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秋时节,走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梨树县,映入眼帘的是一条条纵横交错的水泥路,四通八达;大道两侧连绵不绝的绿色长廊,郁郁葱葱;大地里,稻浪翻滚,玉米飘香,一派醉人的丰收景象。
梨树县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赋予的“四平振兴,梨树要率先崛起”的崇高使命,以“农业立市”为导向,唱响农业现代化发展进行曲,打响现代农业发展攻坚战,各项工作迈出坚实步伐。
以中国农业大学为依托,以“梨树现代农业综合体”为载体,着力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梨树县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强大引擎。十年磨一剑,打造玉米种植的“梨树模式”。从2007年起,中国农业大学就在梨树开展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研究,并成功创建连作玉米秸秆覆盖免耕播种技术体系。梨树县在全县实施“331”工程,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等先进技术,落实粮食高产示范区27.7万亩、玉米保护性耕作150万亩,综合机械化水平高出全国19个百分点。整合各类资源,打造“梨树现代农业综合体”。借助中国农业大学的技术优势,整合涉农资金2.4亿元,精心打造了42公里“梨树现代农业综合体”。目前,投资9060万元的现代农业示范核心区已具雏形,规模达到10万亩,各类农业科技高度集成。科学系统规划,打造“智慧农业”指挥中心。抢抓“数字梨树”升级改造的有利契机,投资1000万元,在中国农大梨树实验站建立“智慧农业”指挥中心,大力引进国内顶级的涉农研究机构,不断拓展研发领域和空间,让梨树充分掌控现代农业发展话语权。加强交流合作,打造“梨树黑土地论坛”。成功举办两届“梨树黑土地论坛”,积极开展高端资源、高端要素、高端项目对接。通过发展泛论坛产业,争得国家黑土地保护和农作物秸秆利用资金4125万元,英国牛顿基金会250万英镑现代农业发展研究基金也大部分落户梨树。
以“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为依托,以农村“五改”为载体,着力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按照市委、市政府“做美乡村、做靓文化”的安排部署,梨树县主要通过“四个强化”,打造美丽幸福家园。强化考核推动,确保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决战决胜。根据“县里检查考核总分、乡镇联检相互打分、县领导综合打分”累计得分,定期公布考核结果,按照位次落实工作经费。全县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栽种花草树木、整治村屯环境卫生,村屯面貌焕然一新。强化活动引领,确保省级新农村建设水平提升。积极开展“德兴梨树”主题教育实践,全面推进“美丽庭院”和“干净人家”创建。投入资金700万元,提升了重点村村部、休闲广场、周边环境等建设标准。强化内涵挖掘,确保精品环线各具特色。投资5200万元,建设现代农业、绿色产业、生态宜居、文化精品等四条环线,通过“精品环线”的引领和带动,让“美丽乡村”遍地开花。强化协调服务,确保把农村“五改”做成民心工程。在蔡家村、马家村开展的“五改”试点和“阳光沐浴进农家”工程,得到群众交口称赞。
以“国家级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为依托,以“三个体系”建设为载体,着力推动农村金融改革。重点构建“三大体系”,让农民得实惠、金融得发展、政府得民心,收到一举三得的效果。借助大数据技术,建立县域云征信体系。全面采集农户信息,有效整合行业信息,推进“数据孤岛”与“云征信”中心的无缝对接。目前,以蔡家镇为试点的农户基本信息采集和信用评定工作基本完成。服务各类经营主体,建立农村产权交易体系。通过统一规范的金融基础服务平台、信用信息服务平台、产权流转交易平台和涉农电子商务平台,推动产业资本、金融资本、社会资本的相互融通。县农联社转制为农商行、县物权交易中心都将在年内挂牌。引导保险业参与金融创新,建立完善的涉农保险体系。县政府与四平人保财险、县物权融资公司签订协议,合作开发“政企保”组合产品。全县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外业实测工作全部完成,土地收益保证贷款突破6.88亿元。
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依托,以新型经营主体为载体,着力推动农民增产增收。梨树县想千方设百计,在调优农民收入结构上下功夫。鼓励农民开展多种经营。每年安排资金200万元,支持农民发展园艺特产业、打造精品畜牧业。全县园艺特产业达到47万亩;各类棚膜总量达到31500棟,居全省第一位;畜禽规模养殖场达到525个;精心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每年安排资金300万元,扶持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和劳务收入。在各类新型经营主体的带动下,全县流转土地规模达到100万亩。推动三次产业的深度融合。全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79户,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实现235亿元。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势头强劲,北方巴厘岛年接待游客150万人,营业额突破2亿元。
