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瑞有兆 景星庆云

来源 :中国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f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约一年半前,我在北京民俗博物馆编辑的《观砚》一书中看到了景星庆云歙屏,心生欢喜,萌生了写点文字的想法,却迟迟未能动笔。前些天,我在窗前一边晒着太阳一边随意翻书,翻到了米景扬先生的《荣宝瑰梦》,又想起景星庆云歙屏来——米景扬、《荣宝瑰梦》、景星庆云,还有赵朴初,这几个关键词其中有逻辑,脑子似乎被激活了。

原为墓志铭


  这座歙屏净高99厘米、宽137厘米、厚6厘米,连座通高158厘米、宽153.5厘米,金星金晕,纹理恍如龙腾云海,光闪熠熠。其右侧为赵朴初先生行书题“景星庆云”四字,赵书脱胎于李北海、苏东坡,结体收放自如,笔画腾挪有致,逸而充和。如果说屏上星晕若银河,那么赵朴初先生这四字则灿如恒星,银河深邃遥远,恒星醒目亮眼,我心生欢喜,与此肯定有关。
  据说此石本非歙屏,而是一方明代将军的墓志铭,尺寸比现在要大。整理抛光后,主人发现上面布满金星金晕,于是移作屏材,用酸枝红木配座制成曜壁。上世纪90年代荣宝斋在安徽歙县购得,运回北京后陈列在门市部大堂,观者连连,大堂添色。
  先不说偌大一面歙屏,且说看一方砚台如何,无论端、歙、洮、澄、松花、红丝,不外乎都以材质(含石品)、形制、雕工、铭文作为考量视角。其中包含素工,素工也是工,石品则在材质中列前,尤其端歙二类。


“景星庆云”歙屏

  金星金晕是古徽州婺源龙尾山所出龙尾石上的一种珍稀石品,其成因从科学的角度讲,属于硫化铁侵入岩层自然渗透所形成的一种石珲。在龙尾山。这种石品之材多出自水舷坑和金星坑,但是大料少见。故宫博物院藏有一方清宫旧藏的歙石葡萄纹枣核金星砚,长14.7厘米、宽10.5厘米、厚1.5厘米,通体布满大小圈圈及两头尖、中间粗的金星石纹,圈圈似葡萄,两头尖、中间粗则类枣核,“葡萄纹枣核金星砚”之名由此而来。砚随原石而椭圆,黑漆嵌玉砚盒内贴有黄绢旧条,上书“瓜瓞绵绵,老坑金星”,此砚为清宫旧藏歙砚中的佳品。龙尾石作砚材之外,也有他用——徽州地区用作墓志铭为其一,虽不多见。而明代墓志铭既有瓷质也有石质,若为瓷质,大小通常在1.5平尺左右;石质则大些,笔者见过几方,在2.5平尺左右。此屏依前述由墓志铭改制而成,其面积为通常石质墓志铭的数倍,可见非同一般,而星晕如此丰富,更是难得。


一题四条,任由荣宝斋选用,这也反映出赵朴初的谦逊与平易近人。

欣然应邀题字


  荣宝斋是北京乃至全国首屈一指的经营书画和笔墨纸砚的老字号,不仅普通百姓喜欢光顾,书画家、文人学者喜欢光顾,许多雅好书画及收藏的领导人也喜欢光顾,其中就有郭沫若和赵朴初。“郭沫若在‘文革’前很长一段时间里,每到星期日他总要来荣宝斋写字”(米景扬语)。赵朴初也是,他平易近人,求字者众,他来荣宝斋写字经常是为了还“字债”,并且常常是一个人来。为此他甚至把他的印章都交给荣宝斋经理米景扬先生保管,省得带进带出,用起来方便一些。


