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深思的一个问题。 数学创造性思维不同于一般的数学思维。创造性思维的最根本特征,表现在敢于探索,敢于创造,敢于怀疑,敢于追求。能产生非凡的思维能力,表现为产生新奇,罕见,首创的观念和成就。 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下结合自己教学实践,浅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营造课堂氛围,创造宽松的思维空间
传统的数学教学,总是以传播确切的和无可置疑的数学知识为己任,从教材编写到老师讲
课,呈现在学生面前的都是一个完善的、严谨的、系统的体系。为了追求高分,有的老师死抱书本,死抱标准答案,对于学生异于书本或教师具有创造性思维火花的见解,往往予以排斥、指责,学生接受的也只是跟随型、模仿型的思维训练。长此以往,使学生在前人已做定的知识中徘徊,思维僵化,问题意识丧失,还谈什么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呢? 因此,教师要转变观念,树立新型的教师观、学生观,努力营造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充分保护、捕捉学生创造性思维火花,鼓励学生创新求异。有了一个宽松的创造时空,学生方能敢说、敢做,标新立异,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就会不断的迸射出来。
例如:在教学互余角时,有这样一道题:图形中已知角×× ,这个图形中互余的角有多少对? 大多数同学都采用按顺序列举的方法:“和×× 互余的角有……,和 ××互余的角有……”全部列举出来。而一位同学早就不耐烦了,表现出不屑一顾的表情。我没有责怪他,反而让他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我对这位敢于标新立异的学生给予充分肯定。自此以后,这位学生经常提出一些异于其他同学的见解,带动了其他同学,其中一些奇思妙想是我在备课中也没有想到的。即使一些同学冒失的,不大成熟的想法,其中也有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教师
要给予学生于鼓励和赞赏,使他们产生创新的动力。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亚里士多德做过精炼的阐述:“思维从问题惊讶开始”。在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适宜的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的情感随着情境的推进,于自然中进入角色,体验情境,从而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励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学习的欲望,同时让学生在有意,无意间感受情境之美。每个学生都生活在现实生活中,如果能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某些问题,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例如:引入“过三点的圆”新课时教学中,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现有不在同一直线上的 三个居民小区已经建成,准备建一所中学,为了方便每个小区的学生上学,小区应在什么位置?请大家设计一下图纸,在图纸上标出学校的位置。 由于这类问题结合实际生活,学生表现积极踊跃,分组讨论操作。找到与其相关的数学知识,解决了此类问题,学生成功感与喜悦感跃然言表。
三、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由此可见,质疑应成为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应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勇于寻根究底,让学生发表不同见解,提出富有创见的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呢?除了引导学生在课前预习中质疑外,还要鼓励学生在课中和课后质疑。 1、引导学生对课题质疑。课题是一节课的眼睛,引导学生针对课题质疑,既有利于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了解编者的思路,又有利于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如教学“正数和负数”前,可提问:看到这个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呢? 2、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质疑。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往往死背教案,死守教材,教给学生固定的答案,这种教学无形中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师要适时提出适宜的问题激发学生质疑,引导其质疑,得到不同答案,从而深刻地理解所学内容,培养其积极思维能力。 3、引导学生在课后质疑。一节课学习完后,教师要留时间让学生质疑。 可问:“同学们还有什么不懂得问题吗?”让学生尽量去发现问题。这样就能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学习精神。
四、开展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数学教学必须从单纯的教师讲、学生听变为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进行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包括数学游戏、数学模型制作、数学调查、数学测量、数学板报、数学竞赛、数学辩论、几何图形的商标设计与收集、数学小论文写作等。数学教师要通过有形和无形的活动,促使学生认识数学,激发学习兴趣,积极引导学生深入钻研分析,学会归纳、猜想与转化,培养他们发现、提出、分析问题的能力,鼓励他们独立思考,探求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数学活动的趣味性、实用性和多样性必将增强学生数学应用的意识,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 例如,一位学生以“巧算平方数”为题,根据面积与平方数的关系,推出两位数的平方公式,进而推广到多位数平方规律,并给出了平方数的一般计算方法。通篇不到一千字,观点明确,说理清楚。又如,一位学生根据自己家中成员的年龄,编出了一道倍数应用题。这些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还促进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总之,启发思维是为了实现创造,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是一个喜欢创造,学会创造和实现创造的过程,当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感受到欢乐,体验到成功,那么创造之美也就得以实现了。
