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互联网作为信息传播新的媒体,具有信息无限性、内容多元性、传播及时性等特点,正深刻而全面地影响着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思维方式。在我国,大学生由于自身特点,成为受到网络影响最大的群体,这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空前和巨大的影响,成为当前高校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一个全新的课题。
关键词:网络 大学生思想政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1)02(b)-0207-01
1網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
1.1 加大了抵抗西方腐朽思想文化侵蚀的工作难度
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成熟,可塑性强,易受到外界社会思想的影响。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的大背景下,各种不同形态的文化和价值观念在互联网上交融与冲突。如果大学生在网上得不到先进思想的正确引导,长期遭受不良思想的侵害,就会逐渐丧失正确的立场而误入歧途。西方腐朽思想文化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民族认同感等造成潜移默化的扭曲和侵蚀,将会严重削弱我们思政治想教育工作的效果。
1.2 导致一些大学生道德滑坡
大学生心理不成熟、道德意志力不强,在这个不需要承担责任的虚拟世界里,经常出现不文明的言行,有些人甚至攻击他人网站、制售木马病毒等等,走上了犯罪道路。
1.3 导致部分大学生对现实生活产生疏离感
在网络的虚拟世界和现实生活的转换过程中,需要进行行为的协调,如果协调出现问题,就可能会出现心理错位甚至生理失调。从网络上得到的快乐会让人暂时忘记现实中的失意,长此以往,就会产生网瘾,靠网络麻痹自我,逃避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大学生借助互联网更方便地了解校园外面的世界,但由于社会经验和心理素质等方面的不足,限制了对社会事件的思考深度,当社会现象与书本理论发生冲突的时候,往往以偏盖全地对相关部门的诚意和能力表示怀疑甚至失望。
2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影响
2.1 互联网发展的本身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拓展了广阔的阵地
大学生是网民化程度最高的一个群体,网络时时处处、方方面面影响着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正成为继报刊、电视、广播之后的当之无愧的第四媒体,它不仅一枝独秀,而且还整合了前三大媒体的资源,构筑了一个无国界、跨时空的庞大的信息储存与传播王国,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拓展了一片崭新而广阔的天地。
2.2 互联网络的快捷性增强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效性
快捷是互联网络的一个固有的特点,无论身处世界何地,只要有一线相连,即可实现实时交流。高校的大学生们可以通过网络在第一时间里看到刚刚发生或正在发生的重大事件,了解政府或社会对重大事件的态度和反应。还可以通过网络在第一时间向学生提供有关宣传资料,引导学生舆论导向掌握引导学生思想动态的主动权,防止不明真相的学生对某些突发事件的认识片面、思想动乱。
2.3 网络的开放性扩大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面
通过网络上的聊天室、留言板、BBS等方式来交流思想,解决思想认识问题,不仅可以解决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还可以使更多的学生接受教育,最大范围的帮助有类似思想问题的学生,同时还可以避免公开学生的隐私,保护学生的隐私权。
2.4 网络的互动性强化了学生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教育的客体,同时也是教育的主体。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也同样既是客体又是主体。由于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和思维定势的影响,老师与学生的关系仍长期处在教与被教这种关系。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最常用的方法还是灌输和宣讲,不能使教与被教两方面平等起来,也就谈不上实现学生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体作用。而互联网的发展,使这种可能得以迅速实现。
3利用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积极影响的教育方略
3.1 抓住机遇,充分发挥网络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就是及时淮确地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在最短时间取得思想政治工作主动权。网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平台、新的思路与新的手段,丰富了恩想政治教育的资源和空间,大大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3.2 重视网络阵地的建设,加强网络阵地的占领
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高度重视、主动占领网络这块新阵地,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当前主要是充分利用高校网络资源,加强校园网建设,建设一批高质量、参与性强、有影响的“红色网站”,用正确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文化和信息占领网络阵地,以掌握网络思想教育的主动权,并使之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渠道,开成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
3.3 加强网络法纪和道德教育
网络的虚拟性、自由性和隐蔽性等特点,极易造成大学生道德认知失范和法纪意识淡薄。而道德素质和法制意识的培养与形成,必须依靠耐心的思想教育和严格的制度管理。科学、完善的规章制度是严格管理的前提,对于规范和约束大学生网上行为,塑造良好的网络道德人格,提高大学生网上自律和自控能力,起着重要作用。这要求高校必须把网络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纳人教学计划,做到道德、法制建设与网络文化发展同步,普及网络知识与道德、法制教育同步,以达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目的。
3.4 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和技术保障
网络中信息良荞不齐,消极影响也非常明显。我们不能因此而因噎废食,消极抗拒,而应该做到社会、学校齐抓共管,形成“管理、建设、堵塞、疏导”相结合的管理体系。加强对骨干网、校园网的管理,规范网络动作,建立网络责任制、审查制。运用必要的技术手段,对有害信息进行强制检查和过滤,对敏感时期或重大政治问题采取坚决而有效的措施,分门别类进行堵与疏,从而保证网络上的政治安全。
3.5 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建设
在网络时代,培养、建立一支既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又能较好掌握网络技术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高校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这就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更新观念,强化运用网络技术的能力,学会通过网络及时、快速地获取信息,分析和反馈信息,引导大学生查找和利用正确有益的网上信息。只有这样,才能走进网络及大学生的世界,真正做到网上问题,网下解决。
网络在给人们提供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存在消极的影响,面对互联网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应该以与时俱进的工作思路和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不断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整体效力。
参考文献
[1] 曹萍.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探索[J].教育信息化,2004(2).
