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人才培养与《文学概论》课程改革

来源 :新教育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yingz4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学概论课程作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在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应用型大学中,其较强的理论性与实践型人才的培养存在某些隔阂和断裂,因此本门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关键词:文学概论;教学改革;实践性;应用性
  文学概论课程是文学史、文学批评以及对人文精神研究与评价的课程。但多年以来,在本科阶段,该课程更偏重对文学理论概念的梳理、文学批评方法的固化、对现实问题的隔绝,使学生们感到该门课程难度大、干涩难懂,从而产生厌学、弃学的现象,特别是在应用型技术大学背景下,这门课程的现有教学模式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存在脱节现象。因此,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理应突出其实践性和应用性要求。通过对文学概论课程现有教学模式及体系的分析,文学概论应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活动、考核方式和内容等方面进行改革。
  一、文学概论现有教学模式分析
  本门课程开课前,教师对学生阅读文本进行摸底测试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的阅读范围及文本选择仍停留在高中阶段,涉及的纯文学少之又少,这与新型电子媒介的发展、网络文学的异军突起关系密切。学生们了解经典作品不是通过阅读原典,而是通过网络渠道、电影电视剧等对经典有所认知。直观的视觉盛宴导致了原著内涵美的遗失,这便导致了作品、文本与理论结合的断裂,学生对文本的接受也是碎片化、零散化的,严重制约了学生们理论性、逻辑性思维的发展及批判性思维的形成,而这些恰恰是应用型人才所具备的最基本的实践性品格。
  二、文学概论教学改革设想
  (一)更新教学理念
  对于新版教材,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传统的文学活动论、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文学作品论和文学接受论五大板块与艾布拉姆斯的世界、作家、作品、读者相结合,使学生在知识框架上形成一个完整的认知,并在讲授过程中以调查问卷中的作品为文本进行理论分析,摒弃传统的理论梳理。此外,引入学生们感兴趣的热门大众文化现象,例如杨超越锦鲤事件、宫廷剧等,激发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兴趣,并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批判和独立行文的能力。在教学方法上,打破了传统教师单项输入、学生被动接受模式,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学生在新模式下逐渐树立自主学习观念,对于开放性问题能够自主思考,在教学相长过程中只有教师和学生都转变观念才能促成“双向交流型”课堂的顺利开展。
  (二)調整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更新是对教师教学的基本要求,这不仅表现在教材内容的更新上,也表现在教师课件的更新。对于教材当中陈旧、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和学生心理的知识可相应做弱化处理,而对于学生比较关心的、当下流行的文化现象、较为容易接受的作品论、接受论等内容可适当强化,并将此部分与学生的专业特点、将来所从事的职业相结合进行讲解。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大多为中小学教师、汉文化传播者、企事业单位的宣传、编辑、秘书等工作,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以此为导向,注重学生的实践性品格培养,适当减少晦涩难懂的理论性阐释,诸如存在主义、后现代主义、结构主义等的梳理,重点学习作品论、接受论、批评论等,并将这些知识与当下热点事件相结合,培养学生的阅读欣赏水平、独立判断思维和撰写文章能力,这些都是上述工作所需的基本素质。
  (三)改进教学方法
  教师的教学水平及教学方法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听课状态,好的教学方法在于引导而不是灌输,教师应该根据所教内容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传统的教学方法在于教师一人讲授、方法单一,通常收不到很好的效果。现代多媒体教学可以更加直观,并能够丰富学生们的视觉体验,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教学课件进行精细制作,从而通过教学课件的展示逐步引导学生在学习主体知识的同时有所思考,又能够时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常在教学过程中,一般采用案例教学、图片展示、视频播放、话题讨论、交互角色等多手段让学生在欢乐、互动、交流的氛围中学习。比如在分析雨果的叙事性《红与黑》时,不仅让学生了解了世界、作家、作品和读者,而且更要让他们参与进于连的人物形象分析中,结合一篇作品,可适当延伸出一系列“于连式”人物,特别是红极一时的反腐剧《人民的名义》,其中的公安局长祁同伟的角色与于连有诸多相似性,从而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如果自身是于连和祁同伟会如何在时代的洪流中做出选择,这样整个课堂的讨论氛围便热烈起来,进而打破死气沉沉的课堂氛围。
  此外,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意识及作业的布置上,不再让学生死记硬背地完成作业,而是设置一系列开放性话题供学生自主选择,真正激发学生的兴趣点和问题意识,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观影感受、阅读感受结合理论分析写评论性文章,这也为其走向工作岗位锻炼了写作基础。
  (四)实践性品格的培养
  应用型大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层面会组织众多的活动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在这种大背景下,文学概论课程也结合本课程的特点,注重向此方向倾斜。为增强文学概论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使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积极的实践者,势必要开展多样的实践活动,因此在课时设置上,会预留一部分作为实践课程。例如,一堂实践课会要求学生就自己的读书体验和观影体验分享其对一部作品的理解与把握,书评和影评是主要分享形式,这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写作能力、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展示能力,此外也鼓励学生多写作作品进行投稿,进一步强化学生的专业素养。
  (五)考核方式的转变
  文学概论现有考核方式为平时成绩(占比30%)与期末成绩(占比70%)相结合,而平时成绩主要由考勤、作业、课堂表现构成,期末考试以闭卷的考查形式进行,如此一来很多学生卷面成绩不及格,但是结合平时的30%便很容易过关,这也导致了部分同学对此门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如纯考试形式。在考核方式的改变上,除保留现有卷面考试外,增加平时成绩占比,此外,在闭卷考试设置上,减少客观题型,增加开放性的主观试题,打破传统的填空题、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的设置,更加倾向于开放性题目的设置,这样既可以增加学生对当下热点事件的批判性思考,也能够培养学生对切身相关事件的分析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实践性与应用性品格的培养是文学概论教学改革的灵魂,在应用技术型大学的环境中,对学科设置和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在新形势下,作为基础性的理论课程,文学概论理应随着时代、社会和学生的变化而变化,如此才能打破陈旧的教学模式,不断适应新的需求、取得好的效果。理论与实践本就是一体两面、不可分割的部分,因此,文学概论的课程改革需要紧跟时代变化、热点文化现象并结合学科自身特点,进行不断修正、完善和实践。
  参考文献:
  [1]曹倩.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文学概论教学改革思考[J].文学教育(上),2018(07):174-175.
