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与陶行知的创新思想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fj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根据新课程要求,借鉴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论,在课堂上做到:(1)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创新创设氛围;(2)创设想象情境,为学生创新提供空间;(3)给学生提供质疑空间和时间,为教学的动态生成创造条件。
  【关键词】陶行知思想;学生为主体;创设创新氛围;创设想象情境;提供质疑空间
  
  Tao of junior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classroom with innovative ideas
  Gong Sufang
  【Abstract】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requirements, drawing S One of the "teaching, learning, do one" teaching theory in the classroom to: (1) establish student-centered, innovation and the creation of an atmosphere for students (2) the creation of imagined situations, to provide space for students to innovation (3) to provide students with questions of space and time for teaching to create conditions for the dynamic generation.
  【Key words】Tao thought student the creation of innovative atmosphere the creation of imagined situations provide space question
  
   新课程改革使我们的教育教学有了很大的转变,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评价等方面都有了新的要求。在深化改革,不断探索的过程中,陶行知教育思想仍如春雨般滋润着大地。陶行知的创造论、生活教育理论,一切以学生为中心,提出教、学、做合一的思想等,让每一个学陶的教师明白了老师应该怎样去教,怎样利用学生已有的学习、生活经验开展教学活动,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下面就陶行知思想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谈一下我自己的认识。
  1.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创新创设氛围 陶行知先生把培养人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作为改革传统教育的核心,他还一针见血地讲道:“仿我者亡,创我者昌。”陶行知把培养人的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作为教育的宗旨,学生是新时代的创造者,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解放学生的头脑、双手,使他们能想、能干,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要有创新意识,教师必须首先有创新精神,要敢于向传统的教学方法挑战,敢于突破旧的教学模式,这就需要教师教学观念进行切实的转变。
  陶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指出:“要解放儿童的创造力,首先要认识孩子有力量、有创造力”。这种认识不只是理论上的认识,而是要钻进学生队伍里才能有这个新认识与新发现,并去解放学生的创造力。因此教师要创设和谐氛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创新提供可能。凡学生自己探索得出的结论老师决不替代,凡学生能独立发现的规律老师决不暗示,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些思考的空间。提倡老师做听众,学生上讲台,提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争辩与讨论,提倡发言时的标新立异,提倡解题方法的灵活多样,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索的天地,从而点燃学生心中创新的火花。
  例如: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教学中,让同学们做一张等腰三角形的纸片,每个人的等腰三角形的大小和形状可以不一样,把纸片对折,让两腰AB、AC重叠在一起,折痕为AD,你能发现什么现象吗?请你尽可能多的写出结论。学生进行观察、思考、交流。
  
  可能得到的结论:①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②∠B=∠C;③BD=CD;④∠BAD=∠CAD; ⑤AD为顶角平分线。再让学生通过画图证明所发现的结论。再进一步提问:结论②用文字如何表述?③、④、⑤用一句话可以归结为什么?学生总结出②: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相等;③、④、⑤用一句话归结为: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顶角平分线互相重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是问题情境的提供者,组织讨论的协调者,引导学生寻求解答方法的点拨者。
  如在导入时:“你知道了证明三角形全等的哪些判定?”在练习反馈时:“大家觉得他的方法可行吗?你还有什么新的见解吗?”在总结时:“学了这些知识,你觉得能解决什么问题,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让学生明白不要满足于已有的结论,树立思维活跃、大胆创新的典型。只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学生的创造性提供机会与可能,学生的创造能力才得以发挥,创造精神才得以培养。
  2.创设想象情境,为学生创新提供空间 陶行知先生早在《创造宣言》中希望“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初中学生的想象力是丰富的,无论是创造性想象,还是再造想象,对于培养学生思维是非常重要的。有研究认为:在人的生活中,有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人的想象力,它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学生的想象力越丰富,理解问题就越有创见。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一切可供想象的空间,挖掘发展想象力的因素,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由单一思维向多向思维拓展。我们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设置疑点,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再造想象,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进行思维、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例如:在证明“等腰梯形对角线相等”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充分发挥想象力,用不同的方法证得结论。学生通过讨论、合作、交流,得出以下几种方法。
  方法一:证明△ADC≌△BCD或△ABD≌△BAC,从而得到对角线ACBD;
  方法二:过点A作AE⊥DC于E,过点B作BF⊥DC于F,先证明△ADE≌△BCF,得出DECF,再证明△BDF≌△AEC,从而得到对角线ACBD;
  方法三:延长BA、CD交于F,根据等角对等边,先证明AFDF,再证明△BDF≌△CAF,从而得到对角线ACBD。
  这样,既学到了课本的知识,又高于课本的知识,大大开发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给学生提供质疑空间和时间,为教学的动态生成创造条件 陶行知先生说:“孩子得到言论自由,特别是问的自由,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要把束缚儿童创造力的裹头布撕下来,使他们敢想敢做。”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而传统教学中,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少自我意识,多依附性。学生被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中,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创造个性受到压抑和扼制。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提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人,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鼓励学生自主质疑,给予他们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的时间和空间。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学生在做数学题中,理解程度深浅有异,因而产生的疑点也就不同。在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释疑,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多思善问的习惯,动态生成新的知识,新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
  例如,在学习《数据分析》这章的平均数的时候,有一道题目:张老师从学校去市教科院领资料,去时的车速是36千米/时,返回时的车速是24千米/时,张老师往返途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这个问题学生觉得很简单,全班同学都得出统一的答案,张老师往返途中的平均速度是30千米/时,即拿“36与24的和除以2”。在这种情况下,我不急于给出学生答案,而是给学生提供质疑空间和时间,鼓励他们积极讨论、大胆质疑。经过10多分钟讨论以后,终于有一部分同学发现: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所以正确的答案是:张老师往返途中的平均速度是28.8千米/时。接着,老师再补充一条练习:“小明骑自行车,先以5千米/时的速度在平路上行驶了半小时,然后又以3千米/时的速度在上坡路上行驶了18分钟,那么,途中小明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经过了上一题的讨论、质疑、老师点拨,这道题学生比较轻松得出“途中小明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是4.28千米/时。”
  教师的“教”和学生“学”是互相配合,相辅相成的。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确立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发挥教学设计中的创新能力,教学课堂中巧妙地为学生创新、质疑提供空间和时间。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同时又能让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想象,发挥他们的主动性,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总之,新课程的改革,陶行知的创造论、生活教育理论,一切以学生为中心,教、学、做合一的思想等指导我教学整个过程,使我所教的学生成绩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每次的期中、期考测试,及格率、优秀率、平均分大大的提高了。平时的数学小发明也由消极到积极,由无到有,由少到多,老师重新看到新的出路。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4卷,湖南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
  [2]何国华:《陶行知教育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3]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陶行知教育文选》,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4]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
  [5]教师教育课程系列教材《教育科学研究方法》,2008年,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
  [6]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师用书》,2010版
  
