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2013年我院妇科收治的44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同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原则将其分成两组,将24例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者归为观察组,将20例单用西药(米非司酮)治疗者归为对照组,评估两组的临床治疗结局,总结治疗经验。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可取得95.8%的临床疗效,较之对照组的80.0%理想,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肌瘤体积是(7.73±2.12)cm?,较之治疗前、对照组有优越性,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为子宫肌瘤患者提供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有效控制肌瘤的体积,临床疗效更为理想、可靠,是今后医院提高本病治疗水平的关键,建议临床进一步普及。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子宫肌瘤 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 R2-031; R737.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4-0342-01
子宫肌瘤是妇科临床上相对常见且多发的一种生殖系统疾病,也是良性肿瘤中的一种。有资料显示,30岁以上女性是该疾病的高发人群,其中35~50岁女性中,约有25%~60%的概率患上本病[1],需要尽早予以治疗,以免病情加重造成贫血甚至不孕。为此,2011~2013年,笔者对我院44例病例实行了分组治疗与探究,取得了不错的研究进展。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1~2013年到我院就诊的44例子宫肌瘤患者及其临床资料,年龄在29~51岁不等,中位年龄是37.8岁;所有入组患者均经相关临床检查、B超诊断后确诊,均与《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相关判断指南相符合[1],且表示有不同程度的月经量增加、经期延长、周期缩短、白带增多和腰腹疼痛感,均于我院妇科行药物保守治疗,排除既往有严重心脑肝肾疾病、全身系统疾病、短期内(2周)有甾体类激素药物口服史,以及药物过敏体质和存在米非司酮禁忌证者,遵循随机数字表法原则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组间一般资料的比照,差异不明显,P>0.05,符合可比条件。
1.2 方法
对照组在临床上采取单用西药疗法进行治疗,西药主要选用米非司酮,每次服用2片,于月经周期第1d晚上睡前开始服用,连续口服3个月。
观察组在上述西药口服的条件下,加服我院自拟的中药方剂加减(益母草、黄芪、枳壳、生牡蛎各25g,夏枯草、川牛膝、丹皮和制大黄各10g)进行治疗,每日1剂,早晚煎水后口服1次,疗程同对照组。部分气滞严重者,可考虑给予青皮、木香和川楝子加减;部分血瘀较甚者,可给予蒲黄、五灵脂加减;部分痰湿较甚者,可给予半夏、苍术加减,若有严重疼痛者,可予以醋元胡和白芷加减治疗。同时于用药前、用药后10d内,对两组患者的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及临床症状等进行严密监测,若有异常情况出现,则需要即刻予以停药处理。
1.3 疗效标准[2]
痊愈:疗程结束后症状及体征均消除,月经恢复正常或是绝经,且经妇科B超复查,提示无子宫肌瘤存在,子宫体积恢复如初;显效:疗程结束后症状及体征基本缓解,月经周期、月经量等明显恢复,检查提示肌瘤体积缩小超过50%,子宫体积有明显缩小;有效:疗程结束后症状及体征有显著性好转,B超检查提示缩小在30%~50%之间,子宫体积有一定恢复;无效:疗程结束后达不到上述要求。除无效例数外,其余例数用于临床疗效的计算。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版本,其中计数、计量资料分别以卡方和t形式检验,P=0.05作为数据有统计学意义的校验标准。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治疗结局比照
经连续3个月的疗程治疗,观察组可取得95.8%的临床疗效,较之对照组的80.0%更为理想,两组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治疗结局比照(n,%)
2.2 两组肌瘤体积变化情况比照
两组治疗后的肌瘤体积均有所缩小,但观察组治疗后的肌瘤体积要较之治疗前、对照组更具优越性,比较差异明显(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肌瘤体积变化情况比照(cm3)
3 讨论
子宫肌瘤在临床上亦称为子宫平滑肌瘤、子宫纤维肌瘤,多在育龄期女性群体发生,属于良性肿瘤中的一种。目前医疗界对该疾病的致病问题尚不是特别清楚,但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与雌激素、孕激素等不无关系[3],因此临床治疗多通过阻断雌、孕激素的形式來达到治疗目的。米非司酮是一种孕激素受体阻滞剂,能够通过抗孕酮、雌激素的方式,对子宫动脉的血流进行调节,并对子宫肌瘤细胞的分裂加以阻滞,从而起到缩小子宫肌瘤体积、诱发闭经的治疗作用。这在治疗子宫肌瘤方面由来已久。在陈晓芳研究[4]中,21例子宫肌瘤患者经米非司酮连续治疗达3个月后,肌瘤体积要较之治疗前有明显缩小,平均缩小43.6%,说明米非司酮在治疗子宫肌瘤方面是切实可行的,但单用该药物治疗后一经停药,有不少患者可能再度出现月经量增加、月经淋漓不尽的情况,且半年后随访复查,可见子宫肌瘤体积有逐步增大的现象,远期疗效并不是特别理想。再者,长时间应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还可能给患者的子宫内膜造成一定损伤,不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
