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卫生部规定的淋病、尖锐湿疣、非淋病性尿道炎、梅毒、生殖器疱疹、软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肿、艾滋病等8种性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艾滋病的感染人群正在向15~30岁的青少年集中,已形成一种世界趋势,中国部分地区已经进入艾滋病发展和死亡高峰。基本上具备了大面积暴发流行的条件,也面临着发病率急剧增长的趋势。因此,在我国,认真探讨与研究性病防治原则,对于防止性病在我国蔓延,保护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性病防治不仅仅是一个医学问题,而且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性病对人类的危害不单纯是生物医学问题,它还包含着社会、经济、文化、伦理、道德、行为和家庭等诸多方面。因此,性病防治应坚持以人为本、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总体思路。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人格平等原则
在性病防治过程中,性病患者往往处于角色劣势地位,对涉及自身人格的言行非常敏感。因此,医务人员应像对待其他病人一样,关心、同情、爱护、体贴、尊重他们,特别是尊重他们的人格,维护他们平等的医疗权益。目前,在少数地方有歧视、嘲讽性病患者的现象,一些医护人员鄙视患者、不愿收治、态度生硬、冷言冷语或应付了事的情况时有发生,这是极端错误的。医务工作者应严格遵循我国颁布的《性病管理办法》与《艾滋病监测管理若干规定》行事,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对病人高度负责的态度,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积极进行救治,解除性病患者的疾苦,防止性病在我国蔓延。
慎言守秘原则
在性病防治过程中,对一些因患性病而心理紧张、焦虑、恐惧、悲观、自卑的病人,医务人员要讲究语言艺术,做到文雅有礼,使病人感到温暖亲切,富有安全感、信赖感。切不可使用轻蔑语言,使病人感到受辱,影响医患关系,进而影响病情的诊疗护理。病人在就治过程中,以对医生的高度信任为前提,如实地向医护人员讲述了自己的生活史、发病史、婚姻史,倾吐出自己躯体上、内心里不能向别人公开的秘密和隐私,对此,医护人员应恪守保密的原则,切不可当着病人的面随意议论病情,也不准随意把病人的病情宣扬出去,更不能把它作为闲谈的话题,以免影响疾病诊治,损害患者声誉,造成严重后果。
教育为主原则
在性病防治中,坚持教育为主原则应明确3点:①以青少年为教育的主体人群:青少年是性病的主体人群,医务工作者在治疗性病的同时,要对其进行思想教育,提倡自尊、自爱,强调不搞性乱是预防性病的最好办法。②以性健康教育为教育的主要内容:性健康通常主要包括性生理、性心理、正常性行为能力和性道德四个方面。科学的性健康教育应把有关性健康的四个方面的知识系统完整地传授给青少年,使其在了解生殖器官的解剖形态和生理功能的同时;了解有关性心理知识、疾病知识,特别是预防性病与艾滋病的相关知识,以及与其密切相关的伦理道德和法律知识,借以达到减少早恋、性困扰、性犯罪,以及性病的传播流行,使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去迎接全球艾滋病的挑战。③青少年的性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仅仅有医疗卫生部门与医务人员的努力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家庭、学校及社会各个方面的密切配合,才能取得成效。
防治结合原则
