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对学生素质教育越来越重视。很多教师已经认识到应试教育的不足之处,以学生为主,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此次论文主要探讨的是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探讨。
关键词:初中数学;创新思维;培养
创新是教学的关键,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开展教学活动,认识到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重要性,从多个角度,探究合理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1.创设问题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问题情境创设主要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从教学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从中体验到探究知识真理的学习乐趣,以此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热情。通常情况下,情境创设都需要结合具体教材内容,层层设问,逐渐引导学生探究,直至理解并掌握有关知识为止。比如,在“勾股定理”教学中,可以创设一个这样的教学情境:结合多媒体信息技术,制作课件。课件上显示有一根圆柱,高为12厘米,底面圆周长为18厘米,在圆柱下底面点A处有两只小蚂蚁,它们看见不远的点B处有一块蛋糕,那么,请学生们思考一下这两只小蚂蚁怎样才能吃掉这块蛋糕呢?接着,很多学生勇于发言,表达自己为小蚂蚁画的路线。接着,教师再进行下一步引导,根据学生画出的路线,进入到核心内容的讲解:勾股定理。并鼓励学生先自己思考路线的计算方式,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主体学习意识
数学本质教学在于如何传递数学知识,引导学生从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一定的思维体系,立即并掌握有关的数学知识。而思维体系的构建则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在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牵引下,促使学生主动思考,整理和总结。在基础知识之上,进行创新,以此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实力。首先,教师需要注重学生主体学习意识的引导,帮助学生重新认识自身的学习地位,淡化教师在学生心中主导的课堂地位,真正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其次,教师应当学生倾听学生的意见和想法,鼓励学生自由发表言论,以此营造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最后,教师还能够以小组交流的方式,构建学习小组,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集体思考有关的数学问题。
3.加强思维训练,发散学生思维
在初中数学课程教学中,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以及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都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教师具备这样的教学意识,才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因此,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针对集中与发散思维等方面进行强化寻乱,针对同一知识点或者同一问题,发散学生的思维,并将一些零散的知识整理在一起。再结合新旧知识之间的连接点,引导学生思维发散,敢于想象,从中理清思绪,找到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以此拓展学生的思维面。比如,同一个问题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或者同一个问题的答案是多元的,拥有一题多解。面对这样的知识点,教师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深化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这样类型的知识点:在三角形中,已知D,E在BC上,AB=AC,AD=AE,求证:BD=CE。
思路一:利用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三线合一的性质,过点A作底边上的高,进行求证。思路二:从线段的角度证明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以此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对应对边相等,进行求证。思路三:从等腰三角形轴对称的角度进行思考,求证。通过这样的方法,激励学生思考一题多解的方法,以此鼓励学生敢于创新,敢于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4.打破惯性思维,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思维习惯
由于传统教育思维的影响,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按照固定化的思考习惯,思考有关的数学问题,并模仿教师所讲解的思路和解题方法,进行“机械化”思考,使得教学仅仅演变成先辈思维方式的继承,缺乏创新性,且会对当代学生的思维造成一定的限制。而知识的海洋是无边无际的,局限性的思考和學习只能使得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力越来差,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也逐渐降低。比如,这样一道题:已知 ,求出 很多学生遇到这样的题目,第一种解法,就是将前面的式子直接带入到后面的公式中,进行求解, .......;这种解题方式虽然能够解出最终的答案,但是,过于浪费时间,一旦过程出现错误,则直接会造成学生解题错误。所以,在学生掌握完全平方公式之后,可以将A,B进行简化之后,再带入到后面公式中进行计算。并且,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运用更多不同的方式,进行解题,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5.加强实践
数学知识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还应当从实践的角度出发,真正发挥数学知识的实用性。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而数学知识也大多来源于对生活问题的思考,探究。所以,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积极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首先,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保持每一组的人数在4-6人之间。其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学习活动,在合作学习中促使学生相互帮助,相互促进,使得学生之间优劣互补。在思维交流中,使得学生思维之间产生碰撞,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思维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最后,教师需要注意在小组交流中,教师应当及时对小组的困境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帮助学生小组更好地交流,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当转变以往的教学思想,打破传统教育思维的束缚,引导学生敢于思考,敢于创新。并结合情境创设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散学生的思维,以此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唐晓红.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9(18):100.
[2] 万春丽.新时期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新思考[J].农家参谋,2019(07):214.
[3] 李艳丽.浅谈中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现代交际,2016(17):128-129.
