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文水平可以较好地体现一个人的写作能力,是语言能力中的一种,是个人的书面语言表达才能,作文可以通过细腻的文字来描绘自己的言语表达和思维感情。目前,初中语文的作文教学课堂中由于填鸭式的教学手段,很多教学内容缺乏新意,导致学生对于作文课堂的兴趣并不高。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教学现状,分析了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困境,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教学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现阶段语文教学中,由于课时受限,上课时间大部分用来进行精讲课的解读,对于练习很难有时间再顾及,对于作文就更没有时间进行集中训练。因此,需要教师通过实际的技巧传授和写作知识教学来全面掌握学生们的情况,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解决目前作文教学中的困境,从而更好的提高整体作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学生作文中的常见问题
(一)作文内容空洞、幼稚,叙事简单
这是学生作文中暴露最为明显的问题。初中阶段以训练学生写记叙文为主,而记叙文则以写人叙事为主,很多学生的文章素材仍然停留在小学阶段,例如写事的文章往往是拾金不昧,写人的文章则是写母亲冒着风雨带自己看病。这类小学作文中常见的桥段在初中作文中也是屡见不鲜。除此之外,学生的叙事比较单调,往往是流水账式的文章附加很多情景对话描写,涉及真情实感的情感抒发并不多见。笔者曾多次跟学生强调要注意叙事内容的与时俱进,要贴合实际,但学生给的回复则是无事可写或者无话可说。
(二)作文结构混乱,没有详略
很多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并没有列提纲的习惯,这就导致了在行文的时候结构混乱。一篇作文写完以后,结构不明确,而且自然段之间没有逻辑顺序,每个自然段都没有明确的主题来为中心服务。此外,在文章的详略上,多数学生都没有注意。如,记叙类的文章,多数学生把大部分的笔墨都放在了叙事上,而对于情感的部分则放在了次要位置,导致文章显得头重脚轻,没有重点。
(三)文章语言不生动,缺乏写作技巧
不少学生在作文时面对题目生拼硬凑,以凑够字数为目标,并不懂得灵活运用写作知识与技巧进行构思,以致行文呆板单调,很难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语言索然无味。还有的学生提前背诵了所谓的万能开头和结尾,在每一篇文章中进行套用,导致文章看上去貌合神离、不知所云,变成了套作。
(四)文章中心与体裁不突出,表意不明
有一部分学生的文章,读罢全篇,不知所云。如写景的文章,在进行一些必要的写景状物后,又对一件事进行描写,导致文章的体裁不明确。也有的学生不能分辨出散文、议论文、记叙文的区别,在行文的开始就没有确定好体裁,导致后面的文章零零散散,既没有记叙文的六要素,又没有散文的抒情描写或议论文的论点、论据等要素,让阅卷教师抓不住他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二、初中语文作文教学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拓展知识面,增长见识,还可以有效增加词汇量,掌握更多语言表达技巧和句式。写作手法。通过日积月累,学生的写作素材会越来越多,能为后期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教师可以在完成教学任务后,留出几分钟的时间引导学生阅读。在此期间,教师可以分享或推荐一些有价值的读物,如《名人传》《朝花夕拾》等,并鼓励学生课后自主阅读,并在下节课与大家分享讀后感。另外,教师可以在教室里设置读书角,鼓励学生主动将藏书带到学校与同学分享,并定期组织读书会,引导学生共同阅读并讨论一本书。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经典读物内容相对较多,教师就可以组织读书会,让学生一起了解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成长故事。在激发了学生的读书欲望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作品选段。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会更加专注和认真,也能够更好地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这种方式可以引导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感受到读书的乐趣,从而逐步培养他们自主阅读的习惯,为写作奠定语言基础。
(二)设置思维问题,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并感悟生活的美好,培养学生的感性思维。另外,教师也要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引导学生理性分析写作材料,思考材料给人怎样的启示,从而使文章更有内涵。例如,在培养学生感性思维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出发,观看《朗读者》《少年说》等电视节目,感受语言文字所蕴含的独特魅力,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分享自己的观后感,促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也可以组织一些户外集体活动,带领学生一起去感受山川、田野,感受春风、秋雨,从而加深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在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时候,教师要多引导学生思考事物背后的规律。例如,在写作“我最爱的人”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真挚的感情表达父母长辈对自己无微不至的爱,分享亲人朋友之间友好相处的小故事。同时可以针对目前社会中一些不尊敬师长、辱骂父母、甚至对父母拳脚相加的现象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三)依靠点评鼓励学生创作信心
有些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会挑剔学生所写的内容,这会使学生对写作的热爱和自信心受到打击。在评改学生作文时,老师要对学生保持充分的尊重,首先要给予肯定和表扬,在夸奖之后,再婉转地告诉学生作文存在的缺点,指导学生加以修改。采取先扬后抑的方法,不会让学生丧失写作的信念,这样让写作水平好的学生能够更加努力,相对基础薄弱的也会重拾信心,认为自己可以做好。教师在班级里或学校里,选出优秀作文,贴在光荣榜上,给予学生一定的表扬,能够鼓舞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自主提升创作热情。初中生的作文难免会遇到结构不合理、中心不突出、思路较乱、内容表达重复等状况。这时候,教师应给予充分肯定,不能一味批评,能够从学生作品中找出其他闪光点,比如字迹好看、真情实感、内容具体等。
三、结语
总之,写作可以使个人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得到进步和提升,优化学生的思维结构,提高观察分析的能力。要想使学生的作文水平不断进步,教师和学生的相互配合也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应更加注重语文作文中的教学方法,从而达到提升学生作文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洪庚林.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策略[J].科教导刊(中旬刊),2020(20):161-162+164.