在性病防治工作中,坚持防治相结合的原则,其主要内容有3方面:①坚持预防为主:预防为主是我国性病防治的一个基本决策。其具体措施主要包括:大力开展预防性病,特别是艾滋病的科普宣传,普及有关性病防治的基本知识,强化人们的预防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开展性健康教育,加强毒品管理,强化打击卖淫嫖娼、贩毒犯罪的力度,取缔黄色书刊与音像制品,最大限度地减少其危害。做好性病的咨询工作,准确地介绍HIV/AIDS的防治科学知识,给感染者和病人提供心理支持。认真做好监测工作,以便及时发现HIV感染者和掌握不同人群的感染动态。对重点人群要加強监测,如:来华旅游者、外国留学生、中国的旅游服务人员,以及长时期的出国人员等,对献血人员与血液制品也要进行严格检测,凡HIV试验呈阳性者不能供血、血浆、组织、器官及精子。预防HIV/AIDS的母婴传播,高危人群的孕前、孕期妇女应进行HIV感染的监测,若孕妇是感染者,应尽可能终止妊娠。用于疾病检查、治疗检验的医疗器械要严格消毒。进行性病、艾滋病血清检查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对预防接种的注射器必须坚持“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消毒”。不滥用静脉注射治疗,不得共用注射器与针头,并要严格进行消毒。对医务人员要实行普及预防的策略,强化其自我保护能力。引导人们搞好个人卫生,对牙刷、剃刀及其他可能被血液传染的物品不得共用。②坚持科学施治:其主要内容包括:在思想上要把性医学作为科学来对待,严格划清科学与黄色的界限、性治疗与性教唆的界限、性审美与性诱惑的界限、性教育与性解放的界限等;性医学所提供的性治疗、性咨询、性审美与性教育,乃至利用现代科技成果发展的性技巧、性工具、性药品等,其目的在于解除性病患者的疾苦,达到性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也应视为科学;克服单纯的生物医学观点,坚持“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以社会、心理、生理病理等多方面、全方位地考虑治疗措施;教育引导怀疑有性病者到正规医院或诊所诊治,切不可自行治疗,更不可相信游医,以免上当受骗,导致严重后果。③坚持防治工作,全社会各个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综合治理,才能取得显著成果。
参考文献
1 王全佩.我国性病诊疗市场现状及治理对策.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 1997,(2).
2 白维,崔小波,李冬青. 基层医疗单位性病防治工作中的社会医学问题.中国公共卫生, 2000,(10).
3 龚向东,叶顺章,张国成,张君炎,梁国钧,俞进,陈祥生,朱成斌. 2000年全国性病流行病学分析.中国艾滋病性病, 2001,(3).
4 徐缓.中国流动人口的艾滋病预防和控制.中国艾滋病性病, 2001,(6).
5 贾曼红,康云华,孔祥生,等.云南省某县娱乐场所中艾滋病预防行为干预研究.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1999,(2).
性病防治不仅仅是一个医学问题,而且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性病对人类的危害不单纯是生物医学问题,它还包含着社会、经济、文化、伦理、道德、行为和家庭等诸多方面。因此,性病防治应坚持以人为本、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总体思路。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人格平等原则
在性病防治过程中,性病患者往往处于角色劣势地位,对涉及自身人格的言行非常敏感。因此,医务人员应像对待其他病人一样,关心、同情、爱护、体贴、尊重他们,特别是尊重他们的人格,维护他们平等的医疗权益。目前,在少数地方有歧视、嘲讽性病患者的现象,一些医护人员鄙视患者、不愿收治、态度生硬、冷言冷语或应付了事的情况时有发生,这是极端错误的。医务工作者应严格遵循我国颁布的《性病管理办法》与《艾滋病监测管理若干规定》行事,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对病人高度负责的态度,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积极进行救治,解除性病患者的疾苦,防止性病在我国蔓延。
慎言守秘原则
在性病防治过程中,对一些因患性病而心理紧张、焦虑、恐惧、悲观、自卑的病人,医务人员要讲究语言艺术,做到文雅有礼,使病人感到温暖亲切,富有安全感、信赖感。切不可使用轻蔑语言,使病人感到受辱,影响医患关系,进而影响病情的诊疗护理。病人在就治过程中,以对医生的高度信任为前提,如实地向医护人员讲述了自己的生活史、发病史、婚姻史,倾吐出自己躯体上、内心里不能向别人公开的秘密和隐私,对此,医护人员应恪守保密的原则,切不可当着病人的面随意议论病情,也不准随意把病人的病情宣扬出去,更不能把它作为闲谈的话题,以免影响疾病诊治,损害患者声誉,造成严重后果。