梨树县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赋予的“四平振兴,梨树要率先崛起”的崇高使命,以“农业立市”为导向,唱响农业现代化发展进行曲,打响现代农业发展攻坚战,各项工作迈出坚实步伐。
以中国农业大学为依托,以“梨树现代农业综合体”为载体,着力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梨树县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强大引擎。十年磨一剑,打造玉米种植的“梨树模式”。从2007年起,中国农业大学就在梨树开展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研究,并成功创建连作玉米秸秆覆盖免耕播种技术体系。梨树县在全县实施“331”工程,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等先进技术,落实粮食高产示范区27.7万亩、玉米保护性耕作150万亩,综合机械化水平高出全国19个百分点。整合各类资源,打造“梨树现代农业综合体”。借助中国农业大学的技术优势,整合涉农资金2.4亿元,精心打造了42公里“梨树现代农业综合体”。目前,投资9060万元的现代农业示范核心区已具雏形,规模达到10万亩,各类农业科技高度集成。科学系统规划,打造“智慧农业”指挥中心。抢抓“数字梨树”升级改造的有利契机,投资1000万元,在中国农大梨树实验站建立“智慧农业”指挥中心,大力引进国内顶级的涉农研究机构,不断拓展研发领域和空间,让梨树充分掌控现代农业发展话语权。加强交流合作,打造“梨树黑土地论坛”。成功举办两届“梨树黑土地论坛”,积极开展高端资源、高端要素、高端项目对接。通过发展泛论坛产业,争得国家黑土地保护和农作物秸秆利用资金4125万元,英国牛顿基金会250万英镑现代农业发展研究基金也大部分落户梨树。
以“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为依托,以农村“五改”为载体,着力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按照市委、市政府“做美乡村、做靓文化”的安排部署,梨树县主要通过“四个强化”,打造美丽幸福家园。强化考核推动,确保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决战决胜。根据“县里检查考核总分、乡镇联检相互打分、县领导综合打分”累计得分,定期公布考核结果,按照位次落实工作经费。全县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栽种花草树木、整治村屯环境卫生,村屯面貌焕然一新。强化活动引领,确保省级新农村建设水平提升。积极开展“德兴梨树”主题教育实践,全面推进“美丽庭院”和“干净人家”创建。投入资金700万元,提升了重点村村部、休闲广场、周边环境等建设标准。强化内涵挖掘,确保精品环线各具特色。投资5200万元,建设现代农业、绿色产业、生态宜居、文化精品等四条环线,通过“精品环线”的引领和带动,让“美丽乡村”遍地开花。强化协调服务,确保把农村“五改”做成民心工程。在蔡家村、马家村开展的“五改”试点和“阳光沐浴进农家”工程,得到群众交口称赞。
以“国家级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为依托,以“三个体系”建设为载体,着力推动农村金融改革。重点构建“三大体系”,让农民得实惠、金融得发展、政府得民心,收到一举三得的效果。借助大数据技术,建立县域云征信体系。全面采集农户信息,有效整合行业信息,推进“数据孤岛”与“云征信”中心的无缝对接。目前,以蔡家镇为试点的农户基本信息采集和信用评定工作基本完成。服务各类经营主体,建立农村产权交易体系。通过统一规范的金融基础服务平台、信用信息服务平台、产权流转交易平台和涉农电子商务平台,推动产业资本、金融资本、社会资本的相互融通。县农联社转制为农商行、县物权交易中心都将在年内挂牌。引导保险业参与金融创新,建立完善的涉农保险体系。县政府与四平人保财险、县物权融资公司签订协议,合作开发“政企保”组合产品。全县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外业实测工作全部完成,土地收益保证贷款突破6.88亿元。
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依托,以新型经营主体为载体,着力推动农民增产增收。梨树县想千方设百计,在调优农民收入结构上下功夫。鼓励农民开展多种经营。每年安排资金200万元,支持农民发展园艺特产业、打造精品畜牧业。全县园艺特产业达到47万亩;各类棚膜总量达到31500棟,居全省第一位;畜禽规模养殖场达到525个;精心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每年安排资金300万元,扶持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和劳务收入。在各类新型经营主体的带动下,全县流转土地规模达到100万亩。推动三次产业的深度融合。全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79户,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实现235亿元。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势头强劲,北方巴厘岛年接待游客150万人,营业额突破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