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为有效的防治黄土高原坡耕地水土流失,提高坡耕地持续利用。[方法]在陇中半干旱区6°~7°的坡耕地上,设传统耕作下春小麦与苜蓿间作(TWL)、马铃薯与苜蓿间作(TPL)、鹰嘴豆与苜蓿间作(TCL)、免耕秸秆覆盖下春小麦与苜蓿间作(NTSWL)、马铃薯与苜蓿间作(NISPL)、鹰嘴豆与苜蓿间作(NTSCL)6个处理,进行保护性耕作的定位研究,并分别探讨保护性耕作对每种间作方式的土壤容重、饱和导水率以及水土流失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与传统耕作(T)相比,免耕秸秆覆盖(NTS)增大