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呼吸道传染病是儿童高发传染性疾病之一,其不仅影响了患儿的健康状态,并且可以在短时间内扩散开来,将病症传播给周围健康儿童。尽管现代医疗掌握了传染疾病治疗方法,但做好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工作,才能进一步抑制传染病的发生率。结合传染病的危害性,本文分析了儿童常见呼吸道传染病控制方法,提出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 儿童 呼吸道传染病 预防 控制
【中图分类号】 R7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10-0391-01
在中国,儿童年龄划定为1-14岁,这一阶段儿童身体素质条件有限,整个免疫系统功能尚未健全,导致各种疾病症状出现。其中,传染性疾病是儿童患病的主要原因,低龄儿童传染病的患病率更高,对儿童健康成长造成了不利影响。日常生活中,要根据高发传染性疾病特点,提出切实可行的预防与控制方法,为儿童创造更加安全、健康、和谐的生活及学习环境。
1 传染病概念
传染病是由各种致病微生物所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人之间相互传染的疾病。医学研究发现,传染病具有危害性、多样性等两大特点。首先,传染病可以在某个时间内,从一位患者传播至周围健康人群,具有扩散快、症状多等特点,对患病儿童及周围人均有一点的危害性;二是多样性,传染性疾病的传播路径多样,可从不同方式传播病毒,例如:空气传染、食物传染、动物传染、血液传染等,这就增加了传染病防控的难度。
2 呼吸道傳染病控制方法
传染病是威胁儿童生命健康的主要病症,我国每年传染病死亡人数超过3万人,对各年龄层次患者造成潜在的危险。随着现代医疗技术进步,预防与控制是降低传染病发生率的有效措施,临床对符合条件患者需及给予健康指导,做好病症防范处理工作。疾病预防是治疗期的重点工作,医生要配合医生提供相关保障措施,为儿童患者创造更加优越的防控措施。结合笔者经验,儿童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类别及控制方法:
2.1 流感。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其中最常引起发病的是甲型。流感患儿主要表现为:起病急、高热、畏寒、全身酸痛、上感症状较轻。流感具有很强的扩散性,患儿若不及时治疗可传染其他儿童。临床控制流感必须全过程隔离,24h观察患儿的流感症状,执行针对性治疗方案,抑制患儿病症扩散。
2.2 麻疹。具体病症:发热咳嗽、流鼻涕,发病的3-4天后颊粘膜有白色小点,继而从耳后、颈、躯干、四肢陆续出疹,出疹后脱皮。麻疹是学龄儿童常见的传染病,考虑到在校其他学生的控制工作,需对患儿做好隔离观察工作。一般来说,出诊后5天可以解除隔离,对于接触过麻诊的儿童,应从接触后的第7天起隔离观察至21天。
2.3 风疹。与麻疹相似,风疹病症包括:发热、咳嗽、流涕,1-2天后全身出现红色斑丘疹,且在一天内出齐,疹退后无脱皮,耳后淋巴肿大。此类传染病依旧采用隔离法控制,根据患儿病症恢复情况制定隔离方案。例如,发诊后5-7天为隔离期,接触患儿的有关人员应执行消毒隔离措施,以免间接传播风疹。
2.4 水痘。常见症状:低热,依次皮肤出现红色丘疹、泡疹、结痂,皮疹周围充血,成对出现,躯干分布较多。水痘容易给患儿造成诸多不适,对学习、生活均有不利影响。此种传染病要坚持隔离、检疫、治疗等综合控制。通常,从发现水痘到全部皮疹干燥结痂期间都应该隔离,对密切接触的孩子应该检疫3周,并实施专项治疗。
3 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呼吸道传染病是临床诊治常见病症,对儿童呼吸系统具有明显的危害作用。随着医疗研究水平快速发展,医学上对儿童呼吸道传染病采取综合处理方式,而综合预防是降低传染率的关键措施。儿童传染病预防要考虑群体的集中性,特别是对学校区域、游乐场所等,更应该注重疾病防范措施。从根本上来说,常用预防措施包括:
3.1 接种疫苗。定期让儿童接受疫苗接种,做好常见传染病的防御措施,可有效抑制各种传染病发生。例如,接种流感、流脑、麻疹、风疹、腮腺炎、水痘疫苗,基本能够抑制传染病的发生。接种疫苗是普遍认可的预防措施,从病源抑制了传染病发生。
