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细胞凋亡的关系分析

来源 :中国医学创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haiboy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单位:274600 山东省鄄城县人民医院
  通讯作者:林麦连
  【摘要】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Hp)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对92例胃癌患者经用Warthin-Sharry(W-S)染色,检测Hp感染情况。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细胞凋亡(Apoplosis Index,AI)的关系。结果 W-S银盐染色法发现,胃癌患者Hp感染检出率为44.6%,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等关系密切;在Hp阳性胃癌患者中,癌旁有肠化生者凋亡指数为 (8.4±1.9)%;Hp阴性胃癌患者中,癌旁有肠化生者AI (11.1±1.7)%,与无肠化生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p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应做好预防控制工作。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银盐染色; 敏感度
   BMarshall、Rwarren从胃黏膜中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p)开创了胃肠病学新时代。Hp是感染率最高的细菌之一,是众多胃部疾病如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直接诱因,也获得国际医学界肯定。上世纪90年代,WHO将Hp列为一类致癌高危因子[1]。研究发现,Hp在胃癌发展的初始阶段扮演起到重要作用,是胃癌启动因子。本组研究收集近期笔者所在医院应用W-S染色法分析胃癌患者的Hp感染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5月~2010年05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消化内科就诊的经行电子胃镜及病理确证的胃癌病理92例。其中男62例,女30例,平均年龄为(41.4±15.9)岁。
  1.2 方法 采用W-S银染色Hp计数法,Hp弧形或“S”形,呈棕黑色,常靠近胃黏膜或胃小凹内表面的上皮黏液中。按照Hp分级分为:无Hp定为(-);局限分布定为(+);较多Hp定为(++);Hp密集成团定为 (+++)。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结果均使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频数及百分率表示,两组率比较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Hp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92例胃癌患者经W-S染色,Hp检出率为44.6%(41/92)。Hp在癌旁胃黏膜上皮表面。Hp有无及数量与患者性别、肿瘤部位、浸润深度、组织学分类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0岁Hp感染率为29.4%(15/51),>60岁患者Hp的感染率为63.4%(26/41);肿瘤<5 cm组Hp感染率40.0%(16/40),肿瘤≥5 cm组感染率48.1%(25/52),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胃癌中Hp感染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Hp阳性胃癌组的AI为(10.8±1.7)%,Hp阴性组胃癌患者AI为(10.6±1.7)%,两组A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少量Hp感染的胃癌患者AI为(11.01±1.88)%,中大量Hp感染为(8.4士1.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Hp阳性胃癌患者中,癌旁有肠化生者AI为 (8.4±1.9)%,明显低于无肠化生者的 (14.6±1.6)%;在Hp阴性患者中,癌旁有肠化生者AI(11.1±1.7)%,远高于无肠化生者的 (9.35±2.68)%,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Hp寄生于胃黏膜中,调查显示大众的Hp感染率为40%左右,是常见的一种细菌感染。Hp为后天传染性疾病,已为各国研究者所共识。其传播方式尚不十分明确,但最为常见途径可能为口-口、粪-口传播。研究发现,Hp感染具有以下特征:(1)胃病患者Hp检出率显著多于普通人群,说明Hp感染者虽然胃病发病率较高,但并不是全部患病。提示胃癌及其他胃病患者可能还蕴藏其他的致病因素,如宿主易感性等遗传因素及菌株型别差异等;(2)胃病的发生率与Hp感染率之间的关系调查表明,发展中国家胃病患者两者见关系相关性显著高于发达国家。说明与两者的发病相关性与社会卫生状况、经济相关,如发达国家多能做到Hp的早发现、早治疗;(3)一旦感染Hp后,若消极治疗,则会持续感染。因此,感染率一般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Hp感染后,可使胃癌发生率增加2.8~12倍。若无Hp感染,至少相当部分患者不会发生胃癌。
  Hp感染可导致胃癌的发生发展。Kasagi等[2]报道Hp感染可增加AI,并造成细胞增殖、诱发胃萎缩、胃癌等症。Hartwell等[3]的研究发现,Hp感染时胃上皮细胞凋亡增加,使得胃癌患者胃萎缩进一步恶化。WHO的国际癌症研究所研究建议将Hp定为Ⅰ类致癌原。本研究调查了Hp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细胞凋亡的关系也表明,<60岁Hp感染率为36.6%,肿瘤<5 cm组Hp感染率为63.4%,在Hp阳性胃癌患者中,癌旁有肠化生者AI为(8.4±1.9)%,在Hp阴性患者中,癌旁有肠化生者AI (11.1±1.7)%。提示Hp感染可诱发部分具有特异性患者的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从而最终引发胃黏膜损伤和癌变。总之,Hp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对于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等胃癌前期病变换则,应做好预防控制工作,提前防治。
  参 考 文 献
  [1] 吴华星,赵玉兰,潘林娜,等.内镜下胃癌活检标本PCNA的表达及意义.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3,11:92-93.
  [2] Kasagi N, Gomyo Y, Shirai H,et al. Apoptotic cell death in human gastric carcinoma: analysis by 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mediated dUTP-biotin nick end labeling. Jpn J Cancer Res,2004,85:939-945.
  [3] Hartwell LH, Kastan MB. Cell cycle control and cancer. Science,1994,266:1821-1828.
  (收稿日期:2011-04-06)
  (本文编辑:王春芸)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