[4] 周秀华.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4(14):36-37.
关键词:初中数学;创新思维;培养
创新是教学的关键,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开展教学活动,认识到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重要性,从多个角度,探究合理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1.创设问题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问题情境创设主要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从教学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从中体验到探究知识真理的学习乐趣,以此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热情。通常情况下,情境创设都需要结合具体教材内容,层层设问,逐渐引导学生探究,直至理解并掌握有关知识为止。比如,在“勾股定理”教学中,可以创设一个这样的教学情境:结合多媒体信息技术,制作课件。课件上显示有一根圆柱,高为12厘米,底面圆周长为18厘米,在圆柱下底面点A处有两只小蚂蚁,它们看见不远的点B处有一块蛋糕,那么,请学生们思考一下这两只小蚂蚁怎样才能吃掉这块蛋糕呢?接着,很多学生勇于发言,表达自己为小蚂蚁画的路线。接着,教师再进行下一步引导,根据学生画出的路线,进入到核心内容的讲解:勾股定理。并鼓励学生先自己思考路线的计算方式,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主体学习意识
数学本质教学在于如何传递数学知识,引导学生从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一定的思维体系,立即并掌握有关的数学知识。而思维体系的构建则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在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牵引下,促使学生主动思考,整理和总结。在基础知识之上,进行创新,以此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实力。首先,教师需要注重学生主体学习意识的引导,帮助学生重新认识自身的学习地位,淡化教师在学生心中主导的课堂地位,真正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其次,教师应当学生倾听学生的意见和想法,鼓励学生自由发表言论,以此营造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最后,教师还能够以小组交流的方式,构建学习小组,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集体思考有关的数学问题。
3.加强思维训练,发散学生思维
在初中数学课程教学中,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以及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都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教师具备这样的教学意识,才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因此,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针对集中与发散思维等方面进行强化寻乱,针对同一知识点或者同一问题,发散学生的思维,并将一些零散的知识整理在一起。再结合新旧知识之间的连接点,引导学生思维发散,敢于想象,从中理清思绪,找到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以此拓展学生的思维面。比如,同一个问题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或者同一个问题的答案是多元的,拥有一题多解。面对这样的知识点,教师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深化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这样类型的知识点:在三角形中,已知D,E在BC上,AB=AC,AD=AE,求证:BD=CE。
思路一:利用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三线合一的性质,过点A作底边上的高,进行求证。思路二:从线段的角度证明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以此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对应对边相等,进行求证。思路三:从等腰三角形轴对称的角度进行思考,求证。通过这样的方法,激励学生思考一题多解的方法,以此鼓励学生敢于创新,敢于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4.打破惯性思维,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思维习惯
由于传统教育思维的影响,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按照固定化的思考习惯,思考有关的数学问题,并模仿教师所讲解的思路和解题方法,进行“机械化”思考,使得教学仅仅演变成先辈思维方式的继承,缺乏创新性,且会对当代学生的思维造成一定的限制。而知识的海洋是无边无际的,局限性的思考和學习只能使得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力越来差,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也逐渐降低。比如,这样一道题:已知 ,求出 很多学生遇到这样的题目,第一种解法,就是将前面的式子直接带入到后面的公式中,进行求解, .......;这种解题方式虽然能够解出最终的答案,但是,过于浪费时间,一旦过程出现错误,则直接会造成学生解题错误。所以,在学生掌握完全平方公式之后,可以将A,B进行简化之后,再带入到后面公式中进行计算。并且,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运用更多不同的方式,进行解题,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5.加强实践
数学知识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还应当从实践的角度出发,真正发挥数学知识的实用性。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而数学知识也大多来源于对生活问题的思考,探究。所以,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积极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首先,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保持每一组的人数在4-6人之间。其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学习活动,在合作学习中促使学生相互帮助,相互促进,使得学生之间优劣互补。在思维交流中,使得学生思维之间产生碰撞,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思维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最后,教师需要注意在小组交流中,教师应当及时对小组的困境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帮助学生小组更好地交流,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当转变以往的教学思想,打破传统教育思维的束缚,引导学生敢于思考,敢于创新。并结合情境创设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散学生的思维,以此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唐晓红.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9(18):100.
[2] 万春丽.新时期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新思考[J].农家参谋,2019(07):214.
[3] 李艳丽.浅谈中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现代交际,2016(17):128-129.
[4] 周秀华.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4(14):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