咀嚼文本 彰显语文课的特点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jqwertyuio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它明确告诉: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是语文的目的和归宿,是语文的根。而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最主要的依据则是文本,故要凸显语文课的特点,守住语文的根,就必须咀嚼文本。
  课前设计时要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来咀嚼文本。教师头脑中必须明确,借助某一文本应让学生积累哪些基础?训练学生哪些能力?陶冶学生什么样的情感?给学生现实生活有哪些指导?写作上对学生又有哪些帮助:咀嚼文本,从而明确课堂上如何引领学生听说读写并获得体验,明确学生要从教师那里获得哪些方法的指点,过程的引领和经验的借鉴。
  新课程标准理念二规定:“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语文学习的根本目的之一是学习语言、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而文本则是学生学习的蓝本,其目的是师生通过对文本的字词句段、文章的语感、内容主题、写法的理解运用来实现此目标。
  在一些偏远农村的初中生,他们绝大部分连工具书都买不起或不买,只能靠教师课堂上去跟他们讲解,然而有些教师教学理念没转变,常因阅读教学而忽视了字词教学,从而学生错别字连篇,对词语的基本意思都不懂,说话、作文语言极为枯燥、贫乏,很难看到带有文学色彩的作文。那么,对于这种情况如何去改善呢?
  首先在学习中学生应从字词典入手,把字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多音多义掌握之后,再结合文本具体的语言环境准确加以理解;通过文言文学习,加深对语言文字的具体理解和运用,如《公输》中的“子、为、说、曰”等。每个合作学习小组至少有一部字典和小词典,让学生养成查字典词典的好习惯.
  其次教师也可以把学生容易写错的字词、理解上容易出错的词语刻印出来,让他们平时去多识记、理解、掌握。课堂上,哪怕时间再紧,都要挤时间来听默写生字词的音形义。创设一些语言环境让学生正确辨析词语,每一节课至少用三至五个新词语写一段意思连贯、用词准确的话语。每次周记或大作文都必须用到一定数量的新词汇、名言、警句。生活中,加大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运用实践,除平常的口语交际训练外,大作文每次不低于600字,每期至少14个新词汇,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熟练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阅读教学中,以培养感受、欣赏和评价文本内容形式的能力为主,文本的内容其基本单位即为字词。故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要求他们开始收集文本信息,概括文本主要内容,揣摩文章主旨,再反复读文本,通过文本字词句来验证,即篇不离段、段不离句、句不离字词,找文本中心句、关键句。课堂听说读写的体验中均体现文本的关键词句。如朗读中的重音、语气、语速、情感,多种形式朗读,听听文章的语感,关键词语的朗读、韵味,分享朗读的成果;说说词语在文本中的正确含义、在运用中的精妙之处。即既注重具体语言环境中词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又注意语言的特殊运用,如词语的褒义贬用、贬义褒用,修辞后的特定用法,如《济南的冬天》的“卧”着一点小雪,《活在往事中》“在我身后的窗外,是邻居家屋檐上厚厚的积雪,那些积雪就像‘卧’在心头上一样,因为在阴面,这样冷的天里,节前是无望融化了”。都用了拟人修辞,前者表现作者高兴之情,后者则表现了积雪、寒冷给人带来的压抑。欣赏评价中,我们借鉴文本,对文本字词句段进行删增调补,与文本对话,与文本比较,训练其综合运用和实践能力。如《春酒》中的第八段,该段内容与全文在行文思路上是否相吻合?若把该自然段删去又不能凸显对母亲的感情,请将该段文字分散到哪些自然段中去好?说说理由;如《醉翁亭记》“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文中注释说:“颓然”在这里形容醉态。我们能换一个词吗?他内心的思想情感怎样?通过前后文的分析比较,学生认为:“颓然”更多是表达了太守内心的苦闷。
  让文本与生活结合,激发创造欲:在学习中,我们可以运用文本字词造句、说话,可以运用文本的独特见解去刺激我们发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运用文本的构思技巧,学会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文本主题的表述,学会运用不同文本来表情达意,运用文本的语言技巧,训练我们综合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运用文本的写作技巧,训练我们的思维、表达、写作的综合技能。
  总之,深钻文本、咀嚼文本、吃透文本、结合学生实际,按语文特点来教学生,我认为这也是我们现在提倡的多元高效课堂的“根”,它需要我们语文教师要理解、围绕“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内涵、文化底蕴、认识深度、审美意识、探究能力,这样的语文课才是真正的语文课。教师必须时时想着自己在“教语言文字运用”,时时想着从语文中寻找立足点,引领学生读书写作,从而领悟中国语言文字的精妙。
  (作者单位:637646四川省仪陇县三河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家长会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保持密切联系,协调一致的活动,是邀请学生家长参加教育工作的一种重要形式。学生正处在学习、成长的关键时期,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要做到时刻关注他们,希望家长和教师常联系、沟通,来校交流情况、指导工作,精诚合作、共育新人。  【关键词】尊重 沟通  家长会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保持密切联系,协调一致,邀请学生家长参加教育工作的一种重要形式。召开家长会的目的是为了加强教师
