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分析了承接高端制造业如何促进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升级,并将这种影响分为直接带动影响与间接带动影响。并在这种影响的基础上通过实证分析,了解国际产业转移过程中的资本及技术转移对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升级的影响程度及影响时间。进而提出积极承接高端制造业国际产业转移的措施。
关键词:高端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产业升级;产业转移
中图分类号:F7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4-0137-05
引言
20世纪60年代初,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重心由制造业开始转向服务业,如今,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已经由制造业为主转变到了以服务业为主的时期,其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达到了70%以上,生产性服务业占整个服务业比重也超过50%,而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增长速度却长期滞后于服务业总体增长速度。生产性服务业之所以受到世界各国的如此重视,是因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有利于深化分工和提高效率,对其他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其次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和升级具有关键意义;第三,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为经济提供了新的利润增长点,同时为就业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方法[1]。中国 “十一五”发展规划中将服务业发展的重点由现代服务业具体为生产性服务业。近十年来,全球服务业的增加值之所以能够超过制造业,正是因为服务业内部处于价值链高端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中国的服务业之所以落后,也正落后在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上。因此,从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到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中国服务业的政策着力点日益明确,就是要进一步通过结构调整克服服务业当前的增长瓶颈,实现服务业整体的升级和发展。
一、承接高端制造业国际转移促进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升级的影响机理
通过承接高端制造业国际转移促进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升级的影响可以分为直接影响与间接影响。直接影响即通过承接高端制造业国际转移直接作用于生产性服务业;间接影响即通过承接高端制造业国际转移促进中国制造业全行业发展,间接带动生产性服务业升级发展。①
(一)间接影响:带动制造业发展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升级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关系决定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必须要以制造业发展为前提,由于制造业新产品的生产、新技术的推广,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生产性服务业的成本;同时由于技术的关联性,制造业的发展也为生产性服务业的技术创新提供了支持,进而为生产性服务业升级提供了充足的动力。
1.降低生产性服务业的生产成本
生产性服务业对于资本品的应用主要考虑低成本、便捷快速等问题,而制造业新产品、新技术的应用则提供了这样的物质保证。因此生产性服务业的生产效率提高,并且降低了其长期发展成本,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尤其当前随着制造业逐步将其服务投入品外部化之后,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2],以前存在于企业内部的生产服务的高成本也随之被外部专业化替代,专业机构因为经验丰富、规模经济和存在外部竞争,降低了整个生产性服务业的成本。
2.降低生产性服务业外部交易成本
作为制造业的中间投入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在地理位置上具有协同定位效应,即它们在空间上相互接近[3]。从空间经济学角度来看,由于承接高端制造业,制造业随后的跟赴集聚,这种集聚降低了生产性服务业的交易成本,优化了其外部环境,吸引生产性服务业也在此集聚。这种现象的出现,带来了很强的空间外部性,并具有市场潜能效应和技术外部性,这些都降低了生产性服务业的交易成本,为生产性服务业升级提供适宜的环境[4]。
3.增强生产性服务业创新能力
生产性服务业大多数是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服务业,通过对作为创新要素的知识的生产、传播和整合能够较强地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从图1可以看出,一个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和当地制造企业通过相互作用提高各自的创新能力。一方面,制造企业通过购买生产性服务活动,可以为企业注入新的知识、信息、技术等要素,帮助企业进行研究、产品开发、工程设计等活动;另一方面,生产性服务业通过制造业提供服务而在与企业交流和互动过程中形成学习效应,这种学习过程会创造一些新的知识,促进生产性服务企业的创新。生产性服务业在与制造企业的互动接触和服务过程中,不断推动着组织和管理领域的互补性创新[5]。
