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研究有效整合,先要从教师整合过程中的困难和障碍开始。只有明确困难和障碍,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和建议。从研究文献和调查结果分析,教师们在整合过程中会遇到观念性、技能性、保障条件等方面的障碍和困难。面对这些障碍,作者针对性地提出树立正确认识、整合的系统化培训、整体构建支持性环境等对策措施,期待对促进教师的有效整合行为提供启示与借鉴。
【关键词】恐惧技能障碍保障支持障碍系统化培训支持性环境
一、整合过程中,教师遇到的障碍和困难
(一)、 思想观念上的障碍:教师对信息技术充满恐惧,缺乏足够信心
1、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的恐惧主要源于教师害怕失去自己的专业地位,意识到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加强会降低或者削弱他们传统的教学技能。
2抵制变革的消极态度。对于变革的抵制是阻碍教师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充分整合的一大因素。这种抵制意味着教师不愿意改变自己的教学实践,而要求改变则显得比较困难或不可能。
3缺乏对信息技术应用效益的认识。教师往往认为信息技术并不能改善和加强学习,不能充分意识到应用信息技术给学科教学带来的益处,由此导致不大愿意在学科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
(二)、能力上的障碍:缺乏合适的培训,不足以应对有效整合
1、缺乏对职前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过去在对师范生进行职前培训的过程中,缺乏应用信息技术的机会,这直接影响了他们在就职后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另外,教师培训机构缺乏信息技术教学法的培训,缺乏对职前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应用信息技术的鼓励,导致职前教师无法有效地将信息技术技能迁移到课堂教学应用中。
2、缺乏培训时间。从教育主管和行政部门来说,他们期望教师能够在完成既定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利用自己的时间参与培训。但对于教师而言,他们有良好的参加培训的愿望,但是却"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实践和接受有意义的关于有效整合的培训。"
3、缺乏教学法的培训。一般来说,培训形式不合适往往导致教师低水平的信息技术应用。当教师在信息技术技能上获得一定的培训经验后,面对的则是不知道如何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备课和课堂教学过程、有效管理学生学习过程;在教师培训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中存在一些不足,仅仅关注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并不能为教师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做好充分的准备。但最可能成为严重障碍的是培训者往往缺乏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经验,自身在课程中就几乎没有应用到信息技术。这些造成了培训教师的信息技术技能并不能必然地让受训教师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去扩展和改善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提供帮助。
以上所列的造成教师有效整合的障碍与困难的因素之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有着紧密的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教师有效整合的障碍因素。
二、针对障碍与困难所采取的对策和措施
(一)正确认识信息技术及整合的内涵,提升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信心
正确认识信息技术及其应用,是正确理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涵义的前提。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不仅仅是演示课和示范课上的简单应用,不止是表面的作秀。信息技术既是教学中很重要的应用工具,同时,也给课堂教学带来新的文化,在信息技术面前教师和学生完全平等。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不仅仅是在课堂上使用信息技术就完成了。这只是整合的具体表现之一。真正意义上的整合。应该是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教学过程等多方面的根本变革,各学科的教师都能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和和信息技术的操作技能。
(二)、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为主题,设计系统化培训
1、信息技术技能培训。信息技术技能是增强教师有效整合的自信心的重要因素。只有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技能,教师才会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加入信息技术的应用。就信息技术技能本身而言,按照技能的不断深化和发展可以分成基础、中级和高级培训。另一个维度则是依据培训对象的不同安排不同的信息技术技能培训内容。培训对象大致可以分为领导层、骨干层和普及层三企层次。领导层的培训重点在于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基本能力的基础上进行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发展规划的培训;骨干层的培训要基于他们已经掌握的较高信息技术水平,让他们进一步深入掌握管理和维护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教学系统的能力;普及层的教师在于让他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知识,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初步具备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继续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2、教学法培训。