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欢喜,像一抹蕉叶绿

来源 :传奇故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eenw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楼梦》中的探春姑娘因为『蕉叶覆鹿』的典故,给自己取了『蕉下客』的雅号,被林妹妹吐槽道:『快牵去炖了鹿脯!』而我是一片蕉叶,被怀素法师的狂草点化出灵识,穿着烟水绿的衣裳摇曳在庭院里,柔软了每一个雨打芭蕉的清梦。
  他是寄居山寺的穷书生,而我住在怀素法师当年种下的芭蕉林里。他买不起纸张,便像少年怀素那样在蕉叶上挥毫,每一笔都藏着春风夏雨的韵致。
  见他写“蕉心不展怨春风”,我明知那是前人诗句,却忍不住动了情肠,也许是因为他浇洒芭蕉时的眼神太温柔,像观音柳滴下的一颗清露。
  又见他写“满倾蕉叶,齐唱传花枝”,我忽然神往俗世嫁娶的热闹。可我没有锦绣鸳鸯的大红盖头,只有一柄碧玉般的蕉叶,轻笼了含情的眉目。
  金榜题名之日,他回到山寺答谢众僧收留。他向来念旧感恩,我却不愿让他知晓,那些守在窗前為他安神、送风、驱蚊的漫漫长夜,因为我看到了他低眉浅笑的娘子。
  我不曾怅惘,悄然相守的过往是我秘而不宣的欢喜。我珍藏着他遗落的折扇,时常学他行吟的模样。我没有在他的生命中留下痕迹,但他的诗文永远洇染着清雅脱俗的蕉叶绿。
其他文献
休息日拾掇旧书,掸去一本本书脊上的轻尘。穿窗而来的日光将蒲团照暖,犹有草香。绿叶吊兰抽出一茎长枝,开出朵朵漫不经心的花。  一枚泛黄的书签不知从哪本书中掉落,如蝶翼般翩跹在被窗棂割断的阳光下。我下意识地伸手,它却只碰到我的手指,仍旧轻飘飘地扑落在地。一时怔住,竟忘记捡拾。不需细看,早知书签背面有旧年熟悉的字迹。只是不经意,竟似昨日少年归去来。  室内乐声婉转流淌,少司命的《梅坞寻茶》恰恰流转至一句
期刊
当历史老师讲到东汉末年时,记忆力欠费的你不要再从“月光太温柔,曹操不啰唆”中搜刮灵感了,本公子帮你们整理了更全面的“膜拜三国体”古风歌曲,让你们360度感受三国的牛人牛事,在强大的粉丝滤镜下爱上那截断代史,满分也会随之手到擒来!  三国群像  故人相逢 青梅煮酒邀君天下咏  三分事 半纸残墨尽付笑谈中  苍黄几重 浮沉百年风流忆谁共  江山如梦 还顾霜月千载与今同  —《乱世长歌》  作词/瑜小乔
期刊
恋笔寄  小巧的墨色砚台,素朴里晕开一抹浅淡胭脂红,古旧温润之气氤氲开来。苏州匠人的精心雕琢让山石褪去棱角,变得细腻有情。当脂砚斋以砚自名细评《红楼梦》时,一桩与脂砚有关的前朝风月已如飞絮落英,尽逐流水。它昔日的主人,那黛眉云鬟的江南美人,早已将铅华洗却,静默在凡尘烟火里,无人相问。  光阴漫溯,彼年的金陵,南曲靡丽,红袖竞招。吴侬软语的舞榭歌台上,轻纱垂幔款款涌动,佳人罗裙曳地莲步轻摇,悠然转身
期刊
大江东去,皓月西流。一人携酒背负江山,面对无垠苍穹叩拜朗月,披发行吟,顺风疾呼:“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真是神来之笔,起首两句便赚足了气势。还不及细看,便先被直贯日月的豪情震慑。这样的笔调和气势,当世只有李白一人。  开元十三年,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踏遍万水千山,因风而行,凭酒而居。怀揣梦想的他渴望结交名流以步入仕途,却终究一无所成。