[2] 包志伟.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9).
关键词:网络 大学生思想政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1)02(b)-0207-01
1網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
1.1 加大了抵抗西方腐朽思想文化侵蚀的工作难度
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成熟,可塑性强,易受到外界社会思想的影响。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的大背景下,各种不同形态的文化和价值观念在互联网上交融与冲突。如果大学生在网上得不到先进思想的正确引导,长期遭受不良思想的侵害,就会逐渐丧失正确的立场而误入歧途。西方腐朽思想文化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民族认同感等造成潜移默化的扭曲和侵蚀,将会严重削弱我们思政治想教育工作的效果。
1.2 导致一些大学生道德滑坡
大学生心理不成熟、道德意志力不强,在这个不需要承担责任的虚拟世界里,经常出现不文明的言行,有些人甚至攻击他人网站、制售木马病毒等等,走上了犯罪道路。
1.3 导致部分大学生对现实生活产生疏离感
在网络的虚拟世界和现实生活的转换过程中,需要进行行为的协调,如果协调出现问题,就可能会出现心理错位甚至生理失调。从网络上得到的快乐会让人暂时忘记现实中的失意,长此以往,就会产生网瘾,靠网络麻痹自我,逃避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大学生借助互联网更方便地了解校园外面的世界,但由于社会经验和心理素质等方面的不足,限制了对社会事件的思考深度,当社会现象与书本理论发生冲突的时候,往往以偏盖全地对相关部门的诚意和能力表示怀疑甚至失望。
2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影响
2.1 互联网发展的本身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拓展了广阔的阵地
大学生是网民化程度最高的一个群体,网络时时处处、方方面面影响着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正成为继报刊、电视、广播之后的当之无愧的第四媒体,它不仅一枝独秀,而且还整合了前三大媒体的资源,构筑了一个无国界、跨时空的庞大的信息储存与传播王国,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拓展了一片崭新而广阔的天地。
2.2 互联网络的快捷性增强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效性
快捷是互联网络的一个固有的特点,无论身处世界何地,只要有一线相连,即可实现实时交流。高校的大学生们可以通过网络在第一时间里看到刚刚发生或正在发生的重大事件,了解政府或社会对重大事件的态度和反应。还可以通过网络在第一时间向学生提供有关宣传资料,引导学生舆论导向掌握引导学生思想动态的主动权,防止不明真相的学生对某些突发事件的认识片面、思想动乱。
2.3 网络的开放性扩大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面
通过网络上的聊天室、留言板、BBS等方式来交流思想,解决思想认识问题,不仅可以解决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还可以使更多的学生接受教育,最大范围的帮助有类似思想问题的学生,同时还可以避免公开学生的隐私,保护学生的隐私权。
2.4 网络的互动性强化了学生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教育的客体,同时也是教育的主体。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也同样既是客体又是主体。由于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和思维定势的影响,老师与学生的关系仍长期处在教与被教这种关系。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最常用的方法还是灌输和宣讲,不能使教与被教两方面平等起来,也就谈不上实现学生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体作用。而互联网的发展,使这种可能得以迅速实现。
3利用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积极影响的教育方略
3.1 抓住机遇,充分发挥网络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就是及时淮确地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在最短时间取得思想政治工作主动权。网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平台、新的思路与新的手段,丰富了恩想政治教育的资源和空间,大大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3.2 重视网络阵地的建设,加强网络阵地的占领
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高度重视、主动占领网络这块新阵地,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当前主要是充分利用高校网络资源,加强校园网建设,建设一批高质量、参与性强、有影响的“红色网站”,用正确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文化和信息占领网络阵地,以掌握网络思想教育的主动权,并使之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渠道,开成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
3.3 加强网络法纪和道德教育
网络的虚拟性、自由性和隐蔽性等特点,极易造成大学生道德认知失范和法纪意识淡薄。而道德素质和法制意识的培养与形成,必须依靠耐心的思想教育和严格的制度管理。科学、完善的规章制度是严格管理的前提,对于规范和约束大学生网上行为,塑造良好的网络道德人格,提高大学生网上自律和自控能力,起着重要作用。这要求高校必须把网络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纳人教学计划,做到道德、法制建设与网络文化发展同步,普及网络知识与道德、法制教育同步,以达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目的。
3.4 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和技术保障
网络中信息良荞不齐,消极影响也非常明显。我们不能因此而因噎废食,消极抗拒,而应该做到社会、学校齐抓共管,形成“管理、建设、堵塞、疏导”相结合的管理体系。加强对骨干网、校园网的管理,规范网络动作,建立网络责任制、审查制。运用必要的技术手段,对有害信息进行强制检查和过滤,对敏感时期或重大政治问题采取坚决而有效的措施,分门别类进行堵与疏,从而保证网络上的政治安全。
3.5 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建设
在网络时代,培养、建立一支既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又能较好掌握网络技术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高校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这就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更新观念,强化运用网络技术的能力,学会通过网络及时、快速地获取信息,分析和反馈信息,引导大学生查找和利用正确有益的网上信息。只有这样,才能走进网络及大学生的世界,真正做到网上问题,网下解决。
网络在给人们提供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存在消极的影响,面对互联网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应该以与时俱进的工作思路和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不断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整体效力。
参考文献
[1] 曹萍.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探索[J].教育信息化,2004(2).
[2] 包志伟.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