3.2 控制路径。传染病的传播路径多种多样,空气、食物、血液等均可传播病毒,控制传播路径是呼吸道传染病预防的可行性措施。例如,尽量少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的场所去;传染病高发期尽量少串门;不随意使用别人的餐具等;均可减少感染和传播机会。
3.3 健康教育。健康教育需要家长、学校共同开展,家长要向儿童介绍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日常生活中要求儿童勤剪指甲、勤洗手、勤换衣、常抹桌椅;学校可开展知识讲座,指导家长与儿童共同参与传染病防治工作,为在校儿童创造健康的学习环境。
3.4 及时就诊。如果发现孩子出现相关症状,应立即带孩子到处正规医院诊治。对于突发性的传染病,患儿病症相对严重,此时要及时入院就诊,避免病况恶化造成的不利影响。同时,将患儿病症治疗情况汇报给幼儿园,医院诊断完全病愈后才能返回幼儿园,以免传染病二次传播给其他儿童。
结论
呼吸道传染病是儿童高发传染性疾病,不仅对患儿造成健康方面的危害,也极易传染给周围儿童,使疾病范围得到扩大化。提前做好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是很有必要的,其可以降低各种病症带来的健康问题,为儿童创造更加优越的学习环境。此外,为了进一步巩固防控效果,要配合专业检查掌握儿童患者的病况动态,及时采取可行的预防措施,以免病况复发而影响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雷静,王光俊,李霞,武振军,罗政福.银川市2004-2010年5种呼吸道传染病发病季节性集中趋势分析[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2(08)
[2]游少华.农村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2(12)
[3]张锦荣,黄清臻,李国英,韩华.呼吸道传染病与室内空气消毒方法[J].医学动物防制.2010(09)
[4]刘隆平,张晓均,张余.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感染控制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0(06)
【关键词】 儿童 呼吸道传染病 预防 控制
【中图分类号】 R7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10-0391-01
在中国,儿童年龄划定为1-14岁,这一阶段儿童身体素质条件有限,整个免疫系统功能尚未健全,导致各种疾病症状出现。其中,传染性疾病是儿童患病的主要原因,低龄儿童传染病的患病率更高,对儿童健康成长造成了不利影响。日常生活中,要根据高发传染性疾病特点,提出切实可行的预防与控制方法,为儿童创造更加安全、健康、和谐的生活及学习环境。
1 传染病概念
传染病是由各种致病微生物所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人之间相互传染的疾病。医学研究发现,传染病具有危害性、多样性等两大特点。首先,传染病可以在某个时间内,从一位患者传播至周围健康人群,具有扩散快、症状多等特点,对患病儿童及周围人均有一点的危害性;二是多样性,传染性疾病的传播路径多样,可从不同方式传播病毒,例如:空气传染、食物传染、动物传染、血液传染等,这就增加了传染病防控的难度。
2 呼吸道傳染病控制方法
传染病是威胁儿童生命健康的主要病症,我国每年传染病死亡人数超过3万人,对各年龄层次患者造成潜在的危险。随着现代医疗技术进步,预防与控制是降低传染病发生率的有效措施,临床对符合条件患者需及给予健康指导,做好病症防范处理工作。疾病预防是治疗期的重点工作,医生要配合医生提供相关保障措施,为儿童患者创造更加优越的防控措施。结合笔者经验,儿童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类别及控制方法:
