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互联网深入应用,特别是以移动技术为代表的普适计算、泛在网络的发展与向生产生活、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的渗透,信息技术推动的面向知识社会的创新形态形成日益收到关注。如今,“互联网+”已经发展成为技术结合应用的一种新常态。互联网技术逐渐改变原有的医疗模式,将原来医院与医院之间、医生与医生间、医生与居民间的信息孤岛有效的连接起来,提升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于是医疗机构的云化(运营、管理等),也在“互联网+”的背景中,成为热议的话题。
那么究竟应该如何做“+”法?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医改成效显著,却也伴随着新的问题。
用互联网影响医改机制
百度百科中,互联网医疗被这样解释:是互联网在医疗行业的新应用,其包括了以互联网为载体和技术手段的健康教育、医疗信息查询、电子健康档案、疾病风险评估、在线疾病咨询、电子处方、远程会诊、及远程治疗和康复等多种形式的健康管家服务。简单来说,互联网与医疗的结合常常会以互联网医院、远程医疗等形式被人接受和理解。
于是,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医疗行业被看作是一片新的互联网投资市场,在此概念下构建起的云平台、云医院也都将注意力放在了信息、资源的集散与功能的集合上。
例如,宁波云医院基于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立了全国首家云医院。其运营平台是一个集健康大数据收集、健康教育、健康管理、网上诊疗为一体的远程医疗服务与协同平台,能实现门诊、住院、检查、体检的预约服务,并能针对特定人群、特定病种实现规定范围内的网上诊疗活动,帮助医生高效率、低成本地为居民提供服务。作为网络和实体相结合的“医联体”,宁波云医院可以为居民提供健康管理、慢病管理、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协同医疗等全流程服务。
同时,国内不少医疗机构都在积极探索新的融合模式,希望能够从更多角度突破传统,优化医疗资源。成都市温江区也拟建一家“云医院”,并计划在医疗资源开放共享方面实现突破。据了解,温江的云医院将通过互网络或移动互联网技术,让本地的病人能跟外地的医生进行交流沟通,完成整个看病过程。届时,温江区市民在家就可以享受全国、乃至全球的优良医疗资源。按照“1+N”架构,温江云医院探索医疗产业的O2O模式。“1”包括一个实体医院,但是和一般的医院不同,大部分医生通过云端网络实现诊疗,帮病人排忧解难;“N”则包括多家社区基础医院网络诊疗室和移动客户端。
两家云医院的共同点在于,都将重点放在了构建城市新的医疗基础设施平台,即一个整合、放大、下沉优质医疗资源和提升基层医生服务能力的协同医疗平台,是一个医生多点执业的平台。其中,宁波云医院平台还根据新医改提出的“强基层,重预防,建立分级诊疗体系和家庭医生服务制度”的目标,通过对健康大数据的采集、分析、利用,强化行业监管,精准、有效地控制政府、家庭和个人不断上涨的医疗费用,努力探寻破解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事实上,对于互联网与医疗机构的融合,在国际上已经有很多实际的案例,远程医疗也正在作为人们所最为熟知的互联网医疗模式深入人们的生活中。在国内,宁波云医院也并不是第一个将互联网基因注入医疗机构的,其真正的独特之处在于,平台机制的创新,这方面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宁波市卫计委主任王仁元评价,宁波云医院的运营是典型的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典型。通过打造开放的平台,让医院、基层医疗机构、专科医生、社区医生以及第三方机构,包括药店、保险公司等都可接入平台,展开合作。利用技术与创新体制的结合,全面打通公共卫生、社区医疗、大型医院、康复、养老服务等系统。其运营,一方面可以放大医疗资源,尤其是优质医疗资源的供给,另一方面也能加快推进现有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就医模式的重构,从而助推医改。
但同时,宁波云医院并没有放弃对于线下的重视,而是将线下的发展视为更为重要的基础。截止目前,首批接入宁波云医院平台的基层医疗机构共有100家,签约的专科医生、家庭医生226名;首期在宁波云医院线上开设高血压、糖尿病、心理咨询、全科医生等4个“云诊室”。此外,宁波云医院已经与宁波本地连锁药店等第三方机构实现互联,“云医生”线上处方可以方便地流转到连锁药店,居民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就近取药或享受配送服务。
改变整体还需时日
云医院带给医改机制改革方面的促进作用,激发越来越多云医院等平台模式被复制和移植,在更大的范围内,医疗健康的互联网化则正成为全球经济的下一座金矿,同时对目前我国医疗卫生体制变革的无限可能性和想象空间,正在迅速打开。2013年仅美国大约就有1500万人接受了远程医疗服务。在中国,BAT三巨头也对新一轮的医疗健康改革极为看重:阿里巴巴宣布建设“未来医院计划”,并与全国主要城市的近50家三甲医院达成合作意向;与此同时,阿里以10.37亿元控股中信21世纪,拿下中国仅有的药品监管码体系。腾讯在2014年9月3日以7000万美元入股丁香园,并在一个月后,以1亿美元领投在线医疗网站挂号网;而百度则依靠搭建“百度健康”平台,与北京市政府合作打造“北京健康云”平台。
不少人认为,这将为中国筹谋已久的医改带来巨大的实质性突破。的确,云医院、云平台等对于医疗体制的改革确实起到了一定程度上的促进作用,也在思路上更开阔。但互联网对于各行各业的影响,都不是只有正面的,互联网在医疗行业中的“+”法会不会也伴随着些许泡沫?医疗行业想要从整体上消化吸收互联网基因的精华,线下与线上还应该做好哪些准备?
