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学美术教育应当以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力、健康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绘画创造力为教学目标。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绘画实践能力。
关键词:中学教育;美术教学;审美教育
《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美术教学大纲》中指出,中学美术教育的目的是“在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爱国主义情感,陶冶高尚的情操”,并且要“逐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在目前“一纲多本”的教材使用现状下,《大纲》是我们教学活动的准绳。但是,如何围绕大纲组织教学活动却成为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笔者认为,要做好中学美术教学的审美教育,首先要把握审美教育的内容和任务,其次要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在教学活动中,将中学审美教育和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联系起来。
一、中学美术教学审美教育的任务和主要内容
审美教育,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美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这里所说的审美能力不局限于艺术美,而应当像陆广智在《基础美学》所指出的那样,包括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我国审美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要培养各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具体看来,应当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培养提高学生的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二是使学生树立、端正正确的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三是陶冶学生的性情、净化学生的情感,美化学生的生活,使学生更加热爱美,热爱生活。
根据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我们认为,在中学阶段,审美教育的主要任务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初步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力,即审美能力;二是在此基础之上形成对美丑的初步分辨能力,初步形成健康的审美理想;三是在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审美观的基础之上,通过一定的美术技能训练,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创造美的实践,即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二、中学美术教学中审美教育的主要途
1.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美感
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应当从形式美感的培养入手。形式美感即学生对构成美术的各种基本语言要素的感受力。这些语言因素包括线条、色彩、质感、肌理等等。并不是所有的学生在初次欣赏美术作品的时候,都能将美术语言作为审美对象。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通过课堂的讲解可以将学生潜在的对形式美感的认识明晰化,从而加深对形式美感的理解,提高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
我们认为,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应当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手段。音乐也是审美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美术教学中,完全可以将美术和音乐有机地结合起来。具体来讲,就是通过将中外名画制作成精美的幻灯片并配上音乐,通过音乐节奏激起学生丰富的想象,这样便可以达到图文并茂的效果,配合教师的讲解,便会受到很好的课堂效果。比如,在欣赏列宾的名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时,就可以配以《黄河号子》等一些激昂的音乐,教师在音乐的伴奏下声情并茂的讲述作品的产生背景,并对作品中的美术语言进行一定的赏析。从分析名画中线条和色彩的运用开始培养学生初步分析美术语言的能力。这一堂课下来,学生不仅接受了一定的审美感受,而且还获得了分析美术作品的基本能力。
2.发挥自主性,培养审美情趣
审美情趣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课堂教学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大量的时间还需要学生在今后的人生中去自己培养。所以,在美术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学会欣赏美术作品,从而培养审美情趣便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认为,在美术教学中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比如,在上课之前,应当给予学生一定的预习任务,让他们通过网络、图书馆等渠道收集和欣赏相关内容。在课堂上,可以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初步的欣赏,比如画面的主色调是什么?冷色调还是暖色调?画面主要传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学生搜集资料进行预习以及课前对艺术品初步欣赏的过程也就是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自主探究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一定的讲解,便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加强实践,培养创造美的能力
审美教育不仅仅是要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力和感受力,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使他们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去。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所以,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绘画技能的培养仍然是教学的重心。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加强对绘画技巧的讲解,其次还应当通过布置一定的绘画任务,使学生运用所学到的基础的美术知识,如线条的勾勒,色彩的运用,比例的协调,构图方法、以及透视技巧等等。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通过教师的点拨,学生很快就能发挥想象,将自己的想象力转化为纸上可视的绘画作品。
【参考文献】
[1]宋士明.中学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新课程(教研版).2009,(07).
[2]孙蕾.浅议中学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04).
[3]任慧萍.浅谈中学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11).
关键词:中学教育;美术教学;审美教育
《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美术教学大纲》中指出,中学美术教育的目的是“在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爱国主义情感,陶冶高尚的情操”,并且要“逐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在目前“一纲多本”的教材使用现状下,《大纲》是我们教学活动的准绳。但是,如何围绕大纲组织教学活动却成为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笔者认为,要做好中学美术教学的审美教育,首先要把握审美教育的内容和任务,其次要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在教学活动中,将中学审美教育和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联系起来。
一、中学美术教学审美教育的任务和主要内容
审美教育,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美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这里所说的审美能力不局限于艺术美,而应当像陆广智在《基础美学》所指出的那样,包括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我国审美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要培养各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具体看来,应当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培养提高学生的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二是使学生树立、端正正确的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三是陶冶学生的性情、净化学生的情感,美化学生的生活,使学生更加热爱美,热爱生活。
根据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我们认为,在中学阶段,审美教育的主要任务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初步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力,即审美能力;二是在此基础之上形成对美丑的初步分辨能力,初步形成健康的审美理想;三是在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审美观的基础之上,通过一定的美术技能训练,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创造美的实践,即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二、中学美术教学中审美教育的主要途
1.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美感
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应当从形式美感的培养入手。形式美感即学生对构成美术的各种基本语言要素的感受力。这些语言因素包括线条、色彩、质感、肌理等等。并不是所有的学生在初次欣赏美术作品的时候,都能将美术语言作为审美对象。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通过课堂的讲解可以将学生潜在的对形式美感的认识明晰化,从而加深对形式美感的理解,提高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
我们认为,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应当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手段。音乐也是审美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美术教学中,完全可以将美术和音乐有机地结合起来。具体来讲,就是通过将中外名画制作成精美的幻灯片并配上音乐,通过音乐节奏激起学生丰富的想象,这样便可以达到图文并茂的效果,配合教师的讲解,便会受到很好的课堂效果。比如,在欣赏列宾的名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时,就可以配以《黄河号子》等一些激昂的音乐,教师在音乐的伴奏下声情并茂的讲述作品的产生背景,并对作品中的美术语言进行一定的赏析。从分析名画中线条和色彩的运用开始培养学生初步分析美术语言的能力。这一堂课下来,学生不仅接受了一定的审美感受,而且还获得了分析美术作品的基本能力。
2.发挥自主性,培养审美情趣
审美情趣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课堂教学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大量的时间还需要学生在今后的人生中去自己培养。所以,在美术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学会欣赏美术作品,从而培养审美情趣便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认为,在美术教学中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比如,在上课之前,应当给予学生一定的预习任务,让他们通过网络、图书馆等渠道收集和欣赏相关内容。在课堂上,可以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初步的欣赏,比如画面的主色调是什么?冷色调还是暖色调?画面主要传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学生搜集资料进行预习以及课前对艺术品初步欣赏的过程也就是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自主探究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一定的讲解,便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加强实践,培养创造美的能力
审美教育不仅仅是要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力和感受力,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使他们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去。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所以,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绘画技能的培养仍然是教学的重心。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加强对绘画技巧的讲解,其次还应当通过布置一定的绘画任务,使学生运用所学到的基础的美术知识,如线条的勾勒,色彩的运用,比例的协调,构图方法、以及透视技巧等等。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通过教师的点拨,学生很快就能发挥想象,将自己的想象力转化为纸上可视的绘画作品。
【参考文献】
[1]宋士明.中学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新课程(教研版).2009,(07).
[2]孙蕾.浅议中学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04).
[3]任慧萍.浅谈中学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