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现人文精神,关注生命教育”,这不仅是新课程教育中的核心语和最强音,而且是现代与传统教育理念之间的最本质区别。广义生命教育就在于培养学生生命意识,健全学生个性人格,充分体现健康教育的人文关怀;狭义生命教育就是需要教师有意识、有目标地组织与引导学生,并通过潜移默化的渗透和熏陶,让他们在学习感悟和情感实践中逐步领略到生命的意义和真谛,能够切实体悟生命现象的美好与和谐。就小学语文课来说,开展生命教育的意义主要有哪些呢?如何切实有效地开展生命教育活动呢?本文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试对此作出一些抛砖引玉之论,并与同行商榷与共勉。
一、简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生命教育的意义
生命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对生命孕育和发展等教育活动,让学生初步领略“生命至上”的价值意义,尤其教育他们要善待生命、珍惜生命和超越生命,在享受生命中快乐地生活着,同时要尊重他人,懂得并学会尊重其它生命现象。就小学语文课来说,开展生命教育有什么意义呢?一是现代学生明显具有“00后”时代特质,人文意识和精神力量薄弱,对生命现象的理解与感悟浅显无知。开展生命教育显得既很重要又有必要。二是教材中蕴含丰富的生命现象和生命元素,有《艾滋病小斗士》《海伦·凯勒》等人类生命,有《变色龙》《金蝉脱壳》等动物生命,有《青藏高原一株柳》《夹竹桃》等植物生命,还有《只拣儿童多处行》《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等多元生命等。开展生命教育,既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内在需要,又是语文教育活动的应有之义。三是生命教育就是对生命践行的教育,积极开展生命教育活动,非常有利于加强学生对于生命内涵的理解和感悟,逐步引领他们生成“敬畏生命”的意识,初步学会履行生命存在的义务和职责。
二、小学语文生命教育活动的构建
“生命”现象和元素遍布基础教材中的方方面面。只要我们高度关注并积极以待,就会从潜移默化中赢得令人期待的良好教育效果。
第一,引导学生在美妙与灵动中切实感受生命力存在现象。在自然和社会时空中,生命现象是客观存在的。生命存在的意义非常美妙,充满了不可抑制的舒张力和灵动性。开展生命教育活动,要让学生首先认识并感知生命存在现象。以《游园不值》教学为例。笔者紧扣“满园春色”这一令人神往的词语,引导学生就“在诗人不曾观赏的花园里,满园春色究竟是什么样子呢?”这一问题,根据实际认知并进行合理性想象,积极开展情感实践和讨论交流活动。有学生说:“园中应是百花齐放,开得最旺的当属杏花。因为杏花超过了围墙,让作者看到了美妙春色”;有学生说:“里面应该还有报春花、海棠花、桃花等,虽然长得没有杏花那么高,但是都在竞相开放”;还有学生说:“除了花,还有柳树长出了新绿,小草探出了脑袋, 蝴蝶、蜜蜂在翩翩起舞呢”……由此可见,虽然小学生对于生命现象比较模糊,我们却有理由坚信,只要善加引导,生命之花终将在学生心海中娇艳绽放起来。
第二,引导学生在体会与敬仰中感受生命力宝贵现象。小学生既活泼生动又纯真烂漫,思想情感具有“被引导”“可填充”个性特征。教师要有效把握并充分利用这种心态,通过把握并分析情感诉求,积极开展生命教育活动,引导他们在身临其境和实际体会中充分感受生命力可贵现象。如《海伦·凯勒》,笔者首先导读文首,让学生切实感受小海伦在“与世隔绝”后的无限痛苦,然后多媒体播放“一个聋盲哑女孩成长之路”的影像资料。面对眼前的震撼人心情景,大家全然不见了以往的生动活泼样,他们一脸的肃穆和悲痛,甚至有人当场流下了热泪。乘时趁势,笔者进一步激发道:“在这个世界上,还有许多惨遭不幸、令人同情的人。特别是与你们年龄相近的残疾儿童,他们听不到声音,看不到光明,远离了有声有色的世界,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情感。对于他们来说,人生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像你们一样健康快乐地学习和生活着。由此看来,对于一个人来说,健康和生命是多么宝贵啊!”以此让学生更加懂得生命宝贵的道理。