宁波大学傅海博士表示,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给人们生活和社会运行的方方面面带来一场变革,在医疗健康领域,信息技术正在颠覆原有的医疗健康服务的概念与模式,将原来的医院与医院之间、医生与医生间、医生与居民间的信息孤岛有效地连接起来,提升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云化平台下的云医院将传统医学与信息科技相融合,产生了新的业态和商业模式,这是一场意义深远的医学革命。
但是,云化的医疗平台还要更加注重线下与线上的同步发展,毕竟平台是将线下资源得以扩散的媒介。对于宁波云医院未来发展的目标,王仁元表示,宁波云医院的建设是“互联网+”行动的践行者,在线下试营业阶段,同时要实现网上开具检验、检查功能并实现网上处方药物配送;并在7月30日之前,云诊室增加到10个以上,同时开展宁波之外的远程会诊;8月30日之前,正式出台宁波云医院规范,未来成为医疗健康领域的天猫商城,并成为今后全国云医院建设的参考。此外,宁波云医院建设还要更多地考虑,如何有助于分级诊疗和家庭医生服务模式的深入人心;如何搭建网上医联体,通过网上广泛的业务协同、协作来放大有限的优质医疗资源,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让更多的人能放心地进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就诊;如何让医疗服务走出医院围墙,方便医生多点执业,以及如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更加及时、更加方便、更加贴心的服务,实现医疗服务创新等,这些都是我们对“云医”未来发展寄予的希望和期待。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迅速老龄化,医疗卫生服务的成本与效率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越来越紧迫的问题。公开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卫生费用总支出接近3万亿,未来增速将保持高位,预计2020年中国医疗卫生健康产业规模将达到8万亿。大规模投资的注入,总是会给产业发展带来希望,医疗机制改革不是单单依靠资金投入就能够推动的,“互联网+”为医改的发展路线进一步明确了近期目标,也向落实迈出了踏实的一步。但也不能回避,医疗体制的改革并不是简单形式上的变化,而是由内向外的实质性突破。互联网对于医疗行业的影响不应该只停留在平台的建设中,还应该在优化平台、建立更严格的监管机制,树立行业新规,将医疗行业规范融合互联网产业特点,形成更具针对性的,可管、可查,有条有据的行业新标准。
那么究竟应该如何做“+”法?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医改成效显著,却也伴随着新的问题。
用互联网影响医改机制
百度百科中,互联网医疗被这样解释:是互联网在医疗行业的新应用,其包括了以互联网为载体和技术手段的健康教育、医疗信息查询、电子健康档案、疾病风险评估、在线疾病咨询、电子处方、远程会诊、及远程治疗和康复等多种形式的健康管家服务。简单来说,互联网与医疗的结合常常会以互联网医院、远程医疗等形式被人接受和理解。
于是,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医疗行业被看作是一片新的互联网投资市场,在此概念下构建起的云平台、云医院也都将注意力放在了信息、资源的集散与功能的集合上。
例如,宁波云医院基于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立了全国首家云医院。其运营平台是一个集健康大数据收集、健康教育、健康管理、网上诊疗为一体的远程医疗服务与协同平台,能实现门诊、住院、检查、体检的预约服务,并能针对特定人群、特定病种实现规定范围内的网上诊疗活动,帮助医生高效率、低成本地为居民提供服务。作为网络和实体相结合的“医联体”,宁波云医院可以为居民提供健康管理、慢病管理、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协同医疗等全流程服务。
同时,国内不少医疗机构都在积极探索新的融合模式,希望能够从更多角度突破传统,优化医疗资源。成都市温江区也拟建一家“云医院”,并计划在医疗资源开放共享方面实现突破。据了解,温江的云医院将通过互网络或移动互联网技术,让本地的病人能跟外地的医生进行交流沟通,完成整个看病过程。届时,温江区市民在家就可以享受全国、乃至全球的优良医疗资源。按照“1+N”架构,温江云医院探索医疗产业的O2O模式。“1”包括一个实体医院,但是和一般的医院不同,大部分医生通过云端网络实现诊疗,帮病人排忧解难;“N”则包括多家社区基础医院网络诊疗室和移动客户端。
