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腐败问题是人民反映强烈并直接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巨大障碍,因此,反腐倡廉建设是我们党的建设中十分重要的问题之一。不同时期的领导人也都十分重视反腐倡廉工作,对反腐倡廉理论也都各有建树,进入新时期后的历届领导人的反腐倡理论在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反腐倡廉理论基础上,结合新时期中国的实际国情,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反腐倡廉建设理论体系。
【关键词】中国特色 反腐 倡廉 理论
中国特色的反腐倡廉理论很好的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关于治理腐败问题的理论成果,它是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我国具体国情,未解决我国反腐倡廉建设所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来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和新理论,都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
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反腐倡廉思想的指导
中国的反腐倡廉建设始终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中国特色反腐倡廉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反腐倡廉工作的深入而逐步发展和完善的。我们党在领导反腐倡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紧紧围绕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什么反腐倡廉、怎样反腐倡廉”的问题,努力从我国实际出发,总结新经验,进行理论概括,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腐倡廉理论,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的有效展开反腐倡廉的路子。
我们党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和习近平为核心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都紧紧抓住反腐倡廉这道防线不放松,坚持把反腐倡廉建设同党的建设、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紧密结合在一起,在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同时,也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以教育、制度、监督三者相统一为特色的反腐倡廉理论。90多年来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从反腐败斗争新的形势要求和基本规律出发,遵循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初步形成了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善、有效管理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中国特色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既反映了国际社会“体系化”反腐的发展趋势,又是适合中国国情、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包括反腐倡廉建设不断推进的思想基础和政治基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系列讲话精神都有自己对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论述,理清中国特色反腐倡廉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的相互关系,对于把握中国特色反腐倡廉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二、把反腐倡廉贯彻到改革开放的全过程
中国特色的反腐倡廉理论很好的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关于治理腐败问题的理论成果,特别是毛泽东在建国前夕提出关于跳出“周期律”、 坚持“两个务必”的思想,以及关于防止“糖衣炮弹的袭击”、重视党的廉洁与打击贪污腐败等工作的开展,回答和解决了如何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在改革开放的不同阶段中进行反腐倡廉工作。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至十四大,党内政治生活出现问题,一些党员思想作风方面也出现问题。中央领导集体实事求是的指出“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必须加强党内作风建设,并且要把党风建设作为加强执政党建设的头等大事来抓。“维护党规党法,切实搞好党风”是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的根本任务。党和政府必须将党风不正问题重视起来,切实发挥相关部门的作用。通过搞好党风来促进社会风气好转,中国特色反腐倡廉理论体系初见雏形。
从十四大至十六大,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改革开放带来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给国家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影响。面对腐败现象不断滋生蔓延的严峻形势,中央领导集体适时提出了许多重要的论断,为进一步坚定我们反腐败的信心给予了理论支持。我们必须认识到腐败问题对当前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反腐败斗争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并且指出“腐败是一种历史现象,不会在短时期内完全消除。全党同志不仅要做好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还要有现实的紧迫感。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中,都要坚持不懈地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持不懈地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反腐败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为推进改革、建设和发展服务”的重要理论,对反腐倡廉建设的基本原则、腐败产生的原因和根源、反腐败斗争的形势、具体措施等各个方面进行了系统深入的探讨,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腐倡廉理论体系的初步框架。
十六大以来,改革开放的步伐不断向前推进,我国虽处于难得的战略机遇期和发展黄金期,但同时也是矛盾凸显期和高发期。针对腐败问题依然很严重的形势,中央提出了一系列的反腐败措施。主要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加强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为重点的作风建设,加强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建设,抓紧解决反腐倡廉建设中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开拓创新、狠抓落实,不断取得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新成效。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标本兼治,从源头上遏制腐败,使反腐倡廉理论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反腐倡廉理论体系初步形成。
三、以体现时代特色为反腐倡廉思想的创新基础
中国的反腐倡廉建设在每个时代都体现不同的特点,体现时代的要求。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中国特色反腐倡廉建设理论体系不断完善,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每一届领导人都对反腐倡廉理论做出突出的贡献。特别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领导集体,更加注重对腐败现象的查处力度。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改革发展的步伐。多年来,我国的反腐败实践都是围绕如何解决社会矛盾而展开的。反腐倡廉建设为党的方针政策的有效实行做了政治保障,进一步形成了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协调发展。同时也为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扫除了障碍。 坚持站在一定的高度,正确把握反腐倡廉的形势。胡锦涛同志指出,科学判断形势,是我们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必要前提,也是我们搞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要基础和必要前提。 正确把握反腐倡廉形势,必须客观的来看待反腐倡廉建设已经取得的成效和明显的不足,并且也要充分认识到反腐败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改革开放以来,中央领导集体能够结合国内外的反腐败斗争形势,辩证客观地把握腐败形成的原因、特点等问题,并且创造性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反腐倡廉理论体系。在对待腐败问题的态度上,我党清醒地认识到,反腐败斗争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国社会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土壤和条件尚未根本消除。我国现阶段存在的腐败现象是由于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等条件下产生的。教育不扎实、制度不完善、监督不得力,是腐败现象得以滋生蔓延的重要原因。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胡锦涛同志也再一次强调,“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进一步坚定信心、加大力度,继续把反腐倡廉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做出成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是同任何腐败现象根本不相容的”。将反腐败作为一项大事来抓。党和政府能够对腐败问题正确把握,才使得我国反腐倡廉工作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也使得反腐倡廉工作更加科学化、法制化、系统化。
