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考生的态度影响着考官的心理,从而产生“印象分”,这个分是没有标准去衡量的,只有考官自己清楚。有时,也正是考官这瞬间的“印象”,决定了一个考生的前途和命运。
面试是公选必须经过的一个重要环节,无论是什么样的考试,都需要考生去面对。目前,公务员录用也好,领导干部公开选拔也好,一般情况下,都采用的是结构化试题面试,来检测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组织与协调能力、应变与创新能力、知识面、言语表达能力。面试的时间一般都在20分钟以内,考官通过考生对3-5道题的回答,给出不同的分数,然后,再通过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得出平均分的方式,计算考生的成绩。因此,面试中考官的评判标准,是决定一个面试考生成绩的关键。通常情况下,考官对考生回答问题只是一边听、一边评判,然后给出相应的、较为合理的分数。但是,有时也会出现考官“追问”的现象。作为应试者,一旦发现这样的现象出现,应当注意从三个方面把握好自己,避免失去不应该失去的分数。
迅速摸清考官“追问”的意图
面试考官通常情况下都为7人组成,设主考官1人,副主考官1人。考官一般由组织人事部门、用人单位和部分聘请的专家三个部分组成。从规范操作的角度讲,考官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是要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具体表现在,能够坚持原则,公道正派;有一定的知识面,并对考生所考职位业务熟悉;善于思考,有较强的分析判断能力;了解公选面试的所有程序和要求。
二是要经过培训取得考官资格。结构化面试之所以称为结构化,是因为这样的面试,不论是考场的设置要求,面试的试题要求,面试的过程要求,考官的评分规则要求,都是按照事先设定的标准和规定进行的,因此,考官必须要了解和熟悉它。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客观、准确地把握结构化面试需要检测的各个综合素质,从而给出较为合理的分数,不至于过高或过低,忽高或忽低。
三是要预先熟悉考题。通常情况下,在面试正式开始之前,都安排有20-30分钟的时间,由主考官带领考官就一天的面试题目进行熟悉,并就每一道题目的答题要求、评分标准同考官讲清。在当天第1号考生答题完毕后,通常情况下,主考官还要与其他考官商定应当如何评分,以作为标杆来衡量其他考生的评分。
作为应试的考生,除了要认真回答好每一道题外,也要了解考官的组成情况和面试工作程序,一旦出现考官“追问”的现象,能够迅速判断出考官的意图,做出正确的回答。
考官对考生“追问”,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考生对答题回答的不够完整,考官希望通过“追问”让考生回答的更加完整。尤其是一些发散型思维的题目,从命题的要求来说,必须回答出3-5种以上的答案,但是,往往一些考生只回答出1-2种答案,并反复进行复述,论证自己的观点,既没有必要,又影响考官的评分。这种时候,考官出现对考生“追问”,应当说,是对考生的关心,是善意的提醒,并不是恶意的“刁难”,考生要迅速判断,给予必要的补充。譬如,有这样一道考题,考官给考生看一个图形,然后问考生:你从下列图形中看到并想到了什么?一般都要求考生根据看到的图形作出合理的想像,并不要求考生只回答出像什么,而是多种答案,越多越有想像力的,越是吸引考官,越能让考官给出高分。而有些考生回答不出来,有时考官就会“追问”:“还有没有要回答的?”考生要对此有敏感性。
二是考生对答题的回答过于简单,考官希望通过“追问”让考生回答得更加充分。这样的“追问”一般出现在考生对答题理解不够,三言两语就回答完毕,而时间又非常宽裕的情况下,主考官会对考生“追问”:“还有没有需要补充的?”提示考生要再作必要的补充回答。
