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2008年吉林省餐饮业食物中毒分析

来源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wy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了解吉林省餐饮业食物中毒发生原因及规律,为建立、健全预警机制,有效控制和减少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按时间、地区、季节、场所、致病因素项目对中毒资料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2005~2008年共上报餐饮业食物中毒案件75起,发病2 050人,死亡6人。工地食堂、农村家庭中毒人数18人,分别死亡2人、4人,占死亡人数的33.33%、66.67%。夏、秋季中毒构成较大,分别占36.00%、45.33%,明显高于春、冬季的9.35%。亚硝酸盐、四季豆、金黄色葡萄球菌,报告起数分别为10、14、10起,占总数的45.33%。结论:吉林省餐饮业食物中毒有一定特点及规律,应强化重点季节、重点食品以及薄弱环节的宣传及监管。
  【关键词】餐饮业;食物中毒;致病因素;监管与控制
  【中图分类号】R155.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09)10-0032-02
  
  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一方面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另一方面危害社会稳定,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为掌握近年来吉林省食物中毒发生的状况,探讨其发病原因及规律,有效预防食物中毒的发生,我们对吉林省2005~2008年餐饮业发生的75起食物中毒资料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所用资料全部来自2005~2008年间吉林省各市(州)食物中毒报表。
  1.2方法按时间、地区、季节、场所、致病因素等项目对中毒资料进行分类统计分析。
  2结果
  2.1总体情况2005~2008年吉林省共报告餐饮业(包括家庭、食堂、学校课间餐)加工、制作或出售的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75起,累计中毒人数2 050人,死亡6人,病死率为0.27% 。见表1。
  


  2.2流行特征
  2.2.1地区分布四年来发生在市(州)、县(市)、乡(镇)以下的食物中毒起数分别为24、19、32,农村地区-乡(镇)以下食物中毒发生概率明显高于城市地区,构成比 42.67%,乡(镇)以下死亡率最高,为66.67%。见表2。
  2.2.2时间分布夏、秋季中毒例数分别是27、34例,分别占36.00%、45.33%,中毒人数分别是638、1163人,分别占中毒总人数的31.12%、56.73%。夏、秋季中毒例数、中毒人数明显高于春、冬季,表明吉林省夏、秋季食物中毒事件较为突出。见表3。
  


  2.2.3场所分布酒店发生食物中毒52起,占中毒起数的69.33%,明显高于学校食堂、工地食堂、农村家庭。中毒例数以学校食堂最多,为1 196例,占58.34%,表明学校师生就餐较集中,一但发生食物中毒影响较大。工地食堂、农村家庭中毒起数及中毒例数虽少,但病死率较高,分别为33.33%、66.67%。见表4。
  


  2.3致病因素发生食物中毒致病因素主要为亚硝酸盐、植物毒素(四季豆)、金黄色葡萄球菌,报告起数分别为10、14、10起,占起数的45.33%。有机磷、溴杀灵、毒鼠强引起的3起食物中毒,中毒人数仅为18人,占0.88%,死亡6人,占死亡人数100.00%,表明化学性食物中毒危害严重。
  


  
  3讨论
  
  结果显示,2005~2008年发生的75起食物中毒夏、秋季中毒起数之和为61起,占中毒起数的81.33%,说明吉林省食物中毒多发季节在夏、秋季,此结果与吉林省地处东北,夏、秋季气温较高,微生物繁殖较快,加上餐饮业自身的食品卫生管理不到位有直接关系;因亚硝酸盐、植物毒素(四季豆)引起的食物中毒分别占中毒例数13.33%、18.67%,这与北方饮食文化不无联系。由于菜肴中多使用猪肉、狗肉、牛羊肉等,肉类加工一般采用熏酱方式,亚硝酸盐做为着色剂,剂量使用不当,造成了亚硝酸盐使用超标,导致因亚硝酸盐使用过量而引起食物中毒[1],同时误将亚硝酸盐当做食盐使用也是食物中毒发生的主要因素;四季豆是北方百姓经常食用的蔬菜,由于加工温度及时间不合理,可能会产生红细跑凝集素,食用后引发消化不良症状;工地食堂、农村家庭各有4、8起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分别死亡2、4人,占死亡人数33.3%和66.7% ,其中工地食堂死亡的2人是因为误食了混有有机磷的蔬菜,农村家庭死亡的4人,1人误食了混有溴杀灵的蔬菜、3人误食了混有毒鼠强的植物油。可见工地食堂、农村家庭是食品卫生管理的薄弱环节[3],临时工地、农村地区发生食物中毒事件的危害性极为严重。因此,我们建议:政府和职能部门进一步强化食品卫生管理,加强对重点单位、重点食品的监管力度,强化卫生设施的投入,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引入GMP(食品良好生产规范)和HACCP(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加大食品卫生宣传,普及卫生知识,以控制食物中毒发生;同时,加强卫生监督应急反应能力,提高卫生检测技术水平,建立食物中毒预警机制,适时发布预警预告等是防范食物中毒发生,减少食物中毒损失和影响的主要控制手段和措施。
  
