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内在理路谈明清至“五四”的“文化下移”

来源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djsh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海外学者提出“没有晚清,何来五四”的质疑,明清至“五四”才被看作一个联系的文化整体。以内在理路考察明清至“五四”的文化发展,可以发现中国的文化重心由雅文学向俗文学下移,其背后的根本推动力不在西方文化的影响,而是在激烈社会文化震荡中中国知识分子自身言说的需要。 In the 1980s, overseas scholars raised the question of “no 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 May Fourth Movement”, and the “May Fourth Movement” betwee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was regarded as a connected whole culture. By examining the cultural development from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o the May Fourth Movement within the inner logic, we can find that the fundamental driving force of China’s cultural center of gravity from Ya-literary to popular literature is not the influence of western culture, but intense social culture In the turmoil, Chinese intellectuals need to speak for themselves.
其他文献
良溪罗氏宗族遗存下的乡土文献和历史遗迹,为细致微观地考察罗贵形象的建构在地方社会中的社会文化意义提供了一个不可多得的视角。从良溪罗氏宗族自身的叙述出发,可剖析良溪
“分工”作为唯物史观的核心范畴,本身就可以作为历史划界的标准,并且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其他范畴密切相关,同时又是人类获得最终解放的关键因素。笔者试图以分工为钥匙,通过对其进
以阅读选文时要勾画圈点;审题时要一字不漏;确定答案所在区域;复查检证答案;精心组织答案五个环节进行训练来提高阅读解题能力。
时下,网络社会已经形成一种新型社会形态或文化,学术界对它的研究主要是从社会学层面入手的。这类研究只从积极、消极方面关注网络对人的影响,而很少关注人对网络社会的反作用。
梁启超"趣味说"与儒家"内圣外王"思想既有相通之处又有不同。相通之处在于,二者都兼顾内在修养与外在事功,都被视作治世良方。不同在于,"内圣外王"体现了封建集权思想,它压抑人的个
本文介绍了在设计金地花园高层商住楼时,结合该工程结构的特点及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充分利用材料的力学性能,设计一种新颖而简单的结构转换形式--柱帽转换.
学徒制是博士教育的主要方式,但传统学徒制有诸多不足,已不适应现代博士教育。现代认知学徒制是传统学徒制与现代学校教育整合而来的新型教育模式,它可以在现代博士教育中发挥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