一、营造课堂氛围,创造宽松的思维空间
传统的数学教学,总是以传播确切的和无可置疑的数学知识为己任,从教材编写到老师讲
课,呈现在学生面前的都是一个完善的、严谨的、系统的体系。为了追求高分,有的老师死抱书本,死抱标准答案,对于学生异于书本或教师具有创造性思维火花的见解,往往予以排斥、指责,学生接受的也只是跟随型、模仿型的思维训练。长此以往,使学生在前人已做定的知识中徘徊,思维僵化,问题意识丧失,还谈什么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呢? 因此,教师要转变观念,树立新型的教师观、学生观,努力营造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充分保护、捕捉学生创造性思维火花,鼓励学生创新求异。有了一个宽松的创造时空,学生方能敢说、敢做,标新立异,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就会不断的迸射出来。
例如:在教学互余角时,有这样一道题:图形中已知角×× ,这个图形中互余的角有多少对? 大多数同学都采用按顺序列举的方法:“和×× 互余的角有……,和 ××互余的角有……”全部列举出来。而一位同学早就不耐烦了,表现出不屑一顾的表情。我没有责怪他,反而让他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我对这位敢于标新立异的学生给予充分肯定。自此以后,这位学生经常提出一些异于其他同学的见解,带动了其他同学,其中一些奇思妙想是我在备课中也没有想到的。即使一些同学冒失的,不大成熟的想法,其中也有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教师
要给予学生于鼓励和赞赏,使他们产生创新的动力。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亚里士多德做过精炼的阐述:“思维从问题惊讶开始”。在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适宜的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的情感随着情境的推进,于自然中进入角色,体验情境,从而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励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学习的欲望,同时让学生在有意,无意间感受情境之美。每个学生都生活在现实生活中,如果能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某些问题,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例如:引入“过三点的圆”新课时教学中,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现有不在同一直线上的 三个居民小区已经建成,准备建一所中学,为了方便每个小区的学生上学,小区应在什么位置?请大家设计一下图纸,在图纸上标出学校的位置。 由于这类问题结合实际生活,学生表现积极踊跃,分组讨论操作。找到与其相关的数学知识,解决了此类问题,学生成功感与喜悦感跃然言表。
三、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由此可见,质疑应成为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应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勇于寻根究底,让学生发表不同见解,提出富有创见的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呢?除了引导学生在课前预习中质疑外,还要鼓励学生在课中和课后质疑。 1、引导学生对课题质疑。课题是一节课的眼睛,引导学生针对课题质疑,既有利于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了解编者的思路,又有利于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如教学“正数和负数”前,可提问:看到这个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呢? 2、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质疑。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往往死背教案,死守教材,教给学生固定的答案,这种教学无形中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师要适时提出适宜的问题激发学生质疑,引导其质疑,得到不同答案,从而深刻地理解所学内容,培养其积极思维能力。 3、引导学生在课后质疑。一节课学习完后,教师要留时间让学生质疑。 可问:“同学们还有什么不懂得问题吗?”让学生尽量去发现问题。这样就能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学习精神。
四、开展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数学教学必须从单纯的教师讲、学生听变为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进行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包括数学游戏、数学模型制作、数学调查、数学测量、数学板报、数学竞赛、数学辩论、几何图形的商标设计与收集、数学小论文写作等。数学教师要通过有形和无形的活动,促使学生认识数学,激发学习兴趣,积极引导学生深入钻研分析,学会归纳、猜想与转化,培养他们发现、提出、分析问题的能力,鼓励他们独立思考,探求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数学活动的趣味性、实用性和多样性必将增强学生数学应用的意识,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 例如,一位学生以“巧算平方数”为题,根据面积与平方数的关系,推出两位数的平方公式,进而推广到多位数平方规律,并给出了平方数的一般计算方法。通篇不到一千字,观点明确,说理清楚。又如,一位学生根据自己家中成员的年龄,编出了一道倍数应用题。这些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还促进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总之,启发思维是为了实现创造,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是一个喜欢创造,学会创造和实现创造的过程,当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感受到欢乐,体验到成功,那么创造之美也就得以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