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据英国《每日电讯》11月9日报道,最近,美国科学家研制出一种纳米粒子橡皮膏,可将微粒子注射进入受损的脊髓中,恢复脊髓纤维,使瘫痪病人重新站起来。这是科学家首次使用微胶粒恢复受损的神经纤维。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英国《每日电讯》11月9日报道,最近,美国科学家研制出一种纳米粒子橡皮膏,可将微粒子注射进入受损的脊髓中,恢复脊髓纤维,使瘫痪病人重新站起来。这是科学家首次使用微胶粒恢复受损的神经纤维。
其他文献
踝关节是人体承受重力最大的关节,踝关节骨折早期处理不当而演变成陈旧性骨折者,将出现关节疼痛、关节不稳等严重并发症.1999年3月至2008年1月我院共收治陈旧性踝关节骨折28例,均行手术治疗,效果满意。
目的 评价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Ktimmel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4年3月至2009年1月应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21例Ktimmel病(椎体骨折后不愈合,均经保守治疗无效,仍有剧烈腰背疼痛)患者。术前行CT扫描发现骨折未愈合,并且有“真空征”表现,部分动力位X线片提示椎体骨折处假关节形成。评价手术前后腰背疼痛及影像学相关指标。结果本组患者3例失访,随访率85.7%。18例随访3~12个月,平均(
目的 分析计算机导航对人工髋关节股骨柄假体三维空间位移变化跟踪显示的精确性.方法 于导航计算机中建立柄假体三维虚拟像,并进行虚拟像与实物间匹配对应.在虚拟空间中,确立三维方向刎度值,并以此为基准进行计算机导航跟踪下的假体位移变量测定,与真实位移输出值比较而验证精确度.结果 导航监测柄假体的平行位移,监测值与真实值间差异(1.01±0.47)mm;对于角位移的监测,差异1.09°±0.62°.两次独
目的 研究骨性关节炎大鼠滑膜及软骨基因表达谱,探讨骨性关节炎与各种基因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12只Wistar种大鼠,随机分为骨性关节炎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6只,骨性关节炎模型组进行骨性关节炎造模.采用cDNA微阵列技术,根据遗传学中心法则,利用基因互补配对原理,用含有588个基因的大鼠基因表达谱芯片从基因表达水平在同一载体上同时进行多基因检测,研究骨性关节炎模型组及正常对照组大鼠滑膜基因表达谱
目的 探讨术后早期锻炼、负重与石膏固定6周两种方法对不稳定踝关节骨折术后功能恢复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用2003年10月至2007年10月手术治疗的踝关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后根椐床位单双号分为两组:早期活动组和石膏固定组,按照纳入标准两组均选择50例患者。入选的所有患者均根椐AO内固定原则对踝关节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根椐不同的分组进行相应的功能锻炼。并对患者进行随访
英国一项最新研究说,儿童如果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应该慎用达菲以及乐感清治疗,因为从总体来看,这类抗病毒药物对儿童弊大于利。
两项随机对照试验得到的证据显示,踝部骨折时,与螺钉贯穿四层骨皮质固定法相比,只固定三层骨皮质已足够.但是,两种固定方法何者出现复位丢失的几率更高,目前仍不确定.一项小样本的研究显示采用三层骨皮质固定法治疗的患者术后3个月时功能评分要略优于采用四层骨皮质固定法治疗的患者,但术后1年时两种固定方法间无差异.对于踝部背伸功能的恢复和并发症(二次手术、感染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种治疗方法间无显著差异.
目的 对闭合复位经皮钢板固定及切开复位内固定两种方法治疗胫骨远端骨折进行回顾性比较研究,明确两种方法的不同指征和疗效. 方法 2006年10月至2007年6月,对采用钢板内固定治疗闭合胫骨远端骨折(不累及关节面)的9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研究对象分为切开组和闭合组,其中切开组42例,闭合组52例.研究内容为骨折愈合时间、有无畸形愈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平均随访时间14.5个月(8~24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