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文章通过分析新闻业界编辑所遇到的难题,提出大数据时代的特点、传统新闻编辑的缺陷与转型的迫切性,并有的放矢针对新闻编辑存在的“通病”提出新的转变策略.新闻编辑需要转变的理由有3点,对于复合人才的需求、对于行业发展的需求、对于竞争力增加的需求.新闻编辑角色转换对应的策略有11点,即转变为新闻内容的监察者、转变为信息的挖掘者、转变为新闻的分析者、增加对AR图片与短视频的使用、增强新闻编辑的创新能力、对于新闻来源与报道的警惕性、保持与时代同行的思维、提高关键词自身的综合素养、精简信息筛选与审核流程、打破传统话语生
【机 构】
:
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通过分析新闻业界编辑所遇到的难题,提出大数据时代的特点、传统新闻编辑的缺陷与转型的迫切性,并有的放矢针对新闻编辑存在的“通病”提出新的转变策略.新闻编辑需要转变的理由有3点,对于复合人才的需求、对于行业发展的需求、对于竞争力增加的需求.新闻编辑角色转换对应的策略有11点,即转变为新闻内容的监察者、转变为信息的挖掘者、转变为新闻的分析者、增加对AR图片与短视频的使用、增强新闻编辑的创新能力、对于新闻来源与报道的警惕性、保持与时代同行的思维、提高关键词自身的综合素养、精简信息筛选与审核流程、打破传统话语生态、调整新闻采编形式.
其他文献
医护形象一直是社会生活中的长效话题.通过问卷调查与个人访谈的方式,调查新冠肺炎公共卫生事件前后,新闻报道对医护形象的重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媒介在医患关系缓解与医护形象塑造中起到了一定的中介和引导作用;新闻报道中一些具有隐喻化的话语描述可以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媒体通过多样化的报道形式与属性议程设置,丰富了医生的前台形象,间接形塑了医生的社会形象.
剽窃被认为是当今最为严重的学术不端行为之一,也是防范学术不端行为最关键的方面之一,困扰着全世界的科学出版过程.剽窃现象的频繁发生对科学界的公信力和科研成果的可靠性都带来了严峻挑战,严重损害了已有科学研究体系的正当性.文章讨论了剽窃的定义、分类、行为特征以及导致剽窃的各种因素,并从编辑的角度细致阐述了如何有效防范和处理剽窃行为,从而为学术期刊反剽窃能力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9月3日,由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北京市人民政府、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人民日报社主办,中国电子学会、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人民日报数字传播有限公司承办的2021年服贸会“数字贸易发展趋势和前沿高峰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高峰论坛以“共建数字新生态 共商贸易新规制”为主题,汇聚了业界重磅嘉宾和知名专家学者,围绕搭建数字治理体系、消除数字鸿沟、助推服务贸易的数字化进程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与交流.
学术期刊建设中常面临稿件来源、稿件质量、期刊影响力提升等难点痛点问题,文章针对以上问题,从创办一本新刊的准备到建立学者办刊的期刊体制,如何把握期刊稿件质量,寻求优质稿源,培养优秀的编辑人才,如何提升期刊影响力5个方面介绍了期刊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希望可以为有相同问题的期刊有所助益.
文章结合2020年爆发的重大突发事件,从传播内容生产、传播报道方式、受众舆论影响等方面分析新媒体环境下传播的优点与不足.最后针对新媒体环境突发事件如何让主流媒体发挥强大的舆论作用,如何加强传播内容生产,如何增强报道监督体制上做详细的策略研究,为主流媒体在新媒体环境发挥传播优势提供理论指导.
青年编辑是支撑科技期刊长远健康发展的中坚力量,肩负着期刊的未来,青年编辑的培养是一个需要长期经营的过程,是一项应常抓不懈的工作,既需要青年编辑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尽快提升自身编辑素质,也需要依托期刊资深编辑的“传帮带”作用,通过外界的帮助和激励,促使青年编辑尽快完成从学生到编辑的角色转变,成长为综合素质高的优秀编辑.文章从自我培养和依托资深编辑“传帮带”培养方面总结青年编辑的培养途径,并提出青年编辑培养方向,以期青年编辑能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提高自身编辑素质,为期刊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生力量.
文章从话语文本、话语实践、社会实践3个维度来分析《朗读者》独特的话语价值.在话语文本中《朗读者》实现了对主题词、文本情感表达的融合,分析了《朗读者》总体的感情基调;在话语实践层面,《朗读者》当中独特的叙事方式、主持人与嘉宾的话语表达,揭示了文本背后的意识形态;在社会实践层面,分析了《朗读者》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通过线上线下的媒介融合,推动了节目的创新升级,对我国文化传承、社会发展和政治价值等各方面的传播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各国媒体对2020年泰国抗议事件的报道倾向不同.文章选取了中、美、泰三家主流媒体《环球时报》、CNN、《曼谷邮报》在抗议集中时段对该抗议的报道,运用了批判话语研究的手段,比较了三家媒体构建的新闻框架、展现的用词习惯,并分析了当今抗争范式在新闻框架的宏观层面、遣词造句的微观层面中的新体现.研究旨在以泰国抗议为切入点,比较三国主流媒体的新闻话语,探讨抗争范式在后疫情时代的特征.
战争隐喻,是指用真实的战争类比非战争相关的事件等.运用战争隐喻,除了传达思想,帮助理解外,对人们的认知和行为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中外媒体在其相关报道中不约而同地使用了大量战争隐喻的相关词目.本研究结合语料库和检索工具AntConc3.5.7,对比2020年间《环球时报》英文版与《纽约时报》就新冠肺炎疫情的相关报道中战争隐喻的使用情况,探讨二者差异背后不同的集体价值,以及战争隐喻对于提高民众认知危机意识上所起的作用,并结合战争隐喻的客观特性,揭示其存在的局限性.
融媒体形势下,新的媒体形态、媒介渠道和媒体平台不断涌现,传统电视媒体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代,电视人需要相互学习经验,深挖传统媒体的优势,推动媒体融合,提升节目质量,谋求长远发展.文章以湖南省广电系统的长沙广播电视台中广天泽传媒公司、湖南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湖南广播电视台经视频道的调研学习材料为基础,研究融媒体形势下电视节目质量的提升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