(二)直接影响:承接高端制造业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升级
1.降低生产成本
伴随着国际高端制造业向中国转移,带来的新技术、新产品将影响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基本投入,由于其新产品、新技术在生产性服务行业中的应用,为生产性服务业提供了相较国内产品而言更为方便快捷、成本更为低廉的资本投入。
2.带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
承接制造业的国际转移的地区,相对于其他地区更容易形成产业集聚效应,这种集聚效应中,尤其以高端制造业的国际转移带来的集聚效应最强。通过承接高端制造业国际产业转移,承接地区将会产生一定的产业集聚效应。承接高端制造业国际转移后,地区的各种集聚会逐步显现,最早出现的将是以高端制造业关系最密切的上下游企业,随之配套的各种生产性服务业将逐步出现,这种集聚效应大幅降低了生产性服务业的生产经营成本[6]。
3.增强生产性服务业创新能力
任何产业都需要有相对程度的产业扶持,高端制造业同样需要有配套的同等技术条件的生产性服务业提供中间产品。引入高端制造业后,其高标准、高规范的要求对中国生产性服务业提出高要求,满足高端制造业的中间需求成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动力。生产性服务业通过提高自身创新能力,提供更为先进的服务来满足转移入中国的高端制造业的需求,这个过程就是生产性服务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的一个过程,一个进行产业升级的过程。高端制造业国际转移后,中国制造业将受到其技术外溢性等特点的影响,其生产发展也会有一定程度的改变。由于引入了国际高端制造业,国内的创新格局将发生变化,由以前的国内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互动循环体系,加入了承接后的高端制造业,这种新的循环关系(如图2):
4.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高端化发展
由于高端制造业的特殊性,其服务需求也区别于其他制造业,对高端的服务需求将会增多;同时,由于高端制造业的外溢性促进了制造业全行业的升级,这也影响到对于传统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面对着引进的高端制造业与逐渐发展的其他制造业,制造业全行业对于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将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对于高端服务的需求大量增加。由于承接高端制造业国际转以后,由于有了新的技术支持、新的物质保证,生产性服务业可以发展的更快,而发展更快的体现之一也是高端化。高端服务业中尤其通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计算机服务业和软件业,是受高端制造业影响最大的行业,其利用高端制造业生产的新产品、新技术会为本行业的发展提供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实证研究
(一)评价指标的设立与数据采集
1.生产性服务业升级水平指标
考虑到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特点及选择评价指标的原则,同时还要结合中国目前对于生产性服务业的统计情况,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来设计生产性服务业升级发展的指标。本文认为生产性服务业综合升级发展评价指标可以从两个大方面入手:一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主要体现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规模和结构两个方面,是评价的基础;二是生产性服务业的成长能力,是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动态评价,包括对其自身发展能力的分析。具体指标(见表1):
该指标体系分为三个层次,首先将生产性服务业升级发展综合实力这个一级指标分为两个二级指标: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生产性服务业成长能力;然后将两个二级指标分解为七个三级指标。三级指标基本都是统计指标,或者是可以通过同级指标运算获得的指标。本文将依据这个指标评价体系对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升级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分析。
2.高端制造业国际产业转移评价指标
以往相关研究中对于产业转移的程度的衡量多是从FDI角度进行定量分析判断,对于本文所考察的内容,仅此一个指标略显不妥。由于技术溢出是各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最主要目的,技术的外溢性对于转移的行业以及与其相关的各种行业均有影响,本文将把技术转移程度纳入转移情况的评价指标中。本文将三资企业的发明专利数这一存量,作为承接产业转以后技术转移的度量,虽然有一定的差异,但是作为技术存量的这一指标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国际产业转移中技术的转移程度。本文将从资本转移、技术转移两个角度来评价高端制造业国际转移程度。
3.数据的采集与说明
增加值这一指标由第三产业统计年鉴及中经网数据库获得。从业人员数我们采用中国统计年鉴中各地区按行业分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计算而得。增加值占GDP比重、从业人员比重、增加值占第三产业比重由前两个指标以及中国统计年鉴获得数据计算而得。固定资产投资额由中国固定资产统计年鉴获得,本文所使用全社会非公有制投资所占比重这个指标的数据来代替生产性服务业中非公有制投资所占比重。高端制造业FDI数据从商务部发行杂志中获得基本较全的行业数据,高端制造业发明专利数由第三产业统计年鉴获得。
