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计算能力来源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培养学生计算能力需分层施教,滚动推进;因题制宜,强化训练;家校结合,整体推进。
关键词:小学数学;苏教版;计算能力;分层施教
中图分类号:G421;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29-0037-01
计算能力是数学的基础,也是学生重点掌握的技能之一。但是计算能力差是大多数学生的通病,阻碍了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多项数据表明,学习习惯是影响计算能力高低的主要因素,因此,引导学生提高计算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关键。习惯是潜移默化、长久积淀而成的,需要付诸全方位的努力。
一、分层施教,滚动推进
分层施教指的是根据不同年级、不同水平的学生区分施教,根据他们的能力设置不同层次的要求,然后逐阶提高要求,做到滚动推进。习惯是需要时间养成的,要做到不愠不火、因材施教。例如,在苏教版教材中,进位减法是学生学习的薄弱之处。针对这种情况,可采取分层施教的策略,对这一知识点学习的不同阶段提出不同要求。在二年级下册的第六章,侧重讲的是进位减法的运算。在本章的开头有一道例题,图书馆有335本书,借出123本,还剩多少本?教材上引导学生用计数器或者竖式进行运算。对于初学进位减法的学生,要求列出竖式计算,并且逐步练习到熟练。等学生的学习进行到一定程度时,则要求他们逐步摆脱算式的依赖,尽量用手指辅助运算即可。在这个阶段,教师要让运算能力比较优秀的学生分享他们的运算技巧,形成比较浓厚的学习氛围。减法教学接近尾声时,再升级为口算进位减法。至此,学生的计算能力逐步提高,形成了一个层次化的格局,并且各层次内部也有滚动进步的动力。教师要注重给每个层次的学生进行鼓励,设置卓越奖和进步奖,使每个层次都有进步的动力。在巩固原来技能的同时,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学生的计算能力就有了长足的进步。学生的能力参差不齐,分层教学,就可以实现学习习惯的同步培养,对于学生,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好习惯是逐步养成的,计算能力也是与日俱增的。
二、因题制宜,强化训练
这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一个方法。对于不同的题目,计算方法不尽相同,计算要求也千差万别。因此,对学生计算能力的训练要有针对性,即因题制宜。例如,四年级下册第一章学的是乘法,從两位数到三位数不等。初学乘法时,一位数乘法的情况还好些,到了两位数或三位数时,很多学生经常犯竖式数位对不齐的错误。反思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是开始学乘法竖式时,学生的列式不规范造成的。因此,教师要认识到竖式初始教学的重要性,并在教学中进行改进。在三年级上册刚学乘法时,教师要求学生在列完竖式时画几条竖虚线,让数位在运算过程中保持对齐。刚开始,学生得竖虚线画得歪歪扭扭,这也印证了数位容易对应错误的原因。但是竖线让大家明确了对齐数位、规范列式的意识,很快大家的竖式就列得比较规范,鲜有错误了。关注到了基础训练,一步步地巩固提高,到了学习高位数的乘法时,学生们再也没有出现数位对应错误的问题。通过这样一个针对性的强化训练,使得学生竖式运算的基础打牢,为以后的计算能力的提高迈出了关键一步。
数学的题目千变万化,那么对应的训练方法也是各有不同。所谓的短板效应,就是体现某一特定缺陷的危害。因题制宜的强化训练,可以补齐学生的那块“短板”,应对不同题目也能游刃有余。
三、家校结合,整体推进
家校结合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好方法。学生上课的地方是学校,又不仅仅局限于是学校,家庭是学生的第二教室。所以仅仅靠在校的练习、课上的要求是不够的。学生放学后在家里继续练习,需要学生家长的积极配合。苏教版教材案例较多,内容丰富多彩,也适合家长与孩子一同阅读,这就给家校配合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教师的能力再高,也不会把对学生的要求延伸到校外,然而课下如果不对好的习惯进行继续培养,成果将会大打折扣。因此,课外作业、学习任务还需要家长的监督,学生的兴趣也需要家长的配合激励。在对学生计算能力进行一系列的引导之后,教师可以少布置一些常规的家庭作业,利用一部分时间,布置一些学生与家长共同完成的题目。这样一来,学生不至于因为任务量繁多而放弃思考,也会在家长的监督下按时完成任务,实现能力的巩固。例如,六年级上册的“大树有多高”的活动题,就可以要求学生与家长共同完成对竹竿影子与竿长比例的测定,以此估计大树的高度。题目实践属性明显,易于亲子合作,在欢乐中可完成对孩子细心程度和计算能力的培养。教师还可以定期召开家长会,与家长们互留联系方式,进行充分的沟通,使家校结合进行得更为协调。家长在这个过程中,也会了解到正确的教学方法,对孩子的要求也更加科学合理。
学校、家庭都是学生的学习环境。两种环境的共同作用才能使学生的良好习惯得到全方位的培养。家校结合,做到了真正的无死角教学,但这并不是给学生施压,而是从根本上去影响教育学生,整体推进学生进步。
四、结束语
总之,培养学生计算能力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需要分层施教,滚动推进;需要因题制宜,强化训练;需要家校结合,整体推进。宝剑锋从磨砺出,精雕细琢,方成栋梁。数学教学方式也要不断更新,随学生一起进步,为学生成长成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培.提高四年级孩子数学计算能力的有效策略[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6(20).
