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学过程中,通过专利激发式教学,鼓励学生创新,并将设计成果申请专利,可明显提高授课效果,并带动相关课程的学习动力。以专业知识创新应用为目标,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度明显提升,探索未知的兴趣显著提高。通过小组讨论,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并对教师自身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激发式教学;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专利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12-0104-01
在鼓励全民创新创业背景下,大学生群体作为未来的主力军,是重点培养和关注的对象[1,2]。为了实现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很多高校开展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了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孵化基地和产学研基地,并取得了一定效果,学生对创新创业的兴趣明显增加。
一、存在的问题
2015年5月,国务院颁行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其中明确指出,“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与实践脱节”是当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2]。对大部分大学生而言,受到创新创业浪潮的推动,想参与进来,但问题是创新找不到创新点,在知识转化为创新的具体实施环节上缺乏进一步的推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学习的动力和兴趣,甚至有学生表示学习无目标,是为了学习而学习,是被迫学习,更无学习兴趣。
二、专利激发式教学案例
在《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授课过程中,发现通过给学生愿景,在章节知识讲解前,通过专利申请案例讲解,可明显提高学生的兴趣,当对学生提出要利用所学章节知识创新解决具体问题时,学生上课的兴趣明显提高,对知识渴望强烈。
以《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第五章颗粒物控制技术基础为例,在内容讲述之前,展示以本章知识点为基础设计的除尘装置,及对未来的研究开发展望,发现学生兴趣浓厚,当要求,在本章结束后,分组提交创新设计作业,并指出优秀的设计将会指导申请专利,学生上课积极性明显提升,学习认真,上课主动提问明显增多,表明学生是带着问题或者思考在听课,从学生提交的作业来看,学习提升效果明显。
颗粒物控制技术基础章节讲述完后,尽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效果提升,但对如何实现创新,仍然迷茫,找不到着手点,基于此,为了引导学生思考,给出了两个设计点,一是城市住宅房间,为了通风和防蚊虫,一般都安装纱窗,问题是,在新建立小区或者靠近路边的住宅,在开着纱窗的同时,由于小区其他户主装修或者道路扬尘,灰尘会很容易进入房间,室内地面和家具短时间内会积聚明显灰尘,设计点是如何利用本章所学知识,设计一种过滤窗解决该问题,提示过滤窗外往往装有防盗网,并与过滤窗有一定距离。二是畅想未来,想象10年后现有的颗粒除尘设备将会变成什么形式,或者你期望的未来的状态,思考如何通過现有知识实现。
在以上提示下,6个小组(每组5人)的学生均通过讨论确定了创新点和设计方向,此时,有的学生提出,绘图有障碍,CAD正在学习,尚未学完,基于此,延长了学生交作品的时间,在这样的目标推动下,学生不仅在学习《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时特别用心和努力,而且促进了学生学习CAD的兴趣,并且学习效果明显提升,这也体现出带着问题学习的优势。在CAD课程和《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设置在同一学期的情况下,延长了学生的设计时间,最后,5个小组均设计出令人满意的作品,经过不断修改和完善,拟在本学期末指导学生申请5项专利。
三、专利激发式教学效果
学生在将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后,并得知小组设计的作品,可以申请专利时,学生自信心明显增加,学习的热情进一步提升,学生表示经过这样的过程,切身感受到了知识的重要,也体会到自身知识的匮乏,表示会更加努力,争取设计出更好的成果。
对于学生,通过5人一个小组的讨论,不仅可以使学生在知识的理解上有所增益,共同提高,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对于教师,学生们碰撞出的火花,一些奇思妙想,对教师自身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一旦专利获批,设计的作品既可以贡献社会,又是对学生和教师的一种鼓励和认可。
四、结束语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专利激发式教学,激发了学生对本门课的学习兴趣,带动了对相关课程的学习动力,提升了学生创新设计的信心,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另外,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见,专利激发式教学对学生、教师和社会均有助益,是鼓励创新创业背景下的一种有效教学模式。
(作者单位:桂林理工大学)
广西区教改项目(2016JGB320)
参考文献:
[1]许蔚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文献分析的视角[J].阅江学刊,2016,5:88-95.
[2]刘伟,邓志超.我国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调查与政策建议[J].教育科学,2014,30(6):79-84.