(二)实证模型及结果
由于中国服务业统计口径的改变与统计资料的不完整性,选择2003—2009年七年数据进行分析。根据上述指标体系,对这七年的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升级发展情况作出综合评价。由于选取的指标存在相关性,同时为避免人为主观赋权,本文采取SPSS软件的多元统计中的因子分法计算各年综合升级发展能力。根据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得到生产性服务业升级发展的综合评价模型:
F=0.54917F1+0.26258F2+0.17892F3
得到2003—2009年各年的产业升级测算结果:
由于国际产业转移引发的投资与转移的技术并不是立刻产生效应,而是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本文主要考察滞后一两年的资本转移、技术转移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升级情况之间的关系,模型建立回归模型如下:
UL=α+βFDI+γFDIt-1+dFDIt-2+ρTC+sTCt-1+τTCt-2+e
其中,UL表示生产性服务业升级水平,α表示除高端制造业国际转移的FDI与发明专利数以外其他因素对生产性服务业升级的影响,β表示高端制造业FDI对生产性服务业升级水平的贡献弹性,γ、δ、ρ、τ以此类推。FDIt-1表示前一年的高端制造业的国外直接投资,FDIt-2为前两年高端制造业国外直接投资,TCt-1表示前一年的高端制造业的发明专利数,TCt-2表示前两年的高端制造业的发明专利数,为误差项。
分析高端制造业国际产业转移对生产性服务业影响,通过对模型的修改,不显著变量的剔除,发现无论是高端制造业资本转移还是技术转移,在当年对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均不明显,资本转移中FDI的影响以滞后两年为最明显,技术转移以滞后一年为最明显,通过修改与分析,回归模型确定如下:
UL=α+βFDIt-2+ γTCt-1+e
高端制造业FDI与发明专利数对生产性服务业升级的贡献,经E-views5软件回归结果如下:
UL=-14.96046+0.069562FDIt-2+0.001198TCt-1+e
T=(-4.602083) (2.927764)(6.668403)
R2= 0.978327DW= 2.793697F= 45.14064S.E= 0.63678
模型检验:
(1)拟合优度检验:R2= 0.978327说明,回归方程即上述样本函数的解释能力为97.8327%,即高端制造业中外商直接投资对生产性服务业也升级影响变动的97.8327%作出解释,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较高,影响较强。
(2)回归模型的总体显著性检验:从高端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对生产性服务业升级水平的总体影响看,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F=45.14064>F0.05(2,4)=6.94,说明回归方程以95%的置信度是显著的,F统计检验值通过。高端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对生产性服务业升级的影响是显著的。
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UL与FDIt-2、TCt-1关系显著,所得的回归方程反映了高端制造业国际转移与生产性服务业升级之间的内在关系。利用该回归方程,可以进行产业升级水平预测,即对于给定的高端制造业国际转移水平,利用该回归方程,就可计算求得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升级水平。
四、结论及启示
通过对中国数据的分析,经实证得到国际产业转移中的资本转移、技术转移对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均产生积极影响,这也应证了本文理论部分对于二者关系的分析。但是无论是资本转移还是技术转移,这种影响都不是立即见效,资本的影响一般滞后两年才能显现,而技术的影响则滞后一年显现。这种滞后是现实情况的一种反应,一般来说FDI的流入,在新进入时没有立即转变为生产要素,需要一定的建设发展年限,一般来说这种投入需要一至二年的发展期,模型中这种滞后性与现实表现一致。技术的滞后性相对于资本则较短,因为技术转变的生产要素的过程略微快捷,一般来说,专利申请下来之后,便可以进行生产,新产品就可以问世,可以马上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生产性服务业,并提高其生产效率。
中国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经历了整个过程的变迁,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最新调查,国际市场战略正在发生调整,高端制造业加速向中国转移。中国要利用好这个契机,做到科学有效的承接。
1.加强对外商投资产业的引导,积极承接国内相对缺少的高端制造行业。在处理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过程中,要重视引入对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制造业影响较大的行业企业,做到有理、有序的承接国际高端制造业;同时不要盲目的引入所有高端制造业,要做到一定程度的合理保护民族产业。
2.进一步完善政府吸引FDI的激励措施。中国目前对于国际资本的引入已经非常合理、完善,但是仍然存在部分地区的承接过程不合理的问题等,在基于地方充分自助权的同时,需要全国具有同一的承接机制。
3.提高本土企业吸收FDI技术溢出和创新能力。承接只是一个开始,承接之后的消化吸收才是承接的根本目的,重视提高本土企业的吸收能力,充分利用承接转移这一契机,壮大本土产业。
同时完善投资环境、重视本土企业、促进本土企业配套发展、转变政府职能,提高管理水平、加快发展中国高端制造业、加强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扶持都是需要在承接高端制造业国际产业转移时要注意的问题,认真做好承接工作,利用承接这一契机,加速中国产业升级发展。