单纯的信息技术技能培训并不能为教师有效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做好充分准备。教学法培训主要是应用信息技术的基本教学模式的讲授与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策略与教学设计方法等,这部分培训指向信息技术实际教学应用的策略和方法。教师们通过培训,要明确备课和课堂教学的设计,要对学生学习过程仃比较清楚的认识,明确如何应用用信息技术有效管哩学生学习过程。作为教学法的培训者,不仅仅要具备信息技术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够有效地将教学方法应用的相关因素与信息技术的管理联系起来。
(三)、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支持性环境的整体构建
能够让教师们真正愿意去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活动,需要环境和氛围的支持。而这样一种环境和氛围的创设,需要行政部门和学校的不懈努力。
1、学校资源的优化配置。硬件设备作为学校的信息基础设施,是教师们能够主动进行占总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重要的支持性物理环境;软性的教育教学资源则是教师们进行有效整合的重要条件。所谓最优化配置,重要的一个指标是教师和学生使用的可获得性,便于教师和学生的随时随地因需而用。对于学校资源的配置,要在前期进行学校和师生的实际需求调查,做出学校信息资源配置的方案。这个配置方案要坚持以下几条原则:一是硬件设备搭配合理,功能齐全,软件资源要坚持适用性;二是硬件的兼容性较好,可供随时升级更新;软件资源要注重开放性;三是注重从学校整体出发,全方位考虑设备和资源的可用、易用性,功能发挥的广泛性;四是精简节约,同时注重考虑产品售后的长期维护和其他相关服务;最后要注重利用网络平台构建设备和资源的有效共享,充分提高设备和资源的使用效率。
2、提供专门的技术支持。技术问题是教师们进行有效整合的一大障碍,如果区县甚至学校能够为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提供強有力的技术支持,教师们才会对应用信息技术产生安全感,而不再是恐惧感。一方面,打好学科教师信息技术技能培训的基础,以足以面对应用技术过程中的一些小状况并能迅速反应。另一方面,要提供专门的技术支持。这需要专门的技术人才,而对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来说,学校领导必须认识到技术支持人员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应用信息技术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如何进一步界定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职责并科学合理地考核与评价,使他们能够安心和敬业地为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服务,是学校领导应该明确的问题。
【关键词】恐惧技能障碍保障支持障碍系统化培训支持性环境
一、整合过程中,教师遇到的障碍和困难
(一)、 思想观念上的障碍:教师对信息技术充满恐惧,缺乏足够信心
1、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的恐惧主要源于教师害怕失去自己的专业地位,意识到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加强会降低或者削弱他们传统的教学技能。
2抵制变革的消极态度。对于变革的抵制是阻碍教师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充分整合的一大因素。这种抵制意味着教师不愿意改变自己的教学实践,而要求改变则显得比较困难或不可能。
3缺乏对信息技术应用效益的认识。教师往往认为信息技术并不能改善和加强学习,不能充分意识到应用信息技术给学科教学带来的益处,由此导致不大愿意在学科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
(二)、能力上的障碍:缺乏合适的培训,不足以应对有效整合
1、缺乏对职前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过去在对师范生进行职前培训的过程中,缺乏应用信息技术的机会,这直接影响了他们在就职后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另外,教师培训机构缺乏信息技术教学法的培训,缺乏对职前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应用信息技术的鼓励,导致职前教师无法有效地将信息技术技能迁移到课堂教学应用中。
2、缺乏培训时间。从教育主管和行政部门来说,他们期望教师能够在完成既定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利用自己的时间参与培训。但对于教师而言,他们有良好的参加培训的愿望,但是却"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实践和接受有意义的关于有效整合的培训。"
3、缺乏教学法的培训。一般来说,培训形式不合适往往导致教师低水平的信息技术应用。当教师在信息技术技能上获得一定的培训经验后,面对的则是不知道如何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备课和课堂教学过程、有效管理学生学习过程;在教师培训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中存在一些不足,仅仅关注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并不能为教师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做好充分的准备。但最可能成为严重障碍的是培训者往往缺乏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经验,自身在课程中就几乎没有应用到信息技术。这些造成了培训教师的信息技术技能并不能必然地让受训教师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去扩展和改善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提供帮助。