  [2]张艳红.应用型培养模式下文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7(12): 254-255.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结合数据库课程学习,根据调查情况,对设计的学生选课信息管理系统进行阐述。主要从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数据库系统运行与维护五个方面进行阐述分析。  关键词:学生管理系统;数据库;开发  1需求分析  通过调查本地的学校,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设计学生选课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功能有:  (1)学生管理:学生信息查询、插入、删除、修改等;(2)选课管理:选课信息查询、插
期刊
摘要:比较我校参与实验活动的志愿者实验组与对照组的两组数据,结果显示;有氧运动中穿插30秒高强度无氧间歇循环训练对提高体重过重者燃脂效率有显著的作用。在整个实验中,合理的运动处方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有氧运动;无氧运动;燃脂效率;间歇循环训练;穿插训练;运动处方  肥胖问题不仅仅困扰着中年人群,我国大学生高肥胖患病率成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并且,大学生的肥胖患病率还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这引
期刊
摘要:电子设计竞赛是现今较为新颖的一项活动,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该活动的开展在教学改革方面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本文中,将就电子设计竞赛引领下的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教学改革进行一定的研究。  关键词:电子设计竞赛;学生;实践创新;教学改革  1 引言  竞赛是对学生实践能力进行培养、体现的重要方式,对于电子设计竞赛来说更是如此,对学生的协作、创新以及调试能力都
期刊
摘要:通过对教研教改的分析整理与研究,探索怎样将公共英语与专门用途英语融合发展,建立起融合发展的教学模式。在公共英语当中怎样循序渐进地引入专门用途英语,解决学生英语基础薄弱的问题,重新树立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兴趣,转变学生学习,使学生的英语实用能力得到提升。  关键词:教研教改;公共英语;专门用途英语;融合发展  引言  最新的教研教改当中提出既要发展学生的公共英语能力,同时也要提升学生关于职业与专
期刊
摘要:师德师风建设是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关系教师自身和学校发展的关键内容。近年来,随着个别高校教师师德失范问题的曝光,社会对师德师风问题关注度日益提升。本文从管理的角度概述当前高校师德师风管理工作的现状,结合工作实际,提出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几点建议,进一步增强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师德师风;管理;现状;建议  近年来,高校教师师德师风问题时有浮现,
期刊
摘要:随着认知语言学的飞速发展,转喻不仅被认为是一种语言形态,而且是人类思维的一种认知方式。本文对多年来国内外认知转喻的研究做出了总结与分类,并介绍了理想认知模型中的认知转喻,旨在让今后学者们更好地理解认知转喻。  关键词:理想认知模型;认知转喻  一、认知转喻的定义  在进行这项研究之前,有必要对转喻作一个明确的定义,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本文的后续发展。许多研究者提出了自己对转喻的认知定义,为了形成
期刊
摘要:本文从课程内容、教学平台和教学设计三个方面提出了一种新的计算机网络课程建设方案。当前,该方案已经应用于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建设和教学当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课程建设;教学设计  1 引言  计算机网络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复杂的工程性以及广泛的应用性等特点。传统的计算机网络课程内容安排过多、教学偏重理论、实验课时较少,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也不相适应。本文结合我院计算机网络课
期刊
摘要:近几年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迅速发展,大数据时代随之来临,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无穷无尽的数据样本,而深度学习则是人工智能技术进一步发展最主要的推动力。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人工智能技术;深度学习;深度神经网络  一、大数据和深度神经网络  (一)产生原因  简单的说人工智能技术就是让机器在一定的硬件基础上通过一些算法去实现感知和认识世界的功能。人工智能最核心的技术就是机器学习,大数据为
期刊
摘要:作为一种面向学习与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学习方式,设计型学习为创客教育提供了一种可供操作的模式,并逐渐受到广大师生的重视。本文在梳理创客教育发展背景的基础上,以设计型学习模式内涵为指引,围绕构建面向创客教育的教学模式,推动创客教育深入融合;发挥创客教育环境和项目优势,推进创客教育应用,为创客教育提供支撑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以期为创客教育以及设计型学习模式提供参考。  关键词:创课;设计型;学习模
期刊
法国哲学家薛特曾经说过,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是亘古不变的,一是高悬在我们头顶上的日月星辰,一是深藏在每个人心底的高贵信仰。教育信仰作为信仰的一个子系统,它是扎根在教师内心深处的对于教育理想的执着追求,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对于教育本真的价值追求。它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持久动力和精神支柱,也是教师过有灵魂的生活,做有灵魂的教育的职业追求。  笔者在做教师培训时,总是设计这样一个讨论话题:“谈谈做教师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