参考文献:
[1]康莉莹.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问题研究[J].金融与经济,2009,(7):17-19
[2]刘明宇,芮明杰,姚凯.生产性服务价值链嵌入与制造业升级的协同演进关系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0,(8):66-75
[3]陈松洲.中国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战略选择[J].经济纵横,2010,(2):62-65
[4]Klaesson.Monopolistic Competition,Increasing Returns,Agglomeration and Transport Cost[J].Annals of Regional Science,2001,(33):375-394.
[5]刘浩.生产性服务业带动制造业升级的机理[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0.
[6]丰雷.产业集群与技术关联关系研究[J].科技和产业,2010,(5):4-6.
International Industrial Transfer and the Upgrading of Producer Service Industry in China
——Based on the View of Carrying on the International Transfer of High-end Manufacturing
YUAN Yi-jun,LI Jun
(Department of Economics,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Dalian 116024,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d how to promote the upgrading of Chinese producer service industry with carrying on the high-end manufacturing,and divided the influence of the driving effects into the direct and indirect .On the basis,empirical analysis were done to illustrate the time and degree of the influence from the transfer of capital and technology to the upgrading of Chinese producer service industry in the process of international industrial transfer,the measures of carrying on the high-end manufacturing were put forward actively in further.
Key words: high-end manufacturing;producer service iIndustry;industrial upgrading;industrial transfer
[责任编辑 吴明宇]
关键词:高端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产业升级;产业转移
中图分类号:F7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4-0137-05
引言
20世纪60年代初,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重心由制造业开始转向服务业,如今,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已经由制造业为主转变到了以服务业为主的时期,其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达到了70%以上,生产性服务业占整个服务业比重也超过50%,而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增长速度却长期滞后于服务业总体增长速度。生产性服务业之所以受到世界各国的如此重视,是因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有利于深化分工和提高效率,对其他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其次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和升级具有关键意义;第三,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为经济提供了新的利润增长点,同时为就业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方法[1]。中国 “十一五”发展规划中将服务业发展的重点由现代服务业具体为生产性服务业。近十年来,全球服务业的增加值之所以能够超过制造业,正是因为服务业内部处于价值链高端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中国的服务业之所以落后,也正落后在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上。因此,从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到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中国服务业的政策着力点日益明确,就是要进一步通过结构调整克服服务业当前的增长瓶颈,实现服务业整体的升级和发展。
一、承接高端制造业国际转移促进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升级的影响机理
通过承接高端制造业国际转移促进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升级的影响可以分为直接影响与间接影响。直接影响即通过承接高端制造业国际转移直接作用于生产性服务业;间接影响即通过承接高端制造业国际转移促进中国制造业全行业发展,间接带动生产性服务业升级发展。①