三是考生对答题回答的有新意,考官希望通过“追问”让考生回答的更加完美。这样的“追问”,一般出现在模拟情景题上,考生独到的见解,独特的思维方式,让考官的兴趣也得到提升,从而让考官不由自主的出现“追问”。对于这样的“追问”,考生要注意“得意忘形”,避免自己因“得意”而失去不应该失去的分数。
注意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作为一名应试者,在面对考官的“追问”时,一定要保持稳定的心态,不要紧张,更不要害怕。尤其是不要轻易
地改变自己的答题思路,顺着考官“追问”的要求,认真地思考,及时作答。考生的心理素质,既是考官要考的范围,也是决定一个考生面试成绩的关键。通常情况下,考生在面对考官的“追问”时要注意克服三种心理反映:
一是考官“刁难”的心理。这是一般考生的第一反映。通常情况下,人们的思维定式都是从坏的方面去考虑,但是,实际上,考官在面对考生时,都希望能够选拔出优秀的考生,这不仅是一个考官的职业道德决定的,也是这种公开选拔的机制决定的。因为,考官在面对考生时,只知道考生是几号,并不知道考生叫什么,是哪个地方人,考官面前摆放的都是一张“白纸”,人人都想去画一张最美的图画。所以,考生在面对考官的“追问”时,没有必要把考官想的“太坏”,从而产生不应有的抗拒心理。而应当积极配合,认真思考,慎重作答。
二是心情突然紧张的心理。这也是一般考生的第一反映。通常情况下,这样的反映多发生在性格内向,没有经过多大场面的考生身上。有时在面对考官的“追问”时,突然心情紧张起来,甚至打破了自己的原有思路,血压升高,头脑轰鸣,不知所措。这样的考生主要是平时锻炼的机会较少,缺少应对突如其来的场面。作为这样的应试者,除了平时要加强锻炼外,进行每道面试题目答题时,一定要略为思考半分钟,并迅速在面前的纸上,列出答题提纲,不论考官是否“追问”,都能从容应对。
三是怕考官打“低分”的心理。这也是考生的一种心理反映。但是,这种心理反映应当说是多余的。正常情况下,面试的考官都不会去对考生进行“追问”的,前面已经说过,通常情况下“追问”现象出现的三种情况,从三种情况看,应当看到是考官对考生的关心和爱护,只要考生认真思考,从容应答,不仅不会丢分,而是可能增加分数。此外,面试的规则中对考官的评分,除了规定评分把握要点、评分等级之外,还特别就“评分在90分以上或50分以下者,应在考官评语栏记录考生面试中的突出表现或较差表现”的规定。每一位考生的评分高低,除了考生对答题理解,回答的完整性、透彻性、合理性、哲理性等外,还必须要以1号考生给出的分数作为参照物。所以,任何一个应试者,都不要害怕自己的分数过低。
从态度上配合考官的“追问”
少数考生在面对考官的“追问”时,往往并不是对考官“追问”后对问题回答得不够完整、不够完美而没有增加到分数,而是将本来可能得到的分数反而减少了,失去了不应该失去的分数,其中的重要原因就是态度。
通常情况下,在考官“追问”后,考生有三种态度:一种是一脸默然,无所谓的态度。表现出的是冷淡,有的回答:“没有补充的。”让考官感到考生能力太差。一种是答非所问,心不在焉的态度。表现出的是厌烦,有的回答“追问”,偏离了所要问的主题,让考官感到很失望。一种是“口若悬河”,极力表现自己的态度。表现出的是夸夸其谈,甚至穿插一些个人经历,极力推介自己,不仅没有得到考官好感,反而得到少数考官的反感。本应得高分,反而失去分。
在公选面试之初都有这样一道面试考题:请你谈一谈为什么报考某职位?从当初出题的立意讲,一方面通过介绍自己,让考生放松思想;另一方面通过考生自我介绍,摸清考生对报考职位的态度。但是,正是这道题,让考生向考官透露了身份,给考生作弊开了方便之门。所以,现在的面试都取消了这样的考题,并严禁考生以任何方式透露自己身份的信息,以视公平。
笔者作为公选面试和公务员录用面试的考官,多次参加考生面试,有些考生的确很优秀,但是,在面对考官“追问”时,表现出第三种态度的考生,都没有拿到高分,事后,我也与给了考生低分的考官进行交流,有的考官就说:“这个考生的表现欲太强。”可以说,正是少数考生“不由自主”的表现欲,却让考官在评分时打了折扣。从这个角度讲,考生的态度影响着考官的心理,而产生“印象分”,这个分是没有标准去衡量的,只有考官自己清楚。有时,也正是考官这瞬间的“印象”,决定了一个考生的前途和命运。
