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学困生 赏识 平等 管理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认真负责,一直努力,不断钻研教材和研读新课改要求,尤其是在提倡参与式教学的今天,我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竭力寻求一种最佳的教学方式,使自己能在教学工作中做得更好。据我个人总结的教学经验来讲,尊重、理解、关爱班级中的“学困生”,不放弃对“学困生”的教育辅导,对他们进行及时有效的教育,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好方法。在此,我提出几点肤浅的教学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学困生”的组成和特征
我任教的学校属于城乡结合部,班上有一百个学生,学生有相当大部分属于“学困生”。所谓的“学困生”就是上课不专心听课、下课调皮捣蛋、惹是生非,不按时完成作业,考试测验时排在后面的学生。“学困生”包括留守儿童、农村进城读书的学生,捣蛋鬼和残疾学生。我对全班学生进行调查,发现留守儿童有10人,进城务工农民的子女有20人(捣蛋的有3人),残疾学生2人,家庭离异的有4人。教师要提高教学质量,学生要取得优异的成绩,教师就必须了解“学困生”的情况和心理,想办法提高“学困生”的成绩。
(一)留守儿童的特征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没有父母在道德上和思想上的教育和引导,造成了他们性格的不健全,心理不健康。因为缺乏监护或监护不力,缺乏上进心和自制力,他们大多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自觉性差。留守儿童极易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并且他们会因为思念父母,担心受歧视等,大都表现为行为孤僻、性情忧郁、冲动易怒、任性霸道。
据调查,多数留守儿童成绩中等偏下,原来成绩好好的,在父母外出务工以后成绩明显下降,有的还有“读书无有论”观点,认为反正可以外出打工挣钱,不把学习当一回事,迟到旷课,违纪违规现象严重。守留儿童的教育管理已在为老师面对的棘手问题。
(二)农村进城读书的学生学习问题
有一部分是父母到城里打工,把子女带在身边读书,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寄宿在亲戚家,或者是读初中或高中的哥哥(姐姐)带着读书。
农村孩子带着淳朴、善良和渴望求知的心态进入城市读书。离开了父母的监管,手里有相当部分的零用錢,可以自由支配,他们迷惑了。有部分学生会经常向他们父母撒谎要钱买零食吃、进网吧打游戏。许多学生因迷上网络游戏无法自拔。这些学生旷课现象极为严重,他们有的在大街上打电话向班主任请假,假装是他(她)的父亲或母亲,多数学生请假的理由都是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去世了,要回家奔丧。老师打电话向家长证实,要么关机,要么信号不好或者停机,这些现象的存在,给老师的教育教学造成严重的影响。
(三)捣蛋学生和残疾学生的特征
捣蛋学生大多是父母离异的,他们和残疾学生一样,非常敏感、多疑。
二、建立“学困生”成长纪录袋,了解“学困生”的情况
老师要根据“学困生”的基本情况建立成长记录袋,对“学困生”更应该如实地了解情况,如学生的生活环境、家庭背景、上学条件以及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等。作为教师,要多分析“学困生”学习差的原因,有的“学困生”可能是因为家庭不和谐造成的,父母感情不和,经常争吵,甚至当着孩子的面互相殴打。这样的家庭对孩子的学习、成长有着负面的影响。而有的学生是因为父母对孩子缺乏责任感,没能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面对这样的“学困生”,我们应该采取心理疏导,帮助孩子走出情感的误区。不要让学生在心理上处于一种焦虑、忧郁、恐慌的状态中,不要让学生在情感上受到压抑,使之形成孤僻、易怒的性格,甚至在思想上产生邪念。
班上有一名学生叫王秋,成绩一直非常好,最近的几次测试,学习成绩大幅度下降。上课时经常走神,下课也不和别人玩。有一天放学后,我特意叫她和我一起回家,我边走边了解她最近的情况。谁知她哭着说:“老师,爸爸和妈妈都不要我了。”我才了解到她学习下降的原因是因为父母闹离婚。
作为老师,我们一定要在平时细心观察“学困生”的行为习惯。为此,我开导她:父母的争吵不是为了她。并且特意找王秋的父母谈心,告诉他们孩子因为他们闹离婚的事而难过,成绩明显下降。要他们为了孩子的未来,妥善处理“离婚”的事情。同时,我又找王秋谈心,要她做一个懂事的孩子,用自己的行动感动父母,让父母在内疚的心灵深处重拾一份对家庭的关爱。在我的劝说和孩子的争取下,王秋的父母最终“和好”,王秋的成绩又上来了。列夫·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同样,“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只有了解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因材施教,这样才能提高“学困生”的成绩。
三、以身作则,转变教育观念
大教育家孔子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说明“言传身教”“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然先做到,教师应时刻从言行举止方面给学生以表率。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十分翠脆弱,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学生的创造心灵,就如同露珠,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倍加呵护。这种呵护就是爱,如果教师把这些弱势群体中的每一个学生都当作自己的孩子,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那一朵朵娇嫩的小花将竞相开放,把校园装点得更加美丽。”选自《给教师的建议》。作为教师,对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段话我深有感触:满园的花朵如果不倾注爱心,不用心浇灌,那你永远也看不到百花竞放的奇观。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朵花,教师只有从心里爱“学困生”,赏识他们,才能有正确的心态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认真负责,一直努力,不断钻研教材和研读新课改要求,尤其是在提倡参与式教学的今天,我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竭力寻求一种最佳的教学方式,使自己能在教学工作中做得更好。据我个人总结的教学经验来讲,尊重、理解、关爱班级中的“学困生”,不放弃对“学困生”的教育辅导,对他们进行及时有效的教育,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好方法。在此,我提出几点肤浅的教学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学困生”的组成和特征