[3]王占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观念变革的整体构想[J].中国高教研究,2015,7:75-78.
关键词:激发式教学;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专利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12-0104-01
在鼓励全民创新创业背景下,大学生群体作为未来的主力军,是重点培养和关注的对象[1,2]。为了实现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很多高校开展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了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孵化基地和产学研基地,并取得了一定效果,学生对创新创业的兴趣明显增加。
一、存在的问题
2015年5月,国务院颁行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其中明确指出,“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与实践脱节”是当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2]。对大部分大学生而言,受到创新创业浪潮的推动,想参与进来,但问题是创新找不到创新点,在知识转化为创新的具体实施环节上缺乏进一步的推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学习的动力和兴趣,甚至有学生表示学习无目标,是为了学习而学习,是被迫学习,更无学习兴趣。
二、专利激发式教学案例
在《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授课过程中,发现通过给学生愿景,在章节知识讲解前,通过专利申请案例讲解,可明显提高学生的兴趣,当对学生提出要利用所学章节知识创新解决具体问题时,学生上课的兴趣明显提高,对知识渴望强烈。
以《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第五章颗粒物控制技术基础为例,在内容讲述之前,展示以本章知识点为基础设计的除尘装置,及对未来的研究开发展望,发现学生兴趣浓厚,当要求,在本章结束后,分组提交创新设计作业,并指出优秀的设计将会指导申请专利,学生上课积极性明显提升,学习认真,上课主动提问明显增多,表明学生是带着问题或者思考在听课,从学生提交的作业来看,学习提升效果明显。
颗粒物控制技术基础章节讲述完后,尽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效果提升,但对如何实现创新,仍然迷茫,找不到着手点,基于此,为了引导学生思考,给出了两个设计点,一是城市住宅房间,为了通风和防蚊虫,一般都安装纱窗,问题是,在新建立小区或者靠近路边的住宅,在开着纱窗的同时,由于小区其他户主装修或者道路扬尘,灰尘会很容易进入房间,室内地面和家具短时间内会积聚明显灰尘,设计点是如何利用本章所学知识,设计一种过滤窗解决该问题,提示过滤窗外往往装有防盗网,并与过滤窗有一定距离。二是畅想未来,想象10年后现有的颗粒除尘设备将会变成什么形式,或者你期望的未来的状态,思考如何通過现有知识实现。
在以上提示下,6个小组(每组5人)的学生均通过讨论确定了创新点和设计方向,此时,有的学生提出,绘图有障碍,CAD正在学习,尚未学完,基于此,延长了学生交作品的时间,在这样的目标推动下,学生不仅在学习《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时特别用心和努力,而且促进了学生学习CAD的兴趣,并且学习效果明显提升,这也体现出带着问题学习的优势。在CAD课程和《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设置在同一学期的情况下,延长了学生的设计时间,最后,5个小组均设计出令人满意的作品,经过不断修改和完善,拟在本学期末指导学生申请5项专利。
三、专利激发式教学效果
学生在将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后,并得知小组设计的作品,可以申请专利时,学生自信心明显增加,学习的热情进一步提升,学生表示经过这样的过程,切身感受到了知识的重要,也体会到自身知识的匮乏,表示会更加努力,争取设计出更好的成果。
对于学生,通过5人一个小组的讨论,不仅可以使学生在知识的理解上有所增益,共同提高,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对于教师,学生们碰撞出的火花,一些奇思妙想,对教师自身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一旦专利获批,设计的作品既可以贡献社会,又是对学生和教师的一种鼓励和认可。
四、结束语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专利激发式教学,激发了学生对本门课的学习兴趣,带动了对相关课程的学习动力,提升了学生创新设计的信心,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另外,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见,专利激发式教学对学生、教师和社会均有助益,是鼓励创新创业背景下的一种有效教学模式。
(作者单位:桂林理工大学)
广西区教改项目(2016JGB320)
参考文献:
[1]许蔚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文献分析的视角[J].阅江学刊,2016,5:88-95.
[2]刘伟,邓志超.我国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调查与政策建议[J].教育科学,2014,30(6):79-84.
[3]王占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观念变革的整体构想[J].中国高教研究,2015,7:7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