两家云医院的共同点在于,都将重点放在了构建城市新的医疗基础设施平台,即一个整合、放大、下沉优质医疗资源和提升基层医生服务能力的协同医疗平台,是一个医生多点执业的平台。其中,宁波云医院平台还根据新医改提出的“强基层,重预防,建立分级诊疗体系和家庭医生服务制度”的目标,通过对健康大数据的采集、分析、利用,强化行业监管,精准、有效地控制政府、家庭和个人不断上涨的医疗费用,努力探寻破解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事实上,对于互联网与医疗机构的融合,在国际上已经有很多实际的案例,远程医疗也正在作为人们所最为熟知的互联网医疗模式深入人们的生活中。在国内,宁波云医院也并不是第一个将互联网基因注入医疗机构的,其真正的独特之处在于,平台机制的创新,这方面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宁波市卫计委主任王仁元评价,宁波云医院的运营是典型的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典型。通过打造开放的平台,让医院、基层医疗机构、专科医生、社区医生以及第三方机构,包括药店、保险公司等都可接入平台,展开合作。利用技术与创新体制的结合,全面打通公共卫生、社区医疗、大型医院、康复、养老服务等系统。其运营,一方面可以放大医疗资源,尤其是优质医疗资源的供给,另一方面也能加快推进现有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就医模式的重构,从而助推医改。
但同时,宁波云医院并没有放弃对于线下的重视,而是将线下的发展视为更为重要的基础。截止目前,首批接入宁波云医院平台的基层医疗机构共有100家,签约的专科医生、家庭医生226名;首期在宁波云医院线上开设高血压、糖尿病、心理咨询、全科医生等4个“云诊室”。此外,宁波云医院已经与宁波本地连锁药店等第三方机构实现互联,“云医生”线上处方可以方便地流转到连锁药店,居民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就近取药或享受配送服务。
改变整体还需时日
云医院带给医改机制改革方面的促进作用,激发越来越多云医院等平台模式被复制和移植,在更大的范围内,医疗健康的互联网化则正成为全球经济的下一座金矿,同时对目前我国医疗卫生体制变革的无限可能性和想象空间,正在迅速打开。2013年仅美国大约就有1500万人接受了远程医疗服务。在中国,BAT三巨头也对新一轮的医疗健康改革极为看重:阿里巴巴宣布建设“未来医院计划”,并与全国主要城市的近50家三甲医院达成合作意向;与此同时,阿里以10.37亿元控股中信21世纪,拿下中国仅有的药品监管码体系。腾讯在2014年9月3日以7000万美元入股丁香园,并在一个月后,以1亿美元领投在线医疗网站挂号网;而百度则依靠搭建“百度健康”平台,与北京市政府合作打造“北京健康云”平台。
不少人认为,这将为中国筹谋已久的医改带来巨大的实质性突破。的确,云医院、云平台等对于医疗体制的改革确实起到了一定程度上的促进作用,也在思路上更开阔。但互联网对于各行各业的影响,都不是只有正面的,互联网在医疗行业中的“+”法会不会也伴随着些许泡沫?医疗行业想要从整体上消化吸收互联网基因的精华,线下与线上还应该做好哪些准备?
宁波大学傅海博士表示,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给人们生活和社会运行的方方面面带来一场变革,在医疗健康领域,信息技术正在颠覆原有的医疗健康服务的概念与模式,将原来的医院与医院之间、医生与医生间、医生与居民间的信息孤岛有效地连接起来,提升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云化平台下的云医院将传统医学与信息科技相融合,产生了新的业态和商业模式,这是一场意义深远的医学革命。
但是,云化的医疗平台还要更加注重线下与线上的同步发展,毕竟平台是将线下资源得以扩散的媒介。对于宁波云医院未来发展的目标,王仁元表示,宁波云医院的建设是“互联网+”行动的践行者,在线下试营业阶段,同时要实现网上开具检验、检查功能并实现网上处方药物配送;并在7月30日之前,云诊室增加到10个以上,同时开展宁波之外的远程会诊;8月30日之前,正式出台宁波云医院规范,未来成为医疗健康领域的天猫商城,并成为今后全国云医院建设的参考。此外,宁波云医院建设还要更多地考虑,如何有助于分级诊疗和家庭医生服务模式的深入人心;如何搭建网上医联体,通过网上广泛的业务协同、协作来放大有限的优质医疗资源,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让更多的人能放心地进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就诊;如何让医疗服务走出医院围墙,方便医生多点执业,以及如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更加及时、更加方便、更加贴心的服务,实现医疗服务创新等,这些都是我们对“云医”未来发展寄予的希望和期待。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迅速老龄化,医疗卫生服务的成本与效率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越来越紧迫的问题。公开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卫生费用总支出接近3万亿,未来增速将保持高位,预计2020年中国医疗卫生健康产业规模将达到8万亿。大规模投资的注入,总是会给产业发展带来希望,医疗机制改革不是单单依靠资金投入就能够推动的,“互联网+”为医改的发展路线进一步明确了近期目标,也向落实迈出了踏实的一步。但也不能回避,医疗体制的改革并不是简单形式上的变化,而是由内向外的实质性突破。互联网对于医疗行业的影响不应该只停留在平台的建设中,还应该在优化平台、建立更严格的监管机制,树立行业新规,将医疗行业规范融合互联网产业特点,形成更具针对性的,可管、可查,有条有据的行业新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