从祖国中医角度来说,子宫肌瘤主要属于“瘕瘕”、“石瘕”及“崩漏”等范畴,主要病因在于风冷寒之邪侵犯气血,或是因热邪、湿邪等与之相结,导致气血瘀阻,情志不调、脏腑失和和经脉不畅等,长此以往,则瘀积成瘕。根据《华元化中藏经》所述,该疾病是由于局部气血淤塞所致,且与肝脏、脾脏和肾脏等脏腑出现功能失调息息相关。肝气阻滞,容易出现气滞血瘀;脾脏盈虚,容易引起痰浊内生;若经期、产期得不到合理调护,肾脏气虚,则可能造成血运留聚。按照《素问?调经论》记载,“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则泣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故治疗应以活血化瘀、益气散结为主。
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在为观察组提供米非司酮治疗的同时,给予加服我院自拟中药方剂加减治疗,发现该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要较之对照组组更为理想(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肌瘤平均体积较之治疗前以及对照组均更小(P<0.05)。与相关报道一致[5]。我们认为,方中益母草有活血祛瘀、调经消水之功,黄芪可补中益气、升阳固表,枳壳利于破气消积、散结化痰,生牡蛎滋阴养血、平肝潜阳,夏枯草可起到清肝解毒、散结消肿的功效,川牛膝有助于通经活血、祛风除湿,丹皮可清热凉血、散瘀除烦,而制大黄则有清热泻火、凉血祛瘀的效果,几者共奏活血祛瘀、平肝益气之功。能够在实现标本兼治、尽早控制病情的同时,尽可能减少因长期使用米非司酮治疗所致的毒副作用,安全性更为理想、可靠。
综上所述,为子宫肌瘤患者提供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有效控制肌瘤的体积,临床疗效更为理想、可靠,是今后医院提高本病治疗水平的关键,建议临床进一步普及。
参考文献
[1]李乐.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34):4431-4432.
[2]杨丽媛.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肌瘤临床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2,30(7):1690-1691.
[3]龚英.中西医药物联合治疗子宫肌瘤32例[J].中国中医药,2013,11(24):42-43.
[4]陈晓芳.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肌瘤42例临床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0,23(5):564-565.
[5]周鑫磊.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肌瘤90例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0,8(11):64-65.
作者简介:李喜萍,女,籍贯:湖南长沙;学历:本科;出生年月:1974年1月;单位:长沙市第三医院;科室:妇产科;邮编:410015;研究方向:妇产科肿瘤.微创等等;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子宫肌瘤 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 R2-031; R737.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4-0342-01
子宫肌瘤是妇科临床上相对常见且多发的一种生殖系统疾病,也是良性肿瘤中的一种。有资料显示,30岁以上女性是该疾病的高发人群,其中35~50岁女性中,约有25%~60%的概率患上本病[1],需要尽早予以治疗,以免病情加重造成贫血甚至不孕。为此,2011~2013年,笔者对我院44例病例实行了分组治疗与探究,取得了不错的研究进展。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1~2013年到我院就诊的44例子宫肌瘤患者及其临床资料,年龄在29~51岁不等,中位年龄是37.8岁;所有入组患者均经相关临床检查、B超诊断后确诊,均与《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相关判断指南相符合[1],且表示有不同程度的月经量增加、经期延长、周期缩短、白带增多和腰腹疼痛感,均于我院妇科行药物保守治疗,排除既往有严重心脑肝肾疾病、全身系统疾病、短期内(2周)有甾体类激素药物口服史,以及药物过敏体质和存在米非司酮禁忌证者,遵循随机数字表法原则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组间一般资料的比照,差异不明显,P>0.05,符合可比条件。
1.2 方法
对照组在临床上采取单用西药疗法进行治疗,西药主要选用米非司酮,每次服用2片,于月经周期第1d晚上睡前开始服用,连续口服3个月。
观察组在上述西药口服的条件下,加服我院自拟的中药方剂加减(益母草、黄芪、枳壳、生牡蛎各25g,夏枯草、川牛膝、丹皮和制大黄各10g)进行治疗,每日1剂,早晚煎水后口服1次,疗程同对照组。部分气滞严重者,可考虑给予青皮、木香和川楝子加减;部分血瘀较甚者,可给予蒲黄、五灵脂加减;部分痰湿较甚者,可给予半夏、苍术加减,若有严重疼痛者,可予以醋元胡和白芷加减治疗。同时于用药前、用药后10d内,对两组患者的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及临床症状等进行严密监测,若有异常情况出现,则需要即刻予以停药处理。
