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的点映营销:现象、原理与应用趋势

来源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jiei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点映是目前电影营销的核心手段之一.点映的核心价值是规避档期竞争,通过映前的口碑传播推动市场预期.本文回顾了点映的发展史,指出媒介环境的改变及电影社交属性的凸显是大规模点映出现的成因.在理论层面,本文结合营销学与心理学等相关理论对点映的内涵、外延、生成语境和实践机制进行了学术辨析;在实践层面,本文分析了点映与路演、预售和观影团之间的联动效应,辨析了点映的“双刃剑”效果,并对点映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其他文献
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起源于晚清民初的英语教育对于后世教育事业发展功不可没.当时,很多学校都普遍重视外国文化教育,英语教育自然而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本文以此为视
本文以“数据库电影”的概念界定问题为研究起点,通过追溯“数据库电影”背后的技术演变逻辑、解析“软电影”内部的程序装置和界面布局以及挖掘“数据库电影”全新的媒介特
电影是一种多媒介联合编码的综合媒介,其修辞形式异常复杂,形式背后的修辞运作机制是电影学界一直以来试图厘清却始终未能充分阐明的问题.从符号学的视角,探究低于“叙述层面
战后(1945-1949)上海电影在极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再一次的繁荣和发展,这个发展高峰虽然在电影绝对数量和发展规模上相比于战前上海电影成绩稍逊,然而如果仔细探究这个历史阶段
本文主要分析了改编的三个定义层次,即改编作为过程、改编作为产物、改编作为接受.通过三个层次来分析改编定义在历史上的变迁过程,并着重从电影领域入手,梳理学界包括巴赞、
新时期以来,随着改革开放与城市化的深入发展,中国逐渐进入大规模的“流动社会”.大流动背景下,在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日常生活内外视角的双向书写中,城市和乡村成为其影像表达
本文研究对象为1950年的南京电影放映训练班,通过分析“南京班”举办的历史背景、教学状况及后续发展、历史影响等,来对之进行综合考察,以期形成对它的全面认知.笔者认为,作
木兰从军的故事一直是电影改编创作的热门之选.虽然不同版本“木兰电影”的叙事框架都来源于《木兰辞》,但在不同的社会语境下,受时代需求和内生动力的影响,不同版本的“木兰
小学教育是学生受教育和人生发展的初始阶段,小学有效的教育能够奠定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而作为学校的管理者,更应该通过有效的管理达到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拟以小学校
期刊
随着现代服务行业的兴起,目前的汽车服务类人才完全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因此,在中职院校开设了培养汽车服务类人才的相关课程,然而如何培养高技能和素养的汽车服务类人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