歙屏局部,其上四字为书法大家赵朴初所题。

  这天他又来写字,见荣宝斋新置歙屏,就站在歙屏前细细观看。赵朴初祖籍安徽太湖,地近徽州,自小书礼,亲近文房,于龙尾石、歙砚有感情是毋庸置疑的。他驻足歙屏前,米先生知道赵朴老看出欢喜来了,趋前向他提议为此石题字,得其微笑首肯。数日后,赵朴老果然派秘书送来一个写有米先生姓名的信封,内装一张宣纸,上有题字四条,依次为:景星、景云、景星庆云、景曜流光之砚,末尾是“荣宝斋石砚题字供参考”,似乎怕有不妥,一题四条,任由荣宝斋选用。赵朴老可是当代大文人、大书法家,当时他位高至副国级,却谦逊平易如同常人。笔者虽未当面请询米先生,但能想像到米先生展读字条时,眼前一定浮现出赵朴老那标志性的儒雅微笑……经过斟酌,并得赵朴老颌首,最后选定
  “景星庆云”四字,并移来赵朴老署名镌刻屏上,一件美轮美奂的老坑金星“景星庆云”歙屏由此诞生。

促成后人佳话


  于笔者而言,尽管喜欢此屏,却有近两年时间未能为之码下一字。其实我一直在品味赵朴老题字:他在屏前驻足良久,最后题字四条,条条都以“景”字展开,这让我着迷,大有嚼头。我们不妨再看歙屏:通屏星晕,灿若银河,便是龙腾云海,万千气象!我揣摩,赵朴老屏前驻足,眼里所见,胸中吞吐、翻腾的一定是屏里景象——若作浩叹,如何抒怀?
  景者,日光也;景云者,大云有光,彩云也,与庆云同义,古人谓之祥瑞之气,太平征兆。《礼乐志》曰:“甘露降,庆云集。”如何描述呢?《漢书·天文志》云:“若烟非烟,若云非云,郁郁纷纷,萧索轮困,是谓庆云。”再作分解,景星庆云乃三个名词并列,转成白话即日光、星星和彩云,若团状似云朵,曲折回旋星海天空……
  你看,赵朴老往屏前一站,转身就将一肚子学问化成锦绣文辞,题得多妙!于是我想,但凡一件优秀艺术品问世总有缘由,没有赵朴老就没有这件作品;同样,没有米先生也没有这件作品,其契机在于赵朴老屏前驻足和米先生趋前求题,那一驻足、一趋前便成了后人佳话。而赵朴老的许多书法作品不一定是在纸上呈现才是最完美的,有的就是经过镌刻复原到了新的载体上,在其色形肌理的加持下呈现出更大的美,就像汉代以来碑刻对中国书法的再现与贡献。
  我还想,赵朴老既然一题就是四条,若分别镌刻四砚,构成一屏四砚系列,岂不又是一段佳话?当然,砚石甄选必须同质,严之又严。相信米先生听后定会莞尔一笑。而赵朴老乃佛家,往生即轮回,若此定会有知,倍感欣慰。
其他文献
嘿,你发现了吗,不知从何时起,我们开始过着“云上的日子”。  也许是因为去年的疫情,我们更加适应在“云端”相聚的方式,云看展、云会议、云购物、云阅读……在天边飘着的这些云之中,有一朵云是书的形状——  4月,又到世界读书日。这期我们来讨论和书有关的一些有趣的话题,比如直播“带货”、网上淘旧书、逛特色书店、收藏艺术家手作書。书的节日一年仅此一次,而书与人的关系,却如同云之于天空的意义。你觉得呢?
期刊
在今年杭州的艺术品春拍上,笔者得见翁万戈先生和王世襄先生往来书信20多通。其中,19通是翁万戈致王世襄书信,另外5通王世襄致翁万戈书信大多是寄信者自留底稿。这批书信资料写于1982年至1998年间,长达16年之久,且内容丰富,大多是探讨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涉猎较广。一拍即合办展览  众所周知,文博大家王世襄先生出身名门望族。除了收藏和研究明式家具,他涉猎很广,包括音乐、漆器、书画、烹饪、竹刻等方面
期刊
互联网极大地改变了我们购买旧书的形态。过去,我们只能逛本地旧书摊,身处文化积淀不深的地方只能徒呼枉然,空手而归,到外地出差逛逛旧书摊的机会也寥寥;而互联网开通之后,我们从买本地变成了买全国,甚至买世界,中国香港、台湾甚至日本的旧书都有机会流通了。当然,网络书店也抬高了书价,本地旧书店主的标价大都参照孔夫子网的标准,原本5元至8元的旧书动辄升至20元、30元。过去由于信息不对称,偶尔还会捡捡漏的可能
