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一堂音乐课生动与否,是看教与学之间的互动与配合。如果只有教或者只有学就没有默契可言,没有生动可言,更没有效率可言,没有效率就是我们教师的失败。怎样才能做到教与学的互动是我们一直苦苦探询的一个问题。本文旨在结合初中学生的心理发展阶段的特点和一些教学实践经验,并参考部分音乐教学论文和专著而成,以音乐课上如何来搭建师生之间的默契桥梁为主题,以如何提高教、学的效率为目标,较浅显地做了以下论述。
关键词:师生 情绪 互动 教与学
音乐是一门艺术,音乐教育是以审美为核心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课是通过聆听音乐、欣赏音乐而达到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以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的活动。音乐课不仅是一种审美活动,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步骤。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新课程的改革给我们的音乐课带来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学生喜欢音乐不喜欢音乐课仍然是个通病,在音乐课堂中,音乐老师一个人唱独角戏,缺少师生互动的现象仍然存在。
一、学生不喜欢音乐课的原因
1.学生方面。
学生进入初中后,随着青春期的到来,他们的身心发育和内心世界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其观察、记忆、逻辑思维等能力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具有较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他们兴趣广泛、思想活跃、敏感,在许多方面都有自己的意见,对自我的需要也不断扩大,需要满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在此阶段他们的情绪波动性较大,更带有一些叛逆的情绪。前不久我做了一份问卷调查“你们心目中的音乐课是什么样?”总结了一下,音乐课在学生们看来是“豆芽”课,是好玩的课,是他们一天紧张学习后的放松练习。
2.教师方面。
(1)备课环节。
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要有精湛的专业技术知识,还应具有反应敏捷、精力充沛的内在素质。现代教育倡导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方法,而一节音乐课的成功就在于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教师采用何种方式来对学生进行引导以达到师生之间的互动。在此之前,教师充分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关键。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党中央提出要求教育要注意“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而我们音乐教师的备课是否都做到以上两点,答案是否定的。许多音乐教师的备课不乏程式化、模式化。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方面的体现是很模糊的,甚至有的音乐教师的备课直接从教参上照搬,缺乏创造性。
(2)教师方面。
不乏音乐老师备课环节做得非常的好,但是上课时师生之间的互动却还是不尽人意,原因在于教师上课的情绪。例如《走进歌乐山》这一首曲子,教师上课的情绪就不能是平平淡淡,《走进歌乐山》的大背景是重庆歌乐山上为取得全中国胜利而牺牲的烈士们,此时教师的情绪应该是充满着激情,斗志昂扬,只有教师本身的情绪融入到了歌曲中才能把学生带动起来。很深刻的一个体会,在学习《唱给小萝卜头的歌》时,学生们只听了一点小萝卜头的故事就议论开了,根本不听了,但是我还是满怀激情继续讲解,最终同学们都被我的情绪所带动。
二、如何做到音乐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互动
1.投其所好。
每个学年段的学生都有不同需求,小学生们总希望音乐课就是他们的游戏课,而初中生们总希望音乐课老师能教些流行歌曲,希望老师能不断的给他们带来惊喜。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所以老师们可以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兴趣来实施教学。比如初中音乐课程中,可以在一节课快结束时播放一些流行音乐作为学生们本节课表现好的奖励,还可以组织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创编、即兴表演等活动。通过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对学生创编的动作或者表演的节目,进行评价、总结,这样就能做到“教”与“学”很好的互动。
2.乐在其中。
怎么样才能做到学生们乐于跟老师互动呢?关键是教师的引导。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要营造一种宽松、和平、平等、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到其中来,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学生一些鼓励,让学生敢动、敢说、敢做,乐于与教师们交流、互动。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老师应根据学生好玩、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组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例如通过游戏、分组比赛、课堂外教学等等,让学生们在游戏中轻松快乐地学习。课堂上注入了快乐的灵魂,师生之间的互动就更加默契、融洽,课堂也变得生动。
3.情绪饱满、快乐学习。
一个人的情绪是极具感染性力的,人们的情绪情感很容易相互感染,相互影响。在课堂上,教师的情绪应该是非常富有感染力的,不同的教学情绪收到的教学效果是截然不同的。例如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中,学生们参加活动不积极,如果此时老师采用消极的态度,可能活动就没法再继续进行下去,相反如果老师主动地为大家起个好头来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可能此时的课堂又是另外一番景象。在我看来,学习应该是非常快乐的,所以作为老师的我,时常都提醒自己要把快乐带到课堂上,带给我的每一位学生。教师快乐地教学,学生才会快乐地学习,作为非主科的音乐课更应如此。