第三,引导学生在审美与挽留中感受生命力强健现象。“生命有时非常脆弱,有时又显得无比强健。”如《金蝉脱壳》,极其生动地演绎了美妙壮丽的生命赞歌。关于金蝉脱壳中的生动描写,尤其“蝉尾出壳”的那一幕令人震顫。笔者通过多媒体“缓放、定格、回放”功能,把蝉儿“腾空后仰”“敏捷前扑”“用力一抽”的情景丝毫毕现,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生命的伟力,并从那“自然协调”的动作中获取了审美意识。
再以《艾滋病小斗士》教学为例。笔者首先抓住了“在南非,每天都有近200名携带艾滋病病毒的婴儿降生,这些孩子中有四分之一活不到自己的第二个生日”进行解析,让人充分感受到了艾滋病的严重威胁和十分可怕;然后结合因病痛苦的生活现象和实际体验,详细析解了“挺”字,让人从中切实感悟小主人公那超乎常人的顽强毅力;再后,针对“被艾滋病折磨得体重不到10千克”这一现象,让小学生在实际对比中进一步感受小恩科西生前勇斗病魔的惊人毅力——虽然只活了短短的12岁,却充分显现了非同寻常的顽强生命力。
第四,引导学生在享受与互动中感受生命力美好现象。“没有情感就没有智力。没有情感的教育是不成功的,至少算不上是完美的教育。” 它重在强调“爱”是情感世界中的核心元素和灵魂力量,与“有了爱,就有了爱的一切”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教师应始终拥有“爱生如子”的美好情感,让学生从无限师爱中尽情地享受关怀,自由快乐,健康成长。这是开展生命教育的最根本做法。我们试想,如果没有爱心体验,学生如何能够感受到生活美好和生命美妙呢?除此之外,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各类途径和有效方法,着力构建一种“民主平等、互尊互信、良好互动、教学相长”的和谐关系。尤其对于潜能生群体,要努力做到“五个优先”——课堂提问优先,活动板演优先,个别辅导优先,作业批改优先,质疑问难优先;并且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与亮点,给予即时更多的肯定与认可、激励与褒扬,让他们充分感受老师的关爱和同伴的帮助,以不断增强他们的成功信念和良好循环,从而在焕发生命活力的同时,涵养并滋润学生的美好生命现象。
“缺乏审美的教育是失衡,缺乏生命的教育是空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利用学科优势,积极开展丰富多元的生命教育活动,让生命之花绽放在校园上空,以充分体现它的人文教育功能。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相城区蠡口第二小学(215000)
一、简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生命教育的意义
生命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对生命孕育和发展等教育活动,让学生初步领略“生命至上”的价值意义,尤其教育他们要善待生命、珍惜生命和超越生命,在享受生命中快乐地生活着,同时要尊重他人,懂得并学会尊重其它生命现象。就小学语文课来说,开展生命教育有什么意义呢?一是现代学生明显具有“00后”时代特质,人文意识和精神力量薄弱,对生命现象的理解与感悟浅显无知。开展生命教育显得既很重要又有必要。二是教材中蕴含丰富的生命现象和生命元素,有《艾滋病小斗士》《海伦·凯勒》等人类生命,有《变色龙》《金蝉脱壳》等动物生命,有《青藏高原一株柳》《夹竹桃》等植物生命,还有《只拣儿童多处行》《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等多元生命等。开展生命教育,既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内在需要,又是语文教育活动的应有之义。三是生命教育就是对生命践行的教育,积极开展生命教育活动,非常有利于加强学生对于生命内涵的理解和感悟,逐步引领他们生成“敬畏生命”的意识,初步学会履行生命存在的义务和职责。
二、小学语文生命教育活动的构建
“生命”现象和元素遍布基础教材中的方方面面。只要我们高度关注并积极以待,就会从潜移默化中赢得令人期待的良好教育效果。