坚持惩防结合为重点解决腐败问题。将已发生的腐败行为加以严厉打击,不仅让违法犯罪分子得到了法律的制裁,更有效的警示了想要腐败而未腐败的人,一定程度上能够遏制腐败现象的蔓延。我们必须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在坚决惩处腐败分子的同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制度的约束,防止腐败的发生,不断健全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四、以完善理论体系建设为反腐倡廉思想的出发点
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腐败问题在一定范围内仍然存在。反腐倡廉形势严峻,反腐倡廉建设面临着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所以我们党必须要进一步完善反腐倡廉的理论体系,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要“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说明我们党在反腐败工作上结束了“摸着石头过河”的时代,标志着我们党反腐败斗争任务更实、方向更明、目标更清,这是对反腐倡廉规律的认识深化,是对反腐倡廉工作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创新,是对反腐倡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反腐倡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在长期的反腐败斗争中总结出的实践理论,提出我们党必须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根本举措。我们要立足国情,不断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在各种腐败变化中探索和研究建设反腐倡廉体系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在完善反腐倡廉理论体系的过程中,我们要始终坚持党的统一领导,时刻牢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理论创新中不断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我们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实施在阳光下运行的工作机制,加强治理防腐的立法;继续加大思想道德建设,从源头上消除腐败现象;继续推进我国的反腐监督体制改革,对其进行合理的分配和整合,成为反腐倡廉建设权力结构的推动力。实践反复告诉我们,教育不扎实,制度不完善,监督不得力,是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重要原因。反腐倡廉,教育是基础,制度是保证,监督是关键,所以必须紧紧抓住教育、制度和监督这三个关键环节,做到标本兼治,综合治理。
【参考文献】
[1]《陈云文选》,人民出版社 1984年版,第245页。
[2]《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47页。
[3]《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4]《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5]胡锦涛:《在中纪委第五次全会上的讲话》,2005 年1月11日。
[6]胡锦涛:《在第十七届中纪委第七次会议上的讲话》,2012年1月9日。
[7]江泽民:《论党的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101页。
[8]朱旭东:坚定走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J].瞭望,2010年第52期。
【关键词】中国特色 反腐 倡廉 理论
中国特色的反腐倡廉理论很好的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关于治理腐败问题的理论成果,它是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我国具体国情,未解决我国反腐倡廉建设所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来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和新理论,都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
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反腐倡廉思想的指导
中国的反腐倡廉建设始终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中国特色反腐倡廉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反腐倡廉工作的深入而逐步发展和完善的。我们党在领导反腐倡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紧紧围绕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什么反腐倡廉、怎样反腐倡廉”的问题,努力从我国实际出发,总结新经验,进行理论概括,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腐倡廉理论,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的有效展开反腐倡廉的路子。
我们党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和习近平为核心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都紧紧抓住反腐倡廉这道防线不放松,坚持把反腐倡廉建设同党的建设、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紧密结合在一起,在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同时,也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以教育、制度、监督三者相统一为特色的反腐倡廉理论。90多年来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从反腐败斗争新的形势要求和基本规律出发,遵循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初步形成了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善、有效管理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中国特色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既反映了国际社会“体系化”反腐的发展趋势,又是适合中国国情、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包括反腐倡廉建设不断推进的思想基础和政治基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系列讲话精神都有自己对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论述,理清中国特色反腐倡廉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的相互关系,对于把握中国特色反腐倡廉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二、把反腐倡廉贯彻到改革开放的全过程
中国特色的反腐倡廉理论很好的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关于治理腐败问题的理论成果,特别是毛泽东在建国前夕提出关于跳出“周期律”、 坚持“两个务必”的思想,以及关于防止“糖衣炮弹的袭击”、重视党的廉洁与打击贪污腐败等工作的开展,回答和解决了如何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在改革开放的不同阶段中进行反腐倡廉工作。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至十四大,党内政治生活出现问题,一些党员思想作风方面也出现问题。中央领导集体实事求是的指出“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必须加强党内作风建设,并且要把党风建设作为加强执政党建设的头等大事来抓。“维护党规党法,切实搞好党风”是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的根本任务。党和政府必须将党风不正问题重视起来,切实发挥相关部门的作用。通过搞好党风来促进社会风气好转,中国特色反腐倡廉理论体系初见雏形。
