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对宝宝来说并不一定是坏事

来源 :祝你幸福·最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haelw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几天,有妈妈分享了好几个止咳的食疗法给我看,问:“冰糖炖梨要不要加川贝?白糖蒸鸡蛋真的有止咳奇效吗?是什么原理呀?”
  还有妈妈海淘了不少外国的儿童药水和“止咳棒棒糖”,说是里面含有天然成分,只要孩子出现咳嗽的情况,就给喝点儿吃点儿(言下之意反正吃不坏)。
  我理解,父母看着宝宝咳嗽,难免产生困扰和焦虑情绪,生怕孩子受苦,但一味追求止咳,其实对孩子来说并非好事。
  朋友跟我分享过她家的真实案例。
  孩子一岁半时,常常咳嗽,爷爷奶奶非常焦虑,生怕孩子是“冻出病来了”,听到孩子夜间咳嗽,更是心急如焚,偷偷自采了鱼腥草等,拿回家熬汤给孩子服下,还瞒着孩子的父母。
  结果,孩子半夜哭闹不已,经父母仔细检查,居然是全身突发红疹!再一查,罪魁祸首是老人抓取中草药熬的“止咳汤”,孩子可能对其中的成分过敏了!
  中草药给人最大的误会就是“无毒无副作用”,可事实上,很多中草药可能连成分都还没完全搞清楚,也有很多“药用植物”被检出含有对身体有害的物质。作为家长,平时在孩子吃穿用度上要无比小心翼翼,可怎么在吃药这样重要的问题上就丝毫不警惕、不思考呢?
  唉,老人家原本只是止咳心切,却导致更糟糕的情况发生,实在让人心痛。
  林林总总的止咳药、止咳方,究竟靠不靠谱呢?
  对小年龄的儿童来说,止咳药通常是不必要且不安全的。美国FDA建议不要给两岁以下的儿童使用复方感冒药、止咳药。我国虽然没有类似规定,但我个人不推荐给小宝宝服用复方感冒药、止咳药。
  至于一些流传甚广的止咳方、食疗法,其实最大的作用并非止咳,更多是安抚家长焦虑的情绪。其实咱们不用迷信所谓的白糖蒸蛋或冰糖炖梨,针对不同年龄的宝宝,有些家自制简单的处方,对减轻咽痛和咳嗽痛苦也能起到一定作用。
  6个月~1岁:澄清的温热液体,比如水或苹果汁。咳嗽的时候一天四次,每次5~15mL。如果宝宝小于3个月,不要随意喂哺,建议及时咨询儿科医生。
  1~6岁:蜂蜜。每次2~5ml。如果没有蜂蜜,可以用谷物糖浆代替。
  6岁以上:喉糖。如果没有喉糖,可以用水果硬糖替代。注意避免呛到。
  咳嗽不是一种疾病,也并不是坏事。
  咳嗽只是呼吸道的神经末梢受到刺激时引发的一种反射,通常具有保护性作用。在显微镜下我们可以看到:呼吸道上皮的纤毛是橙色的,它们可以通过不断摆动把花粉(粉红色颗粒)和灰尘(灰色颗粒)清理出呼吸道。
  所以说咳嗽并不是坏事,也不会“咳伤肺”,相反它有助于清除呼吸道的异常分泌物。在我看来,只要咳嗽不是严重影响到孩子的生活和睡眠,就不必太过紧张。
  为什么医生更关注咳嗽的原因,而不是咳嗽本身?


  医生时常强调,咳嗽是一种症状而不是疾病。感冒、肺炎、支气管异物等都可引起咳嗽。针对不同原因引起的咳嗽,治疗方案可以完全不同。
  所以孩子咳嗽时要分析原因,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处理,家长请别擅自买止咳药给孩子服用。如果感到担心,请及时就医。看医生的目的是更准确地判断病因及病情轻重,如果有复杂的问题能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孩子咳嗽该如何护理,何时应去医院呢?
  儿童大多数的咳嗽是由感冒引起的。一岁以上的孩子如果感冒症状并不严重,可以在家观察,遵循多喝水、多休息的原则,不一定要吃药和上医院。
  家长判断孩子病情的轻重,最关键是观察孩子的精神状况。如果孩子和平时一样活跃,能吃能玩能睡,则不会有严重问题。儿童咳嗽,大约有一半在10天内自愈,90%在25天内自愈。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充分的心理准备。但如果孩子精神变差,吃睡玩等日常生活受到影响,即使没有其他症状,都应及时就医。
  注意!如果出现以下情况,请及时就医:
  ○ 宝宝小于3个月
  ○ 咳嗽超过4周
  ○ 咳嗽伴高热、呼吸急促、喘息、痰中带血、胸痛等
  ○ 咳嗽伴有刺耳的犬吠声
  作为一位医生妈妈,我想告诉大家:孩子感冒咳嗽,常会让家长感到焦慮,总觉得非要吃药或者做点什么,才是对孩子好。其实咳嗽是人体的保护性反应,作用是清除呼吸道的分泌物。随着疾病自然恢复,即使不吃药咳嗽也会逐渐消失。
其他文献
二娃出生了,尽管之前已经做好各种思想准备,也自认为非常照顾老大的情绪,但是貌似还是状况多多。  而且,我家“老二”还是双胞胎!一家子出去,别人看双胞胎还看不过来,哪有空理大的呢!以至于姐姐经常会跑到人前去强调:“还有我呢!”  我们自认为生二胎前做足了姐姐的思想工作。一怀上二胎,我就开始在家里反复强调:“护大不护小。”希望姐姐不会感到落差。但没想到,大人给的却不一定是孩子想要的。  弟弟们出生的时
期刊
才活了四十多岁的我已经发现:“爱”除了是多巴胺引起的自然情感之外,更多的其实是一种能力。没有这种能力的人,挺难感觉到爱的,即使心里有爱,也很难顺利地表达和实施。  比如说吧,中国人说“打是亲骂是爱,急了拿脚踹”。我就没想明白打骂、拿脚踹跟爱有什么关系。有些家长把打骂当教育,夫妻把打骂当过日子,时间一久,关系就透支了。明明出发点是想把孩子教育好、把日子过好,最后目的没达到还落一身埋怨。为什么会这样?
