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壹
早在几年前,千岛湖大峡谷还寂寂无闻。
人们说起峡谷那一带,通常说“洞溪源里”,再往里走,绕上二十来分钟,就到了峡谷的最里端上坊村。因为山路狭窄,路途遥远,通常人们骑自行车进出,或者坐拖拉机,后来也有了面包班车。不会骑车又想省几毛车钱的山民,就靠两条结实的腿,像黑色山蚂蚁那样,徒步进出。
这条深山古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人行走,已经不能考证了。从上坊村《桂林方氏宗谱》的记录来看,宋端宗执政期间,方成公带着家眷迁居到这里。而上坊村进出的道路,自古以来,唯此一条。宋端宗登基是1276年,那么,这条古道至少已经存在七百四十年了。
读初中,听人说起上坊村,总感到云深不知处,因为不曾进过峡谷。但看看上坊來的同学,无论男女,个个明眸皓齿,肤白如脂,跟素日看到的农村同学相较,有一种天然的神清气爽的神韵与风采。因尚不知上坊藏匿于深山,也就未能探知其中的原由,但对上坊来的同学格外生出一种好感。
相同的感受,还来自于工作后的一次探亲,在峡谷深处西壁,攀爬一个多小时,到了高山之上的一个小村落,于山地上,偶然看到一个小女孩,那种藏之深山不带人烟气的素净之美,令我顿时目瞪口呆。我始知,深山的泥土、空气、水,能养育出美貌轩昂的藐姑射神人一般的少男少女。
贰
洞溪源,多么美好的名字,令人产生桃花源的联想。外来的客人,来到峡谷,就像陶渊明,“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洞溪,确实别有洞天,是幽僻,清寂的自然造化,清暑纳凉的天然胜地。
乡民对于洞溪源的传说,却与观景纳凉的惬意消遣无关,他们关心的是柴米油盐的日子。据传,七十年代,冬天有太阳的日子,源里的深山老鳖,仿佛有灵性似的,一只挨一只,排着队伍,爬上溪滩坻石晒太阳。
这曾经是洞溪源的胜景。记忆里,童年的厨房,小水缸里总养着几只鳖,就是洞溪源的山民捉来卖的。八十年代后期,村里一户人家突然盖起了新楼,有心人一调查,原来靠的是洞溪源捉鳖致富。村里很快就自发组成了捉鳖队,千年老鳖们,也在那些年月里被捉个殆尽。
上大学之前,我从未进过大峡谷。我的脚步至多到达凤林港进入洞溪源段的口子上。
我爱在溪滩里坐坐。夏秋的傍晚,找一块水中的礁石坐下,眼望岸边的芦荻,沙洲上的荆棘,于“半江瑟瑟半江红”中,体会一下《蒹葭》的意境: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后来,同学去了上坊供销社上班,我前往探望,那是第一次进入峡谷。
记得坐在拖拉机上,听着发动机的轰鸣,在狭窄迂曲的山道上颠簸起伏,两壁青山相依,山风清冽,一泓泉涧奔突而下,淙淙鸣玉。车先进入洞溪源,走了半小时,老牛嘶吼似的缓缓爬坡,突然间,就盘旋着冲到了山坳平坦处,一个蔼蔼的远离人烟的村庄,如梦如幻地呈现在了眼前。
我以为,这已经到了谷道的终极处。却见一个少年沿着村庄后面的山道攀爬,原来,翻过高山,还有村庄。我只跟着他走了十多分钟,就不得不返回,少年简直动若脱兔,早没了踪影。
叁
大峡谷呈“U”字型,从洞溪源进,儒洪村出。从山路向上望,不是穷崖巨谷,就是乱石绝壁,林木萧森,崔嵬干霄。
进入洞溪源,涧流边落着三块巨石,被称为“状元石”,又名“生儿育女石”。相传神仙斗法,扁担与箩筐落地,化作了石头,后人以为这是神仙所赐,有灵性,洞溪一带的人家,过此必诚心叩拜,便能顺利生男育女,孩子也能学业有成。
这个传说,确实富有当地特色。乡民们没见过世面,心中想象的神仙,斗起法来,用的也是庄户人的日常工具,扁担和箩筐。读书做官,是耕读农家世代相袭的传统,生儿育女,继承香火,学业有成,走出深山,光耀门楣,是每一户乡民的愿望。
还有一处地方,叫“仙人挂画”。这个名称,自我出生以来,就流传在乡民的口头。站在涧流边,抬头向上看,石壁峭立,草木不生,就像一卷垂挂的画轴。这样的景色,全国来看,其实也很普通,但名字里却饱含了乡民淳朴的愿望。
画,在乡民心中,不是简单的欣赏物,它是一个聚宝盆,想要什么,它就能生产什么。有娇妻作伴,老婆孩子热炕头,可不就是每一个乡民最朴素的愿望!这画是神仙所挂,自然承载着神仙赐福于乡民的希冀与热望!