面试是公选必须经过的一个重要环节,无论是什么样的考试,都需要考生去面对。目前,公务员录用也好,领导干部公开选拔也好,一般情况下,都采用的是结构化试题面试,来检测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组织与协调能力、应变与创新能力、知识面、言语表达能力。面试的时间一般都在20分钟以内,考官通过考生对3-5道题的回答,给出不同的分数,然后,再通过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得出平均分的方式,计算考生的成绩。因此,面试中考官的评判标准,是决定一个面试考生成绩的关键。通常情况下,考官对考生回答问题只是一边听、一边评判,然后给出相应的、较为合理的分数。但是,有时也会出现考官“追问”的现象。作为应试者,一旦发现这样的现象出现,应当注意从三个方面把握好自己,避免失去不应该失去的分数。
迅速摸清考官“追问”的意图
面试考官通常情况下都为7人组成,设主考官1人,副主考官1人。考官一般由组织人事部门、用人单位和部分聘请的专家三个部分组成。从规范操作的角度讲,考官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是要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具体表现在,能够坚持原则,公道正派;有一定的知识面,并对考生所考职位业务熟悉;善于思考,有较强的分析判断能力;了解公选面试的所有程序和要求。
二是要经过培训取得考官资格。结构化面试之所以称为结构化,是因为这样的面试,不论是考场的设置要求,面试的试题要求,面试的过程要求,考官的评分规则要求,都是按照事先设定的标准和规定进行的,因此,考官必须要了解和熟悉它。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客观、准确地把握结构化面试需要检测的各个综合素质,从而给出较为合理的分数,不至于过高或过低,忽高或忽低。
三是要预先熟悉考题。通常情况下,在面试正式开始之前,都安排有20-30分钟的时间,由主考官带领考官就一天的面试题目进行熟悉,并就每一道题目的答题要求、评分标准同考官讲清。在当天第1号考生答题完毕后,通常情况下,主考官还要与其他考官商定应当如何评分,以作为标杆来衡量其他考生的评分。
作为应试的考生,除了要认真回答好每一道题外,也要了解考官的组成情况和面试工作程序,一旦出现考官“追问”的现象,能够迅速判断出考官的意图,做出正确的回答。
考官对考生“追问”,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考生对答题回答的不够完整,考官希望通过“追问”让考生回答的更加完整。尤其是一些发散型思维的题目,从命题的要求来说,必须回答出3-5种以上的答案,但是,往往一些考生只回答出1-2种答案,并反复进行复述,论证自己的观点,既没有必要,又影响考官的评分。这种时候,考官出现对考生“追问”,应当说,是对考生的关心,是善意的提醒,并不是恶意的“刁难”,考生要迅速判断,给予必要的补充。譬如,有这样一道考题,考官给考生看一个图形,然后问考生:你从下列图形中看到并想到了什么?一般都要求考生根据看到的图形作出合理的想像,并不要求考生只回答出像什么,而是多种答案,越多越有想像力的,越是吸引考官,越能让考官给出高分。而有些考生回答不出来,有时考官就会“追问”:“还有没有要回答的?”考生要对此有敏感性。
二是考生对答题的回答过于简单,考官希望通过“追问”让考生回答得更加充分。这样的“追问”一般出现在考生对答题理解不够,三言两语就回答完毕,而时间又非常宽裕的情况下,主考官会对考生“追问”:“还有没有需要补充的?”提示考生要再作必要的补充回答。
三是考生对答题回答的有新意,考官希望通过“追问”让考生回答的更加完美。这样的“追问”,一般出现在模拟情景题上,考生独到的见解,独特的思维方式,让考官的兴趣也得到提升,从而让考官不由自主的出现“追问”。对于这样的“追问”,考生要注意“得意忘形”,避免自己因“得意”而失去不应该失去的分数。