第一,引导学生在美妙与灵动中切实感受生命力存在现象。在自然和社会时空中,生命现象是客观存在的。生命存在的意义非常美妙,充满了不可抑制的舒张力和灵动性。开展生命教育活动,要让学生首先认识并感知生命存在现象。以《游园不值》教学为例。笔者紧扣“满园春色”这一令人神往的词语,引导学生就“在诗人不曾观赏的花园里,满园春色究竟是什么样子呢?”这一问题,根据实际认知并进行合理性想象,积极开展情感实践和讨论交流活动。有学生说:“园中应是百花齐放,开得最旺的当属杏花。因为杏花超过了围墙,让作者看到了美妙春色”;有学生说:“里面应该还有报春花、海棠花、桃花等,虽然长得没有杏花那么高,但是都在竞相开放”;还有学生说:“除了花,还有柳树长出了新绿,小草探出了脑袋, 蝴蝶、蜜蜂在翩翩起舞呢”……由此可见,虽然小学生对于生命现象比较模糊,我们却有理由坚信,只要善加引导,生命之花终将在学生心海中娇艳绽放起来。
第二,引导学生在体会与敬仰中感受生命力宝贵现象。小学生既活泼生动又纯真烂漫,思想情感具有“被引导”“可填充”个性特征。教师要有效把握并充分利用这种心态,通过把握并分析情感诉求,积极开展生命教育活动,引导他们在身临其境和实际体会中充分感受生命力可贵现象。如《海伦·凯勒》,笔者首先导读文首,让学生切实感受小海伦在“与世隔绝”后的无限痛苦,然后多媒体播放“一个聋盲哑女孩成长之路”的影像资料。面对眼前的震撼人心情景,大家全然不见了以往的生动活泼样,他们一脸的肃穆和悲痛,甚至有人当场流下了热泪。乘时趁势,笔者进一步激发道:“在这个世界上,还有许多惨遭不幸、令人同情的人。特别是与你们年龄相近的残疾儿童,他们听不到声音,看不到光明,远离了有声有色的世界,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情感。对于他们来说,人生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像你们一样健康快乐地学习和生活着。由此看来,对于一个人来说,健康和生命是多么宝贵啊!”以此让学生更加懂得生命宝贵的道理。
第三,引导学生在审美与挽留中感受生命力强健现象。“生命有时非常脆弱,有时又显得无比强健。”如《金蝉脱壳》,极其生动地演绎了美妙壮丽的生命赞歌。关于金蝉脱壳中的生动描写,尤其“蝉尾出壳”的那一幕令人震顫。笔者通过多媒体“缓放、定格、回放”功能,把蝉儿“腾空后仰”“敏捷前扑”“用力一抽”的情景丝毫毕现,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生命的伟力,并从那“自然协调”的动作中获取了审美意识。
再以《艾滋病小斗士》教学为例。笔者首先抓住了“在南非,每天都有近200名携带艾滋病病毒的婴儿降生,这些孩子中有四分之一活不到自己的第二个生日”进行解析,让人充分感受到了艾滋病的严重威胁和十分可怕;然后结合因病痛苦的生活现象和实际体验,详细析解了“挺”字,让人从中切实感悟小主人公那超乎常人的顽强毅力;再后,针对“被艾滋病折磨得体重不到10千克”这一现象,让小学生在实际对比中进一步感受小恩科西生前勇斗病魔的惊人毅力——虽然只活了短短的12岁,却充分显现了非同寻常的顽强生命力。
第四,引导学生在享受与互动中感受生命力美好现象。“没有情感就没有智力。没有情感的教育是不成功的,至少算不上是完美的教育。” 它重在强调“爱”是情感世界中的核心元素和灵魂力量,与“有了爱,就有了爱的一切”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教师应始终拥有“爱生如子”的美好情感,让学生从无限师爱中尽情地享受关怀,自由快乐,健康成长。这是开展生命教育的最根本做法。我们试想,如果没有爱心体验,学生如何能够感受到生活美好和生命美妙呢?除此之外,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各类途径和有效方法,着力构建一种“民主平等、互尊互信、良好互动、教学相长”的和谐关系。尤其对于潜能生群体,要努力做到“五个优先”——课堂提问优先,活动板演优先,个别辅导优先,作业批改优先,质疑问难优先;并且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与亮点,给予即时更多的肯定与认可、激励与褒扬,让他们充分感受老师的关爱和同伴的帮助,以不断增强他们的成功信念和良好循环,从而在焕发生命活力的同时,涵养并滋润学生的美好生命现象。
“缺乏审美的教育是失衡,缺乏生命的教育是空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利用学科优势,积极开展丰富多元的生命教育活动,让生命之花绽放在校园上空,以充分体现它的人文教育功能。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相城区蠡口第二小学(21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