我曾在峡谷西壁挑过荠菜,特别嫩,特别绿,纤尘不染,干净得扎眼,我偶然路过,忍不住采了一大袋下山。清明后,我曾去峡谷之巅的高山村探望一位保洁员,整个村庄掩映在一片翠绿的竹海之中,编织竹扫把是这个村庄的经济来源。
直到新近,我才惊异地发现,峡谷的东边,绝壁之上,高山之巅,竟然还有良田。路遇两个老汉,他们告诉我,四五十年前,他们在山顶的水田里种稻子,下番薯。我只能感叹,峡谷里的生活,比我曾经想象的,要丰富多彩许多!
这两年,峡谷有了一些新变化。去洞溪源的山道开阔了,进出两次,都见挖掘机在一旁填土铺路,观景台、凉亭也正在修葺中。外来客三三两两涉足这里,他们摄影,攀山,呼吸新鲜空气,体验山居生活。一个村长,正在尝试开办纯净水厂,面向城市,提供高端产品。好山好水足以养人,养生谷、民宿也陆陆续续正在开发之中。
曾经藏于深山的古老谷道,终于要面见世人了。希望它一如乡民所愿,真如在此挂画的仙人那样,给当地乡民的生活,带去一个美好的未来吧!
早在几年前,千岛湖大峡谷还寂寂无闻。
人们说起峡谷那一带,通常说“洞溪源里”,再往里走,绕上二十来分钟,就到了峡谷的最里端上坊村。因为山路狭窄,路途遥远,通常人们骑自行车进出,或者坐拖拉机,后来也有了面包班车。不会骑车又想省几毛车钱的山民,就靠两条结实的腿,像黑色山蚂蚁那样,徒步进出。
这条深山古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人行走,已经不能考证了。从上坊村《桂林方氏宗谱》的记录来看,宋端宗执政期间,方成公带着家眷迁居到这里。而上坊村进出的道路,自古以来,唯此一条。宋端宗登基是1276年,那么,这条古道至少已经存在七百四十年了。
读初中,听人说起上坊村,总感到云深不知处,因为不曾进过峡谷。但看看上坊來的同学,无论男女,个个明眸皓齿,肤白如脂,跟素日看到的农村同学相较,有一种天然的神清气爽的神韵与风采。因尚不知上坊藏匿于深山,也就未能探知其中的原由,但对上坊来的同学格外生出一种好感。
相同的感受,还来自于工作后的一次探亲,在峡谷深处西壁,攀爬一个多小时,到了高山之上的一个小村落,于山地上,偶然看到一个小女孩,那种藏之深山不带人烟气的素净之美,令我顿时目瞪口呆。我始知,深山的泥土、空气、水,能养育出美貌轩昂的藐姑射神人一般的少男少女。
贰
洞溪源,多么美好的名字,令人产生桃花源的联想。外来的客人,来到峡谷,就像陶渊明,“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洞溪,确实别有洞天,是幽僻,清寂的自然造化,清暑纳凉的天然胜地。
乡民对于洞溪源的传说,却与观景纳凉的惬意消遣无关,他们关心的是柴米油盐的日子。据传,七十年代,冬天有太阳的日子,源里的深山老鳖,仿佛有灵性似的,一只挨一只,排着队伍,爬上溪滩坻石晒太阳。
这曾经是洞溪源的胜景。记忆里,童年的厨房,小水缸里总养着几只鳖,就是洞溪源的山民捉来卖的。八十年代后期,村里一户人家突然盖起了新楼,有心人一调查,原来靠的是洞溪源捉鳖致富。村里很快就自发组成了捉鳖队,千年老鳖们,也在那些年月里被捉个殆尽。