(一)间接影响:带动制造业发展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升级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关系决定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必须要以制造业发展为前提,由于制造业新产品的生产、新技术的推广,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生产性服务业的成本;同时由于技术的关联性,制造业的发展也为生产性服务业的技术创新提供了支持,进而为生产性服务业升级提供了充足的动力。
1.降低生产性服务业的生产成本
生产性服务业对于资本品的应用主要考虑低成本、便捷快速等问题,而制造业新产品、新技术的应用则提供了这样的物质保证。因此生产性服务业的生产效率提高,并且降低了其长期发展成本,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尤其当前随着制造业逐步将其服务投入品外部化之后,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2],以前存在于企业内部的生产服务的高成本也随之被外部专业化替代,专业机构因为经验丰富、规模经济和存在外部竞争,降低了整个生产性服务业的成本。
2.降低生产性服务业外部交易成本
作为制造业的中间投入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在地理位置上具有协同定位效应,即它们在空间上相互接近[3]。从空间经济学角度来看,由于承接高端制造业,制造业随后的跟赴集聚,这种集聚降低了生产性服务业的交易成本,优化了其外部环境,吸引生产性服务业也在此集聚。这种现象的出现,带来了很强的空间外部性,并具有市场潜能效应和技术外部性,这些都降低了生产性服务业的交易成本,为生产性服务业升级提供适宜的环境[4]。
3.增强生产性服务业创新能力
生产性服务业大多数是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服务业,通过对作为创新要素的知识的生产、传播和整合能够较强地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从图1可以看出,一个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和当地制造企业通过相互作用提高各自的创新能力。一方面,制造企业通过购买生产性服务活动,可以为企业注入新的知识、信息、技术等要素,帮助企业进行研究、产品开发、工程设计等活动;另一方面,生产性服务业通过制造业提供服务而在与企业交流和互动过程中形成学习效应,这种学习过程会创造一些新的知识,促进生产性服务企业的创新。生产性服务业在与制造企业的互动接触和服务过程中,不断推动着组织和管理领域的互补性创新[5]。
(二)直接影响:承接高端制造业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升级
1.降低生产成本
伴随着国际高端制造业向中国转移,带来的新技术、新产品将影响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基本投入,由于其新产品、新技术在生产性服务行业中的应用,为生产性服务业提供了相较国内产品而言更为方便快捷、成本更为低廉的资本投入。
2.带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
承接制造业的国际转移的地区,相对于其他地区更容易形成产业集聚效应,这种集聚效应中,尤其以高端制造业的国际转移带来的集聚效应最强。通过承接高端制造业国际产业转移,承接地区将会产生一定的产业集聚效应。承接高端制造业国际转移后,地区的各种集聚会逐步显现,最早出现的将是以高端制造业关系最密切的上下游企业,随之配套的各种生产性服务业将逐步出现,这种集聚效应大幅降低了生产性服务业的生产经营成本[6]。
3.增强生产性服务业创新能力
任何产业都需要有相对程度的产业扶持,高端制造业同样需要有配套的同等技术条件的生产性服务业提供中间产品。引入高端制造业后,其高标准、高规范的要求对中国生产性服务业提出高要求,满足高端制造业的中间需求成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动力。生产性服务业通过提高自身创新能力,提供更为先进的服务来满足转移入中国的高端制造业的需求,这个过程就是生产性服务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的一个过程,一个进行产业升级的过程。高端制造业国际转移后,中国制造业将受到其技术外溢性等特点的影响,其生产发展也会有一定程度的改变。由于引入了国际高端制造业,国内的创新格局将发生变化,由以前的国内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互动循环体系,加入了承接后的高端制造业,这种新的循环关系(如图2):
4.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高端化发展
由于高端制造业的特殊性,其服务需求也区别于其他制造业,对高端的服务需求将会增多;同时,由于高端制造业的外溢性促进了制造业全行业的升级,这也影响到对于传统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面对着引进的高端制造业与逐渐发展的其他制造业,制造业全行业对于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将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对于高端服务的需求大量增加。由于承接高端制造业国际转以后,由于有了新的技术支持、新的物质保证,生产性服务业可以发展的更快,而发展更快的体现之一也是高端化。高端服务业中尤其通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计算机服务业和软件业,是受高端制造业影响最大的行业,其利用高端制造业生产的新产品、新技术会为本行业的发展提供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实证研究
(一)评价指标的设立与数据采集
1.生产性服务业升级水平指标