期刊
姥爷的“家规”  说起家规,很多人会联想到大宅门,不错,自古就有“大户人家规矩多”的说法。我家不是“大户”,父母都是普通人,但是从小我就知道家里有着很严厉的“家规”。  那个年代,生活还不是很富裕。  姥爷家有两张桌子,大桌是给家里男人们的,稍微小一点的桌是给女人和孩子们的(当然也有一些歧视女性的意思)。那时候,饭菜是要先端到男人桌上,吃一轮,才能端到我们桌上。妈妈和姨们总是先让我们五个孩子吃饱,
期刊
中央台《朗读者》的热播,让我们重新感受到了分享文化的作用,在一些学校和家庭里,也开始了各种形式的朗读。  其实在我们传统的文化传播与教育中,一直有着这样的形式与功能,它们是人与人之间很好的分享形式,能够激发参与者共同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观念、情趣,把文字表述的内容,通过声音直抵心灵。  从前那些乡村私塾里,先生总是教学生拖着长音背诵“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我上小学的时候,教室里也会不时
期刊
书法在中国,是这样一个东东——  一方面,谁都敢对它评头论足,哪怕是名气很大、很权威的书法家的作品都难过得了草根百姓的法眼(今年央视春晚上中国书协名誉主席、现任主席及顾问等五位书坛大佬各写“福”字献给全国观众,结果天还没亮就在网上迎来此起彼伏的批评之声,就是最鲜活一例);但另一方面,却又不是谁都有两把刷子、谁都敢拿毛刷子蘸墨就写好的。  法国华裔文化名人熊秉明有一句很有拔高书法之嫌的名言:“书法是
期刊
水泼蛋?很好做,就是把水烧开了,把鸡蛋打进去,一凝固就好了。这种蛋可以治疗咳嗽。  我以前有个老领导,他儿子很小的时候因为一次感冒导致哮喘,后来就再也没有好过,成了西医口中的过敏性哮喘。每年发很多次,走到哪里随身都带着激素喷药。  后来在这个孩子二十多岁的时候,他们家找到了一名老中医,这位中医看了看什么药也没给开,就说回去吃水泼蛋,空腹早晚各一次,蛋黄要稀的那种,吃100天。  然后我的领导就严格
期刊
《三字经》开篇就讲:“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生活习惯、行为习惯、礼仪习惯等,是一个人社会形象的重要标志,也是这个人家教好坏的重要体现。所谓某人家教的好或是不好,往往是从其举手投足的小事中自然流露的,我们通常也是从一个人待人接物的细节习惯中判断其家庭教养的,而细节习惯的养成关键在幼小,如果家长对孩子从小疏于引导,形成不良习性,成人之后就积重难返了,那可真是“子不教,父之过”了。  记得在
期刊
家里有“熊孩子”的家长都会抱怨:孩子太顽皮了,管不了啊,真是没法管!其实不是管不了,是咱心里压根不忍心管。我家也有个“熊孩子”,为了“管理”她,我和孩他爸也是摸索了很久,也用了很多“熊招”。  触碰到家长的底线,就要严罚  假期,带着女儿小米回老家探亲。小孩子从没来过农村,第一次见到那么大的场院,鸡鸭鹅,还有羊,开心极了。小米在院子里拔了很多草,喂它们。一直到中午快吃饭了,还不肯进屋。强行被我拉进
期刊
可能很多人不愿意看我不厌其烦地把我们自己的孩子拿出来,与某某国的孩子去比照,而且往往越说越激动,把咱的孩子批得体无完肤,说得一无是处,基本就废了。中国有句俗语,叫“孩子是看着自己的好”,到你笔下怎么就净是恶作剧、恶心、甚或恶行了呢。其实,我也可以妙笔生花,在我的眼里也有很多懂事乖巧、活泼可爱的孩子。他们的表现无论在家里还是公共场合,都足够好。从他们身上我看到的是孩子实际是不分什么好坏的,孩子的所谓
期刊
夏季是小儿肥胖的高发期,一到暑假很多小朋友觉得天热不大愿意外出,一看电视又抱着零食不放,再加上小朋友都喜歡喝各种含糖量高的饮料,以至于两个月一过,家长突然惊觉家里出现了个小胖子。  夏日家长应当注意孩子的健康饮食,暑假两个月是孩子长身高的最佳时机,切勿错过。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临床营养科主管营养师赵卓琦说,小朋友在暑假期间应该保持早睡早起、一日三餐定时定量的习惯,两餐中间可以加些小点心,主要以少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