  收稿日期:2011-07-29
  
其他文献
【摘要】道德是稳定关系、构建和谐社会的一种保障,是传承先进文化,构建人类文明的一种方式。而幼儿是继承和传承中国传统美德、文明行为的使者,所以对幼儿进行良好的道德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本文将重点分析利用中国传统节日教育对幼儿进行的道德教育。   【关键词】中国传统节日教育;幼儿道德教育;影响      Shallow explore China a tradition festival educ
期刊
【摘要】优秀的教材可呈现出先进的教学理念。高中新课程在培养目标、课程结构、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带来了全新的理念。吃透教材的设计用意、正确使用教材,直接关系到能否真正落实新课程的各项要求。   【关键词】高中;化学;新教材;新理念    Study chemistry Protestantism material in the senior high school, experience cou
期刊
【摘要】积极心理学认为,人的行为是由行为的结果控制的,问题出现固然有其来由,但重要的不是知道问题是什么,而是要知道问题解决之后是什么状况。班主任工作一个重要任务就在于帮助学生想象自己希望事件发生怎样的变化,明了怎样做才能达成目标,班级里的任何一个学生都愿意自己变得更好,也有能力并正在尽全力让这个愿望变成现实。班级管理“源于后现代主义积极心理学的“欣赏式探询”,与“焦点解决心理咨询”。所谓“欣赏”,
期刊
【摘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寻求和探索实现新课程目标的手段和方法,信息技术的发展使许多教师采用多媒体的手段来实现自己的教学目的,但多媒体教学也象一把双刃剑,运用恰当可体现其优势,反之则达不到预想的效果。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优势;注意的问题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很多教师正努力寻求和探索实现新课程目标的手段和方法。信息技术在以极快的速度发展前进,生物学作为一门实验性很强的自然科学
期刊
【摘要】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作为班级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应注重智育和德育、美育、体育在班级管理中的合力效果,实施好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合力模式,积极营造班主任与任课老师、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合力氛围,充分发挥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合力作用,从而全面提高班级管理工作的效率和实效性。   【关键词】合力;班级管理;有效性   在学校
期刊
【摘要】在农村初中数学课堂上,大多数老师存在的还是老师讲学生听,传统模式,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的数学基础差,动手反应能力差,对数学并不感兴趣。长期以来,农村教师侧重于对教的研究,但是对学生如何去学,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目标来调整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自主能力与创新能力,缺乏明确的认识与研究。因此,教师应该用好新课改,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索,动手实践能力。   【关键词】新
期刊
【摘要】基础教育新一轮化学课程的改革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的三维课程目标。三个维度的目标彼此渗透,相互融合,统一于学生的成长发展之中。从转变观念,理解内涵,理清关系;确立恰当的知识与技能目标;经历过程,强化体验,促进三维目标的融合;改变评价方式,促进三维目标的实现诸方面论述了在化学教学设计与实施中实现三维目标统一的措施。   【关键词】化学教学设计
期刊
【摘要】当前高校传统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对管理人才需求的现状,文章提出了实践性团队学习模式的构建内容、构建方式和当前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并对团队学习模式的构建和成效进行了分析,提出该模式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团队学习;工商管理专业人才;人才培养模式      The usage“team study” innovation in
期刊
【摘要】招生、教学、就业是中等职业学校的三项重要工作,三者间相辅相成、密不可分。事实证明,学校就业工作决定学校的发展和专业设置,也是学校开展教学工作的参照标准,在三项工作当中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招生;教学;就业   招生、教学和就业是中职学校工作的三个重要环节,忽视任何一个方面,都会使学校工作受到重大影响。大量工作实践表明,重视和研究就业问题对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期刊
【摘要】提高教学质量,最重要的是选好抓手,通过“人”来完成。本文从五个方面讨论科学提高教学质量之法:(1)优化教师队伍,用培养机制激励人;(2)强化教研氛围,用浓厚教研风气熏陶人;(3)改变工资结构,用经济杠杆调节人;(4)搞好后勤服务,用温暖行动感染人;(5)做好学生工作,用成功教育培养人。   【关键词】激励;熏陶;调节;感染;培养      Choose good grasp a h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