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检测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在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患者中的表达,探讨cyclin D1在CML中有无异常表达及其表达与病情进展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18例CML和16例良性血液病为对照组cyclin D1的表达.结果 CML患者cychn D1的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加速期/急变期cyclin D1的表达水平
【机 构】
:
650101,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血液科,650101,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血液科,650101,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血液科,昆明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血液科,650101,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检测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在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患者中的表达,探讨cyclin D1在CML中有无异常表达及其表达与病情进展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18例CML和16例良性血液病为对照组cyclin D1的表达.结果 CML患者cychn D1的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加速期/急变期cyclin D1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慢性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ychn D1表达的水平在对照组(0.1980)、CML慢性期(1.4002)、加速期/急变期(5.4540)之间呈明显的由低到高的上升趋势.结论 cyclin D1在CML中有异常高表达,提示cyclin D1在CML中可能有癌基因的作用,其表达水平与CML患者的病情进展程度及预后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对急性白血病(AL)化疗后血小板(Plt)减少的疗效.方法 对42例AL(治疗组)化疗后Pit<20×109/L的患者皮下注射rhIL-111.5 mg/d,用至Plt≥40×109/L停药;对其中17例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完成2个疗程化疗后统计疗效,并以35例未加用rhIL-11的AL患者和其中15例初诊AML(对照组)完成2个疗程化疗患
目的 应用IMAC预处理方案观察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疗效。方法用APBSCT治疗AML患者14例。预处理方案:IMAC。结果全部病例移植后造血重建,目前无病生存8例(57.1%),平均生存时间26(8~72)个月,无移植相关性死亡。结论IMAC预处理方案对AML是安全和有效的方案,预处理方案加入去甲氧柔红霉素有望提高总生存期。
目的 探讨体外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人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CD106和CD54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0.01、0.1、1.0、10.0μmol/LATRA处理后BM-MSC细胞表面CD106和CD54的表达,采用MTT法测量细胞生长曲线.结果 0.01、0.1、1.0、10.0μmol/L的ATRA能增加BM-MSC细胞表面CD54、CD106的表达.结论 ATRA对
慢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CLL)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疾病,其异质性主要表现在临床表现、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等方面.如何在疾病早期对B-CLL患者做出较为准确的预后分型,对指导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就B-CLL预后因素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目的 探讨肝素对长春新碱诱导的K562细胞凋亡及增生的影响.方法 肝素预处理K562细胞1 h,再经长春新碱(0.05 mg/L)处理24 h,应用Hoechst 33342染色、DNA电泳、FMC等方法检测细胞凋亡.Trypan blue染色及MTT法检测细胞毒性及增生反应.结果 Hoechst 33342荧光染色见长春新碱凋亡诱导组细胞凋亡率达40.10%,肝素25、50、100、200 U/
目的 观察奥沙利铂(L-OHP)联合阿糖胞苷(Ara-C)及地塞米松(DXM)对难治性或复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疗效及患者不良反应.方法 L-OHP 130 mg/m2,静脉滴注,第1天;Ara-C 2000 mg/m2,静脉滴注,1次/12h,第2天;DXM 40 mg/d,静脉推注,第1天至第4天.每3~4周为1个化疗周期,治疗22例难治性或复发性NHL患者,每例患者治疗≥3个周期评价
目的 观察双周CHOP方案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20例DLBCL患者,采用双周CHOP方案治疗,6周后评价疗效,并与采用标准的3周CHOP治疗的患者作比较,观察骨髓受抑、感染、肝肾功能及心电图变化.结果 双周CHOP组与3周CHOP组缓解率、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缓解时间提前,毒副作用无增加.结论对年龄<70岁,心肝肾等重要器官无损害,且病情进展的DLBCL
目的 分析原发系统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S-ALCL)的临床特点和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医学部病理学系淋巴瘤研究室确诊的56例S-ALCL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间变淋巴瘤激酶(ALK)和bel-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56例S-ALCL患者中,中位年龄17岁,男女比例为1.67:1.预后分析可追访病例49例,死亡16例(32.65%),均在2年内死亡,3年和5年生存
目的 探讨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难治性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硼替佐米1.3mg/m^2静脉注射第1、4、8、11天,地塞米松20mg/d,第1天至第4天,第8天至第11天,第17天至第20天静脉滴注,21d为1个周期,双周期时,地塞米松20mg/d,第1天至第4天。结果经4~6个周期治疗,3例完全缓解,4例接近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结论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难治
目的 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全反式维甲酸(ATRA)+三氧化二砷(As2O3)或两者交替、单用ATRA、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3种治疗方案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采用ATRA+As2O3或者两者交替组获得CR中位时间分别为34 d、35.5 d,单用ATRA获得CR中位时间为62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TRA+A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