2.1 流感。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其中最常引起发病的是甲型。流感患儿主要表现为:起病急、高热、畏寒、全身酸痛、上感症状较轻。流感具有很强的扩散性,患儿若不及时治疗可传染其他儿童。临床控制流感必须全过程隔离,24h观察患儿的流感症状,执行针对性治疗方案,抑制患儿病症扩散。
2.2 麻疹。具体病症:发热咳嗽、流鼻涕,发病的3-4天后颊粘膜有白色小点,继而从耳后、颈、躯干、四肢陆续出疹,出疹后脱皮。麻疹是学龄儿童常见的传染病,考虑到在校其他学生的控制工作,需对患儿做好隔离观察工作。一般来说,出诊后5天可以解除隔离,对于接触过麻诊的儿童,应从接触后的第7天起隔离观察至21天。
2.3 风疹。与麻疹相似,风疹病症包括:发热、咳嗽、流涕,1-2天后全身出现红色斑丘疹,且在一天内出齐,疹退后无脱皮,耳后淋巴肿大。此类传染病依旧采用隔离法控制,根据患儿病症恢复情况制定隔离方案。例如,发诊后5-7天为隔离期,接触患儿的有关人员应执行消毒隔离措施,以免间接传播风疹。
2.4 水痘。常见症状:低热,依次皮肤出现红色丘疹、泡疹、结痂,皮疹周围充血,成对出现,躯干分布较多。水痘容易给患儿造成诸多不适,对学习、生活均有不利影响。此种传染病要坚持隔离、检疫、治疗等综合控制。通常,从发现水痘到全部皮疹干燥结痂期间都应该隔离,对密切接触的孩子应该检疫3周,并实施专项治疗。
3 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呼吸道传染病是临床诊治常见病症,对儿童呼吸系统具有明显的危害作用。随着医疗研究水平快速发展,医学上对儿童呼吸道传染病采取综合处理方式,而综合预防是降低传染率的关键措施。儿童传染病预防要考虑群体的集中性,特别是对学校区域、游乐场所等,更应该注重疾病防范措施。从根本上来说,常用预防措施包括:
3.1 接种疫苗。定期让儿童接受疫苗接种,做好常见传染病的防御措施,可有效抑制各种传染病发生。例如,接种流感、流脑、麻疹、风疹、腮腺炎、水痘疫苗,基本能够抑制传染病的发生。接种疫苗是普遍认可的预防措施,从病源抑制了传染病发生。
3.2 控制路径。传染病的传播路径多种多样,空气、食物、血液等均可传播病毒,控制传播路径是呼吸道传染病预防的可行性措施。例如,尽量少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的场所去;传染病高发期尽量少串门;不随意使用别人的餐具等;均可减少感染和传播机会。
3.3 健康教育。健康教育需要家长、学校共同开展,家长要向儿童介绍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日常生活中要求儿童勤剪指甲、勤洗手、勤换衣、常抹桌椅;学校可开展知识讲座,指导家长与儿童共同参与传染病防治工作,为在校儿童创造健康的学习环境。
3.4 及时就诊。如果发现孩子出现相关症状,应立即带孩子到处正规医院诊治。对于突发性的传染病,患儿病症相对严重,此时要及时入院就诊,避免病况恶化造成的不利影响。同时,将患儿病症治疗情况汇报给幼儿园,医院诊断完全病愈后才能返回幼儿园,以免传染病二次传播给其他儿童。
结论
呼吸道传染病是儿童高发传染性疾病,不仅对患儿造成健康方面的危害,也极易传染给周围儿童,使疾病范围得到扩大化。提前做好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是很有必要的,其可以降低各种病症带来的健康问题,为儿童创造更加优越的学习环境。此外,为了进一步巩固防控效果,要配合专业检查掌握儿童患者的病况动态,及时采取可行的预防措施,以免病况复发而影响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雷静,王光俊,李霞,武振军,罗政福.银川市2004-2010年5种呼吸道传染病发病季节性集中趋势分析[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2(08)
[2]游少华.农村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2(12)
[3]张锦荣,黄清臻,李国英,韩华.呼吸道传染病与室内空气消毒方法[J].医学动物防制.2010(09)
[4]刘隆平,张晓均,张余.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感染控制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