以上所列的造成教师有效整合的障碍与困难的因素之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有着紧密的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教师有效整合的障碍因素。
二、针对障碍与困难所采取的对策和措施
(一)正确认识信息技术及整合的内涵,提升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信心
正确认识信息技术及其应用,是正确理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涵义的前提。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不仅仅是演示课和示范课上的简单应用,不止是表面的作秀。信息技术既是教学中很重要的应用工具,同时,也给课堂教学带来新的文化,在信息技术面前教师和学生完全平等。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不仅仅是在课堂上使用信息技术就完成了。这只是整合的具体表现之一。真正意义上的整合。应该是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教学过程等多方面的根本变革,各学科的教师都能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和和信息技术的操作技能。
(二)、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为主题,设计系统化培训
1、信息技术技能培训。信息技术技能是增强教师有效整合的自信心的重要因素。只有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技能,教师才会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加入信息技术的应用。就信息技术技能本身而言,按照技能的不断深化和发展可以分成基础、中级和高级培训。另一个维度则是依据培训对象的不同安排不同的信息技术技能培训内容。培训对象大致可以分为领导层、骨干层和普及层三企层次。领导层的培训重点在于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基本能力的基础上进行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发展规划的培训;骨干层的培训要基于他们已经掌握的较高信息技术水平,让他们进一步深入掌握管理和维护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教学系统的能力;普及层的教师在于让他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知识,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初步具备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继续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2、教学法培训。单纯的信息技术技能培训并不能为教师有效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做好充分准备。教学法培训主要是应用信息技术的基本教学模式的讲授与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策略与教学设计方法等,这部分培训指向信息技术实际教学应用的策略和方法。教师们通过培训,要明确备课和课堂教学的设计,要对学生学习过程仃比较清楚的认识,明确如何应用用信息技术有效管哩学生学习过程。作为教学法的培训者,不仅仅要具备信息技术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够有效地将教学方法应用的相关因素与信息技术的管理联系起来。
(三)、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支持性环境的整体构建
能够让教师们真正愿意去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活动,需要环境和氛围的支持。而这样一种环境和氛围的创设,需要行政部门和学校的不懈努力。
1、学校资源的优化配置。硬件设备作为学校的信息基础设施,是教师们能够主动进行占总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重要的支持性物理环境;软性的教育教学资源则是教师们进行有效整合的重要条件。所谓最优化配置,重要的一个指标是教师和学生使用的可获得性,便于教师和学生的随时随地因需而用。对于学校资源的配置,要在前期进行学校和师生的实际需求调查,做出学校信息资源配置的方案。这个配置方案要坚持以下几条原则:一是硬件设备搭配合理,功能齐全,软件资源要坚持适用性;二是硬件的兼容性较好,可供随时升级更新;软件资源要注重开放性;三是注重从学校整体出发,全方位考虑设备和资源的可用、易用性,功能发挥的广泛性;四是精简节约,同时注重考虑产品售后的长期维护和其他相关服务;最后要注重利用网络平台构建设备和资源的有效共享,充分提高设备和资源的使用效率。
2、提供专门的技术支持。技术问题是教师们进行有效整合的一大障碍,如果区县甚至学校能够为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提供強有力的技术支持,教师们才会对应用信息技术产生安全感,而不再是恐惧感。一方面,打好学科教师信息技术技能培训的基础,以足以面对应用技术过程中的一些小状况并能迅速反应。另一方面,要提供专门的技术支持。这需要专门的技术人才,而对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来说,学校领导必须认识到技术支持人员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应用信息技术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如何进一步界定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职责并科学合理地考核与评价,使他们能够安心和敬业地为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服务,是学校领导应该明确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