的钱,就可以弥补风险带来的损失。根据巴菲特提出假设的标准,笔者选择了主要的股份制银行,国有银行和城商行,根据2017年各个银行年报的贷款数据和不良率,做出对比图。
可以从表格中清晰地看出,按照巴菲特严格的标准(假设3%的贷款全部损失),用当年的利润抵消,除了北京银行有小幅度的亏损以外,大都可以用一年的利润来弥补风险带来的损失,也就是说,中国银行业的情况并没有看上去那么糟糕。
此外,从投资机会的角度去思考,中国银行业也有很高的配置价值。可以看到,中证银行指数的股息率近乎4%,已经超过了余额宝,如果加上更理性更低估值的香港市场的内银股,相信中国银行业整体的股息率会更高。根据百年来的数据,银行业整体发展速度大约就是其所属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并且只有少数优秀银行增长速度可以超过GDP增速+通货膨胀率,要知道,相比于欧美发达国家(2%左右的经济增速),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和行业规模扩张远远比它们快,所以银行业增长的确定性是毋庸置疑的。
要买银行股就要买最优秀的
其实,当前市场上有很多的投资者已经嗅到了银行业整体低估的气味,但又困惑于两种不同投资方式,是以一个低估便宜的价格买入一个平庸银行,还是以合理的价格买入优秀的银行?而这也可以再从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中找答案。
巴菲特曾言:银行业并不是我们的最爱,因为这个行业的特性是资产约为股权的20倍,使得所有的优势与缺点所造成的影响对会被放大,我们对于用便宜的价格买下经营不善的银行一点兴趣都没有,相反地我们希望能够以合理的价格买进一些经营良好的银行。根据巴菲特的表述,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看到他老人家更倾向以合理价格买入优质银行而不是以便宜价格买入平庸的银行。而A股市场上到底哪家银行最优秀呢?最优秀的银行一定是盈利能力最强的,而银行业的盈利能力则可以参考行业专用指标净息差。
通过过往几年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2017年招商银行的净息差无疑是最高的,也就是说,它的盈利能力在A股市场银行业中是最强的。2018年招商银行的业绩快报显示,公司营业收入2486.56亿,同比增长12.57%,净利润806亿,净利润增速14.84%,不良贷款率1.36%相比去年1.61%下降了25个基点。但投资是投未来,也就是巴菲特经常挂在嘴边的“你不想持有公司10年,就不要持有10分钟”,意思是我们要更加长远地思考行业,公司未来的发展。换句话说,未来金融科技对整个银行业的冲击会越来越大,招商银行是否能继续优秀下去就值得认真思考了。
金融科技就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等),更高效地利用评级系统,用以帮助以前可能要很高成本才能运营的业务大幅缩减成本,实现规模经济。比如阿里巴巴的蚂蚁金服、腾讯的理财通、京东金融、苏宁金融等互联网企业基本上都是靠用户消费数据来发放小额贷款(花呗、借呗等),审批放贷的流程特别简单。而想要发展这种业务的银行,笔者以为有两点要求是不可或缺的:1.有足够多的零售用户群体2.管理层高度重视金融科技。首先,因为当前金融科技要想做好,投入是特别大的,而零售用户越多,分担到单个客户的成本就越低。同时,零售用户越多,对其的需求越大,越有可能实现规模经济化。招商银行从十多年前就开始深耕打造中国最佳零售银行,其零售用户的规模已经很大了。其次,招商银行管理层在中报以及公开场合,不断地提出要推进“轻型银行”“一体两翼”战略转型,以金融科技为转型下半场提供“核动力”,持续打造最佳客户体验银行的目标,而且卓有成效(中报招商银行App 累计用户数6528.00万户),都不断给投资者表现出看他们对公司良好长期发展前景的信心。不仅如此,像蚂蚁金服等互联网金融企业只是进行少量小额贷款而已(花呗、借呗用于短期消费),而招商银行的零售贷款可以提供更多的场景(消费贷、助学贷、汽车贷、住房按揭贷款等等),提供更加多样性的服务,所以招商银行的护城河(零售贷款)也依旧特别坚固。
展望未來,相信随着招商银行在金融科技上的不断发力,不断地加深其护城河,并以更开放的心态、更长远的眼光,构建商业银行业务的生态体系,都将会不断促进招商银行的发展,从而使其市值实现进一步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