  参考文献
  [1] 刘长杰,张历,孙武长,等.吉林省1998~2003年餐饮业食物中毒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4,20(6):555
  [2]翁利胜,宋彩风.1997~2006湖北省学校食物中毒分析[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07,14(4):259
  [3]闻剑,戴昌芳,黄青梅,等.广东省1998~2003年家庭食物中毒分析[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6,18(2):143
  [4]杨盈周,郭蕴君,王小贺.陕西省2004年食物中毒发病状况分析[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06,13(1):007
  (收稿日期:2009.04.24)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报道l例会阴三度裂伤併感染伤口延期愈合的护理体会。该产妇临床特征是会阴裂伤累及大部分肛门括约肌,但未伤及直肠粘膜,没有及时发现,缝合解剖对位错误,肛门括约肌未对合好,第4天拆线后全层裂开,大便失禁,手指放肛门检查括约肌收缩无力。为了减轻产妇的痛苦,控制炎症,恢复功能。首先进行伤口局部处理;抗感染和营养支持;肠道护理;心理护理等。经积极治疗和护理,伤口20天痊愈,功能恢复。  [关键
期刊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09)15-0149-02
期刊
[摘要]:目的: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复方氨酚烷胺胶囊中对乙酰氨基酚和咖啡因的含量。方法:以C18化学键合硅胶为固定相,以甲醇:水(40:6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16nm进行测定。结果:平均加样回收率对乙酰氨基酚为99.8%,RSD=0.76(n=6),咖啡因为99.3%,RSD=0.84%(n=6)。对乙酰氨基酚在2.16~27.04μg范围内,咖啡因在0.138~1.725μg范围内,进样量与峰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高频电波刀(LEEP)治疗宫颈疾病的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对经妇科检查、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阴道镜及宫颈活检初步诊断为不同类型宫颈疾病的门诊患者93例采用LEEP手术治疗,切除病变组织或行宫颈椎切,手术标本均送病理学检查:同时观察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及术后疗效。结果:LEEP手术治疗宫颈疾病一次成功率为96.77%(90/93),平均时间7.0分钟,出血量5.0ml,继发性出血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胸腔积液的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应用B超检测分析,对110例胸腔积液病例的临床与超声检查资料进行系统的回顾性分析,使用日本东芝-550A,探头频率3.5MHz,患者取平卧位肋下斜切、坐位肋间扫查。总结其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结果:黏连型胸腔积液为63例。(1)结核性胸膜炎47例,占42.7%;其中15例形成包裹。(2)胸膜非特异性炎性胸水占15%:化脓性胸膜炎16例;非黏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服刑人员肺结核影像特点及临床类型。方法:对普查发现的129例肺结核病例拍摄后前位胸片,部分病例加拍侧位片,分析其影像形成的病理机制,病变特点和临床类型。结果:原发性肺结核10例,占7.8%;血行播散性肺结核2例,占1.5%;继发性肺结核70例,占54.3%;结核性胸膜炎47例,占36.4%。结论:服刑人员肺结核以继发性多见,其次为结核性胸膜炎。  [关键词]:肺结核;平片分析;
期刊
[摘要]:手足口病是以手掌、脚掌、口腔黏膜上发生水疱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的病毒性传染病,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包括肠道病毒71型(EV71)和A组柯萨奇病毒(CoxA)、埃可病毒(Echo)的某些血清型。其中以CoxA16及EV71型最为常见。本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易在夏秋季流行。该病在我市呈小流行趋势的2007年3月-2008年7月部分月份我科共收治,63例手足口病患儿,经精心的临床观察和护理,取
期刊
[摘要]:将全方位管理模式(OEC)应用于护理管理中,确定护理管理目标,明确护理服务宗旨,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组织结构,健全护理质量考核评价标准。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可以进一步规范护理服务行为。提高护理质量,同时提高了护理管理工作水平。  [关键词]:OEC管理模式;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09)15-0155-02
期刊
[摘要]目的:建立咽炎片中没食子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怯,以AichromBond色谱柱为分离柱,乙腈-0.05%磷酸(1:99)为流动相,273nm为检测波长,柱温为室温。结果:没食子酸在(0.5~50.0)μg范围内,峰面积与其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3),平均回收率为102.9%,RSD为0.28%(n=5)。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该制剂含量测定
期刊
【摘要】目的:总结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表现,并研究了其病原菌分布和临床抗生素耐药性状况,为治疗及降低新生儿败血症病死率提供依据。方法:对收治的21例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及药敏试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以体温异常、黄疸、精神萎靡等为主。21例血标本中分离出21株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阳性菌15株,药敏试验发现大多数菌株对青霉素和氨苄西林耐药,对头孢菌素类也有不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