[2]马文明.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困境及对策解析[J].学周刊,2020(14):57-58.
[3]王国卫.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与提高策略[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0(03):109-110.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现阶段语文教学中,由于课时受限,上课时间大部分用来进行精讲课的解读,对于练习很难有时间再顾及,对于作文就更没有时间进行集中训练。因此,需要教师通过实际的技巧传授和写作知识教学来全面掌握学生们的情况,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解决目前作文教学中的困境,从而更好的提高整体作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学生作文中的常见问题
(一)作文内容空洞、幼稚,叙事简单
这是学生作文中暴露最为明显的问题。初中阶段以训练学生写记叙文为主,而记叙文则以写人叙事为主,很多学生的文章素材仍然停留在小学阶段,例如写事的文章往往是拾金不昧,写人的文章则是写母亲冒着风雨带自己看病。这类小学作文中常见的桥段在初中作文中也是屡见不鲜。除此之外,学生的叙事比较单调,往往是流水账式的文章附加很多情景对话描写,涉及真情实感的情感抒发并不多见。笔者曾多次跟学生强调要注意叙事内容的与时俱进,要贴合实际,但学生给的回复则是无事可写或者无话可说。
(二)作文结构混乱,没有详略
很多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并没有列提纲的习惯,这就导致了在行文的时候结构混乱。一篇作文写完以后,结构不明确,而且自然段之间没有逻辑顺序,每个自然段都没有明确的主题来为中心服务。此外,在文章的详略上,多数学生都没有注意。如,记叙类的文章,多数学生把大部分的笔墨都放在了叙事上,而对于情感的部分则放在了次要位置,导致文章显得头重脚轻,没有重点。
(三)文章语言不生动,缺乏写作技巧
不少学生在作文时面对题目生拼硬凑,以凑够字数为目标,并不懂得灵活运用写作知识与技巧进行构思,以致行文呆板单调,很难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语言索然无味。还有的学生提前背诵了所谓的万能开头和结尾,在每一篇文章中进行套用,导致文章看上去貌合神离、不知所云,变成了套作。
(四)文章中心与体裁不突出,表意不明
有一部分学生的文章,读罢全篇,不知所云。如写景的文章,在进行一些必要的写景状物后,又对一件事进行描写,导致文章的体裁不明确。也有的学生不能分辨出散文、议论文、记叙文的区别,在行文的开始就没有确定好体裁,导致后面的文章零零散散,既没有记叙文的六要素,又没有散文的抒情描写或议论文的论点、论据等要素,让阅卷教师抓不住他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二、初中语文作文教学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拓展知识面,增长见识,还可以有效增加词汇量,掌握更多语言表达技巧和句式。写作手法。通过日积月累,学生的写作素材会越来越多,能为后期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教师可以在完成教学任务后,留出几分钟的时间引导学生阅读。在此期间,教师可以分享或推荐一些有价值的读物,如《名人传》《朝花夕拾》等,并鼓励学生课后自主阅读,并在下节课与大家分享讀后感。另外,教师可以在教室里设置读书角,鼓励学生主动将藏书带到学校与同学分享,并定期组织读书会,引导学生共同阅读并讨论一本书。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经典读物内容相对较多,教师就可以组织读书会,让学生一起了解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成长故事。在激发了学生的读书欲望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作品选段。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会更加专注和认真,也能够更好地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这种方式可以引导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感受到读书的乐趣,从而逐步培养他们自主阅读的习惯,为写作奠定语言基础。
(二)设置思维问题,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并感悟生活的美好,培养学生的感性思维。另外,教师也要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引导学生理性分析写作材料,思考材料给人怎样的启示,从而使文章更有内涵。例如,在培养学生感性思维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出发,观看《朗读者》《少年说》等电视节目,感受语言文字所蕴含的独特魅力,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分享自己的观后感,促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也可以组织一些户外集体活动,带领学生一起去感受山川、田野,感受春风、秋雨,从而加深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在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时候,教师要多引导学生思考事物背后的规律。例如,在写作“我最爱的人”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真挚的感情表达父母长辈对自己无微不至的爱,分享亲人朋友之间友好相处的小故事。同时可以针对目前社会中一些不尊敬师长、辱骂父母、甚至对父母拳脚相加的现象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三)依靠点评鼓励学生创作信心
有些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会挑剔学生所写的内容,这会使学生对写作的热爱和自信心受到打击。在评改学生作文时,老师要对学生保持充分的尊重,首先要给予肯定和表扬,在夸奖之后,再婉转地告诉学生作文存在的缺点,指导学生加以修改。采取先扬后抑的方法,不会让学生丧失写作的信念,这样让写作水平好的学生能够更加努力,相对基础薄弱的也会重拾信心,认为自己可以做好。教师在班级里或学校里,选出优秀作文,贴在光荣榜上,给予学生一定的表扬,能够鼓舞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自主提升创作热情。初中生的作文难免会遇到结构不合理、中心不突出、思路较乱、内容表达重复等状况。这时候,教师应给予充分肯定,不能一味批评,能够从学生作品中找出其他闪光点,比如字迹好看、真情实感、内容具体等。
三、结语
总之,写作可以使个人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得到进步和提升,优化学生的思维结构,提高观察分析的能力。要想使学生的作文水平不断进步,教师和学生的相互配合也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应更加注重语文作文中的教学方法,从而达到提升学生作文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洪庚林.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策略[J].科教导刊(中旬刊),2020(20):161-162+164.
[2]马文明.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困境及对策解析[J].学周刊,2020(14):57-58.
[3]王国卫.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与提高策略[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0(03):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