教育为主原则
在性病防治中,坚持教育为主原则应明确3点:①以青少年为教育的主体人群:青少年是性病的主体人群,医务工作者在治疗性病的同时,要对其进行思想教育,提倡自尊、自爱,强调不搞性乱是预防性病的最好办法。②以性健康教育为教育的主要内容:性健康通常主要包括性生理、性心理、正常性行为能力和性道德四个方面。科学的性健康教育应把有关性健康的四个方面的知识系统完整地传授给青少年,使其在了解生殖器官的解剖形态和生理功能的同时;了解有关性心理知识、疾病知识,特别是预防性病与艾滋病的相关知识,以及与其密切相关的伦理道德和法律知识,借以达到减少早恋、性困扰、性犯罪,以及性病的传播流行,使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去迎接全球艾滋病的挑战。③青少年的性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仅仅有医疗卫生部门与医务人员的努力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家庭、学校及社会各个方面的密切配合,才能取得成效。
防治结合原则
在性病防治工作中,坚持防治相结合的原则,其主要内容有3方面:①坚持预防为主:预防为主是我国性病防治的一个基本决策。其具体措施主要包括:大力开展预防性病,特别是艾滋病的科普宣传,普及有关性病防治的基本知识,强化人们的预防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开展性健康教育,加强毒品管理,强化打击卖淫嫖娼、贩毒犯罪的力度,取缔黄色书刊与音像制品,最大限度地减少其危害。做好性病的咨询工作,准确地介绍HIV/AIDS的防治科学知识,给感染者和病人提供心理支持。认真做好监测工作,以便及时发现HIV感染者和掌握不同人群的感染动态。对重点人群要加強监测,如:来华旅游者、外国留学生、中国的旅游服务人员,以及长时期的出国人员等,对献血人员与血液制品也要进行严格检测,凡HIV试验呈阳性者不能供血、血浆、组织、器官及精子。预防HIV/AIDS的母婴传播,高危人群的孕前、孕期妇女应进行HIV感染的监测,若孕妇是感染者,应尽可能终止妊娠。用于疾病检查、治疗检验的医疗器械要严格消毒。进行性病、艾滋病血清检查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对预防接种的注射器必须坚持“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消毒”。不滥用静脉注射治疗,不得共用注射器与针头,并要严格进行消毒。对医务人员要实行普及预防的策略,强化其自我保护能力。引导人们搞好个人卫生,对牙刷、剃刀及其他可能被血液传染的物品不得共用。②坚持科学施治:其主要内容包括:在思想上要把性医学作为科学来对待,严格划清科学与黄色的界限、性治疗与性教唆的界限、性审美与性诱惑的界限、性教育与性解放的界限等;性医学所提供的性治疗、性咨询、性审美与性教育,乃至利用现代科技成果发展的性技巧、性工具、性药品等,其目的在于解除性病患者的疾苦,达到性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也应视为科学;克服单纯的生物医学观点,坚持“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以社会、心理、生理病理等多方面、全方位地考虑治疗措施;教育引导怀疑有性病者到正规医院或诊所诊治,切不可自行治疗,更不可相信游医,以免上当受骗,导致严重后果。③坚持防治工作,全社会各个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综合治理,才能取得显著成果。
参考文献
1 王全佩.我国性病诊疗市场现状及治理对策.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 1997,(2).
2 白维,崔小波,李冬青. 基层医疗单位性病防治工作中的社会医学问题.中国公共卫生, 2000,(10).
3 龚向东,叶顺章,张国成,张君炎,梁国钧,俞进,陈祥生,朱成斌. 2000年全国性病流行病学分析.中国艾滋病性病, 2001,(3).
4 徐缓.中国流动人口的艾滋病预防和控制.中国艾滋病性病, 2001,(6).
5 贾曼红,康云华,孔祥生,等.云南省某县娱乐场所中艾滋病预防行为干预研究.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19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