上大学之前,我从未进过大峡谷。我的脚步至多到达凤林港进入洞溪源段的口子上。
我爱在溪滩里坐坐。夏秋的傍晚,找一块水中的礁石坐下,眼望岸边的芦荻,沙洲上的荆棘,于“半江瑟瑟半江红”中,体会一下《蒹葭》的意境: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后来,同学去了上坊供销社上班,我前往探望,那是第一次进入峡谷。
记得坐在拖拉机上,听着发动机的轰鸣,在狭窄迂曲的山道上颠簸起伏,两壁青山相依,山风清冽,一泓泉涧奔突而下,淙淙鸣玉。车先进入洞溪源,走了半小时,老牛嘶吼似的缓缓爬坡,突然间,就盘旋着冲到了山坳平坦处,一个蔼蔼的远离人烟的村庄,如梦如幻地呈现在了眼前。
我以为,这已经到了谷道的终极处。却见一个少年沿着村庄后面的山道攀爬,原来,翻过高山,还有村庄。我只跟着他走了十多分钟,就不得不返回,少年简直动若脱兔,早没了踪影。
叁
大峡谷呈“U”字型,从洞溪源进,儒洪村出。从山路向上望,不是穷崖巨谷,就是乱石绝壁,林木萧森,崔嵬干霄。
进入洞溪源,涧流边落着三块巨石,被称为“状元石”,又名“生儿育女石”。相传神仙斗法,扁担与箩筐落地,化作了石头,后人以为这是神仙所赐,有灵性,洞溪一带的人家,过此必诚心叩拜,便能顺利生男育女,孩子也能学业有成。
这个传说,确实富有当地特色。乡民们没见过世面,心中想象的神仙,斗起法来,用的也是庄户人的日常工具,扁担和箩筐。读书做官,是耕读农家世代相袭的传统,生儿育女,继承香火,学业有成,走出深山,光耀门楣,是每一户乡民的愿望。
还有一处地方,叫“仙人挂画”。这个名称,自我出生以来,就流传在乡民的口头。站在涧流边,抬头向上看,石壁峭立,草木不生,就像一卷垂挂的画轴。这样的景色,全国来看,其实也很普通,但名字里却饱含了乡民淳朴的愿望。
画,在乡民心中,不是简单的欣赏物,它是一个聚宝盆,想要什么,它就能生产什么。有娇妻作伴,老婆孩子热炕头,可不就是每一个乡民最朴素的愿望!这画是神仙所挂,自然承载着神仙赐福于乡民的希冀与热望!
我曾在峡谷西壁挑过荠菜,特别嫩,特别绿,纤尘不染,干净得扎眼,我偶然路过,忍不住采了一大袋下山。清明后,我曾去峡谷之巅的高山村探望一位保洁员,整个村庄掩映在一片翠绿的竹海之中,编织竹扫把是这个村庄的经济来源。
直到新近,我才惊异地发现,峡谷的东边,绝壁之上,高山之巅,竟然还有良田。路遇两个老汉,他们告诉我,四五十年前,他们在山顶的水田里种稻子,下番薯。我只能感叹,峡谷里的生活,比我曾经想象的,要丰富多彩许多!
这两年,峡谷有了一些新变化。去洞溪源的山道开阔了,进出两次,都见挖掘机在一旁填土铺路,观景台、凉亭也正在修葺中。外来客三三两两涉足这里,他们摄影,攀山,呼吸新鲜空气,体验山居生活。一个村长,正在尝试开办纯净水厂,面向城市,提供高端产品。好山好水足以养人,养生谷、民宿也陆陆续续正在开发之中。
曾经藏于深山的古老谷道,终于要面见世人了。希望它一如乡民所愿,真如在此挂画的仙人那样,给当地乡民的生活,带去一个美好的未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