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服务社会是高等教育的四大基本职能之一。重庆是国家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加强校县合作有利于推进地方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分析了统筹城乡教育对重庆旅游发展的驱动作用,揭示了校—县合作发展旅游的影响因素,并从设立校—县旅游产业合作发展组织、完善旅游公共信息网络共享平台、创新高校旅游人才培养方式、构筑旅游发展产学研合作基地四方面深入分析了校—县合作旅游发展具体模式。
[关键词]统筹城乡教育 校—县合作模式 旅游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96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0-0085-02
一、统筹城乡教育对重庆旅游发展的驱动作用
旅游业是公认的“绿色产业”、“无烟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作为全国五大中心城市之一,同时也是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重庆市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布局中把建设大重庆与发展大旅游相结合,对旅游业予以重点鼓励和扶持。近年来,重庆各区县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新业态不断出现,对中高端旅游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在统筹城乡教育背景下,进一步整合高等教育资源,加大重庆高校对区县旅游业发展的智力支持,对于地方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二、统筹城乡教育背景下重庆校—县合作发展旅游的影响因素
重庆共有40个区县,在建设大重庆与发展大旅游的格局下,各区县均十分注重依托高校智力资源推动地方旅游产业发展。近年来,在统筹城乡教育背景下,重庆高校积极参与各区县旅游规划制定、旅游人才培养、旅游基地建设等工作,对地方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受旅游高等教育发展相对滞后、校地对接不到位、旅游信息沟通不及时等因素影响,重庆高校在服务地方旅游业方面仍有待加强。
(一)旅游高等教育发展滞后于市场需求
近年来,重庆旅游高等教育发展较快,为重庆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但是,由于目前旅游业已成为众多国家和地区优先发展的绿色产业,旅游业面临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重庆旅游行业竞争也日趋激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下,旅游新业态不断出现,对旅游创意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长。目前,重庆各高校每年均会向社会输送大量旅游管理专门人才,但由于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手段方法等方面相对滞后,出现了培养出的人才往往不适应市场需求的尴尬局面。
(二)校县合作亟需有效旅游发展对接机制
在统筹城乡教育背景下,重庆高校与各区县也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了大量合作,但总体上仍处于零散合作的状态,合作效率偏低。究其原因,缺乏有效的对接机制是重庆各高校与区县合作发展旅游的重要制约因素。由于尚未建立有效的对接机制,高校与区县的合作仍停留在浅层次,在旅游规划制定、旅游人才培养、旅游项目合作、旅游产品开发等方面难以进行深度合作。
(三)校县合作缺乏有效旅游信息沟通平台
在信息化时代,有效的信息沟通是保证合作成功的关键因素。目前,重庆各高校与区县的旅游合作缺乏有效信息沟通平台,信息不对称导致校县合作渠道受阻。一方面,高校无法及时了解各区县对旅游人才的具体需求,培养出的旅游人才往往出现与旅游市场需求“脱节”的现象。另一方面,各区县无法及时从高校获得适应当地旅游发展实际的旅游人才,从而出现人才稀缺的局面。因此,在统筹城乡教育背景下,重庆各高校应进一步理顺与各区县的沟通渠道,共建旅游信息沟通平台。
三、统筹城乡教育背景下重庆校—县合作发展旅游的具体模式
(一)设立校—县旅游产业合作发展组织,共同制定科学的旅游发展规划
旅游发展规划对于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引导作用,科学的旅游发展规划是重庆各区县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在统筹城乡教育背景下,为更好地促进各区县旅游业发展,重庆市政府及旅游主管部门应当注重完善校县合作的长效机制,成立校县旅游产业合作发展组织,共同制定科学的旅游发展规划。
