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误吞异物的预防和应急处理

来源 :中华家教·幼儿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sy25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类型1】消化道异物
  指导专家:刘志峰 南京市儿童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
  来医院就诊的孩子吞入消化道的异物五花八门,有硬币、发卡、吊坠、水果刀、电池等等,其中具有腐蚀性的电池和尖锐的针、钉子等等是最危险的。尖锐的异物可能刺破消化道造成穿孔,而电池一旦在消化道崩解,腐蚀性的液体可能对消化道造成烧灼腐蚀,严重的可能造成消化道的梗阻。
  【对策】不要给孩子戴一些容易抓下来的饰物,如发卡、吊坠等等;图钉、钉子、缝衣针等尖锐的物品要收好,不要放在孩子可以够到的地方;换下来的电池要妥善存放,尤其是较小的纽扣电池,电动类的儿童玩具要注意其安全性,防止孩子将其中的电池拆出来吞下。
  【应急处理】如果孩子吞下的是危险性较高的异物,如上面提到的钉子、电池、缝衣针之类的物品,就应该立即送往医院,通过手术手段取出。如果是比较圆滑,危险性低的物品,如硬币、玻璃珠之类的,不用太着急,可以尝试用蔬菜混合油吞下看看是否能够通过大便排出,如果不行再尝试通过胃镜手术等方法来取出。
  【类型2】气管异物
  指导专家:林镝 南京市儿童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
  气管异物是十分危险的,轻的可能引起肺炎,重的甚至可以危及生命。常见的气管异物有瓜子、花生、糖块、黄豆、玩具小零件、骨头、鱼刺等等。
  【对策】3岁左右的孩子咀嚼和吞咽功能都还没有完全发育,干果类食物和果冻建议不要给他们吃,否则不小心可能引起孩子气道完全堵死、窒息死亡。另外,孩子哭闹的时候家长不要强行喂东西,孩子吃东西的时候家长也不要逗孩子笑,因为这样都容易引起呛咳,导致异物进入气道。
  【应急处理】一旦孩子吞入异物,家长要注意孩子有无呛咳、呼吸困难、嘴唇发紫等现象,如有上述现象说明异物进入气管,需要到医院紧急处理,否则会引起窒息。如情况紧急,可尝试使用“海姆立克法”帮助孩子排出异物。
  【小贴士】海姆立克急救法
  患者若是3岁左右的孩子,救护人应该马上把孩子抱起来,一只手捏住孩子颧骨两侧,手臂贴着孩子的前胸,另一只手托住孩子后颈部,让其脸朝下,趴在救护人膝盖上。在孩子背上拍1~5次,并观察孩子是否将异物吐出。如果异物还没出来,可以把孩子翻过来,面对救护者,将手指并拢在孩子胸部下半段按压1~5次。随时观察孩子嘴里有没有东西出来,如果有东西,救护应该用手指将异物勾取出来,千万不要捅。以上所有动作都是在孩子的头低于胸的情况下完成的。
  如果孩子已经比较大了,抢救者可以站在患儿背后,用两手臂环绕患儿的腰部,然后一手握拳,将拳头的拇指一侧放在患儿胸廓下和脐上的腹部。再用另一手抓住拳头、快速向上重击压迫病人的腹部。重复以上手法直到异物排出。
其他文献
女儿出生后不久,我和老公就远离家乡,到大城市谋生。每年我们只有春节才回家一趟,女儿就紧紧地跟在我身边。和小朋友玩耍时,她一分钟往家瞄一眼,确定我在,才接着玩,甚至我上洗手间,她都会亦步亦趋地跟着,生怕一不留神,我就再次从她眼前消失。  最让人揪心的是离别,无论起得多么早,无论动作多么轻,她总会及时地醒来,连我洗脸刷牙她都在旁边看着。出发时,母亲强行抱住女儿,女儿大声哭喊,拼命挣扎,我头也不敢回。 
期刊
什么是“询问期”?  3~6岁的孩子,充满了好奇心,经常提出一连串的问题,心理学上将这一时期称为“询问期”。  询问期又可分为“第一询问期”和“第二询问期”。3~4岁属于第一询问期,他们喜爱以“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之类的问题来提问。4~6岁属于第二询问期,他们会问“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前者询问名称,后者询问原因。这两个时期属于大脑迅速发展时期,它会带来语言与智力上的迅速发展。因此,