注意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作为一名应试者,在面对考官的“追问”时,一定要保持稳定的心态,不要紧张,更不要害怕。尤其是不要轻易
地改变自己的答题思路,顺着考官“追问”的要求,认真地思考,及时作答。考生的心理素质,既是考官要考的范围,也是决定一个考生面试成绩的关键。通常情况下,考生在面对考官的“追问”时要注意克服三种心理反映:
一是考官“刁难”的心理。这是一般考生的第一反映。通常情况下,人们的思维定式都是从坏的方面去考虑,但是,实际上,考官在面对考生时,都希望能够选拔出优秀的考生,这不仅是一个考官的职业道德决定的,也是这种公开选拔的机制决定的。因为,考官在面对考生时,只知道考生是几号,并不知道考生叫什么,是哪个地方人,考官面前摆放的都是一张“白纸”,人人都想去画一张最美的图画。所以,考生在面对考官的“追问”时,没有必要把考官想的“太坏”,从而产生不应有的抗拒心理。而应当积极配合,认真思考,慎重作答。
二是心情突然紧张的心理。这也是一般考生的第一反映。通常情况下,这样的反映多发生在性格内向,没有经过多大场面的考生身上。有时在面对考官的“追问”时,突然心情紧张起来,甚至打破了自己的原有思路,血压升高,头脑轰鸣,不知所措。这样的考生主要是平时锻炼的机会较少,缺少应对突如其来的场面。作为这样的应试者,除了平时要加强锻炼外,进行每道面试题目答题时,一定要略为思考半分钟,并迅速在面前的纸上,列出答题提纲,不论考官是否“追问”,都能从容应对。
三是怕考官打“低分”的心理。这也是考生的一种心理反映。但是,这种心理反映应当说是多余的。正常情况下,面试的考官都不会去对考生进行“追问”的,前面已经说过,通常情况下“追问”现象出现的三种情况,从三种情况看,应当看到是考官对考生的关心和爱护,只要考生认真思考,从容应答,不仅不会丢分,而是可能增加分数。此外,面试的规则中对考官的评分,除了规定评分把握要点、评分等级之外,还特别就“评分在90分以上或50分以下者,应在考官评语栏记录考生面试中的突出表现或较差表现”的规定。每一位考生的评分高低,除了考生对答题理解,回答的完整性、透彻性、合理性、哲理性等外,还必须要以1号考生给出的分数作为参照物。所以,任何一个应试者,都不要害怕自己的分数过低。
从态度上配合考官的“追问”
少数考生在面对考官的“追问”时,往往并不是对考官“追问”后对问题回答得不够完整、不够完美而没有增加到分数,而是将本来可能得到的分数反而减少了,失去了不应该失去的分数,其中的重要原因就是态度。
通常情况下,在考官“追问”后,考生有三种态度:一种是一脸默然,无所谓的态度。表现出的是冷淡,有的回答:“没有补充的。”让考官感到考生能力太差。一种是答非所问,心不在焉的态度。表现出的是厌烦,有的回答“追问”,偏离了所要问的主题,让考官感到很失望。一种是“口若悬河”,极力表现自己的态度。表现出的是夸夸其谈,甚至穿插一些个人经历,极力推介自己,不仅没有得到考官好感,反而得到少数考官的反感。本应得高分,反而失去分。
在公选面试之初都有这样一道面试考题:请你谈一谈为什么报考某职位?从当初出题的立意讲,一方面通过介绍自己,让考生放松思想;另一方面通过考生自我介绍,摸清考生对报考职位的态度。但是,正是这道题,让考生向考官透露了身份,给考生作弊开了方便之门。所以,现在的面试都取消了这样的考题,并严禁考生以任何方式透露自己身份的信息,以视公平。
笔者作为公选面试和公务员录用面试的考官,多次参加考生面试,有些考生的确很优秀,但是,在面对考官“追问”时,表现出第三种态度的考生,都没有拿到高分,事后,我也与给了考生低分的考官进行交流,有的考官就说:“这个考生的表现欲太强。”可以说,正是少数考生“不由自主”的表现欲,却让考官在评分时打了折扣。从这个角度讲,考生的态度影响着考官的心理,而产生“印象分”,这个分是没有标准去衡量的,只有考官自己清楚。有时,也正是考官这瞬间的“印象”,决定了一个考生的前途和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