[2]张玉芳.小学数学“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初探[J].成才之路,2007(05).
关键词:小学数学;苏教版;计算能力;分层施教
中图分类号:G421;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29-0037-01
计算能力是数学的基础,也是学生重点掌握的技能之一。但是计算能力差是大多数学生的通病,阻碍了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多项数据表明,学习习惯是影响计算能力高低的主要因素,因此,引导学生提高计算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关键。习惯是潜移默化、长久积淀而成的,需要付诸全方位的努力。
一、分层施教,滚动推进
分层施教指的是根据不同年级、不同水平的学生区分施教,根据他们的能力设置不同层次的要求,然后逐阶提高要求,做到滚动推进。习惯是需要时间养成的,要做到不愠不火、因材施教。例如,在苏教版教材中,进位减法是学生学习的薄弱之处。针对这种情况,可采取分层施教的策略,对这一知识点学习的不同阶段提出不同要求。在二年级下册的第六章,侧重讲的是进位减法的运算。在本章的开头有一道例题,图书馆有335本书,借出123本,还剩多少本?教材上引导学生用计数器或者竖式进行运算。对于初学进位减法的学生,要求列出竖式计算,并且逐步练习到熟练。等学生的学习进行到一定程度时,则要求他们逐步摆脱算式的依赖,尽量用手指辅助运算即可。在这个阶段,教师要让运算能力比较优秀的学生分享他们的运算技巧,形成比较浓厚的学习氛围。减法教学接近尾声时,再升级为口算进位减法。至此,学生的计算能力逐步提高,形成了一个层次化的格局,并且各层次内部也有滚动进步的动力。教师要注重给每个层次的学生进行鼓励,设置卓越奖和进步奖,使每个层次都有进步的动力。在巩固原来技能的同时,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学生的计算能力就有了长足的进步。学生的能力参差不齐,分层教学,就可以实现学习习惯的同步培养,对于学生,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好习惯是逐步养成的,计算能力也是与日俱增的。
二、因题制宜,强化训练
这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一个方法。对于不同的题目,计算方法不尽相同,计算要求也千差万别。因此,对学生计算能力的训练要有针对性,即因题制宜。例如,四年级下册第一章学的是乘法,從两位数到三位数不等。初学乘法时,一位数乘法的情况还好些,到了两位数或三位数时,很多学生经常犯竖式数位对不齐的错误。反思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是开始学乘法竖式时,学生的列式不规范造成的。因此,教师要认识到竖式初始教学的重要性,并在教学中进行改进。在三年级上册刚学乘法时,教师要求学生在列完竖式时画几条竖虚线,让数位在运算过程中保持对齐。刚开始,学生得竖虚线画得歪歪扭扭,这也印证了数位容易对应错误的原因。但是竖线让大家明确了对齐数位、规范列式的意识,很快大家的竖式就列得比较规范,鲜有错误了。关注到了基础训练,一步步地巩固提高,到了学习高位数的乘法时,学生们再也没有出现数位对应错误的问题。通过这样一个针对性的强化训练,使得学生竖式运算的基础打牢,为以后的计算能力的提高迈出了关键一步。
数学的题目千变万化,那么对应的训练方法也是各有不同。所谓的短板效应,就是体现某一特定缺陷的危害。因题制宜的强化训练,可以补齐学生的那块“短板”,应对不同题目也能游刃有余。
三、家校结合,整体推进
家校结合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好方法。学生上课的地方是学校,又不仅仅局限于是学校,家庭是学生的第二教室。所以仅仅靠在校的练习、课上的要求是不够的。学生放学后在家里继续练习,需要学生家长的积极配合。苏教版教材案例较多,内容丰富多彩,也适合家长与孩子一同阅读,这就给家校配合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教师的能力再高,也不会把对学生的要求延伸到校外,然而课下如果不对好的习惯进行继续培养,成果将会大打折扣。因此,课外作业、学习任务还需要家长的监督,学生的兴趣也需要家长的配合激励。在对学生计算能力进行一系列的引导之后,教师可以少布置一些常规的家庭作业,利用一部分时间,布置一些学生与家长共同完成的题目。这样一来,学生不至于因为任务量繁多而放弃思考,也会在家长的监督下按时完成任务,实现能力的巩固。例如,六年级上册的“大树有多高”的活动题,就可以要求学生与家长共同完成对竹竿影子与竿长比例的测定,以此估计大树的高度。题目实践属性明显,易于亲子合作,在欢乐中可完成对孩子细心程度和计算能力的培养。教师还可以定期召开家长会,与家长们互留联系方式,进行充分的沟通,使家校结合进行得更为协调。家长在这个过程中,也会了解到正确的教学方法,对孩子的要求也更加科学合理。
学校、家庭都是学生的学习环境。两种环境的共同作用才能使学生的良好习惯得到全方位的培养。家校结合,做到了真正的无死角教学,但这并不是给学生施压,而是从根本上去影响教育学生,整体推进学生进步。
四、结束语
总之,培养学生计算能力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需要分层施教,滚动推进;需要因题制宜,强化训练;需要家校结合,整体推进。宝剑锋从磨砺出,精雕细琢,方成栋梁。数学教学方式也要不断更新,随学生一起进步,为学生成长成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培.提高四年级孩子数学计算能力的有效策略[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6(20).
[2]张玉芳.小学数学“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初探[J].成才之路,20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