期刊
年轻父母过于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老人稍不顺孩子的心意,孩子又哭又闹,夫妻俩可能就会埋怨老人;对孩子的所有要求无条件满足,但对老人的需求却疏于过问;由于两代人的观念差异,年轻人可能会忽略老人在教育孩子时的观点,一味觉得老人的想法过时了……这些都会导致“厚小薄老”,影响家庭和谐。朋友小米家就发生了这样的烦心事。小米老公对儿子有求必应。有一天,孩子要买玩具,小米的婆婆不同意,结果孩子又哭又闹。回了家,小
期刊
对特权说“不”  一次,罗斯福的一个儿子驾车不遵守交通规则,被警察带到法院接受处罚。可是,当法官知道他是总统的儿子后不仅没有处罚他,而且还邀他去家里吃饭。儿子吃过饭回来后,洋洋得意地把这件事当作“有趣的奇遇”说给家人听。罗斯福听后,瞪了儿子一眼,训斥道:“这真的很有趣吗?作为一个公民,你不遵守交通规则,不敢承担后果,你还好意思炫耀!你必须立即去法院交纳罚金。”儿子只好马上去补交罚款。  如果儿子因
期刊
随着少儿真人秀节目的热播,“小小女汉子”“小小伪娘”的形象不时吸引观众的眼球。在初步的调查反馈中,学龄前儿童“伪娘”“女汉子”现象不容忽视,且呈现人数逐渐上升的趋势。本该阳刚的男孩却多腼腆,本该柔美的女孩却多强悍,如此巨大的偏差令人深思,性别教育缘何如此失衡?  【众说现象】  李雯(职员妈妈):在我的印象中,女孩本该是中规中矩的小淑女,可我家五岁的丫头却唱起了彻头彻尾的反调,简直是名副其实的“女
期刊
我家的闹闹玩了积木之后,屁股一拍跑了。看着满地的积木和玩具,婆婆和我异口同声地发表了一通古老而空洞的“威词”:快把玩具收拾好呀,否则下次不给你玩了。连说三次都没动静,婆婆就蹲在那里收拾了。收拾完了还要总结点评一下:这孩子每次都这样,只知道拿出来,不知道放回去。  相信这样的情节不止在我家,它就像一幕戏剧,会在成千上万的家庭中反复上演。其中的每个人都像是老练的演员,忠实地扮演着自己的角色。孩子非常明
期刊
许多父母总有这样的感慨:“一晃,孩子就长大了,一点也不像小时候了。”在人们的记忆中有永远抹不掉的孩子小时候的故事,也有随着岁月的流逝渐渐淡忘的孩子成长、变化的细节。无论如何,孩子在一天天地长大,父母们在一天天地付出、陪伴。用文字、图片、声音、视频记录下这一天天中的一个个瞬间,日积月累,就是孩子的一部活生生的成长史,也是父母的心路历程和角色履行的真实写照。如蓝蓝所言“是我送给女儿的一份成长礼物”,如
期刊
2011年,我的宝贝彤彤诞生了,面对这样一个小可爱,我的世界一下子丰富起来,每天陪伴在她的身边,和她一起成长是最幸福的事情。作为妈妈我不想错过孩子成长的每一分每一秒,特别珍惜孩子成长的片段和点滴,想一直珍藏下来,我就开始每天为她写成长日记,每天为她拍摄成长照片,来记录彤彤的成长。  【日记】  打开我的QQ空间,里面已经有1095篇日记,从彤彤出生到现在,每天一篇的日记已经成了我生活中的习惯,坚持
期刊
孩子渐渐长大了,回首往昔,历历在目,翻看这些生活记录,确实乐不可支,我们都把它当作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  这两年,微信开始流行起来,我们也与时俱进,用上了微信。这样就更方便了,可以用手机随时随地记录孩子的点点滴滴。我们用微信记录了孩子在幼儿园的手工劳作,还有那些花花草草、美味佳肴以及迷人的风景、精美的绘画……有图有真相,而且,马上可以和孩子分享。有一段时间,我们几乎“抛弃”了博客。  随着孩子的成
期刊
童年是人生最宝贵的一笔财富,无论是贫穷还是富有,在日复一日的岁月里,它都会成为生命中最诱人的磁场。  在陪伴女儿成长的过程中,我一边享受着她的童年生活,一边为她记录下童年生活。每天晚上,当女儿进入甜美的梦乡时,我都会在书桌前,努力回忆着这一天的生活,然后敲击键盘记录下她的成长点滴,累并快乐着。  给女儿记录成长日记,是我送给女儿的一份成长礼物。童年是人生中最美好、最无忧无虑的一段时光,可很多时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