期刊
10月18日至23日,备受瞩目的上海泓盛2021年秋拍钱币专场拍卖将在上海宏安瑞士大酒店举行。此番将上拍的2000项钱币拍品,可谓亮点频出,精彩纷呈。其中,《抚松山馆》旧藏、天津老藏家旧藏等中国机制币专场,将作为本次秋拍的重头戏隆重呈献。而上海一两银币样币、户部一两银币样币、北洋一两银币样币、广东七三反版样币、庚子京局七钱二银样币等精品,也将登台亮相。罕见难得——“上海壹两”银币样币1867年上海
期刊
关键词:坚守  总有人在追逐新书潮流,也总有人在古旧书堆里淘到无价的乐趣。布衣书局里的猫一定知道,每本旧书都有自己独特的气味,它们正等待着真正的知音出现,从而开启下一次时间和空间的“漂流记”。關键词:随心  古人一定难以想像,要实现“汗牛充栋”“学富五车”的理想,不必再受困于书山之中。仅需掌中的手机或电子阅读器,就能随身携带数百本书出行,眼睛疲惫了,还可以戴上耳机听听有声书——阅读变成了一件随心的
期刊
NFT是什么?  即Non-fungible Token(非同质化代币),每一件NFT都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数码作品,任何电子资产在区块链上发行后都可以成为NFT。  NFT太火了!  今年3月,美国艺术家迈克·温克尔曼(又名Beeple)创作的数字作品《每一天:前5000天》以6934.625万美元(约合4.51亿元人民币)的高价拍出,让NFT瞬间引爆艺术圈。  随后,这一新生事物更是频频“出
期刊
当季节进入夏末秋初,标志着艺术品秋拍的序幕又将华丽开启。日前,作为预热的开篇,香港苏富比公布了本季秋拍部分重点拍品,不但“高精尖”的风格特色表现一如既往的明显,对学术与市场的引领意味也继续凸显。  据悉,10月7日至13日,香港苏富比2021年秋拍预展将在香港会展中心举行,拍卖也将在同期陆续举槌。无论是珍罕难寻的重器,还是文人趣味十足的小品,可谓深藏不露,件件皆大有来头。中国艺术珍品佛像专场堪比馆
期刊
我算是比较早加入“网淘”的那一批。其实,刚开始不是特别习惯这种网上淘书的方式。因为那会儿自己比较惰性,没有开通网银支付功能,当时似乎也没有什么手机银行、微信支付之类更便捷的支付方式,这就导致我的“网淘”初体验是比较疲于应对的。因为每次网上下单之后,还得忙不迭的跑到银行去填汇款单;填完单子还得附上身份证,排着长队等着窗口喊号办理,甭提有多麻烦了。  但是,逐渐也就适应了,因为这天南地北的各种图书齐聚
期刊
@张瑜:自从大学毕业工作以后,就很少有时间再读书了。而疫情刚刚发生那段时间,由于不能去公司上班,更多时候是在网上看一些短视频打发时间。很偶然在小红书平台上看到了一段推荐图书的视频,女主播“丫丫”很有气质,语言表达得也很有感染力。她分享了许多书里面的内容,并且有她个人的理解、感受。听过她的讲解感觉让人很放松,同时有一种想买书的冲动。当然,这位主播只做分享,并不售书,但是她推荐的大部分书我几乎都买了。
期刊
带有人物头像的老纸币不仅存世量少,而且形制美观,让人印象深刻,历来受到藏家们的追捧。华商上海信成银行发行的“大清国商部尚书鼓山贝子衔镇国将军”载振之肖像的纸币,让人钟爱有加却又颇感奇怪——世界印钞惯例都是印国家首领或元首的头像,而此券所印却并非国家最高权力统治者的头像。亲王上纸币  爱新觉罗·载振是清王朝的最后一位亲王,他是乾隆帝玄孙,生于1876年,卒于1947年,在13岁时即获得头品顶戴,18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