我任教的学校属于城乡结合部,班上有一百个学生,学生有相当大部分属于“学困生”。所谓的“学困生”就是上课不专心听课、下课调皮捣蛋、惹是生非,不按时完成作业,考试测验时排在后面的学生。“学困生”包括留守儿童、农村进城读书的学生,捣蛋鬼和残疾学生。我对全班学生进行调查,发现留守儿童有10人,进城务工农民的子女有20人(捣蛋的有3人),残疾学生2人,家庭离异的有4人。教师要提高教学质量,学生要取得优异的成绩,教师就必须了解“学困生”的情况和心理,想办法提高“学困生”的成绩。
(一)留守儿童的特征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没有父母在道德上和思想上的教育和引导,造成了他们性格的不健全,心理不健康。因为缺乏监护或监护不力,缺乏上进心和自制力,他们大多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自觉性差。留守儿童极易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并且他们会因为思念父母,担心受歧视等,大都表现为行为孤僻、性情忧郁、冲动易怒、任性霸道。
据调查,多数留守儿童成绩中等偏下,原来成绩好好的,在父母外出务工以后成绩明显下降,有的还有“读书无有论”观点,认为反正可以外出打工挣钱,不把学习当一回事,迟到旷课,违纪违规现象严重。守留儿童的教育管理已在为老师面对的棘手问题。
(二)农村进城读书的学生学习问题
有一部分是父母到城里打工,把子女带在身边读书,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寄宿在亲戚家,或者是读初中或高中的哥哥(姐姐)带着读书。
农村孩子带着淳朴、善良和渴望求知的心态进入城市读书。离开了父母的监管,手里有相当部分的零用錢,可以自由支配,他们迷惑了。有部分学生会经常向他们父母撒谎要钱买零食吃、进网吧打游戏。许多学生因迷上网络游戏无法自拔。这些学生旷课现象极为严重,他们有的在大街上打电话向班主任请假,假装是他(她)的父亲或母亲,多数学生请假的理由都是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去世了,要回家奔丧。老师打电话向家长证实,要么关机,要么信号不好或者停机,这些现象的存在,给老师的教育教学造成严重的影响。
(三)捣蛋学生和残疾学生的特征
捣蛋学生大多是父母离异的,他们和残疾学生一样,非常敏感、多疑。
二、建立“学困生”成长纪录袋,了解“学困生”的情况
老师要根据“学困生”的基本情况建立成长记录袋,对“学困生”更应该如实地了解情况,如学生的生活环境、家庭背景、上学条件以及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等。作为教师,要多分析“学困生”学习差的原因,有的“学困生”可能是因为家庭不和谐造成的,父母感情不和,经常争吵,甚至当着孩子的面互相殴打。这样的家庭对孩子的学习、成长有着负面的影响。而有的学生是因为父母对孩子缺乏责任感,没能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面对这样的“学困生”,我们应该采取心理疏导,帮助孩子走出情感的误区。不要让学生在心理上处于一种焦虑、忧郁、恐慌的状态中,不要让学生在情感上受到压抑,使之形成孤僻、易怒的性格,甚至在思想上产生邪念。
班上有一名学生叫王秋,成绩一直非常好,最近的几次测试,学习成绩大幅度下降。上课时经常走神,下课也不和别人玩。有一天放学后,我特意叫她和我一起回家,我边走边了解她最近的情况。谁知她哭着说:“老师,爸爸和妈妈都不要我了。”我才了解到她学习下降的原因是因为父母闹离婚。
作为老师,我们一定要在平时细心观察“学困生”的行为习惯。为此,我开导她:父母的争吵不是为了她。并且特意找王秋的父母谈心,告诉他们孩子因为他们闹离婚的事而难过,成绩明显下降。要他们为了孩子的未来,妥善处理“离婚”的事情。同时,我又找王秋谈心,要她做一个懂事的孩子,用自己的行动感动父母,让父母在内疚的心灵深处重拾一份对家庭的关爱。在我的劝说和孩子的争取下,王秋的父母最终“和好”,王秋的成绩又上来了。列夫·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同样,“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只有了解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因材施教,这样才能提高“学困生”的成绩。
三、以身作则,转变教育观念
大教育家孔子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说明“言传身教”“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然先做到,教师应时刻从言行举止方面给学生以表率。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十分翠脆弱,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学生的创造心灵,就如同露珠,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倍加呵护。这种呵护就是爱,如果教师把这些弱势群体中的每一个学生都当作自己的孩子,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那一朵朵娇嫩的小花将竞相开放,把校园装点得更加美丽。”选自《给教师的建议》。作为教师,对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段话我深有感触:满园的花朵如果不倾注爱心,不用心浇灌,那你永远也看不到百花竞放的奇观。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朵花,教师只有从心里爱“学困生”,赏识他们,才能有正确的心态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