校县旅游产业合作发展组织应当加强同重庆旅游协会、旅游商会的交流与沟通,不断整合优势资源,充分发挥高校、行业和旅游企业的协同作用。通过组织区县旅游发展专题研讨会、旅游景区景点实地考察、旅游市场调研等活动,充分调动各高校旅游知名专家及各区县旅游业界权威人士的积极性,为区县旅游业发展献计献策,共同制定科学的旅游发展规划。同时,为进一步提高校县合作效率,可采用项目集体攻关的方式进行协同创新。以重庆各区县亟待发展的重大旅游项目为核心,集合重庆各高校从事该领域研究的优秀专家学者及旅游业界资深人士合作进行项目攻关,从而使区县旅游发展处于更高的起点。
(二)完善旅游公共信息网络共享平台,实现校—县合作的“无缝对接”
校县合作能否实现“无缝对接”将直接关系到合作的成败。校县合作涉及重庆诸多高校和区县,合作形式已经逐渐由单个高校型校县合作的初级形式推进到高校群型校县合作的新阶段。当前,旅游信息沟通不及时是制约校县合作发展旅游的一大瓶颈。因此,建立旅游公共信息网络共享平台,对于实现校—县合作的“无缝对接”具有重要意义。
旅游公共信息网络共享平台是一个开放式的互动交流平台,为重庆各高校和区县的旅游合作提供便捷的服务。网络共享平台应当及时发布相关的旅游政策及法律法规、最新的旅游资讯,并提供人性化的旅游信息咨询和旅游沟通交流服务。旅游公共信息网络共享平台有利于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更好地实现重庆各高校与区县在旅游规划制定、旅游产业发展、旅游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无缝对接”,从而提高校县合作的效率。
(三)创新高校旅游人才培养方式,“订单式”培养适应旅游市场需求的人才
在统筹城乡教育背景下,为进一步加强重庆高校对各区县旅游发展的支持力度,应根据区县旅游发展实际,采用“订单式”培养的方法为区县旅游发展提供急需的人才。现以渝东南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为例进行分析。渝东南民族地区主要包括黔江区、石柱县、秀山县、酉阳县、彭水县等5个民族自治区县,是重庆苗族和土家族的传统聚居地,拥有秀美的自然风景、深厚的文化底蕴、多彩的民族风情以及优良的生态环境,发展旅游业具有广阔的空间和巨大的经济潜力。但是,渝东南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仍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旅游资源整合不够、旅游资源开发深度不够、旅游精品欠缺、高素质旅游管理人才缺乏等。因此,为进一步提升渝东南民族地区旅游形象,打造旅游精品,应以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为切入点,加强各区县与高校的合作力度,将旅游市场的人才需求信息及时传递给高校,通过“订单式”培养旅游人才的方式为渝东南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切实的人力资源保障。
(四)构筑旅游发展产学研合作基地,共建校—县合作的长效机制
在统筹城乡教育背景下,重庆高校应与各区县联手打造旅游发展产学研合作基地,进一步加强双方的深度合作。重庆各高校应当针对区县旅游业发展实际,与各区县在教学科研、旅游人才培养、旅游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旅游产品开发等方面建立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合作模式。
旅游发展产学研合作基地有利于重庆高校与各区县的旅游资源共享,充分发挥双方的协同作用,从而真正实现“双赢”。对高校而言,打造旅游发展产学研合作基地有利于提升重庆高等教育资源的质量、服务能力,有利于资源共享,充分发挥其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与创新以及服务社会等方面的带动作用,主动适应和服务于重庆各区县旅游发展的需要。对重庆各区县而言,打造旅游发展产学研合作基地,有利于培养稀缺旅游人才、深度开发旅游项目、联合打造旅游精品,从而提升当地旅游发展品质。总之,打造旅游发展产学研合作基地有利于共建校—县合作的长效机制。
[ 参 考 文 献 ]
[1] 李萌.本科层次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J].旅游学刊,2008,23(2):8-9.
[2] 张玉蓉,樊信友,漆明亮.重庆高校开拓型旅游创意人才的培养策略研究[J].大学教育,2012,(9):7-8.
[3] 田穗,严勇.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教育公平——重庆市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的思路与对策[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8,21(6):137-139.