期刊
由于城乡发展水平的差异,小学生音乐教育的发展呈现极不平衡的状态。特别是山区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理念陈旧、方法简单、手段单一,很难激发小学生兴趣和激情。使小学生在音乐活动中兴趣不浓,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不愿张嘴、不愿表演。还有,家长对孩子音乐素养的培养不够重视,小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基本上处在自然本能的原始状态。因此,一定要善于发现、培养和激发小学生的音乐兴趣,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强化小学生音乐素质的开
期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所要解决的问题  作文是学生思想水平和文字表达水平的具体体现,是字词句章的综合训练。它不仅要培养学生运用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而且担负着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和发展智力的任务。它的本质特点就是通过语言文字再现生活,反映生活,它是作者心灵的流露,是对生活的思考,而不是矫揉造作。  小学习作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应有计划,有目标,有指导的教学实践。而多年来教师
期刊
当我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画《互相帮助》的两幅图的时候,就听见下面有学生在小声嘀咕:“又是看图写话……”图一画的是放学的路上,突然下起了大雨,小明没有带雨伞,把书包顶在头上冒雨往家里跑去。在小明的后面,是打着雨伞正在追小明的小红。图二是他们两人高高兴兴同打一把伞回家。我把最后一笔画完,微笑着转过身来,学生们已经在下面议论纷纷了,有的作苦思冥想状,有的是一幅愁眉苦脸万分无奈的模样。  我微笑着说:“同学们
期刊
想象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想象的动因。创新能力是在智力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综合能力,它是人的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的创新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它已成为新世纪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创新教育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是每个教育工作者肩负的重任,也是全社会应该引起重视的问题。而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教师是实施这一活动的主导者。本文将就语文
期刊
低年级学生上课自控能力差,注意的持久性短,极易走神,以致课堂秩序难以调控,教学效率不高。细细想来,低年级课堂组织教学难度大,固然有学生生理方面的客观原因,但我们又不能只归咎于此。作为执教者,我们更应该面对现实,从自身角度出发,积极寻求解决问题、提高课堂效率的策略,最大限度地激起低年级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现结合笔者长期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创设良好课堂教学氛围唤起学生
期刊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起着重要作用,必须从小打好写字的基础。从低年级开始就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写字能力。”近年来,从提高质量、减轻学生负担的目的出发,我始终把写字教学当做新课改重点内容之一,深深体会到:写字教学必须从低年级开始抓起,学生有了良好的写字习惯和基础,才能写出一手好字,而且终身受益。如何完成这一教学任务,下面谈谈自己
期刊
教育心理学家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产生注意的基础,求知的动力,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而课堂教学则是诸多方法中最主要的形式。讲课时要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设计好每堂课的“开场白”,要讲出新意,讲出字里行间学生看不出来的“奇珍异宝”。因学生对知识兴趣的第一个源泉就是教师对每个学科、每个单元、每节课的“开场白”。通过教学实践证明“开场白”常常关系到整节课教学的成败
期刊
好奇心每个人都有,教师应把握好学生的好奇心,把他们的思绪引入课堂、引入书本,并且能够正确地引导、长期地保持这种好奇心理。  信息技术是一门全新的课程,由于上课的形式以及内容的与众不同,使得学生对这门课的好奇心十分强烈。如何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好奇心理,是能否把这门课教好的关键。  一、包容好奇心  有好奇心并不是坏事,一些教师总是压制学生的好奇心,不允许他们考虑任何与本课无关的内容,这样做使得许多学
期刊
读后感是议论文中最常见的文体之一,也是初高中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文体。但从以往读后感训练的情况来看,效果并不尽人意。其实,写好读后感也有章可循。若活用“四字诀”,则更容易生效。  一、引——围绕感点,引述材料  读后感重在“感”,而这个“感”是由特定的“读”生发的,“引”是“感”的落脚点,所谓“引”,就是围绕感点,有的放矢的引用原文:材料精短的,可全文引述;材料长的,或摘录“引”发“感”的关键词、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