期刊
初始一段箫音入耳,清欢落落,如阒寂无人的夜里,月光透过窗遗落一地霜白。而后是琵琶声续断,如一场刀光剑影戛然而止。忽然间有水滴落木笺,溅了银屏,恍若泪光。  《寄何方》是友人推荐给我的。同为异乡求学之人,她最懂我心中所想。我们相视而笑,这般默契,无需再言语。戴上耳机的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一个清瘦的身影独步画堂,他似乎在等待什么,青衫寥落,将轩窗轻启。等一轮满月,借月光写就相思意;等酒香醇,酿一场回忆的
期刊
湖面薄冰消融,一叶轻舟荡在湖中,舟尾的小炉上温着竹叶茶,有两人围炉对坐,谈笑相欢。说到兴浓处,其中一人拿出一卷画像来,神秘一笑道:“你一向狂言‘妇人德不足称,当以色为主’,喏,曹洪将军的女儿容貌虽不及双乔,但与你荀家也是望衡对宇。奉倩,你也到娶妻的年纪了。”  荀粲勾勾嘴角,不以为意。往日同道好友都忙着给他张罗亲事,只有眼前这个人深知他所好。可画卷上那姑娘,当真貌美如此吗?  饮尽杯中热茶,友人一
期刊
张岱是浙江绍兴人,生于明末的官宦世家。他精通史学,颇懂音律,深谙园林布置之法,尤擅茶艺鉴赏之道……他的人生起伏跌宕,横越明清两朝。朝代更迭的罅隙是他人生的分水岭,两端境遇迥然—一半遍览浮华,一半极尽苍凉。  初时的他,正是轻狂少年,一派风流,鲜衣怒马,笙歌华宴不休,耽溺十里繁华。那时,他像一尾丰鳞华美的鱼,凭着爱热闹的心性,在悠闲的时光里恣意遨游。  恣意轻狂的年少岁月像一个柔软无邪的梦,梦里有绮
期刊
徽州的外祖家背靠河畔,临水的一面修了几座亭子,亭中不留桌椅,东西相通供行人往来,南北两侧设条凳可歇脚赏景。  我原以为这只是仿古栏杆,直到瞥见古运河的旧照,其中有一模一样的靠背条凳立在河岸。隔着斑驳时光,我从中挑出三个清瘦楷体字—美人靠。  外祖说,世家大族的女子不可抛头露面,爹娘便沿着天井上的廊檐修欄杆、设靠椅,容闺中小女也望一望这如画山水。那靠椅要用上好紫檀,细致打磨,榫卯固定,线条流畅,再雕
期刊
杨洋,杨洋,明明是个大男孩,唤起他的名字却有种卖萌的感觉,就连他的观众群也有“羊毛”这般乖巧柔顺的称号。上天仿佛格外偏爱这个小王子,愿意为他铺开波澜轻盈的玫瑰花海。  我对古典舞者怀有近乎本能的好感。古乐飘起,舞者以凡俗骨肉望尘莫及的高难度动作描摹着风花雪月的姿态,在最接近神灵的时刻,他的天地一定澄明如水。我常想象那是怎样的感觉,大概如小沙弥参禅那般,拥有片刻明心见性的欢喜。这样圣洁的情感体验,濡
期刊
浣花溪,这条小溪该有多美才能被冠以这般勾人的名字,也许是因为溪畔的草堂和草堂的主人杜甫。而锦江畔望江楼里有一副楹联,却要把浣花溪的半边风光另分他人,“古井冷斜阳,问几树枇杷,何处是校书门巷?大江横曲槛,占一楼烟雨,要平分工部草堂。”  这个堪与杜甫平分浣花溪风光的人叫薛涛,乃唐代一介风尘女伎。她父亲在安史之乱中流亡蜀中,回首经年的惊涛骇浪,历史和政治的洪流让一介小吏心悸不已,恰嫡妻裴氏诞下一女,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