1.3 疗效标准[2]
痊愈:疗程结束后症状及体征均消除,月经恢复正常或是绝经,且经妇科B超复查,提示无子宫肌瘤存在,子宫体积恢复如初;显效:疗程结束后症状及体征基本缓解,月经周期、月经量等明显恢复,检查提示肌瘤体积缩小超过50%,子宫体积有明显缩小;有效:疗程结束后症状及体征有显著性好转,B超检查提示缩小在30%~50%之间,子宫体积有一定恢复;无效:疗程结束后达不到上述要求。除无效例数外,其余例数用于临床疗效的计算。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版本,其中计数、计量资料分别以卡方和t形式检验,P=0.05作为数据有统计学意义的校验标准。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治疗结局比照
经连续3个月的疗程治疗,观察组可取得95.8%的临床疗效,较之对照组的80.0%更为理想,两组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治疗结局比照(n,%)
2.2 两组肌瘤体积变化情况比照
两组治疗后的肌瘤体积均有所缩小,但观察组治疗后的肌瘤体积要较之治疗前、对照组更具优越性,比较差异明显(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肌瘤体积变化情况比照(cm3)
3 讨论
子宫肌瘤在临床上亦称为子宫平滑肌瘤、子宫纤维肌瘤,多在育龄期女性群体发生,属于良性肿瘤中的一种。目前医疗界对该疾病的致病问题尚不是特别清楚,但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与雌激素、孕激素等不无关系[3],因此临床治疗多通过阻断雌、孕激素的形式來达到治疗目的。米非司酮是一种孕激素受体阻滞剂,能够通过抗孕酮、雌激素的方式,对子宫动脉的血流进行调节,并对子宫肌瘤细胞的分裂加以阻滞,从而起到缩小子宫肌瘤体积、诱发闭经的治疗作用。这在治疗子宫肌瘤方面由来已久。在陈晓芳研究[4]中,21例子宫肌瘤患者经米非司酮连续治疗达3个月后,肌瘤体积要较之治疗前有明显缩小,平均缩小43.6%,说明米非司酮在治疗子宫肌瘤方面是切实可行的,但单用该药物治疗后一经停药,有不少患者可能再度出现月经量增加、月经淋漓不尽的情况,且半年后随访复查,可见子宫肌瘤体积有逐步增大的现象,远期疗效并不是特别理想。再者,长时间应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还可能给患者的子宫内膜造成一定损伤,不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
从祖国中医角度来说,子宫肌瘤主要属于“瘕瘕”、“石瘕”及“崩漏”等范畴,主要病因在于风冷寒之邪侵犯气血,或是因热邪、湿邪等与之相结,导致气血瘀阻,情志不调、脏腑失和和经脉不畅等,长此以往,则瘀积成瘕。根据《华元化中藏经》所述,该疾病是由于局部气血淤塞所致,且与肝脏、脾脏和肾脏等脏腑出现功能失调息息相关。肝气阻滞,容易出现气滞血瘀;脾脏盈虚,容易引起痰浊内生;若经期、产期得不到合理调护,肾脏气虚,则可能造成血运留聚。按照《素问?调经论》记载,“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则泣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故治疗应以活血化瘀、益气散结为主。
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在为观察组提供米非司酮治疗的同时,给予加服我院自拟中药方剂加减治疗,发现该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要较之对照组组更为理想(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肌瘤平均体积较之治疗前以及对照组均更小(P<0.05)。与相关报道一致[5]。我们认为,方中益母草有活血祛瘀、调经消水之功,黄芪可补中益气、升阳固表,枳壳利于破气消积、散结化痰,生牡蛎滋阴养血、平肝潜阳,夏枯草可起到清肝解毒、散结消肿的功效,川牛膝有助于通经活血、祛风除湿,丹皮可清热凉血、散瘀除烦,而制大黄则有清热泻火、凉血祛瘀的效果,几者共奏活血祛瘀、平肝益气之功。能够在实现标本兼治、尽早控制病情的同时,尽可能减少因长期使用米非司酮治疗所致的毒副作用,安全性更为理想、可靠。
综上所述,为子宫肌瘤患者提供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有效控制肌瘤的体积,临床疗效更为理想、可靠,是今后医院提高本病治疗水平的关键,建议临床进一步普及。
参考文献
[1]李乐.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34):4431-4432.
[2]杨丽媛.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肌瘤临床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2,30(7):1690-1691.
[3]龚英.中西医药物联合治疗子宫肌瘤32例[J].中国中医药,2013,11(24):42-43.
[4]陈晓芳.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肌瘤42例临床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0,23(5):564-565.
[5]周鑫磊.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肌瘤90例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0,8(11):64-65.
作者简介:李喜萍,女,籍贯:湖南长沙;学历:本科;出生年月:1974年1月;单位:长沙市第三医院;科室:妇产科;邮编:410015;研究方向:妇产科肿瘤.微创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