考虑到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特点及选择评价指标的原则,同时还要结合中国目前对于生产性服务业的统计情况,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来设计生产性服务业升级发展的指标。本文认为生产性服务业综合升级发展评价指标可以从两个大方面入手:一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主要体现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规模和结构两个方面,是评价的基础;二是生产性服务业的成长能力,是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动态评价,包括对其自身发展能力的分析。具体指标(见表1):
该指标体系分为三个层次,首先将生产性服务业升级发展综合实力这个一级指标分为两个二级指标: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生产性服务业成长能力;然后将两个二级指标分解为七个三级指标。三级指标基本都是统计指标,或者是可以通过同级指标运算获得的指标。本文将依据这个指标评价体系对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升级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分析。
2.高端制造业国际产业转移评价指标
以往相关研究中对于产业转移的程度的衡量多是从FDI角度进行定量分析判断,对于本文所考察的内容,仅此一个指标略显不妥。由于技术溢出是各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最主要目的,技术的外溢性对于转移的行业以及与其相关的各种行业均有影响,本文将把技术转移程度纳入转移情况的评价指标中。本文将三资企业的发明专利数这一存量,作为承接产业转以后技术转移的度量,虽然有一定的差异,但是作为技术存量的这一指标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国际产业转移中技术的转移程度。本文将从资本转移、技术转移两个角度来评价高端制造业国际转移程度。
3.数据的采集与说明
增加值这一指标由第三产业统计年鉴及中经网数据库获得。从业人员数我们采用中国统计年鉴中各地区按行业分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计算而得。增加值占GDP比重、从业人员比重、增加值占第三产业比重由前两个指标以及中国统计年鉴获得数据计算而得。固定资产投资额由中国固定资产统计年鉴获得,本文所使用全社会非公有制投资所占比重这个指标的数据来代替生产性服务业中非公有制投资所占比重。高端制造业FDI数据从商务部发行杂志中获得基本较全的行业数据,高端制造业发明专利数由第三产业统计年鉴获得。
(二)实证模型及结果
由于中国服务业统计口径的改变与统计资料的不完整性,选择2003—2009年七年数据进行分析。根据上述指标体系,对这七年的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升级发展情况作出综合评价。由于选取的指标存在相关性,同时为避免人为主观赋权,本文采取SPSS软件的多元统计中的因子分法计算各年综合升级发展能力。根据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得到生产性服务业升级发展的综合评价模型:
F=0.54917F1+0.26258F2+0.17892F3
得到2003—2009年各年的产业升级测算结果:
由于国际产业转移引发的投资与转移的技术并不是立刻产生效应,而是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本文主要考察滞后一两年的资本转移、技术转移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升级情况之间的关系,模型建立回归模型如下:
UL=α+βFDI+γFDIt-1+dFDIt-2+ρTC+sTCt-1+τTCt-2+e
其中,UL表示生产性服务业升级水平,α表示除高端制造业国际转移的FDI与发明专利数以外其他因素对生产性服务业升级的影响,β表示高端制造业FDI对生产性服务业升级水平的贡献弹性,γ、δ、ρ、τ以此类推。FDIt-1表示前一年的高端制造业的国外直接投资,FDIt-2为前两年高端制造业国外直接投资,TCt-1表示前一年的高端制造业的发明专利数,TCt-2表示前两年的高端制造业的发明专利数,为误差项。
分析高端制造业国际产业转移对生产性服务业影响,通过对模型的修改,不显著变量的剔除,发现无论是高端制造业资本转移还是技术转移,在当年对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均不明显,资本转移中FDI的影响以滞后两年为最明显,技术转移以滞后一年为最明显,通过修改与分析,回归模型确定如下:
UL=α+βFDIt-2+ γTCt-1+e
高端制造业FDI与发明专利数对生产性服务业升级的贡献,经E-views5软件回归结果如下:
UL=-14.96046+0.069562FDIt-2+0.001198TCt-1+e
T=(-4.602083) (2.927764)(6.668403)
R2= 0.978327DW= 2.793697F= 45.14064S.E= 0.63678
模型检验:
(1)拟合优度检验:R2= 0.978327说明,回归方程即上述样本函数的解释能力为97.8327%,即高端制造业中外商直接投资对生产性服务业也升级影响变动的97.8327%作出解释,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较高,影响较强。
(2)回归模型的总体显著性检验:从高端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对生产性服务业升级水平的总体影响看,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F=45.14064>F0.05(2,4)=6.94,说明回归方程以95%的置信度是显著的,F统计检验值通过。高端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对生产性服务业升级的影响是显著的。