关键词:师生 情绪 互动 教与学
音乐是一门艺术,音乐教育是以审美为核心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课是通过聆听音乐、欣赏音乐而达到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以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的活动。音乐课不仅是一种审美活动,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步骤。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新课程的改革给我们的音乐课带来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学生喜欢音乐不喜欢音乐课仍然是个通病,在音乐课堂中,音乐老师一个人唱独角戏,缺少师生互动的现象仍然存在。
一、学生不喜欢音乐课的原因
1.学生方面。
学生进入初中后,随着青春期的到来,他们的身心发育和内心世界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其观察、记忆、逻辑思维等能力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具有较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他们兴趣广泛、思想活跃、敏感,在许多方面都有自己的意见,对自我的需要也不断扩大,需要满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在此阶段他们的情绪波动性较大,更带有一些叛逆的情绪。前不久我做了一份问卷调查“你们心目中的音乐课是什么样?”总结了一下,音乐课在学生们看来是“豆芽”课,是好玩的课,是他们一天紧张学习后的放松练习。
2.教师方面。
(1)备课环节。
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要有精湛的专业技术知识,还应具有反应敏捷、精力充沛的内在素质。现代教育倡导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方法,而一节音乐课的成功就在于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教师采用何种方式来对学生进行引导以达到师生之间的互动。在此之前,教师充分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关键。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党中央提出要求教育要注意“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而我们音乐教师的备课是否都做到以上两点,答案是否定的。许多音乐教师的备课不乏程式化、模式化。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方面的体现是很模糊的,甚至有的音乐教师的备课直接从教参上照搬,缺乏创造性。
(2)教师方面。
不乏音乐老师备课环节做得非常的好,但是上课时师生之间的互动却还是不尽人意,原因在于教师上课的情绪。例如《走进歌乐山》这一首曲子,教师上课的情绪就不能是平平淡淡,《走进歌乐山》的大背景是重庆歌乐山上为取得全中国胜利而牺牲的烈士们,此时教师的情绪应该是充满着激情,斗志昂扬,只有教师本身的情绪融入到了歌曲中才能把学生带动起来。很深刻的一个体会,在学习《唱给小萝卜头的歌》时,学生们只听了一点小萝卜头的故事就议论开了,根本不听了,但是我还是满怀激情继续讲解,最终同学们都被我的情绪所带动。
二、如何做到音乐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互动
1.投其所好。
每个学年段的学生都有不同需求,小学生们总希望音乐课就是他们的游戏课,而初中生们总希望音乐课老师能教些流行歌曲,希望老师能不断的给他们带来惊喜。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所以老师们可以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兴趣来实施教学。比如初中音乐课程中,可以在一节课快结束时播放一些流行音乐作为学生们本节课表现好的奖励,还可以组织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创编、即兴表演等活动。通过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对学生创编的动作或者表演的节目,进行评价、总结,这样就能做到“教”与“学”很好的互动。
2.乐在其中。
怎么样才能做到学生们乐于跟老师互动呢?关键是教师的引导。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要营造一种宽松、和平、平等、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到其中来,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学生一些鼓励,让学生敢动、敢说、敢做,乐于与教师们交流、互动。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老师应根据学生好玩、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组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例如通过游戏、分组比赛、课堂外教学等等,让学生们在游戏中轻松快乐地学习。课堂上注入了快乐的灵魂,师生之间的互动就更加默契、融洽,课堂也变得生动。
3.情绪饱满、快乐学习。
一个人的情绪是极具感染性力的,人们的情绪情感很容易相互感染,相互影响。在课堂上,教师的情绪应该是非常富有感染力的,不同的教学情绪收到的教学效果是截然不同的。例如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中,学生们参加活动不积极,如果此时老师采用消极的态度,可能活动就没法再继续进行下去,相反如果老师主动地为大家起个好头来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可能此时的课堂又是另外一番景象。在我看来,学习应该是非常快乐的,所以作为老师的我,时常都提醒自己要把快乐带到课堂上,带给我的每一位学生。教师快乐地教学,学生才会快乐地学习,作为非主科的音乐课更应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