从十四大至十六大,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改革开放带来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给国家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影响。面对腐败现象不断滋生蔓延的严峻形势,中央领导集体适时提出了许多重要的论断,为进一步坚定我们反腐败的信心给予了理论支持。我们必须认识到腐败问题对当前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反腐败斗争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并且指出“腐败是一种历史现象,不会在短时期内完全消除。全党同志不仅要做好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还要有现实的紧迫感。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中,都要坚持不懈地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持不懈地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反腐败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为推进改革、建设和发展服务”的重要理论,对反腐倡廉建设的基本原则、腐败产生的原因和根源、反腐败斗争的形势、具体措施等各个方面进行了系统深入的探讨,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腐倡廉理论体系的初步框架。
十六大以来,改革开放的步伐不断向前推进,我国虽处于难得的战略机遇期和发展黄金期,但同时也是矛盾凸显期和高发期。针对腐败问题依然很严重的形势,中央提出了一系列的反腐败措施。主要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加强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为重点的作风建设,加强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建设,抓紧解决反腐倡廉建设中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开拓创新、狠抓落实,不断取得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新成效。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标本兼治,从源头上遏制腐败,使反腐倡廉理论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反腐倡廉理论体系初步形成。
三、以体现时代特色为反腐倡廉思想的创新基础
中国的反腐倡廉建设在每个时代都体现不同的特点,体现时代的要求。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中国特色反腐倡廉建设理论体系不断完善,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每一届领导人都对反腐倡廉理论做出突出的贡献。特别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领导集体,更加注重对腐败现象的查处力度。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改革发展的步伐。多年来,我国的反腐败实践都是围绕如何解决社会矛盾而展开的。反腐倡廉建设为党的方针政策的有效实行做了政治保障,进一步形成了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协调发展。同时也为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扫除了障碍。 坚持站在一定的高度,正确把握反腐倡廉的形势。胡锦涛同志指出,科学判断形势,是我们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必要前提,也是我们搞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要基础和必要前提。 正确把握反腐倡廉形势,必须客观的来看待反腐倡廉建设已经取得的成效和明显的不足,并且也要充分认识到反腐败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改革开放以来,中央领导集体能够结合国内外的反腐败斗争形势,辩证客观地把握腐败形成的原因、特点等问题,并且创造性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反腐倡廉理论体系。在对待腐败问题的态度上,我党清醒地认识到,反腐败斗争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国社会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土壤和条件尚未根本消除。我国现阶段存在的腐败现象是由于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等条件下产生的。教育不扎实、制度不完善、监督不得力,是腐败现象得以滋生蔓延的重要原因。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胡锦涛同志也再一次强调,“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进一步坚定信心、加大力度,继续把反腐倡廉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做出成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是同任何腐败现象根本不相容的”。将反腐败作为一项大事来抓。党和政府能够对腐败问题正确把握,才使得我国反腐倡廉工作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也使得反腐倡廉工作更加科学化、法制化、系统化。
坚持惩防结合为重点解决腐败问题。将已发生的腐败行为加以严厉打击,不仅让违法犯罪分子得到了法律的制裁,更有效的警示了想要腐败而未腐败的人,一定程度上能够遏制腐败现象的蔓延。我们必须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在坚决惩处腐败分子的同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制度的约束,防止腐败的发生,不断健全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四、以完善理论体系建设为反腐倡廉思想的出发点
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腐败问题在一定范围内仍然存在。反腐倡廉形势严峻,反腐倡廉建设面临着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所以我们党必须要进一步完善反腐倡廉的理论体系,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要“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说明我们党在反腐败工作上结束了“摸着石头过河”的时代,标志着我们党反腐败斗争任务更实、方向更明、目标更清,这是对反腐倡廉规律的认识深化,是对反腐倡廉工作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创新,是对反腐倡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反腐倡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在长期的反腐败斗争中总结出的实践理论,提出我们党必须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根本举措。我们要立足国情,不断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在各种腐败变化中探索和研究建设反腐倡廉体系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在完善反腐倡廉理论体系的过程中,我们要始终坚持党的统一领导,时刻牢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理论创新中不断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我们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实施在阳光下运行的工作机制,加强治理防腐的立法;继续加大思想道德建设,从源头上消除腐败现象;继续推进我国的反腐监督体制改革,对其进行合理的分配和整合,成为反腐倡廉建设权力结构的推动力。实践反复告诉我们,教育不扎实,制度不完善,监督不得力,是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重要原因。反腐倡廉,教育是基础,制度是保证,监督是关键,所以必须紧紧抓住教育、制度和监督这三个关键环节,做到标本兼治,综合治理。
【参考文献】
[1]《陈云文选》,人民出版社 1984年版,第245页。
[2]《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47页。
[3]《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4]《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5]胡锦涛:《在中纪委第五次全会上的讲话》,2005 年1月11日。
[6]胡锦涛:《在第十七届中纪委第七次会议上的讲话》,2012年1月9日。
[7]江泽民:《论党的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101页。
[8]朱旭东:坚定走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J].瞭望,2010年第5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