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UL与FDIt-2、TCt-1关系显著,所得的回归方程反映了高端制造业国际转移与生产性服务业升级之间的内在关系。利用该回归方程,可以进行产业升级水平预测,即对于给定的高端制造业国际转移水平,利用该回归方程,就可计算求得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升级水平。
四、结论及启示
通过对中国数据的分析,经实证得到国际产业转移中的资本转移、技术转移对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均产生积极影响,这也应证了本文理论部分对于二者关系的分析。但是无论是资本转移还是技术转移,这种影响都不是立即见效,资本的影响一般滞后两年才能显现,而技术的影响则滞后一年显现。这种滞后是现实情况的一种反应,一般来说FDI的流入,在新进入时没有立即转变为生产要素,需要一定的建设发展年限,一般来说这种投入需要一至二年的发展期,模型中这种滞后性与现实表现一致。技术的滞后性相对于资本则较短,因为技术转变的生产要素的过程略微快捷,一般来说,专利申请下来之后,便可以进行生产,新产品就可以问世,可以马上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生产性服务业,并提高其生产效率。
中国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经历了整个过程的变迁,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最新调查,国际市场战略正在发生调整,高端制造业加速向中国转移。中国要利用好这个契机,做到科学有效的承接。
1.加强对外商投资产业的引导,积极承接国内相对缺少的高端制造行业。在处理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过程中,要重视引入对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制造业影响较大的行业企业,做到有理、有序的承接国际高端制造业;同时不要盲目的引入所有高端制造业,要做到一定程度的合理保护民族产业。
2.进一步完善政府吸引FDI的激励措施。中国目前对于国际资本的引入已经非常合理、完善,但是仍然存在部分地区的承接过程不合理的问题等,在基于地方充分自助权的同时,需要全国具有同一的承接机制。
3.提高本土企业吸收FDI技术溢出和创新能力。承接只是一个开始,承接之后的消化吸收才是承接的根本目的,重视提高本土企业的吸收能力,充分利用承接转移这一契机,壮大本土产业。
同时完善投资环境、重视本土企业、促进本土企业配套发展、转变政府职能,提高管理水平、加快发展中国高端制造业、加强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扶持都是需要在承接高端制造业国际产业转移时要注意的问题,认真做好承接工作,利用承接这一契机,加速中国产业升级发展。
参考文献:
[1]康莉莹.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问题研究[J].金融与经济,2009,(7):17-19
[2]刘明宇,芮明杰,姚凯.生产性服务价值链嵌入与制造业升级的协同演进关系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0,(8):66-75
[3]陈松洲.中国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战略选择[J].经济纵横,2010,(2):62-65
[4]Klaesson.Monopolistic Competition,Increasing Returns,Agglomeration and Transport Cost[J].Annals of Regional Science,2001,(33):375-394.
[5]刘浩.生产性服务业带动制造业升级的机理[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0.
[6]丰雷.产业集群与技术关联关系研究[J].科技和产业,2010,(5):4-6.
International Industrial Transfer and the Upgrading of Producer Service Industry in China
——Based on the View of Carrying on the International Transfer of High-end Manufacturing
YUAN Yi-jun,LI Jun
(Department of Economics,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Dalian 116024,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d how to promote the upgrading of Chinese producer service industry with carrying on the high-end manufacturing,and divided the influence of the driving effects into the direct and indirect .On the basis,empirical analysis were done to illustrate the time and degree of the influence from the transfer of capital and technology to the upgrading of Chinese producer service industry in the process of international industrial transfer,the measures of carrying on the high-end manufacturing were put forward actively in further.
Key words: high-end manufacturing;producer service iIndustry;industrial upgrading;industrial transfer
[责任编辑 吴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