[4] 郭莹.我国高校会展人才培养途径探索[J].大学教育,2012,(8):85-87.
[5] 陆山华.浅议高校教师教学反思的作用和方法[J].大学教育,2012,(7):113-114.
[责任编辑:碧 瑶]
[关键词]统筹城乡教育 校—县合作模式 旅游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96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0-0085-02
一、统筹城乡教育对重庆旅游发展的驱动作用
旅游业是公认的“绿色产业”、“无烟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作为全国五大中心城市之一,同时也是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重庆市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布局中把建设大重庆与发展大旅游相结合,对旅游业予以重点鼓励和扶持。近年来,重庆各区县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新业态不断出现,对中高端旅游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在统筹城乡教育背景下,进一步整合高等教育资源,加大重庆高校对区县旅游业发展的智力支持,对于地方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二、统筹城乡教育背景下重庆校—县合作发展旅游的影响因素
重庆共有40个区县,在建设大重庆与发展大旅游的格局下,各区县均十分注重依托高校智力资源推动地方旅游产业发展。近年来,在统筹城乡教育背景下,重庆高校积极参与各区县旅游规划制定、旅游人才培养、旅游基地建设等工作,对地方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受旅游高等教育发展相对滞后、校地对接不到位、旅游信息沟通不及时等因素影响,重庆高校在服务地方旅游业方面仍有待加强。
(一)旅游高等教育发展滞后于市场需求
近年来,重庆旅游高等教育发展较快,为重庆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但是,由于目前旅游业已成为众多国家和地区优先发展的绿色产业,旅游业面临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重庆旅游行业竞争也日趋激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下,旅游新业态不断出现,对旅游创意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长。目前,重庆各高校每年均会向社会输送大量旅游管理专门人才,但由于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手段方法等方面相对滞后,出现了培养出的人才往往不适应市场需求的尴尬局面。
(二)校县合作亟需有效旅游发展对接机制
在统筹城乡教育背景下,重庆高校与各区县也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了大量合作,但总体上仍处于零散合作的状态,合作效率偏低。究其原因,缺乏有效的对接机制是重庆各高校与区县合作发展旅游的重要制约因素。由于尚未建立有效的对接机制,高校与区县的合作仍停留在浅层次,在旅游规划制定、旅游人才培养、旅游项目合作、旅游产品开发等方面难以进行深度合作。
(三)校县合作缺乏有效旅游信息沟通平台
在信息化时代,有效的信息沟通是保证合作成功的关键因素。目前,重庆各高校与区县的旅游合作缺乏有效信息沟通平台,信息不对称导致校县合作渠道受阻。一方面,高校无法及时了解各区县对旅游人才的具体需求,培养出的旅游人才往往出现与旅游市场需求“脱节”的现象。另一方面,各区县无法及时从高校获得适应当地旅游发展实际的旅游人才,从而出现人才稀缺的局面。因此,在统筹城乡教育背景下,重庆各高校应进一步理顺与各区县的沟通渠道,共建旅游信息沟通平台。
三、统筹城乡教育背景下重庆校—县合作发展旅游的具体模式
(一)设立校—县旅游产业合作发展组织,共同制定科学的旅游发展规划
旅游发展规划对于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引导作用,科学的旅游发展规划是重庆各区县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在统筹城乡教育背景下,为更好地促进各区县旅游业发展,重庆市政府及旅游主管部门应当注重完善校县合作的长效机制,成立校县旅游产业合作发展组织,共同制定科学的旅游发展规划。
校县旅游产业合作发展组织应当加强同重庆旅游协会、旅游商会的交流与沟通,不断整合优势资源,充分发挥高校、行业和旅游企业的协同作用。通过组织区县旅游发展专题研讨会、旅游景区景点实地考察、旅游市场调研等活动,充分调动各高校旅游知名专家及各区县旅游业界权威人士的积极性,为区县旅游业发展献计献策,共同制定科学的旅游发展规划。同时,为进一步提高校县合作效率,可采用项目集体攻关的方式进行协同创新。以重庆各区县亟待发展的重大旅游项目为核心,集合重庆各高校从事该领域研究的优秀专家学者及旅游业界资深人士合作进行项目攻关,从而使区县旅游发展处于更高的起点。
(二)完善旅游公共信息网络共享平台,实现校—县合作的“无缝对接”
校县合作能否实现“无缝对接”将直接关系到合作的成败。校县合作涉及重庆诸多高校和区县,合作形式已经逐渐由单个高校型校县合作的初级形式推进到高校群型校县合作的新阶段。当前,旅游信息沟通不及时是制约校县合作发展旅游的一大瓶颈。因此,建立旅游公共信息网络共享平台,对于实现校—县合作的“无缝对接”具有重要意义。
旅游公共信息网络共享平台是一个开放式的互动交流平台,为重庆各高校和区县的旅游合作提供便捷的服务。网络共享平台应当及时发布相关的旅游政策及法律法规、最新的旅游资讯,并提供人性化的旅游信息咨询和旅游沟通交流服务。旅游公共信息网络共享平台有利于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更好地实现重庆各高校与区县在旅游规划制定、旅游产业发展、旅游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无缝对接”,从而提高校县合作的效率。
(三)创新高校旅游人才培养方式,“订单式”培养适应旅游市场需求的人才
在统筹城乡教育背景下,为进一步加强重庆高校对各区县旅游发展的支持力度,应根据区县旅游发展实际,采用“订单式”培养的方法为区县旅游发展提供急需的人才。现以渝东南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为例进行分析。渝东南民族地区主要包括黔江区、石柱县、秀山县、酉阳县、彭水县等5个民族自治区县,是重庆苗族和土家族的传统聚居地,拥有秀美的自然风景、深厚的文化底蕴、多彩的民族风情以及优良的生态环境,发展旅游业具有广阔的空间和巨大的经济潜力。但是,渝东南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仍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旅游资源整合不够、旅游资源开发深度不够、旅游精品欠缺、高素质旅游管理人才缺乏等。因此,为进一步提升渝东南民族地区旅游形象,打造旅游精品,应以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为切入点,加强各区县与高校的合作力度,将旅游市场的人才需求信息及时传递给高校,通过“订单式”培养旅游人才的方式为渝东南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切实的人力资源保障。
(四)构筑旅游发展产学研合作基地,共建校—县合作的长效机制
在统筹城乡教育背景下,重庆高校应与各区县联手打造旅游发展产学研合作基地,进一步加强双方的深度合作。重庆各高校应当针对区县旅游业发展实际,与各区县在教学科研、旅游人才培养、旅游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旅游产品开发等方面建立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合作模式。
旅游发展产学研合作基地有利于重庆高校与各区县的旅游资源共享,充分发挥双方的协同作用,从而真正实现“双赢”。对高校而言,打造旅游发展产学研合作基地有利于提升重庆高等教育资源的质量、服务能力,有利于资源共享,充分发挥其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与创新以及服务社会等方面的带动作用,主动适应和服务于重庆各区县旅游发展的需要。对重庆各区县而言,打造旅游发展产学研合作基地,有利于培养稀缺旅游人才、深度开发旅游项目、联合打造旅游精品,从而提升当地旅游发展品质。总之,打造旅游发展产学研合作基地有利于共建校—县合作的长效机制。
[ 参 考 文 献 ]
[1] 李萌.本科层次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J].旅游学刊,2008,23(2):8-9.
[2] 张玉蓉,樊信友,漆明亮.重庆高校开拓型旅游创意人才的培养策略研究[J].大学教育,2012,(9):7-8.
[3] 田穗,严勇.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教育公平——重庆市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的思路与对策[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8,21(6):137-139.
[4] 郭莹.我国高校会展人才培养途径探索[J].大学教育,2012,(8):85-87.
[5] 陆山华.浅议高校教师教学反思的作用和方法[J].大学教育,2012,(7):113-114.
[责任编辑:碧 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